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嘉嘉
(厦门市集美区康城小学,福建 厦门 361022)
小学是学生们奠定数学基础的关键时期,在其学习生涯的各个阶段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此阶段,以数学绘本为辅助性教学工具构建数学课堂对学生们而言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同时,数学绘本不仅适用于各个年级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还能够满足其培养自身数学核心素养的需求。若教师能够将数学绘本与课堂教学过程结合在一起,对学生们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核心素养将会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
小学生在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依旧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在接触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容易因其综合数学能力的局限性而产生大量知识盲区。其原因一部分在于学生的阶段性头脑发育特征不足以满足较难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需求;另一方面在于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头脑发育特点,没有发挥其较强创新性与想象力等先天性特点带来的优势,缺少教育学生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与途径。而数学绘本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可以端正学生们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态度,有效地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进一步改善其心理氛围。
数学绘本具有突出鲜明的教学特点,即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创新想象等,适宜小学生在课堂上开展深度阅读与学习,并且从中汲取有效知识。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与帮助作用可以打破他们对知识的单一性理解,帮助他们解决难度较高的问题,启发其思考问题的思路,通过生动、有趣的绘本阅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的情谊,营造积极、友爱的数学课堂环境。此外,绘本中包含的各类知识以较丰富的形式呈现在师生面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具有多样化的应用形式,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实践性。如故事表演、演讲辩论、竞争比赛等教学活动都可以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们的竞争合作意识。在此环境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会更加频繁,课堂教学效率能够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
数学在小学众多学科中属于难度较高的学科,因其含有大量的公式与口诀、抽象图形等较难知识点,不仅考查学生们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还对其思维灵活度、创新想象力以及逻辑思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产生一定的抵触和抗拒心理,甚至有学生在遇到学习瓶颈之后会产生弃学的想法。但是在绘本这一教学工具的辅助作用下,教学情况能够得到一定的改善。这主要表现在小学数学绘本中含有较丰富有趣的故事情节,搭配了色彩鲜艳的图片,并将知识点直观地融入了情节当中,降低了知识的理解难度,便于学生们体会情节、理解记忆。同时,数学绘本还能够弥补数学知识的枯燥性、抽象性等缺陷,给学生们提供最直观、形象的解说,优化并且丰富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从而使教学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数学绘本中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作为铺垫,将数学知识与情境有效地融合在一起,简化了知识的复杂性,降低其难度标准,有利于学生们在绘本的情境当中理解知识内在含义。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时,可以借助绘本中生动、形象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进绘本的情节发展过程,达到高度的专注力与投入度。此外,在情境当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类创新性的实践活动,培养其实践动手能力,实现知识在生活情境中的应用与普及。如在《让谁先吃好呢》这一数学绘本当中,讲述了丛林中的动物们为分吃桃子而举行比赛的故事,涉及了有关排序、比较数字大小、区分比较依据等较简单的数学知识内容,适用于统编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中《量一量、比一比》的课程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其故事情节,在课堂的导入环节创建相对应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充当旁白告知学生们:“丛林中的桃树上结出了一个又红又大的桃子,引来了许多动物们的关注,大家都想得到这个桃子,所以举行了一场比赛来决定桃子的最终归属者。”此导入环节可以充分激发学生们对本节课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并且留下了教学悬念,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做好铺垫。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选择扮演自己喜欢的动物角色,如大个子长颈鹿、贪吃鬼鳄鱼、胖子犀牛、淘气包小猴子、爱装蒜的小兔子、扭来扭去的毛毛虫等,积极参与丛林中的“桃子争夺赛”。在确定了学生们扮演的丛林动物角色之后,教师可以让他们动手用彩笔与卡纸制作出自己需要扮演的动物头像,并且用松紧带将头像制作成可以佩戴的头饰,以此标识每一位学生扮演的动物角色类型,方便课堂上“桃子争夺赛”的开展。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头套可以有效提升动手实践能力,活跃其大脑思维,提高肢体的灵活度,是培养学生们数学综合素养的良好途径。在做好准备工作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入比赛规则,即通过“测量和比较”选出最终的胜利者,但是“比较”的标准并不固定,学生们可以阅读绘本内容,启发自身思维,思考可以与他人进行比较的其他自身特点,并且用测量工具——米尺、直尺等进行测量,作为准确的数据参考。在此过程中,教师仔细观察学生们的数据测量以及比较情况,在适当的时机下给予学生们一定的帮助与启发,促进“比赛”顺利地开展。
除了数学知识教学与引导之外,数学教师还要挖掘绘本中传达出来的深层意义内涵,如在故事的最后并不是体格强大的森林强者取得胜利,而是体型弱小、不占优势的毛毛虫吃到了桃子。它虽然在各种形式的比较过程中都处于弱势地位,却用自己的智慧说服了丛林动物,获得了最终的胜利。这就能够启发学生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因为自身缺陷与不足而失去信心,应该勇敢地换个角度进行思考,克服自己的思维局限,扭转结局。在这则绘本故事的启发下,学生们不仅能够学会数学课本中有关于测量与比较的知识点,还能够获得人生启发,提升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逐渐培养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使这堂课具有非常突出的价值与意义。
