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林冲
武术教育教学是近年来高职院校展开体育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实施武术教学,有助于更好的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思想品格,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因此,科学、合理的发挥武术教学的有效性,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以及进步。所以,文章将对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的武术教学现状以及重要性展开分析,研究有效提升学生体育素养与体育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与培养策略,以期能够通过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完善,提升课程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与体育实践能力全面提升与进步。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对武术教学课程的倡导,使得武术教学课程逐渐成为了高校目前体育教学的基础课程。一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加上“宅文化”等一系列新兴文化的快速流行,使得高职院校的体育发展观念也在不断的改变,甚至有一部分同学将“以瘦为美”作为对身材外貌的另一个要求,在这些情形下,不仅会严重影响自身的身体健康,同时也会反过来对自身的身体心理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但是,因为武术文化教育本来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体现,所以,对武术教育教学必须加以科学、合理的运用,不仅有利于武术精神的快速弘扬,进而使得传统的体育文化获得有效的传承,而且也能够有效的推动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进步和提升。
2 高职武术教学现状及重要性
2.1 现状
由于高职学校体育教育课程的不断改革创新与发展,使武术教学课程也开始慢慢的成为了各个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课程的主导内容,而一些老师们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基本上也会积极主动的给学生们介绍中国武术文化的发展历史及其变化,在有助于学生们充实学习经验和知识面的同时,也可以更加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过,仍然有一些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更加依赖自己的授课经历,同时又有着对武学文化的认识不同,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这些老师在教育教学期间,不能够完全的起到武学教育所产生的核心作用,也不能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更无法良好的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了。而产生这一现状的主要因素就是,学校老师在教学方法的选取上往往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而这样就会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一定的影响,甚至还会限制着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此外,老师的专业能力与教育管理水平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限制体育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不仅如此,一些老师因为缺乏对武术课程的重要精神进行理解,仅仅按照教学大纲或者是学生的教育特点进行具体的教育课程,机械的进行教育任务,而对学生自身学习质量的关注度不够,或者部分老师因为教育经历和教育实力欠缺,也不能把握武术教育的有效手段,或者只是盲目诱导学生跟随课堂录像或者通过武术活动了解教学内容,根本没有文化教育和教学指导的实践意义。
2.2 重要性
第一,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业,提高学业质量。在现如今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之中,每一个企业对于学生毕业时所具有的能力要求逐渐增高,不仅要求员工拥有较高的技能水平,而且对于员工所具有的敬业精神以及责任意识也十分的注重。所以,各个高职院校毕业生所具有的内在品质以及人文科学的成绩,在就业时就会发挥较大的作用。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使得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教育过程中,很容易忽略人文方面的教育,进而使得学生缺少一定的人文精神,不仅如此,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以及交际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升,自我保护意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很难良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同时在步入社会展开工作之后,也缺乏相应的积极进取以及勤劳奋斗的精神。因此,想要能够有效的改变学校这一切的不足,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那就必须发挥武术教育的功能。武术对他们的身心的锻炼和对压力的训练具有极大的好处,拳术的训练在运动方式和时间方面有较大的不同,各种练习也非常的细致和繁琐,这就需要他们经过反复的训练,熟悉各种练习的技巧,掌握一定的技术方法,这对他们养成顽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具有极大的提高意义,学生也具备了更好就业的能力。
第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武术教育教学与其他科目的教育教学具有一定的区别,武术教育教学包含了我国一系列的传统文化,例如:道德的建设、遵守礼仪等传统。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武术教学,那么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的了解到武术中所蕴含的道理,同时还可以进一步的让他们了解为人处世的方式,全面了解世界各地先進的传统美德。不仅如此,老师也能够利用武术所产生的精神及自身的个性精神,潜移默化的熏陶他们,使得他们可以真正的具备正直与勇气的精神,同时也可以更加培育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从而也能够全面的培养他们的精神,为他们日后的本专业的学业和自我成长,打下扎实的根基,使得他们的身体可以得以全面完善的成长。在进行武功的学习过程中,如果要使孩子懂得和掌握优秀的武功,那就必须让他们反复不断的进行武功加以训练,只有通过一次次不断的训练,才可以真正的了解武功中所蕴涵的价值,才可以逐步把武功技能运用于现实生活当中。所以,在高职武术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应该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力度,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最后,促进学生构建人文精神。通常情况下,在高职院校中所展开的武术课程基本上都是由太极拳、剑术、长拳以各种姿势动作为主,学习者经过武术的练习,就能够学会蹲马步,正踢腿,腾空飞脚等基本招式。由于武术是一种体育运动,内容相当复杂,对各种运动要求也多种多样,因此学习者们需要按照自身的身体状况来进行调整相应的运动量与强度,从而增强自己的运动实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始终是主导,而老师则更多的起指导的角色。因此武术的教学内容有了很大的弹性,教师需要充分的让学生体验到武术的快乐与魅力,并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比如教师指导他们认识一些武术运动中的动作美与静态美以及这二者的组合,培养他们的美学意识。还可采取小组的形式,由他们自行进行武术演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运动休闲意识,提高其武术练习的趣味性。
