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区周边小学研学课程的研发

2023-01-23 23:22:41陈红卫付淑惠李太明刘洋胡大明周密
科学咨询 2022年21期
关键词:彭州研学保护区

陈红卫,付淑惠,李太明,刘洋,胡大明,周密

[1.成都动物园(成都市野生动物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81;2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四川成都 610091;3.彭州市升平小学,四川成都 611900;4.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四川成都 611930]

“研学”是随着2013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首次提及的“研学旅行”而成为热词的。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指出,研学旅行课程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和集中食宿的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2013年后陆续发表有研学旅行的研究论文,可见付有强[1]、姜少荣[2]、陆庆祥[3]、殷世东[4-5]、汤碧枝[6]、张培灵[7]等学者的研究论文。现阶段研学正处在发展瓶颈期,突破瓶颈,实现发展,就在于研学课程的研发。

自然保护区是国家为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对具有不同代表性的自然地带的环境和生态系统、珍贵稀有动植物、自然栖息地及其他历史遗迹和重要水源地分出界限加以特殊保护的自然地域。自然保护区在传播动植物知识、引导公众与大自然保持和谐方面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关于保护区社区环境教育的研究,可见傅之屏[8]、刘洋[9-10]等学者的研究。

目前,关于保护区和研学相结合的研究尚未多见,保护区周边小学研学课程研发的论文基本为空白。本文以四川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附近的彭州升平小学为例,探讨保护区周边小学利用独特教育资源研发研学课程的原则、内容及注意事项,以期指导学校今后的研学工作,也给类似的机构、其他学校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保护区周边小学开展研学的意义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地开展研学教育活动,保护区周边小学也应该积极参与其中。四川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彭州市境内,是以保护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生态环境为主的自然保护区,2002年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彭州的升平小学一直秉承教书育人的理念,与保护区保持密切的合作,重视研学活动,将小学生作为研学工作重点人群加以引导;通过研学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保护区;通过孩子,影响家庭,进而影响整个社区,达到共同参与保护的目的。

保护区周边小学开展研学主要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一)提高学生生态意识

在自然保护区研学可使学生通过参观、聆听讲解、亲自参与实践等形式,了解生物、生态、地理、历史、自然保护等知识,使学生认识自然价值,增强生态意识,自觉参与保护自然,形成“保护为社会,社会共保护”的良好局面。

(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自然保护区是生态教育的天然大课堂,利用自然景观、动植物、工作及研究成果、博物馆、陈列室、生态廊道、视频等教育资源开展研学,内容丰富、直观,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视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二、保护区研学课程的教育资源分析

保护区可为周边的学校提供独特、丰富的教育资源。整合自然保护区的动植物物种、地质地貌、水文、景观等资源到研学课程中,可以使学生学习蕴藏的科学保护信息,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以白水河保护区为例,认识保护区所拥有的教育资源:

(一)自然资源

1.地形地貌复杂。白水河保护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南北长、东西窄,有山地、丘陵和平原三种地貌。彭州水资源丰富,境内有河流39条。葛仙山等数十座“飞来峰群”,已被列为“世界级遗产”。

2.生态多样性。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25个热点地区之一,区内海拔1 300-4 800m。主要由森林生态系统组成,海拔1 800m以上为天然林或天然次生林,海拔1 800m以下主要为人工林。此外,有少量农田和湿地生态系统。

3.动植物多样。保护区海拔跨度大,生态环境复杂,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庇护所,有大熊猫、金丝猴等野生动物331种。保护区森林植被保存完整,有珙桐、银杏等植物近两千种。

(二)人文资源

1.悠久的历史。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的彭州市辖境历史悠久,古代为“彭”“蜀”立国之地。早在三千多年前,彭州市为彭人所居,称“彭国”。在距今两千七至三千年间,黄河流域的一支高原部落从陇西翻越岷山,兼并了彭人而称“蜀”。唐太宗李世民于公元686年置彭州。彭州于1377年降为县。1993年彭县撤县设立彭州市。

2.富足的经济。彭州市是“小康市”,是全省经济实力十强县市之一,素有“天府金盆”“蜀汉名区”之美誉。

3.白鹿书院。在保护区周边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领报修院(上书院)遗址。因位于白鹿镇,故被称为白鹿书院,建成于1908年,由法国天主教主持建设,建筑体为欧式风格。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白鹿书院仅遗留断壁残垣,经精心修复后,已重新成为旅游观赏地。

4.人力资源。自然保护区职工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野外工作经验,护林员有生动的科考故事。

三、保护区周边小学研学课程的研发原则

研学是教育的一种形式,其本质是教育,研学内容课程化也是必然要求。在研发保护区周边小学的研学课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明确的教学目标

彭州升平小学研发研学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阳光、自信、热爱、大气”的内涵特质,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深度融合,加深学生与大自然、乡土文化的亲近感;锻炼学生自主交往、吸收接纳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彭州本土文化的理解,培植学生对彭州家乡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理解、尊重、接纳多元文化,从而实现“热爱大自然、与自然保持和谐”的目标。

