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如何实现角色转变

2023-01-24 05:46侯玉娟
武汉广播影视 2022年12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广播电视受众

侯玉娟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趋势不可阻挡,媒体资源开始通融,媒体内容开始兼融,媒体利益开始共融。在此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变势在必行。因此,探究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在融媒体时代的角色转变路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角色使命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角色主要为精通新闻生产全流程技能的全媒体记者,具体包括新闻信息提供者、新闻信息筛选者、新闻信息整理者、新闻信息提炼者与新闻信息阐释者、新闻策划者、社会舆情服务者等[1]。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角色使命也随着单一媒介到混合媒介的转变过程而不断变化。在新闻事件传播主体边界消解的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工作范围跨越了采编、拍摄、发布、宣传等多个职能部门。此时,在职业责任方面,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应正确筛选新闻事实,高效采集新闻信息,准确阐释新闻事件,合理制作新闻作品,积极反映新闻实况,做好群众舆情引导工作等;在社会使命方面,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应具备社会责任感、正义感;在职业修养方面,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应具备新闻专业知识修养、政治理论修养、基础知识修养、新媒体修养等;在职业道德方面,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应遵循新闻行业行为规范与工作准则,落实人道主义,确保新闻真实性,合法、规范作为[2]。同时强化新闻舆论作用,打通媒体融合的“最后一公里”、连接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信息需求,扩大主流价值的影响力,让新闻信息传播得更快、更广、更深入。

二、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实现角色转变的意义

(一)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

融媒体时代,受众对于广播电视新闻信息内容的个性化感知需求更加明显。此时,只有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及时转变角色,才可以依托新媒体大数据平台,精准分析受众日常新闻爱好、阅读兴趣,进而结合受众日常新闻爱好分析结果,实现新闻内容的个性化定制与推送,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

(二)发挥新闻引导作用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实现了由单一媒体记者角色向精通新闻生产全流程技能的全媒体记者角色的转变,其可以主动适应时代所需,全力打造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为一体的精品新闻,并经多媒体融合矩阵传输到受众端,充分发挥新闻的舆论引导作用。

(三)保持行业竞争力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记者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需要根据媒体融合要求转变自身角色,完成优质新闻信息的采集、线索追踪、资源整合以及甄选判断。同时借助现代化传播技术进行信息加工,确保新闻传播效果,保证自身在行业内的竞争力与影响力[3]。

三、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实现角色转变的阻碍

(一)意识阻碍

融媒体时代,工作意识成为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实现角色转变的首要阻碍因素。传统单一媒体主导时代,摄影摄像、文字编辑、现场出镜的工作多由不同的人员负责,未形成媒体融合意识,也没有针对性提升自身综合业务素质,导致日常新闻播报工作仍然依赖单一媒体,无法顺利实现角色转变[4]。

(二)技术阻碍

融媒体时代,工作技术成为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实现角色转变的主要阻碍因素。在移动终端逐渐代替大型采录设备的情况下,虽然部分广播新闻记者可以利用移动智能便携式采访设备进行突发事件报道,但无法掌握高精深动态新闻播报技术,导致新闻资源融合过程受阻,影响了新闻报道时效性。

(三)内容阻碍

融媒体时代,传播内容成为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实现角色转变的核心阻碍因素。在广播电视与其他媒体制作资源整合过程中,部分新闻记者仍然局限于为广播电视台写“硬”稿层面,阻碍了新媒体采编技巧的应用,也无法在宣传报道中吸引受众,影响了新闻传播效力[5]。

四、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实现角色转变的路径

(一)树立融媒体意识

融媒体时代,高举旗帜、引领导向是新闻舆论工作肩负的主要职责。作为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围绕中心、明辨是非、沟通世界,发挥自身在团结人民、鼓舞志气、凝心聚力、澄清谬误中的作用。同时,融媒体时代要求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具有实事求是的新闻精神与敏锐的新闻嗅觉。基于此,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应遵守相关规定,积极融入全媒体语境,时刻关注各类新媒体,并依托专业优势,客观判断新闻事件与社会发展情况相符程度,保持高水平的政治素养,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主旋律,在真正意义上完成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职业认同的重塑。比如,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跟随社会改革发展进程,从新视角讲述新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精心做好展示区域经济潜力大、活力足、韧性强等方面的系列报道,包括《实干创新力促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千方百计惠民生办实事 民生福祉不断提升》《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 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县 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等;同时,应以融合思维为引导,结合中国农民丰收节内容,转变思想观念,探索融合新闻语境下的跨媒体传播方式,发挥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整合优势,做好《歌盛世庆丰收》系列“三农”报道。在报道中,借助融媒体宣传矩阵,宣传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重大决策部署和政策举措,反映区域推进改革发展的进展成效,坚定受众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认识,增进受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的信心,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作出自己的贡献。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记者不仅要做好新闻事件的见证工作者,而且要做好新闻事件的参与者、亲历者,在清晰表达新闻事件的同时,整合穿插文字内容与新闻事件相关音频、全景图片,或二维、三维视频,强化新闻视觉效果,帮助受众亲历事发场景。比如,在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广播电视台《我为群众办事实》栏目中,因新闻事件涉及人物、地点、数据、事物较多,对受众理解新闻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因此,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借助直播、电视新闻、微信公众号、客户端等渠道,多视角、全方位解读各地各部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典型做法和进展成效,推出内容精彩纷呈的系列报道,促使受众对新闻事件中涉及的数据、事物、地点具有更加直观、清晰的认知。同时,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可以落实显性化、可视化、数据化方针,依托微信公众号,精心制作“我为群众办实事”图文解析,可视化解读广大党员、干部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涌现出的感人故事,增强新闻事件报道作品的吸引力、说服力,促使受众对过去一段时间“我为群众办实事”取得的成绩产生更加直观、清晰的认识。

