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农金融是乡村建设的血脉,建构全方位、多层次的支农惠农金融服务体系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农村金融工作,农村金融事业得以不断深化和创新,更多金融资源在农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得到配置。2022年3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为惠农金融嵌入乡村建设提供政策指引,积极倡导建构与乡村全面振兴相适应的惠农金融服务体系,加强指导金融系统优化资源配置和有力促进各类金融要素向乡村流动。
政策先行,压实责任确保惠农金融服务体系保障有力。2022年2月中央深改委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中提出一系列惠农支农金融政策,包括加快补齐农村金融服务短板,提升普惠金融政策精准度和有效性等。该实施意见的出台为各级政府积极对接中央有关部署,持续完善惠农金融政策及执行机制,厘清惠农金融服务发展重点指明了方向。以江苏省为例,2022年4月江苏省政府办公厅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全省农业农村发展财政金融需求摸底行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金融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各项政策措施的出台,既明确了构建惠农金融服务体系的实施办法、责任部门及时间节点,又推出了强有力的惠农金融保障措施,如综合利用金融工具降低农民种养植风险、构建全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等,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推动金融服务便民化,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金融供给能力。
推动农村信用体系等相关配套机制建设,为加快构建惠农金融服务体系创造条件。一是政府牵头成立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小组,深化银行、保险、担保等金融机构间的交流互补,提升惠农金融服务的可持续性。二是建立综合信用信息数据平台,持续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及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净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在数字乡村发展战略背景下,农村应通过信息共享、数据增信等手段将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及农业企业均纳入到信用评定范围内,实现农村基本信用信息跨机构、跨部门、跨行业共享交换,打破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面临的信息不对称困境。三是各类金融机构应以涉农主体和客户群体金融需求为导向,将金融元素嵌入农村地区惠农服务改革试点,积极开展“信贷支农”“征信助农”“支付便农”等行动,尝试以发展乡村特色资源为主线向农村各类经营主体提供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并让更多、更好的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惠及小微企业、个体经营户、农户。
加强多元适应性惠农金融人才培养,建立健全金融惠农长效机制。农村金融人才是金融惠农的关键,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着力点。培养熟悉“三农”且具有扎实金融专业知识及技能的金融人才,探索多元适应性惠农金融人才培养模式至关重要。应以农村金融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惠农金融服务体系人才勘探及监测预警制度,有针对性地培育能切实满足地区发展的金融人才。同时,明确人才培养管理目标和基本规格,建立与不同类型人才相适应的培训教学方法。针对高校及职业院校毕业生,着力培养他们的金融业务知识、业务能力及经营、管理、计算机应用等综合技能;针对已熟知本地区金融市场状况的人员,着重培养他们践行金融惠农的能力,使其业务技能与当前惠农金融服务现实需求紧密对接,为惠农金融服务体系匹配一支具有成长性思维的金融人才队伍。
良好的金融服务是农村经济社会健康高效发展的基石,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惠农金融服务体系是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增进广大农民群众福祉、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鼓励各地建立健全金融机构支持“三农”效能评价制度,探索成立金融机构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联盟,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创新金融支农产品和服务,切实推动农村金融各要素向乡村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