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青芳,王旖旎,李玲,刘国杰,林平,李秋洁
高血压是世界上最常见的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日益增高。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概述》调查结果推算,中国现有高血压患者2.45亿,其中中青年患者1.65亿,占比高达67.5%[1-2]。高血压不仅会损伤患者的心、脑、肾等靶器官,还可导致认知功能损害[3-4]。依据认知功能损害的程度可分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和痴呆,MCI阶段又被称之为“痴呆的前驱期”,此时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界于正常和痴呆之间,且具有可逆性,因此,该阶段是降低痴呆发生风险的最佳“窗口期”[5]。已有研究证实,高血压与MCI的发生密切相关,但目前国内外针对高血压患者MCI的研究多集中在老年群体,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MCI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且既往研究多针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社区高血压患者病情相对较轻,并发症少,尚缺乏对住院高血压患者MCI影响因素的研究[6-7]。因此,本研究旨在了解中青年高血压住院患者MCI发生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建立中青年住院高血压患者的MCI风险预警模型及制定早期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1 调查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择2021年5—12月在哈尔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及高血压中心住院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高血压的诊断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8]建议的标准,即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 Hg,经临床医生诊断并行相关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2)年龄18~65岁(依据《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定义的中青年标准[2])。排除标准:(1)存在其他可能导致认知功能损害的疾病,如脑创伤、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等。(2)不能配合认知功能评估者,如存在听力障碍、交流沟通障碍等。(3)合并其他重要器官功能严重损害(如心、脑、肺、肾)或已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本研究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哈尔滨医科大学人类伦理委员会审核(ky2020-058)。
1.2 调查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在查阅文献并综合专家意见后由研究者自行制订,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等)和疾病特征资料〔吸烟史、饮酒史、体质指数(BMI)、高血压分级、病程等〕。吸烟史为过去6个月每周吸烟超过4支[9];饮酒史为男性每日摄入酒精含量≥25 g,女性≥15 g[10]。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8]定义的高血压分级,1级:收缩压140~159 mm Hg、舒张压 90~99 mm Hg;2级:收缩压 160~179 mm Hg、舒张压 100~109 mm Hg;3级:收缩压≥180 mm Hg、舒张压≥110 mm Hg。
(2)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该量表最初由NASREDDINE等[11]编制,是目前国际公认的MCI快速筛查工具。中文版MoCA量表由温洪波等[12]修订,包含了视空间与执行能力(5分)、命名(3分)、注意力与计算力(6分)、语言(3分)、抽象能力(2分)、延迟回忆(5分)及定向力(6分)7个维度。量表得分范围为0~30分,≥26分为认知功能正常,<26分判定为MCI;为校正受教育程度引起的偏倚,如果受教育年限≤12年,则在总分上加1分,总分越高表明个体认知功能越好。该量表总Cronbachs'α系数为0.82,信效度较好[12]。
(3)D型人格量表(Type-D Personality Scale-14,DS14):该量表最初由荷兰学者DENOLLET[13]研制,主要用于个体D型人格的筛查。中文版DS-14由荷兰蒂尔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修订,包括消极情感(7个条目)和社交抑制(7个条目)两个维度,共计14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计分法(0~4分),当两维度得分均≥10分时,则判定为D型人格。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38,具有较好的信效度[14]。
