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融媒体新闻短视频的制作探讨

2023-01-23 13:04
中国传媒科技 2022年12期
关键词:受众内容

袁 鑫

(濮阳市广播电视台,河南 濮阳 457001)

导语

新闻短视频是以视频的形式对新闻事件展开概述,通常时长在2~3分钟,因为此种形式与当前受众碎片化的阅读习惯相符合,且传递的新闻内容精练、清楚,故受到越来越多受众的青睐。[1]然而,伴随融媒体的持续发展,势必会进一步加剧媒体之间的竞争,在此背景下,某些通过夸张标题或虚构内容的新闻短视频,即便在当时能引起一定受众关注,但在真相浮出水面后,必然会遭受受众的厌恶,进而快速消失在传播领域内。在如今融媒体时代,要想新闻短视频收获受众的更多认可,将越来越多的普通受众逐渐转变为忠实粉丝,则需要提高新闻短视频的制作质量,实现优质信息的持续输出,如此才能使自身在融媒体背景下收获良好的发展。

1.融媒体时代下新闻短视频的制作现状

1.1 结合用户需求,重构新闻内容

当前许多主流媒体为了壮大自身的舆论阵地,使用户的实际需求得到良好满足,在制作新闻短视频时,都注重对用户的信息需求进行全面、深入了解,然后基于短视频“短、平、快”的传播特点,拟定选题。当前新闻短视频考虑选题时,主要集中在一些突发事件、时政类、民生类的报道。[2]经过视听语言叙事手法及独特剪辑技巧的加工,呈现出更为多样、生动的视频新闻,与传统电视新闻相比较,新闻短视频能够在几分钟甚至数十秒内,就让受众完成重要新闻信息的获取,且增强了受众的自主选择性,与目前用户快节奏的生活相符合。

与此同时,从传播角度展开分析,目前如火如荼的社交媒体平台,也给新闻短视频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社交平台既能丰富受众的信息获取途径,也能为受众营造交流互动的空间。[3]用户能够借助评论区,与其他用户或媒体展开互动交流,使之情感交互的需求得到良好满足。并且,每一次受众的分享与转发,都会有新的传播链条生成,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相比较,新闻短视频依托社交媒体平台,能够拥有更强的传播力,能够使受众在完成信息获取的同时,拥有更深层、更强的参与感。

1.2 基于语境融合思维,创新内容表达

新闻短视频基于突发事件、民生等题材,将大众生活场景融入其中,借助视频所独有的叙事方法,呈现新闻内容。此种语境上的融合,能够让广大用户和新闻内容产生一种联结感,这无疑是对传统新闻表达缺陷(如严肃、刻板等)的良好弥补,有助于新闻可读性和吸引力的提升。[4]随着媒体融合愈加深入,更多媒体开始关注短视频制作中语境的价值,持续借力标题、剪辑、评论回复等方式,引发人们共情。譬如2018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外国政党政要看改革开放》系列短视频,每期视频时长均控制在3~5分钟,并未以宏观的角度出发对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进行概述,而是通过外国政要来华参观、走访、考察的视角,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基于外国人的新颖视角,将我国在改革开放影响下的系列变化呈现了出来。基于语境融合思维,借助视觉语言、情景化的表达方式,使受众产生共鸣,进而更为关注新闻事件。除采用音频、图文等方式促使语境融合外,还可通过问答交流、游戏互动及打赏等方式,为新闻传播搭建具象化、情景化的语境。例如,快手短视频曾联手央视新闻推出“快手状元”的答题活动,邀请了多领域榜样人物做客直播间,陪同网友跨年。

1.3 顺应跨屏传播形式,靶向推进新闻融合创新

现如今可将短视频平台分为内容发布型、摄影工具型、社交平台型,其中摄影工具型的代表是逗拍等;内容发布型代表则有西瓜视频、有料等;社交平台型代表则是快手、抖音等。[5]上述这些短视频平台都是运行于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使得短视频内容制作面临新的挑战,即适应竖屏的构图与叙事。事实上,当前众多传播渠道,如今日头条、微博与微信等,主要载体均是小屏移动终端,同时在技术支持下,各平台之间能够及时联动、相互链接,逐步改变着受众的阅读习惯。在此背景下,一些传统媒体在尝试新闻短视频道路时,为了增强画面的纵深感,研发了能够体现竖屏新闻短视频的新闻客户端。例如,《浙江日报》所推出的《天目新闻》客户端,其内容扎根浙江当地,亮点便是竖屏新闻短视频,从用户反馈情况而言,体验感良好。在融媒体时代制作新闻短视频,渠道与内容互相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形成了一种互相作用、影响的关系,不再是单纯的桥梁关系,要想精准、有效地促进新闻报道的融合创新,新闻工作者就应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制作原则。

