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思佳 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
哈布瓦赫提出集体记忆概念,认为记忆受社会因素影响。集体记忆并非个体记忆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特定群体所有集体成员对过去形成一幅整体的回忆图景。集体记忆所承载的共同回忆能够增强集体成员的归属感,强化成员对国家和民族身份的认同。集体记忆存在于社会的具体语境中,成为成员寻找传统的途径。其可重构性也使集体记忆成为横亘在过去与未来之间的桥梁,同时走向回溯过去和组织当下。
阿斯曼提出的文化记忆理论包括了一个社会和时代不可或缺的全部知识,并对文化记忆和交往记忆进行了对比和辨析。文化记忆的核心在于所有集体成员分享有关传统,在共同回忆中明晰自我的形象,实现身份认同。交往记忆则是群体成员日常交流建立起来的记忆,一般由个体承载并依赖口耳相传的方式维持。文化记忆与交往记忆并非割裂的二元对立关系,而是相互联系且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的辩证关系。有的交往记忆处于一个社会的边缘,便会逐渐被淘汰;有的交往记忆则可能成为更大集体的共同记忆,成为具有持久生命力并兼顾所有成员情感和利益的文化记忆。
传统文化要素在当代生活中的存续问题与文化记忆是密不可分的。传统与现代的博弈实际是对过去传统文化的重新探索及在此基础上进行“当代调适”,传统文化在当代生活中的存在势必与过去的文化记忆相关联。文化记忆是对过去生活的记忆,以此指导当下传统文化的重构和重塑,以及将“现在”作为参照指引对未来生活的想象。
传统文化的当代构建是文化在记忆与反记忆进程中交互关联以及融合、拒斥、对抗、妥协的一种社会现象。传统手工艺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其当代承续需要通过回忆的方式将存储的文化记忆唤醒,将过去导入“当下”,赋予传统手工艺更多的能动性和文化阐释空间,以期创造新的传统手工艺本体的叙事模式,利用叙事构建起当前大众和传统文化的具体的、个性的联系。
传统手工艺本身承载着文化记忆,表现为以一种手工劳动的方式传递生活生产方式、民俗文化和历史。手工艺品承接着劳动者的手的温度,传递着一种奇妙的人与物之间的情感。一个工匠的思想、情感都可能通过一双手传达出来,并融入集体记忆中,凝结成时空的信号并在历史中承续。传统手工艺植根于社会的最基层,也是大众文化的艺术化表达。
传统手工艺作为被回忆的内容,不仅是一个群体即时的交往记忆,还是在历史进程中被凝聚成文化记忆的象征符号。多样的传统手工艺各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指示着群体成员的生产生活,也作为生产的对象构成社会发展的要素。作为记忆本身,象征的符号或许可以说明,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是最为简单的记忆本体;手工艺生产的手工制品、各种器具等成为记忆的具象表现;更深层次的手工艺的精神传递,如工匠精神、家国情怀,则是以文化记忆实现巩固以集体为核心的主体身份认同的目的的重要内核。
传统手工艺在历史和记忆演变过程中承担了一定的媒介和载体的功能。传统的文化记忆往往以物质实体的形式呈现,这些实在之物作为传统活动和文化发生的记忆场被延续和重建,而传统手工艺就是这样一个包罗情感的场域,围绕人的实践构建起以人为核心的关系网络。
部分历史的记忆被储存于手工艺中,手工艺人大多将这些传统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在代际之间就形成了一种交往记忆,技艺、观念、地方精神等都以这种路径实现承续,而交往记忆也在时间推移中升华为长久流传的文化记忆。传统手工艺作为一种工艺手段经由代际传承将过去的文化记忆引入当下,使历时性的时间视野转向共时性的时空视野,以一种时空织体的叙事连接起过去与现在。手工艺作为文化记忆的媒介穿越古今,既是一种文字的替代,又是另一种形式的痕迹与废墟,保存着文化记忆,文化也得以保持不断的再生产。
