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研究进展

2023-01-22 14:56齐向荣商庆新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12期
关键词:高尿酸血尿酸结果显示

郑 璐 齐向荣 韩 云 商庆新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省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 济南 250000;3.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00)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由于嘌呤代谢异常而致血液中尿酸升高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病因为尿酸生成增多及∕或尿酸排泄减少。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习惯的不断改变,人们对高蛋白、高脂肪、高嘌呤食物的摄入量也随之增加,高尿酸血症患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高尿酸血症已经成为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之后的“第四高”。据统计,在我国高尿酸血症成人发病率为8.4%~13.3%[2],青少年发病率为23%~44%[3],发病呈年轻化趋势。现代病理学研究发现,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可析出结晶,沉积在皮下、骨关节和肾脏等组织,造成组织病理学改变。高尿酸血症的进一步发展不仅可以导致痛风[4],也是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5]。“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自古以来就是中医学的治疗特色,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控制高尿酸血症继续发展的关键。针灸是一种安全、绿色,且无不良反应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在治疗高尿酸血症方面有许多研究进展,现综述如下。

1 高尿酸血症的病因病机

在古代由于医疗水平不发达,对于早期单纯性高尿酸血症并没有清楚的认识与诊断。所以高尿酸血症在中医古籍中并没有明确记载,历代医家将其发展后期出现的关节红肿热痛归为“痛风”“历节”“痹症”等范畴。现代医家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高尿酸血症的病因病机进行了补充与完善。叶海燕教授首次提出高尿酸血症病名为“浊瘀痹”[6],认为高尿酸血症的主要病因是湿浊内蕴,其主要诱因是不良的生活及饮食习惯,现代人饮食喜肥甘厚味,日久易产生湿邪,且平素较少运动,形体肥胖,容易产湿。湿浊日久,与瘀互结,损及脾肾,流注于皮肤关节则可导致痛风。朱良春教授继承并发展朱丹溪的痛风理论,提出“浊瘀论”[7],认为湿浊瘀滞内阻是本病主因,“痰湿阻滞于血脉之中,难以泄化,与血相结而为浊瘀,滞留于经脉”。治疗时强调泄浊化瘀,疏利经脉。其女朱婉华认为中医的“浊瘀”与西医的尿酸盐结晶相类似。王新陆教授在《脑血辨证》中首次提出血浊理论[8],血浊主要为血液成分改变,其中包括血尿酸异常。他认为血浊是血液超过自稳能力后形成的一种病理状态,血浊的主要成因有环境污染、生活压力、不良生活习惯等。综上,本病的病因病机可概述为脾肾亏虚为本,湿、浊、瘀滞留血脉为标,脾肾运化水湿失调,水液在体内积滞产生湿、浊、瘀等病理产物。

2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研究进展

2.1 针刺治疗

针刺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刺激穴位实现治疗疾病目的,因其副作用小而受到患者认可与接受。陆欣玲等[9]将6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低嘌呤饮食,适当运动等基础治疗,治疗组3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选择的穴位包括双侧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丰隆,每周3次,每次留针30 min,以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67%。金敏娟[10]选取80例高尿酸血症就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基础治疗,研究组行基础治疗加针刺疗法。得出结论为针刺可明显改善血尿酸水平,有利于症状改善,病情控制。许璧瑜[11]选取105例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针刺脾经五输穴并给予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口服降尿酸西药并进行常规健康教育。结果显示针刺治疗可以增加尿量促进尿酸排泄从而明显降低患者血尿酸水平。齐淯[12]选取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选穴为曲池、阴陵泉、太白、内庭、三阴交、丰隆等。结果显示针刺治疗可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且治疗组未出现相关不良反应。陈纪华[13]将40例单纯性肥胖症伴血尿酸增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治疗4周后,治疗组较对照组血尿酸值下降有明显差异。云素[14]将32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干预1组、干预2组,将后3组大鼠构建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干预1组与干预2组分别针刺肝的俞穴、原穴与肾的俞穴、原穴。研究结论显示,针刺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血尿酸的含量,有效降低对肝肾的损害,在一定程度上干预了高尿酸血症的形成。