2.融媒体时代新闻短视频制作现存的问题

作为当前融合新闻的重要实践形式,新闻短视频的制作成为各大媒体之间的竞争热点。诚然,国内的很多主流媒体在探索新闻短视频化的道路上,积累了一些经验,收获了一定成果,但依旧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若放任这些问题不管,则会给其新闻短视频化带来巨大阻碍。

2.1 新闻缺乏真实性

众所周知新闻的生命便是真实,因此要想良好发展新闻短视频,就一定要时刻坚守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然而,随着进入Web2.0时代,几乎人人都能生产新闻内容,UGC快速成为内容生产的主力军。[6]可以说如今的媒介生态便是互联网赋权,很多时候第一时间报道新闻事件的,即为某些事件的亲历者,其在新闻传播时效方面,明显优于专业媒体。但客观来讲,UGC的新闻生产模式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譬如某些时候信源为无法考证、不明来历的信息,由此时常出现由于可信度与真实性问题,而“翻车”的新闻短视频。许多新闻短视频从制作的过程而言,因为对“短、平、快”过分追求,在制作过程中过度压缩时长和应有的文字叙述,常常仅是呈现出某个事件的部分片段,致使新闻断章取义、模糊不清,对新闻真实性产生了极大影响。从传播视角而言,社交媒体平台互动、评论十分开放,但因为受众具有不同的媒介素养,可能对相同的视频内容,在解读上存在差异,也容易受到网友的评论影响,而致使传达的情感与信息发生变形、错位,甚至可能影响到整体的舆论导向。譬如,每年的世界食品安全日,都能看到一些以“有真相”“有截图”等标题来吸引热度的短视频,甚至部分短视频制作者,对以往的传统媒体新闻报道视频做恶意删减,通过断章取义的方式,传播自己所编造的虚假信息。

2.2 趋同化的新闻选题

新闻媒体要想制作出与用户喜好、平台特点相契合的内容,收获更多受众的认可,就需要在短视频碎片化的传播语境下,严格甄选报道的选题。然而,当前许多媒体关于短视频题材的选择,均有着类似习惯,常以国际热点类、社会生活类为选题,都偏向“短、平、快”的报道风格,如此导致新闻短视频选题具有较高的相似度。[7]尤其是部分基层媒体在运用新闻短视频这一传播新形式时,因为受到选题、区域、人才与技术等多方面影响,常常无法制作出独特、有深度的高质量新闻短视频,或是对某些不具新闻性的消息进行转载,或是简单加工自身以往发布的新闻,或是对其他媒体新闻短视频稍加剪辑,以使自身新闻短视频内容生产乏力的缺陷得以弥补。即便作为新型新闻传播形态的短视频,在目前拥有广泛的受众基础,但长期趋同化的新闻选题,会导致新闻短视频的多样性逐渐降低,进而使新闻信息的同质化情况加剧,如此既会让受众逐渐出现审美疲劳,也会给新闻短视频的创新发展带来很大制约。

2.3 泛娱乐化的新闻内容

得益于社交媒体平台的快速崛起,短视频凭借自身的特点与优势,积累了大量的受众基础。受此影响,为了能够增强自身在短视频领域的影响力,推动自身更好发展,国内权威媒体相继投身进来。然而客观来讲,短视频平台的重心更多是带给用户娱乐,受媒体流量与受众需求的多重影响,很可能致使部分媒体忽视新闻本身的专业性和严肃性,只为赢得关注,使新闻内容制作呈现更明显的泛娱乐化。[8]此现象主要体现于两方面,一方面,过度渲染情绪,部分新闻短视频不重视理性客观事实,解读过分感性,进而使得受众的极端情绪被煽动起来。另一方面,某些媒体对受众的娱乐需求过度迎合,对游戏、音乐、图片及特效等进行滥用,导致新闻的专业性与严肃性减弱。另外,配乐方面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低俗化、版权争议及同质化等,一些主流媒体为了获得更多流量,也做出与部分自媒体相同的选择,对音频配乐做大量使用,如此无疑会使侵权与效仿的风气盛行。同时,部分地方媒体关于短视频配乐的选择,不关注音响和内容是否适配,导致旋律、歌词存在同质化、品位低俗等情况,毫无内涵可言。新闻短视频内容制作的泛娱乐化,很大可能导致不具较强判断力的受众迷失在繁杂、广阔的信息浪潮中。

