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玮
摘 要:文章结合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以及重要地位进行研究,探索广场舞的文化表现形式以及群众文化的演出形式,将广场舞与群众文化发展紧密关联,逐步探索广场舞的社会价值以及文化宣传价值。
关键词:广场舞;群众文化;地位;作用
近年来,在群众文化宣传与推广环节中,广场舞充分发挥了积极作用,作为一种人民群众可以广泛参与的舞蹈活动形式,广场舞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也丰富了群众文化的主要内涵。广场舞的宣传与扩散,使群众文化形成了更加全面化、多元化、现代化、个性化、文艺化、地域化的推广模式。因此,文章将在以下内容中,结合广场舞的表演形式,合理分析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积极作用。
一、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分析
(一)广场舞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方法
音乐、舞蹈、戏曲作为我国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随着传统文化的转型与升级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推广与传播,在群众文化发展与推广过程中逐渐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场舞不仅仅是民间传统舞蹈的综合表现形式之一,还凸显着现代流行舞蹈与传统舞蹈相互融合的特点,属于典型的民族舞蹈类型。广场舞主要指的是在广场上开展的一系列舞蹈活动,广大人民群众可以自由地在广场上舞动,也可以参与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尤其是在推广群众文化活动与理念的过程中,广大工作人员可以借助广场舞这一重要的舞蹈艺术模式,积极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群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与精神世界。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娱乐项目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尤其是舞蹈艺术,已逐渐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更加多元化的舞蹈模式也逐步迎来了转型与发展的良好契机。尤其是传统舞蹈模式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舞蹈动作、舞蹈技巧与现代流行音乐相互结合,在更加开阔的广场上展示人民群众的丰富生活,逐步形成了新型的文化宣传模式。广场舞作为传统民间艺术表演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今已遍布在城市与农村地区的各个角落,成为群众文化生活与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间,广场舞起源于美国西部乡村,在20世纪90年代左右,广场舞逐渐传播到美国全境,主要由乡村舞蹈演变成较为广泛的民族舞蹈,在民族舞蹈逐渐发展的过程中,融合了传统的欧洲宫廷舞元素以及拉丁舞元素,随之形成了更加广泛的舞蹈形式,这一舞蹈形式继续演变,逐渐形成了21世纪初流行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广场舞。广场舞深受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人民群众的欢迎,尤其是美国人民在了解乡村传统舞蹈文化的基础之上,再次加深了对广场舞文化的理解,广大人民群众在参与广场舞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乡村传统舞蹈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价值。[1]广场舞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产生积极影响,也可以增强人民群众的舞蹈欣赏水平。我国人民群众在接触新型舞蹈模式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但是广场舞自身散发的无限魅力,可以快速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可以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舞蹈的快乐。广场舞与其他类型的民族舞蹈相比,更加具备大众性和有针对性的特点,比较符合我国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情况,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人民群众学习或是欣赏广场舞的过程中,也可以了解地区性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情况,在参与广场舞活动的过程中,将舞蹈与音乐融合在一起,全身心感受舞蹈运动的快乐。
(二)广场舞具备文化特殊性
当下,我国政府管理部门大力支持与推动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为了进一步研究群众文化建设的全新工作方法,工作人员需要从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舞蹈表演形式中寻找群众文化建设的创新方法,从而逐渐完善地区性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整体体系。广场舞在宣传与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文化特殊性。
广场舞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主客体的融合性。广场舞可以将审美的主体与客体相互融合,广场舞发展之初主要是美国地区乡村舞蹈、欧洲贵族宫廷舞蹈与拉丁舞蹈相互融合的产物,广场舞的客体(受众)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广场舞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了解广场舞这一独特舞蹈类型的艺术表演风格,还可以通过广场舞了解传统乡村舞蹈的表演形式,将传统舞蹈乡村表演形式与现代音乐审美进行紧密融合,逐步形成较为全面化的广场舞表演模式。在广场舞表演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可以在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同时,感受广场舞的独特魅力。在人民群众参与广场舞的过程中,群众不仅是表演者,还是欣赏者。这是广场舞主客体融合性的集中体现。
(三)广场舞的社会化与群众化特征