(二)学习融合技术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需要勤于学习、锻炼,成长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同时提升传统信息采集与整合、采访及协作、新闻价值判断以及现场出镜、音视频快速制作能力[6]。借助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契机,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应根据打通媒体融合的“最后一公里”、连接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需求,利用线上、线下渠道,以远程、半脱产、全脱产等方式学习,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提升采编新技能,适应广播电视媒介融合需求。同时,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应将航拍技术、3D动画、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化技术融入日常新闻采访与报道展现中,提升新闻关注度。比如,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广播电视台利用无人机航拍技术,精心组织“小康圆梦”主题报道,推出《小康圆梦》系列短视频、图文、电视等融媒体报道,展现区域人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团结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非凡历程和丰硕成果。以全面小康的“老乡”故事为抓手,真正将镜头对准广大乡村。同时,通过生动画面与翔实数据相结合,提升新闻冲击力,展示小康路上的显著变化以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融媒体时代,新闻制作专业性、程序化、标准化特征更加突出,需要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参与到新闻制作工作流程优化中,根据受众阅读偏好精准推送。基于此,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应在提升自身关于新闻事件航拍新技术应用能力的同时,对照融媒体记者发展目标,强化研究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在线包装、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物联网技术、NGB-W技术(NGB-Wireless,新一代无线智能融合媒体网络)、DCAS技术(新一代卫星直播系统技术)等与新媒体融合相关的现代化技术。同时,根据自身特征,主攻专长,提升综合能力。如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广播电视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电视、新媒体同步直播中,间接参与的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由摄像与传达者转变为编导,需要记者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宣传要求,同步提升自身现场掌控能力、灵活应对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并根据双渠道直播代替单人模式的要求,有意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必要情况下,根据自身在团队中的分工,学习直播车导播操作方法。在这个基础上,积极利用社交媒体,深入阐释讲话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充分反映区域学习贯彻讲话精神的新实践、新探索、新作为。

(三)融合内容资源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移动终端融合日益加快,这就要求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突破思维惯性,重新定位自身角色,同时担任媒体机构的内容生产者与运营平台的内容组织者。在日常报道中,突破传统“硬”稿编写模式,利用新媒体采编技巧,从海量信息中筛选与受众要求相符、最具价值的新闻[7]。如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广播电视台在社会民生宣传引导中,放弃以自身为报道主体的资源组织模式,而是以所在区域领导、相关部门与新闻事件当事人为第一视角发言人,讲述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知识、区域全力应对近期疫情的“十条举措”和进展成效、“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政策以及区域疫苗接种进展、国产疫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在实现新闻事件报道主体由“第三人称”向“第一人称”转变的基础上,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还需要根据新闻事件发展情况,以文字为基本素材,增设前期采集的图片、视频素材,记录新闻事件推进的台前幕后,经微信公众号进行立体化呈现,发挥融媒体时代新闻内容融合的魅力。

广播电视新闻工作中,写作始终是新闻报道的核心,也是新闻报道准确度的保障。而在融媒体时代,“倒灌”成为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编写内容的主要形式之一,即:变更新闻内容表现或进行新闻内容的深层次加工,增强新闻信息内涵,以维度更深、力度更大的精品新闻抓住受众眼球。因此,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应立足融媒体纵深推进背景,在新闻事件发生时,利用便携式采访工具进行动态信息收集,在简单整理信息后对新闻进行深度报道。如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广播电视台在2022年9月秋季开学季及《开学第一课》等宣传中,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用移动智能设备拍摄开学季及开学第一课师生典型形象,5分钟内以《9月秋季开学季,开学第一课》为题播报新闻。随后结合疫情防控形势,以“现场报道+文字字幕”的方式,给当日广播电视回传短消息,促使新闻稿件呈现出口语化特点[8]。随后开展深度采访,展示教师和学生参与开学第一课的细节和整个过程,完成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最后,整合新闻素材,向新闻直播间供稿,全方位为受众提供贴心的新闻产品。

结语

综上所述,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应树立融媒体意识,主动打破传统媒体界限,学习并掌握不同信息传播媒介类型、融合技术,根据新闻事件传播需求选择适宜的媒介。同时,发挥协同效应,将同一素材包装组合成适合不同媒体的新闻作品,实现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元传播,在降低工作成本的同时,满足不同媒体受众信息需求,提升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效力。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广播电视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全新登场
新版新闻记者证式样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