图·文|马卫国
2006 年,我和夫人来到济南为儿子选购房子时,从还没彻底完工的楼盘上第一次看到华山。
2008 年,我第一次爬华山,那时候爬华山感觉很轻松,用不了20 分钟即可登顶。登高远望,鹊山、黄河以及黄河北面的平川一览无余,顿感心旷神怡。
2010 年,当得知要在华山脚下开挖人工湖后,我开始关注这里的变化,并时常到华山转转、看看、拍拍,记录下当时的地形地貌、人文景观。
随着华山湖的开挖,我来的次数也更加频繁,唯恐遗漏建设中的重要节点。春天里,我留住了园林工人栽树苗、铺草坪辛勤劳作的身影;夏日里,我拍摄了工人们在烈日下修路、建桥艰苦劳动的画面;秋风中,我记录了建筑工人在湖边建造各项配套设施,令它们从无到有的过程;冬天里,我定格了工人们冒着寒风在大型机械轰鸣声中挖掘湖区的场面。这些,都是华山及其建设者珍贵且不可再现的影像。
转眼已是十几个年头,在无数次的往返华山之间,我按下快门近万次,记录下了华山及其周边日新月异的变化,也记录了这片城市“绿洲”的诞生。
在这里,我想邀请各位读者与我共享拍摄成果,并谨以此献给华山历史文化湿地公园的建设者,献给古老的华山。
华山,古名华不注山。阴云之际,华山与不远处的鹊山两山连亘,若离若合,时隐时现,云雾缭绕,故昔人称此景为“鹊华烟雨”。元代著名书画家、诗人赵孟在济南任官三年期间,就对此景赞誉有加。任期满,当赵孟回到家乡浙江,与好友周密喝酒吟诗时,说起济南华不注山秀色,引起了周密极大兴趣(周密祖籍就在华不注山下,后有人推测他就是华山镇人),并央求赵孟作画。趁着酒兴,赵孟挥毫泼墨,《鹊华秋色图》这一国宝级的书画就这样诞生了。多少年来,《鹊华秋色图》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在没有无人机的情况下,我终于找到这一角度让华山和鹊山共同入画,展现出现代版的《鹊华新秋色图》。
2010 年初,济南市政府按照城市规划要求,计划在这里建设一个比大明湖还要大几倍的人工湖区——华山湖。华山镇正式改为华山街道办事处,划入拆迁范围的有22 个村子,约2.4 万人。
2015 年初,华山片区拆迁工作全面铺开,了解项目涉面积之广、人口之多后,就不难想象其工作难度之大。
2017年下半年,华山北面的湖区先于南面破土动工。一座美丽的拱桥在工人们的双手和汗水中拔地而起。
这分别是华山湖2018 年5 月和6 月的景象。从照片中不难看出,已经有不少区域完成了挖湖、充水的工作,只等连点成面,届时,便可一睹华山湖的真容!
挖湖与建桥几乎是同步进行。2018 年夏天,华山景区内四处都是脚手架,这是华山东面最大的一座21 孔桥(后取名烟雨桥)建设中的场景。
华山的绿化工程一直在穿插进行中,参与建设的园林工人大多是华山街道的村民,他们以能亲手为自己的家园增添一抹绿色而感到由衷的自豪。各司其职的村民,有的负责切割绿化带和道路铺设用的石材,有的在师傅的指导下移植从南方购买来的成品树。午饭时间,他们在路边的景观石上倚坐,休息就餐,为下午的工作攒把劲儿。
时间转眼来到了2020 年,在华山湖周边,有序建起了各式凉亭。这是2020年初正在兴建的白鹿亭。
园林管理也是一门学问。工人们会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在湖中栽种一种净化水质的水草。与此同时,为了保护水质,就连水里的杂鱼也要清理捕捞,按需放养。天还不亮,工人就开始在湖面上清理漂浮物。
在建设者的精心打造下,华山湖畔修建起了许多凉亭楼阁、长廊栈道,以及多处便于人们锻炼身体的健身场地,处处彰显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城市“绿洲”拔地而起!
建成后的华山历史文化湿地公园迎来了无数的客人。华山湖畔,济南国际徒步大会举行,无数徒步爱好者汇聚于此,赛出风格赛出水平。更值得一提的是,2020 年9 月,华山景区首次举办了一场音乐节,让热爱音乐的人们肆意狂欢。
华山湖的建设为周边居民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栈道上,舞龙队飞舞“彩龙”,夺目非常;山脚下,孩子们你追我赶,尽情玩乐;僻静处,热爱瑜伽的女士们,伸展拳脚,修身养性。越来越多的市民来到华山湖边健身锻炼。
更多的,是一家老小其乐融融的温情画面!
如今,华山历史文化湿地公园已成为济南新的城市名片和旅游目的地,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间,华山也成为不少市民近郊游的首选。对于我个人来说,总算是买上了心心念念的无人机,不必再像十三年前一样,为了拍摄一张角度尚可的照片等工程进度、看当天天气、选拍摄角度,几十上百次登顶华山,还难免磕碰。
很幸运见证这座城市“绿洲”的诞生与崛起,在以华山历史文化湿地公园为代表的城市生态项目建设之中,我们的家园定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