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春江中心小学 何 倩
2022版语文新课标进一步强调,要鼓励自主阅读,倡导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笔者依托学校市级课题《基于项目化学习的整本书阅读实践研究》,因为低段学生认知水平不高,识字量较少,难以做到独立阅读,故选择经典图书《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作为班级整本书阅读书目,通过打造阅读共同体,借力阅读工具推进阅读进程,进行阅读对照,融合课内外阅读,关注学生参与整本书阅读的全过程,努力促进学生阅读行为、阅读认知、阅读情感的有效融合。
温儒敏教授说,语文教学最关键的是培养读书的种子。小学低段整本书阅读教学需要关注学生在阅读整体感知阶段的阅读行为,以打造阅读共同体为依托,为师生共读、亲子伴读和同伴研读提供可能。在阅读整体感知阶段,教师带领学生独立阅读《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阅读时长和阅读要求适当放宽,以期唤醒学生阅读好奇心。
低年级学生在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学习过程中要以读为首,做到“读”占鳌头。教师身先示范,为学生读故事建立朗读范式,引领学生养成勤学多问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初步学会质疑,增强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要始终立在整本书阅读的朗读“现场”。
1.预估推测,情趣盎然
阅读《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时人手一本书,这为师生共读提供了可能。每日晨诵与午读,特定时间的师生共读让整本书阅读充满仪式感。一方面,开展整本书阅读的头脑风暴,以题目为索引,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思考自己印象中的狐狸是什么形象?故事中的狐狸爸爸了不起的具体体现?学生在积极质疑中将无意识的阅读行为变成有意识的阅读策略。此外,笔者引领学生从封面、目录、插图等阅读线索解码文本,猜测人物命运走向,特别要在重要情节之处进行大胆又合理的预测。
2.图文互联,意趣共生
关注低年级学生的读图能力,引导生生互动给文本插图排序,整体感知主要情节;师生分角色朗读文本,让阅读行为真正发生;学生个体预测,自主解答,以“点读故事”的形式跳跃式阅读,可谓其乐无穷。这种“放养式”阅读让学生深度参与,质疑中辨析,倾听中联想,朗读中体悟。尤其教师注重引导低年级学生保管好图书,爱惜图书,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低年级学生阅读整本书需要教师的引领,更需要家长的用心伴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其阅读态度和阅读水平对学生的影响很多大。家长的加盟能很大程度上提升整本书阅读效能,促进低段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
1.计划先行,监控阅读
教师引导家长协同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做好“阅读存折”的记录,促进亲子阅读的实效性。例如,记录《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阅读时长、进度,确保孩童将整本书真正读完。学生在“绘声绘影”App上配音以增强个性化阅读体验,增强亲子阅读动机,推动整本书阅读。
2.音画共情,巧问促思
亲子共读《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定点定时,推进整本书阅读。选择睡前、周末、节假日等固定时间开展整本书阅读。家庭亲子阅读要关注环境的创设,设置家庭“读书角”,家人和孩子在“共读沙发”上配乐朗读,主动在钉钉群共享阅读掠影。
以“阅读存折”为有效载体,依托家长力量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读出情境,读出快乐,引导家长成为“阅读火种”,营造家庭书香氛围,培养学生积极的阅读态度。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独立阅读能力较弱,因此良好阅读氛围的营造需要同伴的监督与激励。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要构建“阅读小组”,打造共读型学习体,通过分享阅读体验、唤醒并维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自由阅读者。
1.同伴研读,开启思维引擎
教师引导低年级学生同桌配对或自由组合,四人一组,课前三分钟轮流诵读,在每周阅读课上相互激励、监督,开展“我说你猜”“故事擂台”“迷你海报设计”等系列阅读实践活动。此外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钉钉线上“声悦狐狸爸爸”故事分享会,学生在家长的辅助下组团展示,展示迷你海报分享阅读方法,苏醒阅读思维。
2.班际联动,促发蝴蝶效应
各班建立阅读小组,依托线下阅读课和线上平台,全员参与,以思促读,放大阅读价值。同伴之间互相激励,加上教师和家长从旁辅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变得自信、大胆。教师进一步辐射班级阅读成果,实现优质阅读学习成果的班际共享,形成蝴蝶效应。在整本书阅读的整体感知阶段,教师、学生和家长参与其中,学生在线下阅读场域中感受阅读的生长感。
亚里士多德说,古往今来人们的探索都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奇。经典读物《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的文本价值需深入挖掘。整本书阅读到了精读阶段,学生进一步探究文本。因而教师依托阅读工具,聚焦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语言表达,设置多元阅读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内驱力,从而真正提升其阅读思维力。
低年级学生年纪小,直觉思维、形象思维特征明显。情节思维图能锻炼思维力,提升整体感知力。学生主动关注感兴趣的片段和重点章节,个性化绘制“思维地图”,整体把握故事内容,为深度阅读提供阅读支架,让阅读留痕。
学生在思维导图绘制中展现了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有绘制“情节思维列车”来展现狐狸爸爸和三个农场主斗智斗勇的全过程,真正将书“读薄”;有关于局部故事情节的思维图,如《博吉斯的1号鸡舍》,学生更创造性地绘制情节鱼骨图,简要呈现故事大体内容,借鉴流程图式,彰显了思维的层次性和严密性。
学生聚焦情节,通过可视化的语义网络把书“读薄”,一定程度增强了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分析力、文本概括力和整体感知力。