2.2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是利用中药贴敷刺激穴位及药物经皮吸收进入人体,调整经络气血及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目的的中医外治疗法。区洁新等[15]将14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解毒散穴位贴敷进行治疗,选穴为肺俞、心俞、脾俞、肾俞、三焦俞、神阙,解毒散药物组成为附子、白术、土茯苓、甘遂、泽兰、生大黄、麻黄、细辛、石膏、木瓜、地肤子、白鲜皮各等份。结果显示,研究组中医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血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陈敏庄等[16]选取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五苓散穴位贴敷,选取穴位为大杼、太白穴,每天治疗1次,治疗3个月,结果显示五苓散穴位贴敷可有效维持患者血尿酸水平处于一个较低的稳态水平,远期疗效显著。何晓茜等[17]将32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假贴敷组、穴位贴敷组。穴位贴敷组采用降酸贴贴敷于肝脾肾的俞募穴,连续5 d为1个疗程,共干预3个疗程,结果表明穴位贴敷可减少尿酸的重吸收,促进尿酸的排泄,并减少高尿酸堆积于肾脏,降低对肾脏的损害。唐雪青等[18]将32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凡士林贴敷组、穴位贴敷组,贴敷穴位选取双侧肝俞和期门、脾俞和章门、肾俞和京门,穴位贴敷药物选择柴胡、芍药、熟地黄、泽泻、茯苓、白术、白芥子等方药。结果显示穴位贴敷疗法可以有效降低大鼠血尿酸水平。

2.3 穴位埋线

穴位埋线是将可吸收的蛋白线留置于穴位内,从而不断刺激穴位产生治疗效果的方法。李楠[19]将60例脾虚痰湿型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予穴位埋线和针刺治疗,取穴中脘、双侧脾俞、天枢、阴陵泉、足三里、丰隆、三阴交,结果显示穴位埋线不仅可以降低血清中尿酸浓度,而且对中医症状的改善效果明显,因其疗效持久、频次小等优势更利于临床推广。

2.4 电针疗法

电针疗法是将针刺结合脉冲电刺激,选择合适的刺激强度来刺激穴位治疗疾病的方法。金熠婷[20]将66例单纯性肥胖并发高尿酸血症患者等随机分为电针结合生活方式干预组和单纯生活方式干预组。针刺以支沟、中脘、水分、滑肉门、带脉、天枢、大横、足三里、丰隆、三阴交、阴陵泉为主穴,同时在双侧天枢穴和大横穴加用电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值变化,结果显示运用电针结合生活方式干预组能改善患者血尿酸水平,总有效率为90.63%。

2.5 刺血疗法

刺血疗法是用三棱针等其他针具刺破身体细小络脉放出一定量的血液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谭丽等[21]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别嘌呤醇组和刺络泻血组,造模成功后,在刺络泻血组的大鼠双侧足三里、委中、丰隆穴位附近血络刺血。治疗4周后观察数据显示,刺络泻血可以通过有效抑制相关酶活性从而减少尿酸合成,降低尿酸对肝肾的损伤,同时刺络泻血也可以避免因服用药物对肝肾的损伤。覃志周等[22]将门诊及病房符合相关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基础西药口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刺络拔罐放血疗法,隔日1次,共治疗5次,结果显示刺络放血疗法可改善患者血尿酸水平,且治疗组有效率为94.28%,未发生不良反应。杨毛才让等[23]运用藏医传统疗法之一——藏医放血疗法进行临床实验,结果显示患者采取藏医放血疗法治疗后,痛风症状显著改善,血尿酸含量明显降低,脉象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2.6 火针疗法

火针疗法是用火将火针的针尖烧红之后迅速刺入穴位或病患局部,并迅速出针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郭敏宗[24]将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火针围刺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两组患者连续治疗6 d后统计各项指标,结果显示火针围刺可降低血尿酸水平,并有一定的抗炎及止痛作用。

2.7 联合疗法

联合疗法是指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将两个及以上的治疗方法结合,以提高治疗效果的一种方法。

2.7.1 电针联合刺络拔罐疗法 狄媛等[25]将64例高尿酸血症患者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药物组给予口服别嘌醇片,针刺组给予电针联合刺络拔罐法治疗,电针选穴曲池、血海、阴陵泉、丰隆,每日1次;刺络拔罐法选穴膈俞、肝俞、脾俞,每周两次。研究结果表明,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1.25%,且针刺组改善中医证候效果明显优于药物组。

2.7.2 拔罐联合耳穴贴压疗法 林广锋等[26]将116例湿热体质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运动健康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火罐疗法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操作方法为先选用适宜的玻璃罐沿着督脉、膀胱经走罐,后采用背部排罐留罐5~8 min;耳穴取脾、胃、大肠、三焦、内分泌、神门。结果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8.33%,显著高于对照组。