3.高质量融媒体新闻短视频的制作策略

3.1 明确媒体定位,突破同质化困境

现如今,关于新闻短视频的选题整体倾向突发事件、国际热点与社会生活,趋同化情况较为严重。同时,部分地方媒体在制作新闻短视频时,未重视自身具有的社会责任与地方媒体的定位,过于看重赢得受众关注,提高观看量,导致未能制作出具有原创性的新闻内容,且较为庞杂,不具良好的地缘接近性。虽然,就传播规律而言,此种题材能在短期将大量用户的目光吸引过来,但要想实现长久用户关系的建立,则不太现实。为了有效提高新闻短视频质量,推动自身更好发展,就需要媒体突破同质化的困境,建议采用以下两点对策。

第一,明确自身面对的传播对象特点与自身媒体定位,如此才能结合各平台的不同特点,设计、制作及传播针对性的内容。第二,运用创新技术,优化内容制作。积极接触与使用一些新技术,能为新闻短视频制作注入更多生机、色彩。例如,运用AI修复技术,能够让传统经典作品活起来,使新闻短视频的创作空间与题材范围得以扩宽,进而丰富短视频的外延和内涵;运用4K技术,有助于视频画面清晰度的提升,进而使受众观看体验更为良好;运用智能算法,有助于受众黏性的增强。评价新闻短视频制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便是受众黏性,在融媒体时代要想使受众具有更强的黏性,则需要及时、全面了解受众所发出的交互需求,如此才能迅速转化受众为自身的粉丝。[9]因此,融媒体时代各主流媒体在探索新闻短视频化的过程中,应注重受众实际需求的深层次挖掘,保证能够传递给受众所需的、具有更高价值的内容。尤其是受众层级不同,对信息的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制作新闻信息时,应尝试定制化和个性化路线,以使受众的新闻诉求得到更好地满足。譬如,今日头条之所以能够在当前众多的新闻短视频平台中脱颖而出,很大部分原因就在于其借助技术,智能化地制作及推送新闻产品,进而实现了庞大粉丝群的积累。每当用户观看某条新闻短视频,后台都会记录下痕迹,然后展开相关分析,确保后续能够推送更多能让受众产生兴趣的新闻。从受众刚性需求出发,完成新闻制作,自然能够有效提升受众的黏性;此外,还应灵活运用H5、AR、VR等技术,新闻短视频通过对上述新媒体技术的合理、灵活运用,势必能让新闻内容更具融媒体时代特色,为新闻短视频制作增添更多色彩。

3.2 坚持内容为王,尝试PGC+UGC的生产模式

前文提到新闻的生命便是真实性,融媒体时代信息量激增,由此带来了泛娱乐化的冲击。在此形势下,为了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使新闻短视频泛娱乐化的情况显著改善,就需要立足新闻专业主义,加强精品内容的制作,使内容专业性从根源上得以提升。具体而言,主流媒体在探索新闻短视频化道路时,坚持内容为王,善用同期声、画外音、字幕和镜头等视听语言,以保证能够在较短的视频时长内,将新闻事件的样貌更真实地还原出来。譬如,在处理新闻短视频时,可将之分为两个类型,即新闻短视频的风格处理与细节处理。[10]风格部分的技术处理,主要包含情感协调、镜头变换、动感元素添加、捕捉细节等。特别在采用运动镜头、多视角镜头的时候,做好后期的技术处理,能够拥有更为清晰的视频画质,使新闻短视频的观看体验更佳。细节部分的技术处理主要包含配置背景音乐、添加字幕、自动配音或视频调色等。例如,针对新闻短视频的背景音乐,要确保背景音乐能够与新闻内容互为补充、互相协调,可以带给受众更愉悦的新闻短视频观看体验。反之,倘若背景音乐风格不适宜新闻内容,采用过于吵闹的背景音乐,则会降低受众的观看体验,降低新闻短视频的整体质量。

