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佩红
鸟瞰伊吾县城景色
小说家赵光鸣先生推出新作,名曰《伊吾河穿过群山》,该书也是新疆作家协会精心策划出版的“新时代文丛”中的一本。《伊吾河穿过群山》是赵光鸣先生第十部长篇小说,小说用二十二万字的篇幅,再现了七十二年前惨烈的伊吾保卫战。
新疆哈密伊吾县,藏在东天山的皱褶当中,1949 年随着新疆和平解放,当地的百姓迎来了和平的新生活。谁料,翌年春,国民党时期任新疆哈密专员兼保安司令的尧乐博斯,指挥残部七百余名匪徒对伊吾驻军发动突袭,伊吾保卫战就此打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军十六师四十六团一营副营长胡青山带领二连指战员百余人,击退敌人的数次猛攻,在敌军人数七倍于己的情况下,枕戈待旦、顽强战斗,坚守阵地四十天,捍卫了一方平安。对此,彭德怀专门发慰问电嘉勉二连,二连被授予“钢铁英雄连”光荣称号。赵光鸣用小说《伊吾河穿过群山》艺术地再现了这场著名的战斗,讴歌了伟大的英雄主义精神,完成了回归故事本身的一次艺术探索。
《伊吾河穿过群山》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小说。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柳青《创业史》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文学得到充分发展。但随着科技和生产力快速发展,现实主义文学受到冲击,逐渐式微。20世纪80 年代,以马原作品为代表的中国当代先锋派小说异军突起,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平凡的世界》都曾受到冷遇,几次投稿被拒。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评论家刘勰曾写道:“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2022 年,以梁晓声长篇现实主义小说为原型改编的电视剧《人世间》热播,在观众中引发强烈反响,现实主义文学似乎重新被“打捞”出来,在中国大地春暖花开。正如文艺理论家周扬所言:“不仅是现实主义,更是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已经成为当代作家鲜明的旗帜。”文学应该传达出“时代的尽可能广阔的社会生活”。
赵光鸣先生在《伊吾河穿过群山》中使用了典型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把伊吾保卫战,放在新疆和平解放的历史中考量,进而写出历史演进的必然趋势。赵光鸣不是仅仅就战斗写战争,而是忠实地回到小说的伦理中,让每一个生命的实相去解释自身。他秉承一贯的“沉稳自然的叙述风格,带有冷幽默的文字色彩,把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物命运连接在一起”,极具社会性与时代性。这部战争题材的小说也为后人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参考、借鉴的成功范例。
小说《伊吾河穿过群山》在尊重和保留历史事件的前提下,展开大胆的艺术想象,从平面的历史事件中塑造出立体的人物群像,使故事发生的空间变得更加宏阔,构建了波澜壮阔的故事情节。小说《伊吾河穿过群山》情节生动、人物鲜活,轻重急缓、扬抑顿挫无不经过深思熟虑的匠心安排,足见赵光鸣先生笔力之深厚雄健。
伊吾保卫战烈士陵园
小说共十个章节,首先出场的人物是前往沁城征购牲畜农具的四名解放军战士:刘景德、吴小牛、白连成和娃娃兵刘银娃。他们经历过旧社会的苦难,在枪林弹雨中与国民党势力殊死搏斗,怀着对美好新生活的向往,积极投身于新疆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之中。这条最重要的主线由此引出。美好生活中不能缺少爱情,吴小牛和少女堇花的爱情,引出了小说的另一条故事线枣骝马,进而引出战士与战马生死相依,一起驰骋疆场、浴血奋战的故事。小说将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鱼水之情,人民军队誓死捍卫人民江山的深厚情感用一匹马连接起来,谱写了一曲慷慨激昂的英雄赞歌。