集体记忆提供了群体认同但并没有创造记忆,而是决定记忆用途和归属的记忆之场在创造,也是记忆背后的象征与仪式在提供着大众的归属。记忆之场是指有关国家、文化遗产、纪念仪式等物质与非物质的一切内容,是存蓄记忆的场所和文化记忆发生的空间,具有物质的、象征的及功能的三层含义。手工艺自有物质性,本身就是一种物质性的创造;但手工艺有独特的非物质性,即它的象征含义,有的是文人的志趣符号,有的是敬天祈福的象征,有的是贵族身份的代码;手工艺的功能之义则在于手工艺品在生活日用中的实用功能。
传统手工艺在一些地区逐渐形成了展演的“仪式”,完善的具有象征意义的手工艺仪式使技艺传承更为直观。实际上,过去的传统仪式,无论是节日还是各类民俗活动,也包括传统手工艺展演,都在当下生活框架中被唤醒、延续和激活,并不断完成时代的重构和再生产。生活的实践活动使文化记忆在历史中的生活原境得以重现,其实是记忆之场的作用,是集体参与下的传承和传播,是对过去的回忆和想象在当下建构中产生的影响及对未来的无限畅想。
传统手工艺作为记忆的主体和载体,其当代叙事构建有赖于文化记忆。文化记忆是一种历时性的记忆,从传统手工艺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和废墟之中,从手工艺的文字记录之中,寻找到那些散布在我们身后的记忆。在过去与现代甚至未来并行的错乱的时代里,正是文化记忆为集体提供了同一的基础,使当下的生活叙事和当代生活美学避免了空洞化、同质性的趋向。而作为载体的传统手工艺成为时代记忆的定居之所,在当代科技狂潮中逐渐被侵蚀,因而亟须保护“记忆真正被居住的那一面”。
传统手工艺既是民族记忆的叙事手段,又是传统文化的叙事本体,植根于文化记忆,经历群体记忆的沉淀、遗忘,又在新的时代被唤醒。新的文化记忆的形成,记忆之场的重建,都使文化意义得以在当代重构,实现意义的生产。继承和重塑都是传统手工艺新时代叙事的方式,叙事将现实与记忆的世界联通,使群体走向更开放自由的世界,这便是公众记忆的自由,一个群体主动选择那些具有美好的积极意义的记忆来重构过去,将无意义的转化为有意义的,将消极的转化为积极的。手工艺人在这个重构的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并融入个体的生命体验和情感实践。
传统手工艺的继承并非将其置于静态的博物馆中陈列或收藏,而是探索一种新的叙事手段,通过对手工艺技艺和文化的再生产,达到弥合新时代的目的。对传统手工艺的再生产是一个解构和重构的过程,如手工艺文创设计,但文创在解构的基础上更注重形式而非文化重构,要想达到技艺和文化的双重再生产,更要做到文化的重新解读,在创作中更多地赋予传统文化和当代精神结合的含义;在传播手工艺的媒体艺术、公共艺术中也可将技艺过程作为叙事内容呈现传统手工艺存在的叙事空间。被重构的手工艺应当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通过文化记忆连接过去与当下,在现实生活中化解传统与现代的刚性冲突,而传统手工艺或能重塑为与高科技并驾齐驱的高情感要素。
1.传统手工艺文化回溯
传统手工艺作为叙事主体或手段,承载着文化记忆,在当代语境中科技的发展使得传统手工艺的叙事路径发生创造性转变。传统手工艺传承的当代叙事路径无疑走向科技与情感的双重交织,重新搭建出手工艺文化记忆孕育的新的记忆之场,编织出文化记忆承续的新的版图。传统手工艺在当代的叙事不仅提供了一个文化文本和固定模式,还提供了一种合理的民族身份认同,共同的、独特的文化记忆使得传统手工艺这一物质呈现手段成为回溯文化的重要路径,其当代叙事必然要承担文化的表达,使大众探寻到文化的共鸣,达成文化的共识。
