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鹏远
采访梁晓声时,他刚从新冠感染症状中恢复,能从话声中听出他身体的虚弱。然而,这并不妨碍他讲到激动处的激昂慷慨和言及信念时的掷地有声。事实上,他说话向来都是慢条斯理而又棱角分明的。
这一特征与他的性格和脾气一致。他待人总是真诚的,丝毫没有虚与委蛇的客套与妄自尊大的高傲,也没有精明世故的圆滑。这不意味着与他交谈是一件容易的事,他有一套业已定型且坚不可摧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甚至不免稍显老旧与刻板,你很难作出些许存疑或者探讨的尝试,哪怕有时你的表达未有此意,也可能由于误解而换来谆谆教导。一切就像他喜欢给予对方的那句称呼——“亲爱的同志”,和善同时严肃。
这就是梁晓声。正因为有着这样的质朴和宽厚、倔强和执拗,他才会兀自如一头黄牛般闷头翻耕着脚下的土地,写出那些自成一格的小说和秉义直言的杂文。想要进入和了解一个真实而全面的梁晓声,几乎无法避免与他正面相撞。
因此,我做好了采访也许不会那么顺畅和融洽的准备。没想到,对话甫一开始便落入了一种略带伤感的气氛。我问他,对于自己的2022年,會用怎样的方式描述和总结,他回答:“我们经历过的过去一年,我属于比较听话的那种老人。即使没有疫情,我也只不过是一个在家里读和写的人。”
伤感缘自恍然。在外界看来,过去一年梁晓声迎来属于自己的又一波热潮,电视剧《人世间》让他成了这一年被提及最多的中国作家,他的文学时隔30余年再次获得大众的广泛关注。但我们都忽略了,73岁的他不再有旺盛的精力,甚至他说以后不会再写下去了。
记得第一次看到影像化的《人世间》是在摄影家肖全的朋友圈,是他帮剧组拍摄的海报。当时我并无多少期待,原因很简单,小说描述的时代质感如今已无处可寻,年轻的演员也不曾经历过那些岁月。等到剧集播出,我才为之着迷,因为从中可以尝到生活的滋味。这当然首先得益于梁晓声的原著,得益于他对现实和真实近乎顽固的坚持。他的笔始终忠诚于记录,而非汲汲于演义,正如他所言:“我凭什么吸着烟毁坏着自己的肺,取悦地讨好地编出一个故事,让大多数读者给我点一个赞,然后让我的名声高一些?”这种“笨拙”,试问有几人能心甘情愿?
梁晓声只有一个。即使他再写出一部《人世间》,又能说明和改变什么?
2/2023 总第1076期
这才是真正的作家,创作着真正的作品,而现在的网络小说,真正称得上是文学作品的已经凤毛麟角。
《中国新闻周刊》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专家要推动法律的真正落实,法的生命在于实践!(@陈紀龍)
休刊启事
根据工作安排,本刊2023年1月23日、2023年1月30日休刊两期,2月6日恢复出刊。祝广大读者新春佳节愉快!
《中国新闻周刊》 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