3 武术教学在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实践能力培养的路径
3.1 明确教学目标,细化教学内容
在对高职学校进行体育教育教学的进程中,应积极主动的将武术教学整合并融入到体育教育教学之中,这样不但有利于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计划的改革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观念的迅速变革。通常情形下,高职学校常规的运动教育课程基本上是没有把武术课程贯穿其间的,而学校重点进行的则是现代化的运动教育课程内容,主要把重点放到了在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训练他们的体育精神能力和奋斗方向上的精神层面。在现代化高等教育的语境下,学生的学习核心素质和综合技能才是最主要的教育核心,而对于高职学校体育教师,通过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武术课程的有效功能,通过细化课堂内容,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通过激发学生的积极向上的意志,能够促进学生们整体实践能力水平和专业素养的提升,进而促使他们的未来成长过程,掌握更多学习技能,从而感受到武术教学的根本内涵与核心理念。老师们在课程设置中,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具体掌握程度与学习爱好加以研讨与分析,同时注意学习者的个性差异,以强调武术教学的实际效果,并通过活动引导的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循序渐进提高学习者的武术能力和整体掌握水平。
3.2 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比较单调、刻板,使得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中,不能充分的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而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只需要简单的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而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培养则没有充分的考虑在内。现阶段,各个高职院校基本上都已经进入了素质教育教学阶段,因此,学校在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全面的考虑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并尽可能地对教学课程的形式和内容作出科学、合理的变革创新,这不但可以给学生们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气氛,同时还可以逐步调动学生对武术教学的兴趣,从而使得学生们可以积极主动的对武术知识作出积极主动的探究。
首先,高职学校体育教师必须熟悉的掌握教育心理学等基础知识,要充分利用教育心理指导学校,并引导学生可以在课前积极的查找资料、获取与武术运动相关的理论知识、事例等,而在学生获取事例的过程中,教师也应需要学生尽量的获取实际例子,并尽量防止学生把影视作品甚至是虚拟历史人物当做教学素材,因为这样对学生的准确判断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学员经过自己对武术基本知识和技巧的理解与熟悉以后,老师便能够引导学员,由学生自行把查阅到的资料加以概括总结,这样就让学员自己在练习过程中掌握主动性,充分体现出教师引导者的作用。其次,教学进行中,为防止单调的教学内容阻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应该运用多样方式向孩子展示武术社会主义精神的特殊风采。学习者利用图片和教学资料掌握武术知识的实际应用,可以迅速达到掌握阶段。教学期间,老师还可以运用武术知识和技术与学习者进行一些交流小游戏,利用实践手段展现武术知识的真正价值。最后,老师可采用课堂示范和细节教育的形式让孩子了解具体武术知识。
3.3 弘扬民族精神,丰富教学活动
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体育课教学活动期间可以展示的拳术项目也相对局限,但老师们能够利用一些特殊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从而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感受,也丰富了学生的武术经历。例如:老师应该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观摩武术竞技大赛,丰富他们的武学经验,甚至可以引导他们到校园举办一个旨在“弘扬民族精神、展现武术文化”的武术体育竞赛,来促使学生积极地参加武术学习。活动举办阶段他们可以担当不同的职责,对于活动的举办和管理也应该由他们独立进行,老师主要是进行知识引导和物资保障的,充分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交往能力、语言交流能力、组织能力、社会协调能力和学习创新能力的同时,带动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社会问题处理能力的提高和进步。比赛项目完成之后,老师还需要对学员的不同成绩做出综合评估,在有效建立学生学习成就感的同时,也指导学生掌握更多复习技巧和综合素质。
3.4 开展宣传活动,加快普及推广步伐
随着社会的发展,武术的功能已经从古代的自卫功能转化成为休闲、健身、娱乐等功能,但是随着人民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生活之中充满了各种娱乐项目,对于武术锻炼的需求也逐渐降低。因此,武术要想长远的发展,便需要通过互联网对武术的文化、思想、特点以及好处等进行传播,让人们充分的了解武术,同时扩大高职院校的影响力。首先,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互联网对武术进行大力宣传和推广,通过邀请武术专家、健身专家的形式,对武术的知识进行科普,让学生充分、全面的认识武术,了解武术的作用和功能,进而改变对武术传统的认知。其次,高职院校需要定期组织武术有关的表演活动,让人们通过武术表演。了解武术的魅力之所在,激发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从而推动武术的传承,促进武术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最后,利用宣传栏对武术进行宣传,定期在院校内或者是活动场所展开武术知识讲座,或者是武术知识问答比赛,又或者是武術切磋比赛等,让武术知识以及文化思想,在学生之中获得良好的普及和推广,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到武术的意义,从而为高职院校武术教育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5 举办培训活动,培养骨干力量
任何的教育活动都不能够离开师资力量的支持,尤其是专业性十分强大的武术教学,对于武术教练员、指导员等专业人才的要求更高。要想推动高职院校武术教学的良好发展,便需要强化高职院校中武术教练员的水平和素质,因此,便需要不断的强化高职院校中教练员的水平。首先,在武术教练员的培训之中,应尽可能的摒弃掉传统的固有思维,将传统武术训练中一些不好的思维观念去除掉,例如:择徒而授之等观念。其次,应强化武术教练的训练方式、方法,选择科学合理的武术训练方式,让学生能够在通过多样化的训练方式,提升自己对武术的掌握程度,有效的避免学生在枯燥乏味的武术训练中丧失兴趣,从而有效的提升武术培养以及发展的科学性。最后,在对武术教练的培训上,应尽可能的避免武术门派之争。高职院校之间,应积极主动的展开良好的交流和沟通,相互取长补短,尽可能的让武术教学得到有效的传播和推广,并在不断的交流和沟通过程中,完善武术的教学模式以及训练手段,让武术训练的效果更显著,最终让高职院校武术教学的发展能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提高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
4 结语
高职院校将武术教学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的比例逐渐增高,使得武术教学的改革创新也在不断的融入到现阶段的“素质教育之中”。文章通过对武术教学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现状、重要性以及实施路径展开的分析,主要是为了能够进一步实现“终身体育”“全民健身”的主要目的,并进一步为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