2.7.3 方药联合耳穴贴压疗法 李立荣[27]将30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四妙丸加减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耳穴选取心、脾、肾、内分泌、三焦等,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结果表明治疗组可有效干预患者血尿酸水平,较对照组血尿酸水平下降明显。

2.7.4 方药联合隔物灸疗法 李琳琳等[28]将66例痛风伴脾虚湿阻型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千金涤浊汤联合隔姜艾灸疗法。隔姜灸取阿是穴、神阙、足三里、商丘、三阴交、阳陵泉、公孙、太冲,每次选3~4穴。1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1%,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2.7.5 针刺联合隔物灸疗法 张保球等[29]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别嘌醇治疗,治疗组采用隔附子饼灸三阴交、阴陵泉及针刺三重穴治疗。治疗后结果显示,隔附子饼灸结合针刺能降低血尿酸,同时促进尿酸排泄,并对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无明显副作用。

2.7.6 针刺联合方药疗法 苗兵[30]将60例血尿酸升高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行运动锻炼、饮食习惯等生活方式改变及传统中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结合降尿酸方治疗,针刺选穴为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关元、气海、中极、太冲、合谷、曲池。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针刺结合降尿酸方能够明显降低血尿酸、血脂,改善肾功能,且患者配合度较高。陈静等[31]将11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中药及针刺治疗,取穴为三阴交、阴陵泉、太冲、太白、合谷、行间、足三里、脾俞等。对照组给予西药口服。两组均予以两个疗程的治疗,通过治疗前后血尿酸值的比较发现,治疗组与对照组有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张星华[32]选择医院收治痛风患者9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药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针刺联合痛风汤治疗,主穴为曲池、支沟、合谷、血海、丰隆、筑宾等。两组均持续治疗两周,结果显示针刺联合痛风汤能够降低患者血尿酸水平,提升尿尿酸水平,且疗效稳定,值得临床广泛使用。李瑞玲等[33]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针药结合组,针药结合组给予矢志方、针刺治疗,取穴为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治疗连续4周,结果显示针药结合治疗可有效降低大鼠血尿酸水平,促进尿尿酸排泄,且疗效优于西药组和中药组。

3 结 语

单纯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症状虽不明显,但对其早期干预以预防其他相关疾病却十分重要,《素问》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大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将中医学“治未病”理论运用于本病的防治中,可以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改善本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目前,西医治疗本病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使用的药物主要有秋水仙碱、苯溴马隆片、别嘌醇等,这些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但长期使用会对肝肾、胃肠道功能造成损害,还会有皮疹、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所以临床应用受到诸多限制。

近年来,因针灸治疗高尿酸血症疗效确切、安全且无副作用而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其治疗大法多为利湿泄浊,调理脾肾,取穴多以脾肾经腧穴为主,常用穴位为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丰隆、脾俞、肾俞、太溪等,有运湿化浊、健脾补肾之效。现代医学研究证明[34],尿酸是嘌呤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在嘌呤分解代谢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酶来催化,黄嘌呤氧化酶、腺苷脱氨酶及鸟嘌呤脱氨酶皆可促进尿酸的合成,其与人体内尿酸水平密切相关,而针灸可降低相关酶的活性,抑制嘌呤的分解,从而减少尿酸的合成。

通过对以上研究进展的分析,可以看出针灸治疗高尿酸血症已取得满意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1)因早期高尿酸血症并无明显症状,其并未引起医生和患者的高度重视,所以对于本病的实验研究不多;2)通过对近5年研究进展的分析发现,对于本病的研究设计缺乏严谨性,样本量不足,且对患者后期跟踪随访较少;3)针灸对于高尿酸血症有较好的疗效,但各个医家选穴不同,方法各异,尚未形成统一的辨证分型与规范化的治疗方案;4)高尿酸血症的发病与生活方式紧密相关,而临床上对于健康教育方面相对忽略。为使针灸疗法进一步发挥更大的价值,在今后研究过程中,应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实验研究,重视随访与治疗的远期效果,探求一种疗效确切、可行性强的针灸规范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医者在临床也要重视高尿酸血症的健康宣教,从而使本病在根本上得到更好的防治。

猜你喜欢
高尿酸血尿酸结果显示
高尿酸患者用药多讲究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芹菜素-钐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抗小鼠高尿酸血症研究
最严象牙禁售令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人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