1.2.2 资料收集 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于入院后48 h内进行问卷调查与评估,调查员均经过集体培训,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向患者讲解研究内容及注意事项,并向患者承诺匿名和保密原则,且问卷结果仅为本研究所用。在征得患者同意后,采用一对一的形式对患者进行调查问卷的逐条评估,由研究者当场填写并回收,每份问卷评估时间约为20 min。生理学指标的采集均在患者入院后次日清晨,嘱患者平卧休息30 min后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白细胞计数(WBC)。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原始数据由双人录入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使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量资料以(±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发生MCI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中青年高血压住院患者MCI现状 本研究共调查231例患者,排除2例重复患者(研究期间两次住院)、3例入院后更正诊断为继发性高血压患者、8例实验室检查指标缺失患者、5例中途拒绝进行问卷评估患者,最终纳入患者213例。男113例(53.05%)、女100例(46.95%);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9.2±11.3)岁;根据MoCA得分,在调整患者受教育年限后,分为MCI组80例(37.56%),认知功能正常组(N-MCI组)133例(62.44%)。
2.2 中青年高血压住院患者MCI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N-MCI组和MCI组的年龄、BMI、职业、受教育程度、居住地、家庭人均月收入、吸烟史比例、高血压分级、D型人格比例、TG、H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婚姻状况、居住类型、饮酒史比例、合并糖尿病比例、病程、空腹血糖、TC、LDL-C、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中青年高血压住院患者发生MCI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Table 1 Univariate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young and middle-aged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2.3 中青年高血压住院患者MCI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是否发生MCI为因变量(赋值:MCI=1,N-MCI=0),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计量资料原数值代入,其余自变量赋值见表2)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大专)、吸烟史、高血压分级、D型人格、TG、HDL-C是中青年高血压住院患者MCI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3。
表2 中青年高血压住院患者发生MCI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赋值Table 2 Assignment for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young and middle-aged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alyzed using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表3 中青年高血压住院患者MCI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ble 3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young and middle-aged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3.1 中青年高血压住院患者MCI的发生现状值得关注本研究结果显示,中青年高血压住院患者的MCI发生率为37.56%,与中青年糖尿病住院患者MCI的发生率类似(37.9%)[15],远高于文献报道的社区高血压群体MCI的发生率(18.2%~30.7%)[16-17],表明高血压住院患者MCI的发生率较高。分析原因,本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为三级甲等医院的高血压住院患者,多因血压水平控制欠佳或者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及并发症入院接受治疗。相关研究也证实,不治疗高血压和血压控制不良是导致认知功能下降的主要因素,亦可加速MCI向痴呆的转化[7]。因此,亟需临床医护工作者尽早开展对此类患者MCI的识别与预防。发表在Hypertension上的一项包含7 063例高血压患者的纵向队列研究结果显示,无论高血压的发病年龄和持续时间长短,均可能导致认知功能的减退,且年龄<55岁的高血压确诊患者更容易出现记忆功能的急剧下降[18]。高血压患者MCI症状较为隐匿,常被家庭和社会忽略,多数高血压患者在老年期出现明显痴呆症状时才去就诊[19],以至于错过认知功能的最佳干预“窗口期”。这提示在临床工作中,更应当重视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认知功能的评估与危险因素筛查,尽早发现高血压MCI 的高危群体,将高血压患者MCI的防治关口前移,避免老年期痴呆的发生。
3.2 中青年高血压住院患者MCI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年龄、受教育程度对中青年高血压住院患者发生MCI的影响 本研究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是中青年高血压住院患者MCI的影响因素,与既往研究结果基本一致[20-21]。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老化致使Aβ淀粉样蛋白沉积,可加重高血压带来的脑白质损害[17],进而导致认知功能受损。认知储备学说指出,拥有更多经验资源的个体具有更好的认知功能,并能够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耐受更高水平的大脑病理改变[22]。而受教育程度是认知储备最为典型的指标,受教育程度较高的高血压患者,可以通过不断更新认知,使得大脑神经元及突触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增强大脑对于细胞结构缺失或功能异常的耐受程度,从一定程度上缓解认知功能的持续下降[23]。