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不仅仅满足于两条明线,还用一颗暗算的子弹作为警示,表现新疆和平解放初期的暗流涌动:那子弹在空中呼啸的瞬间,马凝神倾听。刹那间,做出反应,腾空跃起,让那道灼热的寒光从马尾后掠过。那颗铅弹最终在小丘的岩壁上炸裂,发出沉闷重浊的声音。吴小牛没有带枪,但习惯性地做出抓枪的动作,朝子弹发射的方向望去。那是一片由冬树组成的紫烟一样的丛林,藏着几个土坯屋舍,若隐若现,雪雾迷蒙,纹丝不动,看不到人迹,连只狗都没有。吴小牛明白,这是暗枪,看不到人的。
这段文字中,动与静所形成的压迫感,让读者松弛的心一下子陷入不安和紧张之中。如俄罗斯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中,和谐动人的小提琴和黑管旋律中,猛地跳出一架小鼓的沉音,低沉压抑、节奏感极强,从头到尾阴暗的降E 大调,以及机器一样准确无误的节奏,反映了蠢蠢欲动的阴谋。
第二章,主角胡青山、赵富贵亮相,新旧政府的更替正式拉开了序幕。作家进一步说明:“新疆和平解放,没有新中国的军政人员的进驻,是不能实现的。何况,接收旧政权和管辖权,并不像人们想象的和风细雨。各地的暴动纷纷出现,打砸抢烧,杀害解放军指战员,气焰嚣张。高级将领如国民党骑五军军长马呈祥、叶成等公开叛逃,不服从起义命令。旧政府有不少人态度不端,各种失势人员心怀叵测,煽阴风点鬼火,小动作不断。”严峻形势下的解放军指战员们,团结一心,有条不紊地工作。与此同时,以阿皮孜、王德亮、叶四十为代表的穷苦大众心向新政府,乐观积极地投入到火热的新生活。
第三章开始,小说的节奏又慢下来,从容地介绍边境小城伊吾的前世今生,记录了当时义务小城头头脑脑或真诚或虚伪的言行。本章后半部小说节奏由缓趋紧,讲述了流动小商贩苏莱曼路上遇袭受伤,得到解放军救助和悉心治疗的故事,这使贫苦百姓感受到解放军的亲切质朴,以及解放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良作风,打破了敌人对解放军的妖魔化,拉近了军民之间的情感。人民与军队的心贴近了,服务解放军变成人民的主动行为。于是有了苏莱曼主动为解放军打探情报,流浪汉伊里安冒死为解放军送信的情节。
第五、六章里“枪声更密集了”,谣言四起,乌云密布,读者可以通过小商贩苏莱曼的眼睛,渐渐看清重重迷雾下的阴谋。故事开始延展至更宏阔的范围,情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让人不由得为解放军战士的处境捏一把汗。至此,小说中藏在背后的最险恶的敌人尧乐博斯和他忠实的爪牙艾白都拉都露出了其阴险狡诈贪生怕死的嘴脸。国民党残余势力聚拢在他们周围,这一伙人表面上同仇敌忾,实则内心各怀鬼胎,如同一盘散沙。第六章的后半部分,敌人利用解放军战士的善良,设置一个个骗局,将开荒种地的解放军战士们逐一杀害,淳朴的赵富贵、张瑞华、刘银娃等九名战士牺牲,尤其是有着银铃般嗓音、爱唱山曲的刘银娃,遇害时还不到16 岁,他和刘胡兰一样,面对敌人毫不畏惧、视死如归,“旷野的风吹拂壮士们在人世最后的群像,衣衫猎猎面庞刚毅屹立于天地之间,如铜铸的雕像”。
赵光鸣以俯视万物的悲悯情怀,通过漫长的酝酿铺垫,将一次次的冲突,一次比一次更激烈又各不相同的殊死搏斗,合奏成慷慨激昂的英雄曲,将小说推向最高潮。坚守与围攻、冷静与狂妄、团结与涣散、忠诚与背叛,在硝烟弥漫、子弹横飞的较量中,胜利牢牢掌握在新中国的人民手上。胡青山如他的名字一样,像巍峨的青山屹立不倒,成为一面精神旗帜。在枪林弹雨中独自为战士们运送物资的骏马天罡幸运地活了下来,得到悉心照料,走完自己光荣的一生,和所有牺牲的战友们一同被葬在烈士陵园高高的山冈上,“他们与这山河大地融为一体,成为这片遥远疆土历史的一部分。”赵光鸣用这一句话给小说画上有力的句号。
小说《伊吾河穿过群山》中有大量对山川风貌、风土人情的细致描写,这些描写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它们对小说情节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伊吾河穿过群山》中对自然的描写,与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有异曲同工之妙。赵光鸣对安宁与无私的赞美有其用意:反衬战争的动荡残酷,鞭挞人性的贪婪和丑恶。作者直接点题“如此和谐美好,而人世间却总是包藏祸心,腥风血雨”;更深层的含义是老子《道德经》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规律——新旧政权的交替,正是天道取舍的结果;大段对自然的描写,预示着新中国不可遏制的蓬勃向上的力量;同时,小说用较多的笔墨描写自然,能让读者阅读时紧绷的神经得到稍许舒缓,也使小说起伏跌宕的情节不失飘逸抒情。作者借土地、天空、远方、石头、青草、牧场等构成的生活视域,缔造出诗一般的浪漫语境。
