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健 赵美岚
(江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西南昌 330045)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百年变局如狂风席卷全球,创新发展在世界发展过程中充当着“带头大哥”的角色,世界的发展需要创新,中国也不例外。“十四五”规划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正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新征程中,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要贯彻落实以创新为首的五大新发展理念,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体现了创新发展理念在新征程中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创新是引领世界应对百年变局挑战的客观要求,也是目前世界面临百年变局发展的“核能”引擎。着眼世界发展趋向来看,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使得世界产业发展发生根本性改变,各国各地区相互联系的基本态势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全人类福祉,基于造福全人类这一出发点,创造性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促进全世界紧密联合起来,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上也强调,要“坚持创新引领,把握发展机遇”[1]。创新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表现出的重要作用,体现了其“核能引擎”的特点,更直接体现了创新是引领世界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中,欧盟最新制定关于科技政策的新航标——“地平线”计划、“中国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制定各项计划与草案,充分说明世界对创新发展的重视程度,显现出创新对经济全球化的引擎效能,同时突出体现了世界各国在百年变局中想要谋发展,就必须坚持创新的客观要求。
创新是改变中国,使中国展现出崭新面貌的重要原因,也是应对中国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选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掀起改革开放大潮,在短短的40多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创新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带给中国的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国能取得如今举世瞩目的成就,无疑是创新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实现民族复兴之局,创新是中国面对变局谋求发展的战略选择。一些西方国家根据经济发展趋势,开始提出一系列战略部署致力于提升高端制造业水平,还有一些发展中国家基于生产要素成本优势积极发展制造业,加快工业化进程,使中国在高、中低端制造业上分别面临“回流压力”和“分流压力”。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发生前所未有之变化,“中国在创新战略上必须做出有力回应”[2]。中国在核心技术上一直被“卡脖子”,在这种境遇之下,中国想要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就离不开创新,走创新驱动发展势在必行。只有将科技创新提上去,明晰自主创新道路,致力于开拓和发展核心技术,提升关键技术水平,才能让中国在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上创造新绩。
创新,尤其是全面创新,是一个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系统性变革,涉及内容方方面面。创新主要包括对理论、制度、科技和文化上的创新。首先,理论创新既是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源泉,又是其他创新的思想旗帜和方法来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次创新发展,这一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及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当代体现。理论创新是中国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不可少的动力源泉,对其他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其次,制度创新是实现创新可持续的重要保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市场创新活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都离不开国家体制机制的创新发展。在制定并实施战略的过程中,势必要求具有完善的体制机制才能将战略贯彻落实到底。再次,科技创新既是创新发展的核心内涵,又是全面创新的重要内容。纵观历史发展过程,每一次的产业革命无不是科技创新在发挥作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决定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尤为凸显,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最后,文化创新不仅为各类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能量,还是永葆民族生机活力和培植民族强大精神力量的重要源泉,也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命文化中的“为了新中国,前进”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中国梦、强国梦”等体现的就是文化给予中华民族磅礴的精神能量,激励着民族始终向前航行。
第一,创新是紧跟时代潮流、抓住时代机遇的“灯塔”。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抓住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机遇从而谋发展离不开创新。现今,世界涌现大量新技术,如云计算、人工智能、生物科技、虚拟现实等,极大地颠覆了传统产业的商业模式和业态,催生出众多新兴产业领域。而新兴产业产生的重要原因就是创新,故而培育新兴产业,抓紧战略布局,谋求创新十分关键。中国现今所拥有的经济实力与世界影响力相较20世纪大幅提高,已完全具备抓住新一轮工业和产业革命机遇的实力与条件。要实现新的蜕变就必须坚持创新发展,以发展谋未来,才能更好地在新的历史时期抓住机遇,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第二,创新是实现经济更高质量发展并发生质的飞跃的重要动力。“实现发展新跨越的根本出路在于创新驱动”[3],中国通过改革开放40多年时间走完一些国家几百年走完的路,从追赶到追平再到部分领先,中国成功走完现代化建设的前半程,但仍面临许多的困难与挑战。中国自19世纪80年代起,在很多年内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得益于中国在这一时期充分利用人口资源丰富优势将经济发展起来。但是中国想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不能停留在以要素优势为基础的发展势态上,寻求高质量的发展必须依靠内生动力实现。在新发展格局下,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是寻求质量与效率、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更为向好的重中之重。经济要发展,要实现质的飞跃,就是要发挥好创新这一重要动力作用。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举措。基于中国国情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是指导中国认识和解决革命、建设与改革过程中实际问题的思想“百宝囊”,为中国接下来完成“十四五”规划及构建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提供思想理论指导。
要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必须提升全体中国共产党尤其是领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能否实现理论创新及保证创新质量,取决于全体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因此,党中央在制度上建立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目的就是提升党内“关键少数人”的思想理论水平。首先,对每次重要会议提出的指导性文件展开系统性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其次,把握中国具体实际,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从而进一步明晰新时代当如何坚持和发展及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次,把握世情民情党情,才能进一步明确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该怎么做。最后,不断回答和解决中国在实践中碰到的重大发展问题及发展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秀传统,进一步回答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该做什么。认识到这几点,才能进一步谋划未来,不断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就是在一步一步的实践中归纳总结出的,解决实际发展问题,就是一种对理论的创新发展,同时为新理论、新思想、新战略的提出奠定基础,对提高中国共产党核心战斗力也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方法。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中国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实现发展大跨步的重要途径。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就要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自力更生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基础条件,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坚持自力更生,走自主创新道路,最核心的就是坚持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要成为一个具有优秀自主创新能力的现代化科技强国,就要立足中国国情,站在历史的视角,从认识中找差距,从实践中找对策。中国目前处在战略机遇期,处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大浪潮中,要明确自身定位,从历史中发现经验、学习经验、汲取经验,凭借强烈的探索精神和钻研精神寻求机遇,再以过硬的实力抓住机遇,中国才能一步一步地实现从科技大国到科技强国的重大飞跃。自主创新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根本举措,是中国实现科技飞跃,蜕变成一个现代化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把握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一轮技术革命孕育而出,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客观条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一次强调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也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发展与前途命运,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现代化科技强国的必需战略。新时代下,要求中国充分发挥政府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破除一切制约创新发展的“拦路虎”,并引领由科技创新带来的生产力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只有把创新放在发展的核心位置,才能更好地开启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新局面,才能进一步完善国家科技创新制度与体系,不断拓宽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中国的改革开放、“一带一路”,深刻说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昌盛一样不能缺少中国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坚持合作共赢,建设开放经济,也要坚持创新引领,包容普惠[4]。共建开放创新的世界经济,将加快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创新体系与创新战略的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在开放中创新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创新不仅是引领中国发展的第一动力,还是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世界各国不应敝帚自珍,而应抱以开放的胸怀,加强各国之间的创新合作,携手共度经济危机。在开放中谋求创新,进一步促进经济全球化局面形成,使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在开放中求创新、谋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经济基础,也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以开阔的视野在复杂的全球环境中谋求科技创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方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构建和平稳定的国内和国际环境。中国想要发展就需要和平稳定的世界经济发展环境,故而积极推动全球伙伴关系建设、统筹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坚持创新发展及开放合作,成为中国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的主要手段。要发展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就要开阔视野,站在世界的角度,采取积极主动、开放共享的外交战略,加强科技外交,全面深化国际创新战略伙伴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开放中创新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存在着相互作用,一方面,在开放中创新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使世界各国通过创新发展建设开放型经济,达到在开放中创新的重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