在文化回溯过程中,不能忘记对地方精神的回顾和重构,传统手工艺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在当代的传统手工艺叙事中传递地方精神无疑是不可或缺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地域性特色可能成为文化记忆这个大的系统中逐渐被遗落的区域,而为了一个更大的群体的文化记忆的完整性表达,少数民族特色、地方精神将凝聚传统手工艺叙事中的独特性,更有利于传统手工艺的赓续。2.传统手工艺跨媒介重构
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的刚性冲突是当代的常见现象,传统技术落后与当代生产发展迅猛形成鲜明对比。实现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的共生需要突破传统的枯燥乏味的文本,借助现有的科技,将文化附于客观物上,以一种崭新的形式呈现,由此实现传统文化重塑和手工艺的文化再生产。电子信息技术成为连接传统文化记忆和现实生活的媒介,但大众仍需要回忆文化,而非将科技作为文化传承的唯一而陷入文化虚无主义之泥淖。
传统手工艺的活态化、生活化发展必然要依赖这个科技化的现代世界。媒体技术使得整个传统手工艺的重塑过程全方位、动态地展现在大众眼前,并将手工艺的技艺、历史、文化等信息进行可视化传播,这是传统手工艺在当代叙事中的一次革命性发展。此外,AR、VR技术更是使传统手工艺叙事达到一种时空的高度统一。传统手工艺的跨媒介叙事意味着其文化记忆可能随之发生转变,新的形式必然赋予新的内容。新的交往环境和新的技术手段使得叙事路径更加多元化、形象化,这也是正在重新被编织的集体记忆和想象,重新描绘出当下时代的精神文脉。
3.传统手工艺灵韵重现
传统手工艺作品在制作过程中凝结了手工艺人的手的温度和情感,作为一项手工劳动,将人的情感和时代的记忆熔铸进手工艺品当中,赋予其丰富内涵。但机械使人手失去了触摸和制作的权利,手工艺品随之失去了与手交握的情感交流,一件手工艺品自问世起便承载的所有东西及其存在的痕迹也就消失了。
因此,当代的传统手工艺叙事必须探讨传统手工艺品在时空当中所承载的灵韵的再现问题。当代的传统手工艺叙事路径必须包含对灵韵再现可能性的追问,通过创造一个类比及时及地的环境、复刻传统手工艺技艺的过程、叙说一项传统手工艺的仪式等,赋予该传统手工艺以纪念碑性,或能实现灵韵再现。例如以手工艺生产或手工艺产品为主题的大众参与的公共艺术在地艺术展览,不仅是一种新的手工艺传播方式,同时是地方精神承续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具特色的手工艺积极融入大众的生活,也可以以一种商业的示范和体验的形式存在,促进手工艺体验经济的发展,从而艺术化大众生活。传统手工艺作品的灵韵再现需要时空的配合,重构一个反映手工艺产物原意的记忆之场,通过仪式或体验完成传统手工艺的再叙事。
当代传统手工艺落入水土不服的困境,如何摆脱这种当代调适困境,传统手工艺当代叙事的文化性回溯成为一个突破口,文化记忆理论为此架起桥梁,使得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走入一个新的框架。传统手工艺的叙事路径是必然变化、必要创新的,而创造一个高科技与高情感共生的文化社会环境,要努力调和当代科技高速发展导致的人的单向度进程和人的自由发展所需要的高度凝聚的情感之间的矛盾。传统手工艺不仅是文化记忆媒介和载体,也是由社会集体成员共同创造的关于文化的回忆本身,更是一切文化传统发生和意义生产的记忆之场。在文化记忆的视角之下,传统手工艺的当代叙事过程中需要注重其本身文化记忆的回溯,追溯传统手工艺的文化意涵;当代的传统手工艺传播需要努力承担手工艺艺术产品的灵韵复现的使命;在媒体技术的指引下,传统手工艺需要尝试与当代环境的调适,达到跨媒介重构其文化情感价值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