数学绘本中包含着大量的信息与图画,具有丰富多彩的知识和故事情节,这就决定了其内容的综合性特点。换言之,即为绘本中的内容涵盖范围广泛,层次跨度大,缺少一定的针对性,有时并不适合小学数学教师对某一单元的内容进行精准教学。这时就需要教师对绘本内容进行适当改编,使其更符合当堂课程内容的精确教学,发挥出更适宜的辅助教学作用。如《躲开恶猫的办法》这一则绘本故事讲述了仓库中15 只小老鼠为了躲避恶猫而在会议中讨论办法的故事,在小老鼠们讨论的过程中体现了分类、统计、比较等数学知识,与统编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课本中的《统计》知识相适应。因此教师在对本节课进行讲解时可以借助《躲开恶猫的办法》这则绘本故事的具体内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则绘本故事的内容并非与课本知识完全重合,而是有相关拓展性的内容存在,因此教师可以对绘本故事情节进行改编,筛选其中有用的部分,将其他内容进行改编或删除,使其更加适应于本节课的内容讲解,促进精准教学和深度学习的展开,更好地服务于数学课堂。如《统计》这节课以讲解“平均数”“复式条形统计图”为主要内容,任务是使学生熟知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统计原理、学会使用复式条形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类。因此教师可以将绘本故事中统计小老鼠们最终投票结果的内容进行突出,引导学生们在此环节中学习如何利用复式条形统计图对小老鼠们的投票结果进行统计,增强其对统计部分知识的理解。而在开展对“平均数”的认识与计算时,教师可以在绘本故事中增加一部分故事情节。如在小老鼠们成功地躲避恶猫的情节之后增添小老鼠们分粮食的情节,教师可以向学生们提问:“如果小老鼠们得到了三十块小蛋糕,那么十五只老鼠要怎么分配蛋糕才算是公平的呢?”这个问题就涉及了“平均数”的相关计算知识,能够增强学生们对此知识的理解,并且学会正确计算平均数,实现精准教学,提高对本节课知识内容的深度理解。
再以绘本故事《奇妙的三角形》为例。书中以方桌、车轮和金字塔等实物为主要内容,能够引导学生们从中认识到抽象形状的概念和特点,与统编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课本《三角形》的知识相契合。教师可以以这本绘本故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们在学完基础知识之后阅读绘本,使其逐步明白图形与实物之间的联系和转换,从而培养出良好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是在《奇妙的三角形》这则绘本故事当中还存在着对于三角形的中垂线、与圆形的结合等较高难度的知识点,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较大的难度。因此教师可以将此部分的内容忽略掉,重点突出绘本中有关于三角形的认识、不同种类的三角形以及三角形的性质等与课本相适应的知识点,帮助学生们从绘本中提取更多有用的知识点,辅助课本教学,达到更加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此外,在这则绘本中有许多由各种各样的三角形组合而成的动植物图像,色彩鲜艳、明丽生动,数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在草稿纸上临摹这些有趣的图画,在此期间进一步教会学生们对三角尺、半圆尺等数学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提高其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大脑的思维灵活度,为数学课堂增添更多的趣味。
数学绘本中不仅具有丰富多彩的图画与故事情节,还包括生动、有趣的人物对话等语言内容,并且每个人物的数学语言都是富有设计理念的,在数学知识严谨的特点上增加了人物本身的特点,适合小学生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理解力情况。由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绘本中的数学语言艺术,激励学生们自主探讨绘本内容,从而对其中的数学语言进行进一步地学习与模仿,逐渐转化为自己拥有的数学能力,提升其数学核心素养。如《各国的早餐》这本数学绘本讲述了各国的早餐,通过“分数”和“分配”这两个主题加强学生们的数学思考力。其内容与统编版三年级上册小学数学课本中《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内容相适应,可以帮助教师开展有关分数知识的教学。绘本本身画风细腻,有很多国家的特色建筑、特有的交通工具等,能够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其自主探索的欲望。通过绘本中对各国不同风格的早餐介绍,学生们可以开展自主学习,从中寻找并总结“分数”的概念,即“一个整体分成几份,那么其中一份就是几分之几。”此过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们的自主探索欲望,还能够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和观察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们的数学核心素养。此外,这则故事当中对分数的介绍与不同国家人民的语言特色结合在一起,给人以生动、新奇的韵味。如书中对韩国首都首尔地区的早餐介绍部分,提到了“我们的早餐是米饭。因为是五口人,所以是五碗饭。”这句话虽然意思比较简单,但是却蕴含着对分数的介绍与初步讲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通过自主思考并且模仿这句话讲述自己家早餐的主食分配情况,如此可以加深学生们对有关于“分数”数学语言的理解与应用,提高自己的探索能力与归纳能力。又如绘本中接下来还提到了“如果要迟到的舅舅急急忙忙走的话,五碗当中的两碗就是我的啦,我非常喜欢吃米饭。”这就改变了分米饭时家中每个人的米饭碗数为五分之一的分数比,而是变成了“我”的米饭碗数占总数的五分之二,而其他人的分数比依旧不变,为五分之一。学生们通过对绘本中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基本知识的认识。当学生们完成自主学习过程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们提出相关的问题,以此检验其自主学习效果,并且帮助学生们进一步总结在绘本内容的帮助之下自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效果。如教师可以提出“同学们,你知道这本书里给我们介绍了哪几个国家的早餐吗?”“大家的早餐是什么呀?你们又是如何分配的呢?”等等,以此引导学生们积极发言,用较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对“分数”知识的运用与理解。总之,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了引导和鼓励的重要作用,将数学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们进行自主探究,提升了其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运用能力以及自主探究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巧妙地运用绘本进行辅助教学对师生互动和有效教学而言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方面,绘本教学能够解决学生们对有关数学知识的错误性认知,开阔其数学视野,提高其数学核心素养。另一方面,绘本对创新数学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师生互动频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们要科学看待将绘本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通过积极探索并且正确使用数学绘本进行辅助教学,将其效果发挥到最大,赋予小学数学课堂更多的活力与升级,给学生们带去高质量且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