广场舞的舞蹈动作比较简单,老少皆宜,可以满足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其他类型的欧洲宫廷舞步或者是拉丁舞步相比,广场舞的舞蹈动作幅度不大,并不需要参与者具备极强的舞蹈功底,也不需要参与者耗费过多时间练习舞蹈动作与舞蹈技巧。[2]参与者只需要随着音乐的节拍舞动肢体即可,并不需要自主创作舞蹈动作。因此,广场舞凭借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群众接受度较高的舞蹈表演类型之一。
(四)广场舞的审美心态同一性特点
广场舞在审美心态方面具备同一性的特点,与其他流行舞蹈相比,广场舞作为一种独特的抒情舞蹈形式,具备更加全面化的艺术表达方法,可以反映人民群众对日常生活的理解与感悟。艺术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获得一个精神依托,也需要通过广场舞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在此过程中,表演者可以与观众形成互动,广大表演者可以直接邀请观众共同参与到广场舞中,形成一种全民类型的舞蹈表演模式和群众文化推广模式。
二、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一)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与生活质量
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優秀文化的熏陶,也需要优秀的舞蹈文化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在群众文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广场舞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广场舞可以提升群众的文化素养,从而逐步提升群众的生活质量。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获取发展资源与生活资源,不仅需要物质基础作为支撑,也需要获得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3]广场舞非常符合人民群众休闲娱乐的需求,在学习广场舞的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在对舞蹈动作进行细致理解的基础上,也可以融入自身的思想情感。广场舞与其他类型的舞蹈表演类型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也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别。广场舞不仅仅可以通过音乐节奏感染每一位参与者与表演者,也可以将多元化的音乐元素与审美情感传递给别人。群众在与周围参与者共同跳舞的过程中,可以促进民众之间的相互交流与互动,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密切关系。在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的同时,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二)有助于推动群众文化建设工作
群众文化与广场舞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通过广场舞弘扬群众文化是我国文化部门开展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方式与途径之一。我国文化部门积极推行更加新颖的群众文化建设模式,主要通过举办广场舞表演活动或是其他类型的文艺展演活动,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于群众文化建设环节之中。人民群众了解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情况之后,便可以积极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广场舞的群众感染力与号召力。在日常生活中,人民群众可以参与群众文化活动,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文化部门在组织群众文化建设活动时,可以将广场舞作为新型文化建设模式引入其中,促进地区性群众文化建设活动与广场舞表演活动的有效融合。广场舞可以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帮助人民群众实现修身养性的目的。一部分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因为工作繁忙,生活节奏较快,无法快速参与其他类型的群众文化建设活动,难以深层次融入地区性群众文化建设环节之中。[4]面对此种情况,则需要我国文化部门以广场舞为基础,以其他类型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为依托,积极推行新型的广场舞表演模式或者是其他类型的文艺展演活动。
(三)为人民群众文化活动提供重要载体
广场舞具备多种类型的表演形式和艺术传播形式,在促进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表演体系,也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活动提供了重要的载体。将此类综合性的舞蹈表演形式适当调整与优化,将成为群众广场文化的重要内涵与核心要素。只有人民群众自发参与到广场舞活动中,才可以充分凸显广场舞的审美价值,传播广场舞的艺术之美。
三、结 语
广场舞与传统的舞蹈类型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因其学习难度较低,活动场地限制较少,逐渐成为人民群众普遍欢迎的舞蹈类型之一。广场舞在促进群众文化宣传与推广的过程中已经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对于建设和谐社会也正在发挥其积极作用。深入研究广场舞的重要地位与价值,不仅可以推动群众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也可以推动地区性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转型与升级。因此,广大人民群众需要广泛参与广场舞活动,相关部门还需要将广场舞作为群众文化推广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凸显广场舞的特殊价值与重要地位。
(湖南省临澧县舞蹈家协会)
参考文献
[1] 付彬.探讨民族文化在云南广场舞发展中的价值和方向[J].民族音乐,2020(4):43-44.
[2] 郭晓紅.群众文化发展过程中广场舞的健身作用[J].中国文艺家,2020(5):282-283.
[3] 邱兴忠.广场舞在群众艺术文化生活中的作用与发展探讨[J].中国文艺家,2018(4):286.
[4] 郑丽媛.中老年广场舞对群众文化发展的作用思考[J].大众文艺,2017(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