与此同时,目前新闻短视频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源,便是UGC( User G enerated Content ,即用户原创内容),其伴随着以提倡个性化为主要特点的Web2.0概念兴起。一些视频网站在早期发展中便是借助UGC模式,鼓励用户进行内容上传;而当前多数专业视频网站,都采用PGC模式,具有十分专业的产品编辑和内容设置。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即专家生产内容、专业生产内容),泛指社会关系虚拟化、传播民主化、视角多元化及内容个性化。在着手新闻短视频内容的制作时,主流媒体可基于内容为王的原则,加大PGC+UGC生产模式的探索力度。借助UGC的独特优势,使自身时效性存在的缺陷得以良好弥补,建立起“拍客”和视频制作部的协同生产模式,更好地平衡新闻的时效性与真实性。例如,在2020年3月底,发生在四川省西昌市的一场大山火,引发了国内网友的大量关注,而在央视新闻抖音号发布的一条视频内,标明武警四川总队为视频来源,该新闻短视频,则是PGC+UGC的典型案例。央视新闻抖音号结合网友提供的素材,展开专业编辑。此条视频时长很短,仅有数十秒,但却生动还原了面对受困群众,武警官兵直面危险、不怕艰辛对群众展开救援行动,因此该短视频也取得了理想的传播效果,收获了高达326万的点赞量与近4万次的转发。并且,还应依托平台的超链接功能,将直播、长视频、深度报道等链接挂于新闻短视频下方,实现对时空限制的突破,能够让事件本身得到更好还原,使专业力量得到良好彰显,把握好客观真实与情感传播之间的平衡,良好发挥平台融合传播优势。

3.3 避开“泛娱乐”陷阱,传播高质量内容

在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为了实现自身良好发展,可能通过对内容表达的创新,融入当下的传播语境,以使内容制作质量得以提升、传播更具效率,但要谨慎不可掉入过度娱乐化的陷阱,只赢得“眼球经济”。[11]新闻媒体须时刻不忘初心、坚守责任,给社会传播可靠、真实的信息。媒体在制作新闻短视频的时候,不可为了获取流量、博取眼球,就采用哗众取宠的内容,应竭力用贴近人民、贴近现实生活的优质新闻内容与新闻选题,让新闻更具内涵与吸引力。[12]同时,主流媒体在融媒体时代下,更应借助不同平台发挥自身的引导力、释放公信力,将主流舆论阵地牢牢守住,将正确的价值观传递出去。所以,要避开“娱乐化”,制作与传播更高质量的内容。一方面,要加强版权意识,严格自律,鼓励新闻工作人员不断强化自身版权意识,自觉自律尊重版权,不滥用配乐音频;另一方面,要遵循传播伦理,坚持制作精品内容,不制造流量焦虑,不以流量论英雄,对“三俗”内容严格抵制,重视正确价值观的传播,将中国故事真正讲好。[13]另外,要加强导向引领,着眼细节。制作新闻短视频,不仅要对内容导向予以充分关注,还应重视一些细节处的引导,如互动环节或留言对话等。唯有新闻从业者遵循新闻伦理,自觉自律,以身作则,才可将主流舆论阵地守好,让新闻短视频制作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3.4 注重人才培育,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养

新闻短视频制作不同于传统电视视频制作的大团队、长周期,且具有时效性方面的要求,需高效、灵活、迅速地生产。受此影响,新闻短视频从业者常常身兼多职,需要掌握包含剪辑制作、航拍、摄像、采访等在内的多项技能。[14]例如,从2019年7月澎湃新闻开展了“大国大桥”系列短视频的策划工作,在工作中或2人一组,或1人独立,最终结果证明一切,30多条新闻短视频的剪辑、包装与发布,仅在3个星期内就顺利完成。由此可见,在融媒体时代下,需要更专业的视频编辑与记者来完成新闻短视频模式、形式及内容等层面的创新。[15]因此,对于新闻短视频从业者的综合素养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新闻短视频从业者,应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短视频思维,主动参与策划和制作新闻短视频;其次,为了进一步提高新闻短视频从业者的理论水平与实践技能,可聘请相关专业学者、专家到主流媒体,展开辅导或专题讲座;再次,开展校企合作,通过对高校相关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使实训课程、实践课程比重适当增加,培养主流媒体新闻短视频制作所需的后备人才;最后,可定期选派优秀人员参与发展论坛、交流培训,保证能对业界最新动态和先进技术拥有实时了解。

4.结论

进入融媒体时代,为新闻短视频的制作带来了良好的契机,但也使得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在此背景下,众多主流媒体要想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积极转型,以跟上时代的步伐。但主流媒体在探索新闻短视频化的道路时,难免会遇到困境、波折,这时候就需要媒体通过明确媒体定位、坚持内容为王、避开“泛娱乐”陷阱、注重人才培育等多种有效策略,不断提升新闻短视频制作质量,避免新闻选题同质化、新闻内容泛娱乐化、真实性不足等问题,带给受众优质的舆论信息和更良好的体验,从而提高传播的效率、传播的范围,促进新闻短视频行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受众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内容回顾 温故知新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融媒体环境下的受众计算:途径与挑战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如何运用播音主持技巧增强受众黏性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主要内容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