低年级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弱,但是想象力丰富。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引领笔者鼓励学生全方位审视故事人物,创作“人物泡泡图”,探讨不同人物形象,追踪人物在不同阶段的性格特征,实现学生与作品人物的深度对话。
小学生是天生的创作者,低段学生乐于创作“人物气泡图”。学生以第一人称介绍狐狸爸爸,立足不同角色剖析狐狸形象,彰显思维的全面性和严谨性。譬如,比较三位农场主的异同之处,从身份、外形、性格等方面横向比较,提升信息提取力,把阅读向纵深推进;学生绘制人物关系图,联结文本群像,开展“人物猜猜猜”阅读竞答活动,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绘制“人物气泡图”更是提升了低段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初步形成连接和对比的阅读策略,实现“乐读、智读”的阅读目标。
吕叔湘先生强调,阅读素养唯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形成。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学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要以精读文本为契机,向读学说,向读学写,这是推进整本书精读的重要教学目标。在整本书精读阶段,教师要加强语言文字的积累,实现阅读与表达融通,实现知识再建构。
笔者努力打造系列精读活动:其一,在午读分享会和经典阅读课中通过口头有意识的复述,丰富“语言库存”。《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中拟声词多,学生现场积累并抄录在阅读日志簿上。学生制作“汉字转盘”“生字飞行棋”“词语手表”等形式展示语用积累成果,使阅读体验与识字写字融合。其二,运用文本句式定向仿说,其中描写邦斯“他长得很矮,站在世界任何一个游泳池的浅水一端,他的下巴都会在水面以下”特别趣逗,学生朗诵并抄录在簿,尝试句式表达。其三,注重低段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笔者积极示范,阅读时圈点勾画,勤查字典,引导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翻阅字典,借助拼音和工具书阅读,切实提升语言表达力,用语文的方式“做事”。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阅读活动进行到总结拓展阶段时,教师挖掘丰富的文本内涵,实现阅读与生活链接,阅读与实践对接,阅读与作者联结,尊重低段学生独特的生活体验和实践需求,拓宽整本书阅读的广度,在海量阅读中拓宽阅读视野。
语文学习的外延即生活的外延。罗尔德笔下的狐狸爸爸与众不同,它智慧、勇敢、善良,引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释放情感,学会站在不同的立场感受人性、伦理、道德。
1.狐狸千面,崇尚真知
在经典阅读课上,教师紧扣话题“狐狸到底是好是坏?”头脑风暴,学生积极发表对人物的个性化看法,笔者相机引导学生明白在不同文学作品中因作者创作的需要而塑造出来的文学狐狸形象千差万别,而狐狸没有优劣之分,引导学生崇尚真知,实事求是。这种头脑风暴的阅读方式活跃了学生思维,拓宽了阅读新视界。
2.链接生活,观照成长
学生自主联系生活实际,想——我自己的爸爸了不起的地方在哪?此时想对爸爸说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在调动生活经验中体悟爸爸的辛劳与伟大;教师设计交流开放性话题“如果书里面的人能有所改变,你希望改变谁,打算把他变成什么样的人?”学生在发散性思考中体验人性的真善美,内化文本价值。
整本书阅读活动到了总结拓展阶段,需要教师不断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对照实践,这样学生能积极表达,探索语用密钥,在实践中内化、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1.影视同期,共建共享资源
教师开展“智读不一样的狐狸”阅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对比不同作品中的狐狸形象。学生在教材、动画、电影、书籍中甄别狐狸形象,通过比较式阅读进行发现式学习,体验狐狸的“众生相”,加深对狐狸形象主题意义的理解。
2.好书推荐,优化交际策略
笔者为低段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同年级“好书推荐大会”推荐不同版本的《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学生畅谈文本的重要情节,简述喜欢的理由,从作者介绍、故事章节、人物形象、阅读感悟等方面展开推销,形成有效的语言交际策略,这实现了阅读与实践的融通,发展了低年级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引导低年级孩童进行发现式阅读,一篇带多篇,一篇带一本,一本带一类,实践“篇、本、类”阅读策略,实现阅读联动,营造悦读善读的良好氛围。
1.多视角知作者,享海量真阅读
教师开展线上读书总结会之《走进罗尔德》,学生主动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推荐其自传《独闯天下》,进一步揣摩创作意图。学生主动参阅罗尔德的其他作品,例如,《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女巫》,并进行交流,进一步感受作者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教师推荐狐狸爸爸系列绘本,进行主题式阅读,引领学生过一种幸福的阅读生活。
2.班本化新阅读,建阅读文化圈
学生在阅读总结会上争当主持人,构建班本化阅读文化圈。他们以个体或团队形式在线朗读文本故事,以“我和这本书有个故事”为话题进行创意点评,锻炼联结思维,共建班本化1+X阅读新样态。
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说,“我们教给学生的不应该是伟大的作品而应该是对阅读的热爱。”笔者在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中呵护学生的阅读好奇心,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掌握积极的阅读策略,提升思维力,获得积极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提升阅读的观照力,链接生活、对接实践、联结海量作品,开阔阅读视野。总之,在小学低年段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全进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书籍、语言、文字产生亲密感,成为出色的自主阅读者,实现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