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文文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财务处,江苏 淮安 223001)
校办企业是高校出资创建的企业,大多数的校办企业是依托高校的优势学科、优势专业设立的。高校得到优势学科优势专业的发展基金后,会进行分配使用,校办企业作为优势学科的发展产物,势必会获取资金、技术、人才方面的竞争优势。其依赖于学校的资源,凸显资源和人才的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高等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42号)等相关政策的要求,各高校应脱钩剥离其所属企业中与教学科研无关的企业,保留的校办企业需要与高校的教科研相关,并且要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社会服务是高等院校的基本职能之一,校办企业作为学校资源的一部分,同时也成为了学校服务社会的得力助手。
准确的战略定位,决定着校办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也是制定企业经营目标的重要依据。校办企业的定位受所属高校定位和自身因素的影响,但校办企业战略定位与高校的战略定位又存在很大的差异,校办企业的战略定位应为高校的战略定位的组成部分。校办企业管理者大多是学校派驻,领导任期更换会对战略目标有重新的认识,出现前后期战略目标不一致的情况。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准确、全面地核算其在经营过程中耗费的成本,但是由于校办企业的在账资源与实际使用资源之间存在差异,所以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存在不准确、不全面的现象。
1)有些学校派驻管理者既在学校承担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又承担校办企业的管理工作,还有些管理人员不承担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只是在校办企业承担管理工作,但是其工资由学校发放,校办企业不能承担部分或者全部导致成本核算不严谨。
2)由于现有保留的都是与高校教科研相关的企业,企业的运行过程中有些机械设备、场地的使用与高校教学科研存在重复使用的现象,这就导致这些设备和场地的租金、折旧计提不准确。
3)一些校办企业承担了学校的实训场地课程,在教学科研活动进行时使用的水费、电费和设备折旧损耗不能与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使用的水费、电费和设备损耗进行分摊合理区分,这就导致企业成本虚高。
大多数校办企业管理者是由学校派驻,学校在年底决算时对企业管理经营情况进行考核,但是现有文件并没有指定统一的绩效考核标准,而是由各个学校自行设定,这就导致各学校间绩效考核体系不一致。
1)由于校办企业承担了一部分服务社会和学生实训的任务,学校会在年底对校办企业进行补偿,补偿的收入一般无法弥补企业服务社会和承担学生实训的成本,在绩效考核时是否需要把这些因素剔除,在学校进行补偿时并没有作出特别的说明。
2)绩效考核标准不统一、不全面,现有各级文件管理规定并没有出台关于校办企业经营管理绩效考核标准,这个标准根据每个学校的实际经营情况自行制定,这就导致各校办企业之间绩效考核标准不一致,没有可比性。现有的绩效考核标准大多单一的以净利润为考核标准,考核指标单一且不全面,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经营者的经营效率。
学校在进行预算编制时,不考虑校办企业经营预算情况,校办企业预算支出由一级校办企业编报,校办企业预算支出项目指标缺少满意度指标评价,这对校办企业服务社会的评价是缺失的,也不能全面考核企业服务社会的资金支出效率,没有真正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预算要求。作为企业运营的校办企业,又弱化了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支出绩效考核的重视程度。投入产出考核不以项目为单位,而以月度企业财务指标为考核单位,月底或者年末进行财务会计核算时,难以清晰核算一部分投入带来的收益,与现有预算支出以项目考核的标准不一致。校办企业作为学校出资设立的企业,应该把本年利润合并至学校报表中,但是高校财务决算一般在1月份进行,但是校办企业财务报表决算却在3月份进行,在高校进行决算时,有些校办企业的财务报表还没有经过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不能有效保证全年所有业务都符合会计基本会计准则事项,增加后期调整账务的风险。
校办企业一般是由学校派驻会计代账,代账会计没有行政地位,导致在有些财务管理和税务管理问题上不具有发言权,而派驻的企业管理者大多都是学校非财务专业的中层干部,有时会因为财务管理和税务管理理念差异导致日常财税管理偏离正轨,给企业和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带来财务风险和税务风险。一些校办企业没有设置单独的财务管理制度,但高校与校办企业的运营模式是存在很大不同的,报销人员固有学校报销思维模式,以高校财务报销制度约束自己,不能以企业会计准则和税务制度指导自己,在发放劳务费等方面不能实现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有效税务筹划。校办企业既有主营业务也有兼营业务,不按照国民经济分类分开设立,导致在税务申报时只能以营业收入较多的业务在税务局中备案,国家出台针对兼营业务税务优惠时,校办企业的兼营业务无法享受税收优惠。一般学校开设的校办企业的经营范围都与高校特色优势专业相关,校办企业会从学校采购材料,学校不能就该项业务为企业开具发票,导致这笔费用不能进行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增加企业的税务负担。校办企业管理人员不懂税务制度,在申报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时,对财税差异不理解。
外派会计要兼顾学校和校办企业经营事项,耗费巨大精力。学校采用的政府会计制度与企业采用的企业会计制度有很大的差别,外派会计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在校办企业财务会计处理过程中难以实现事项的精细化处理和合理的纳税筹划。