伊吾县城一角
小说名为《伊吾河穿过群山》,因此书中当然少不了对山与河的描写。“先遣队在越来越狭窄的河谷间迤逦前行。随山势的渐渐高峻,溪河消失了,而被黑色群山遮挡的喀尔里克冰山猛然突现,白得耀眼,近在眼前光闪闪,直插蓝天。在三个达坂往上马崖去的路上,宏大的视野出现在大家面前,天山最东端的余脉与苍茫的大地相接的形势一目了然。空多罗山横亘在大地一角,起伏嵯峨,来路被众山遮蔽,但前路却历历在目。”这段描写有很强的借代用意。作者将以胡青山为代表的二连战士的精神拟为高峻的群山,道路艰险,然意志挺拔。高山流水,使得母性的恩泽与父性的坚毅在伊吾美妙融合。
“四月中旬这天,一早就落起了小雨,伊吾河的奔流变得更加通畅而热烈。两岸的灌丛、芦苇丛开始泛绿的草叶,稀稀拉拉的杨树、柳树,叶尖被细雨浇得湿漉漉的,如蜡染一般油绿油绿。春天姗姗来迟,布谷鸟在四野里此起彼伏地叫着。河水发出细碎的喧哗,带湿气的风从平原拂过县城。卷着泥土和草稞的浓重腥味儿在山谷盘桓,海藻一样翻滚变幻的云在天空节节南移。”小说中一叹三唱的伊吾河,是作者有意引出的一条生命线,被作者赋予生生不息的精神意蕴,这与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开头那句“江水浩荡,从屋后升起”内涵一致。作者传达给读者的内容是,伊吾河穿过群山,英雄的生命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然而他们的精神却像高山一样永恒存在。
小说家弋舟说:“好的小说首先需要耐心地‘状物’,需要用具体、真实的细节去建构空间,这是文学的根基”。以这个尺度衡量,《伊吾河穿过群山》确实是一部好小说,小说细节贴近生活本身、人性本身,故事细腻、真实、生动、感人。比如,赵光鸣对淖毛湖头面人物赛旦素文日常生活的描写:“赛旦家的院子很大,白木葡萄架搭成回廊,埋堆的葡萄藤边,是一片果园,有苹果树、核桃树、杏树、无花果树,还有个很大的花畦。果园相邻的棚圈有大群的羊,还有牛马及骆驼。从葡萄架下走向客厅,两边的装潢全是维吾尔族风格的雕梁画栋,精致华丽,走廊与客厅铺的都是和田地毯。满墙挂毯,器物以银器铜器为多,琳琅满目。客厅大条桌上,不一会儿就摆上蜂蜜、果酱、方块糖等各式小点心。上茶的是赛旦的年轻太太,三十岁的样子,风韵艳丽”。而穷人“所有房屋院子都是干打垒和土坯房,看上去简陋灰暗,东倒西歪”。这就使得靴匠曼迪克说出了敌人叛乱的动机:“富人们感到改朝换代的威胁,他们害怕厄运很快会降临到自己头上,田地和财产会被没收,好日子一去不返。”穷人祖农则感叹:“我们的村主任依利亚孜在内,他们都是和赛旦大人心气相通的人。那些拼命鼓掌和叫好的人,他们都是赛旦大人的拥护者,他们希望他们的好日子一成不变,不像我,还对世界改变抱有一线希望,穷人是欢迎变化的。”这两段细节的准确描写,给敌人反叛新政权、百姓拥护新政权,找到了合情合理的依据。在写刘银娃和白连成入伍动机时,赵光鸣也没有回避他们单纯的想法,没有从一开始就让其自觉承担崇高的历史使命,而是让人物在生活与战斗中锻炼成长,最终成为合格的革命军人,这使得人物发展线条明朗、真实可信。
“赵高贵圪蹴在田埂上,像个庄稼汉子一样,眯着眼,深情地看着深翻待播的沙土地。夹着莫合烟卷的大手靠在嘴边,一股一股的白烟从他的嘴边吐出,飘向蔚蓝的天空。这是劳作中他最享受的片刻。累了蹲在埂子上抽支烟,看着自己和战友们开拓的荒地,连成大片,在阳光下蒸发出淡淡热气。一些红茎嫩草在湿漉漉的泥土中亮得耀眼,复活的蝼蛄和蚯蚓在动。泥土散发着普天下的土地都一样的土腥味和清香味,让他想起他的山东曹县老家。多么熟悉而亲切的味道啊,闻着让人陶醉。”这段描写之后,情节猛然转换,残酷的杀戮已悄然而至。赵光鸣不动声色地营造安宁与危险、生与死的强烈冲击,把读者逼入痛惜不已的绝境,通过复杂、尖锐、严峻和残酷的敌我斗争,展现出英雄二连为人民而战、为和平而战的凛然正气。
赵光鸣在这部小说中秉承了他一贯的语言风格。干净、准确,掷地有声,如行云流水一般,几乎找不到多余的字,让人读着轻松自然。特别是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寥寥几笔勾勒出的人物形象,个个生动鲜明。勇敢刚毅的胡青山、质朴善良的赵富贵、人见人爱的刘银娃、阳光青春的吴小牛、大智若愚的流浪汉伊里安、幽默现实的苏莱曼、美丽安静的堇花,以及匪徒头目尧乐博斯,亡命徒麻木提、艾白都拉……另外,小说中值得一提的还有对天罡马的多处描述。赵光鸣用一匹参与战斗的天罡马为小说注入了不一样的叙事推动力,人与马的命运的发展揭示出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深刻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