(二)完整的教学安排

研学课程的研发是对其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整体规划和设计,有较为固定的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人员安排。

彭州升平小学学生研学课程研发以时间阶段为纵轴,分为行前、行中和行后课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开发菜单式微型课程,各微型课程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其涉足的领域会越来越广,课程难度会逐渐增加。行前,德育、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科学课的教师根据研学主题设计好研学手册,为研学课程提供支撑,班主任做具体指导工作;行中,学生通过学科知识融合学习,在自然教育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探究式学习;行后,研学课程反哺学科教学,通过整理研学资料和展示成果,为学校教学提供教学新资源。

(三)遵循“循序渐进、由近及远”原则

低年级学生以学校和跨校活动为主,辅以彭州地域文化的体验,锻炼学生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能力,为以后走出成都、走出四川打好基础;高年级学生走出学校,走到成都,并且有的学生还有机会与国际友好学校进行交流。

四、保护区周边小学研学课程的内容设置

整合教育资源,按照研发原则,彭州升平小学研学课程内容以学校为圆心,学生可以涉足的距离为半径,把研学课程分为“漫步校园一日游”“探访彭州家乡风情”“美丽中国、走近世界”三个模块,十二个主题。

模块一“漫步校园一日游”,共设3个主题课程,主要对1-4年级的学生开展:母校风采—— 参观彭州升平小学,认识校园环境,体验升平小学校园文化;生态探秘—— 利用校园生态园,观察校园及周边的植物和动物;与你同行—— 结识本校不同年级的小伙伴,锻炼社会交往能力。

模块二“探访彭州家乡风情”,共设4个主题课程,主要对2-5年级的学生开展:仰望先辈—— 了解彭州名人李一氓烈士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热爱彭州,传承乡土文化的情怀;寻访老街—— 畅游古镇海窝子,了解历史文化典故,感受彭州古镇老街文化底蕴;亲近自然—— 游览葛仙山,了解来历,学会欣赏距瓣尾囊草、灯台树、牡丹等花草植物;记住乡愁—— 参观农田和湿地,了解保护区周边农村的发展变化,体验百姓生活,感受农耕生活的乐趣。

模块三“美丽中国、走近世界”,共设5个主题课程,主要对3-6年级的学生开展:熊猫世界—— 到保护区宣教中心和动物园熊猫馆,与护林员、饲养员交流,了解大熊猫等动物的生物学特征和科考故事,提升生态保护意识,学习保护基本方法,为自己是国家级保护区的一员而骄傲和自豪;中药材库—— 参观彭州中药材种植基地和药用植物园,了解中药和中医药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登高望远—— 攀登丹景山,沿途观察地势地貌及天彭牡丹等动植物,培养勇攀高峰的意志,锻炼毅力;地标建筑—— 参观白鹿古镇,比较分析中外建筑特点,了解法国历史和文化,提高建筑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物候特征—— 比较中国和法国的气候变化,提高环保意识。

彭州升平小学研学课程可操作性强,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乡情、国情,培养学生对家乡、对母校的美好情感,立足彭州、放眼全球,努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保护区周边小学研学课程的注意事项

1.突出保护区特色。研发保护区周边小学研学课程在内容上要注意突出保护区的特点,既将保护区的动植物及生态作为要点,又把相关的人和故事作为题材加以引入和使用。

2.研学兼顾。在做研学课程内容设计时,要兼顾“研”和“学”,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进行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探索与研究。

3.课堂教育和研学要有机结合。要将课堂学习和研学进行贯穿,在研学的过程中,与学校的知识点进行对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比如小学语文课“翠鸟”,就可以结合到观鸟活动中。利用学校内的活动课程整合“研学”的主题活动,按照行前、行中、行后三个阶段开发若干微型课程,探索研学主题活动与校内课程活动的有机结合。研学课程设计应该整合多学科、多主题、多方式,做到研与学相互融合。

4.教师和学生角色定位。研学的主体是学生,研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研学形式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该是生动活泼的,研学时空的安排要有利于学生自由发挥。教师是教学总指挥、引导者、协调员和启发者。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保护区周边小学研学课程的过程中,研学活动要课程化、规范化,要按照学生年龄层次开发具体的课程模块,课程内容设计应该突出保护区特色,利用好保护区的教育资源,注重学生的真实体验;注重鼓励学生进行探索、积极参与、积累直接经验、勇于探究;注重多学科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强调学生通过自身实践和实际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以及热爱大自然、爱护身边动植物的生态观。

猜你喜欢
彭州研学保护区
去研学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品牌研究(2021年7期)2021-11-28 03:40:50
牡丹绽放 曲韵彭州
——中国·彭州曲艺牡丹嘉年华
曲艺(2021年1期)2021-01-15 10:21:12
《守护》(组照)
现代艺术(2020年2期)2020-11-30 11:22:51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高中电化学电极反应式书写方法的探究
如何保护好兴隆山保护区内的马麝
甘肃林业(2016年2期)2016-11-07 08:5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