针对“三重一大”问题,与高校没有建立有效的沟通监督机制。校办企业竞争意识不强,面临风险时不能有效地识别,继而采取风险规避和转移的手段。没有针对校办企业具体资金使用流程、业务活动流程设置风险控制点,对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进行预判,一般都是在有人举报后再进行查处,不能有效的将舞弊控制在源头,扼杀在摇篮之中。各高校的校办企业经营范围不一样,而且各企业之间互相独立,很少能有交流的机会,信息无法得到共享。
由学校党委会确定战略目标,统一表决通过,学校派驻管理者对企业经营管理负责,学校监督制定的战略目标的执行情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对偏离企业战略目标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根据相关管理规定,制定符合企业实际愿景的战略目标,对企业管理者制定合理的企业经营目标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重要依据,对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具有指导意义,企业成本核算必须要准确、全面、科学。对学校和企业共同使用的设备,划清产权界限,对所有权属于企业的资产,应及时计提折旧,在学校使用时要收取租金;对所有权属于学校的资产,企业在使用时要向学校付租金。对学校转入使用校办企业资产的补贴收入,要严格区分经营收入与补偿收入分别核算,对属于补偿收入的要合理确定成本,保证收入与成本相匹配,既不虚高收入也不低估成本,保证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对于高级管理者由学校代发工资的情况,可以与学校形成一个内部账款往来体系,保证成本核算时人工费用成本的完整性。严格做到工资薪酬与劳务费用分别按照相应所得项目报税;对发生的事项按要求取得发票并进行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会计就财税差异的业务及时与管理层进行沟通,分析文件,进行讲解,降低税务风险。针对有兼营业务的校办企业,可以另行成立新的二级校办企业,将兼营业转到该企业名下,在税务局备案享受税收优惠时,就能合理的实现纳税筹划。
建立全面统一的绩效考核体系,有利于校办企业纵向和横向经营情况的对比考核。学校针对校办企业的经营情况和社会服务情况,结合校办企业财务会计指标的计算,对校办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整体的评价,通过对指标体系打分的形式,将各个指标设置权重,在每年末针对企业的经营情况结合财务会计指标进行汇总打分,形成一个全面的可持续的校办企业绩效考核体系。校办企业内部也要建立全面的绩效考核体系,对于企业内部员工,也要进行考核,根据企业整体的考核标准,细分到每一个员工,对员工的品德、整体绩效的贡献、能力、态度进行全面考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加企业内部凝聚力,也为校办企业整体绩效的完成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和校办企业也可以借鉴、学习现有制度和先进同行的经验,制定出统一可对比的绩效考核体系。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薪酬、采购、财务销售等方面的各项内控细则,对不相容岗位进行及时变更,在变更时及时做好离任审计。建立预警机制,对盘点差异等设立差异比率,对超出安全比例的差异及时追查原因,防止因为制度疏漏导致舞弊行为的出现;严格设置资金使用流程、合同签订等流程的风险点,做好授权审批额度控制,把权力关到制度的笼子里,定期检查合同履行情况和资金拨付的使用情况。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及时梳理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点,分析风险点形成的原因以及怎么才能从源头防范这些风险点,防止人员舞弊现象的发生。
抓住校办企业既有事业单位特征又有企业属性的特殊点,将企业财务预算与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相结合,建立有效的预算、决算管理制度。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对项目支出设置全面的绩效考核指标。提高校办企业管理者预算决算管理业务风险意识,加强风险意识和理论知识的培训,结合实践经验,使管理者对企业预算决算管理有全面的认识。编制预算时有财务数据作为编制依据,企业经营活动有预算数据作为标准,加强财务系统与预算决算系统的对接,财务数据与预算数据及时比对。年末及时聘请中介机构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审计,针对本年税务与财务差异进行调整,对不符合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事项进行调整,尽最大可能保证企业本年盈利的准确性,保证高校决算报表的准确性。
校办企业财税制度的制定依赖优秀的财务人员,应引进和培养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高校和校办企业应该重视对代账会计的培训,加强对校办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领导。一方面,校办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培训,更新现有财务人员的思维管理方式,提高其财务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从外部招聘高素质、有实战经验的财会人员进本企业。此外,企业需要制定科学管理的体制,科学的管理体制既要能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又要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建立合理的考勤制度、岗位晋升制度、奖惩制度,以实现校办企业引进及留住优秀人才的目标。
校办企业与高校发展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可以有效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实现校办企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目标,为学校拓宽筹资渠道。学校层面应提高校办企业治理水平,财务治理作为企业治理的重要方面,可以在货币资金使用、投资、筹资、预算、决算、内部控制等多个方面实现对企业经营的管理,较高的财务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企业健康高效的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