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婷婷
糖尿病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糖尿病患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因此,糖尿病患者要积极进行干预治疗,保持血糖平稳。
口服降糖药需“私人订制”
临床治疗糖尿病主要遵循早期和长期、积极而理性、综合治疗和全面达标、治疗措施个体化等原则,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医学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其中最常用的控糖方法是应用降糖药物。
降糖药物可单用或联合应用(两种或三种),并可与胰岛素合用,联合用药时各制剂均应减少剂量。患者选择降糖药物需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病情(血糖高低、胰岛功能、肝肾功能、并发症、肥胖与消瘦)、病人对药物的反应、年龄、价格等因素进行判断。常用的降糖药物如下:
甲双胍类。该类药物可单用或联合其他药物,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主要是盐酸二甲双胍。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如食欲降低、恶心、呕吐、腹泻等,采用餐中或餐后服药或从小剂量开始,可减轻不良反应。
磺脲类。磺脲类属于促胰岛素分泌药,主要药理作用是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的胰岛素水平。磺脲类适用于尚存在一定胰岛B细胞的2型糖尿病,不适用于1型糖尿病、孕妇、哺乳期妇女、大手术围术期及对磺脲类过敏或有严重不良反应等人群。磺脲类药物如果使用不当可以导致低血糖,特别是在老年患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并有可能在停药后低血糖仍反复发作。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作用机制是可逆性地抑制小肠α糖苷酶,进而阻碍糖类分解为单糖,延缓葡萄糖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肝、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该类药,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也不宜用。
胰岛素以及胰岛素类似物。适用于口服降糖药物控制不佳者、对口服药有禁忌证者、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差者、出现并发症者等人群。最常见和严重的副作用为低血糖,治疗时务必进行血糖监测。
中医治疗糖尿病需辨证
根據患者的临床症状,中医将糖尿病称为消渴症,消渴症又根据症状发生部位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三类。上消主要是肺阴虚、阴虚燥热,患者临床症状以口渴为主;中消是胃热炽盛,表现出饮食过量、大便干燥的胃热症状;下消是肾阴虚或肾阳虚,表现出尿频、腰部疼痛等症状,中医临床需根据患者不同症状进行辨证治疗。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主要是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等,常用的中成药有人参北芪胶囊、石斛夜光丸、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应用单味中药,也能达到缓解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的目的,例如人参有益气的作用,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乏力的症状。此外,还可以应用中医外治法,如艾灸、耳穴、足浴、熏蒸等,临床疗效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