3.2.2 吸烟史及高血压分级对中青年高血压住院患者发生MCI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吸烟史是中青年高血压患者M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73,95%CI(1.123,5.016)〕,尚未发现饮酒史与MCI之间的关系。烟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可直接可导致脑白质的萎缩,进而影响患者的认知水平[21]。而关于饮酒史与MCI的关系,既往研究发现饮酒史和MCI之间存在U型关系,即适量饮酒能够降低MCI发生的风险[24],但本研究仅评估患者是否存在饮酒史,而没有进行饮酒频率和饮酒量的评估,因此尚未发现饮酒史与MCI之间的关联。既往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的分级、病程和认知功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即分级越高、患病时间越长,认知功能水平越低[7]。较高的血压水平可导致大脑微循环的结构和功能完整性受损,引发大脑主要功能区血流灌注不足,患者的注意力、执行功能会严重受限[25]。此外,较高的血压水平会破坏血-脑脊液屏障,致使机体出现继发神经炎性反应和淀粉样蛋白病变,从而引起脑神经损伤[26]。但本研究尚未发现病程和MCI之间的关系,分析原因可能为本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为中青年群体,平均病程较短。
3.2.3 TG和HDL-C对中青年高血压住院患者发生MCI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TG和HDL-C是中青年高血压住院患者MCI的影响因素。国外研究结果发现高脂血症的个体具有更高的认知功能障碍易感性,并且高TG水平与较低的认知功能总体评分和视觉工作记忆评分密切相关,而低HDL-C水平与总体认知功能评分降低和执行功能较差相关[27-28]。我国学者娄方丽等[29]通过对9 391例中老年人的调查分析也证实HDL-C是中老年人群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预测因子。血脂异常,特别是高TG、低HDL-C水平增加认知障碍风险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既往研究显示,TG和LDL-C可通过脑血管途径增加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TG和LDL-C已被证明是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可能通过脑缺血导致认知障的发生,同时,LDL-C可诱导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内皮功能及脑血流降低,继而导致认知功能受损[30]。此外,TG可增加β-分泌酶的活性,并增加Aβ淀粉样蛋白在脑血管和非脑血管通路的沉积,从而加速认知功能下降[31]。
3.2.4 D型人格对中青年高血压住院患者发生MCI的影响 D型人格作为一种长期持续应激因素,在高血压患者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32],且欧洲心血管预防指南现已将其纳入心血管疾病的心理学风险标志物进行常规筛查[33]。本研究结果显示,D型人格是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发生MCI的独立风险因素〔OR=2.253,95%CI(1.074,4.725)〕。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将人格特征作为认知功能下降的可能预测因素,并证实人格可通过应激反应、健康行为和认知刺激活动等影响认知能力的下降[34]。UNTERRAINER等[35]通过对D型人格与心血管疾病患者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与非D型人格患者相比,具有D型人格特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显示出特定认知功能的显著下降。D型人格又被称之为“心理忧伤”型人格,作为终身应激源,往往更多地倾向于体验负性情感与社交抑制等慢性压力应激[36]。这种长期的慢性压力应激会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刺激机体皮质醇及儿茶酚胺释放增加,促使血管内皮细胞出现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发生障碍[37];同时,HPA轴的过度激活可刺激机体出现慢性炎性反应,主要表现为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增高,此类炎性因子的异常表达可影响突触可塑性及抑制神经元突起的生长[38-39],进而导致认知功能水平的下降。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青年高血压住院患者MCI的发生率为37.56%,值得临床医护工作者的关注。年龄、受教育程度、吸烟史、高血压分级、D型人格、TG、HDL-C是中青年高血压住院患者MCI的影响因素。但由于时间和地域限制,本研究仅选取同一地区的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样本的代表性可能受限,并且无法明确中青年高血压患者MCI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联,未来可进行多中心的队列追踪研究,探讨中青年高血压住院患者MCI发生的预测因素,为MCI的早期识别与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贡献:叶青芳进行研究的设计、资料收集、论文的撰写与修订;王旖旎、林平负责研究设计、数据整理及质量控制;李玲、刘国杰进行资料收集、数据分析及文章的审校;李秋洁负责研究的总体设计、质量控制,并对文章整体负责。
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