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柳
(兵团党委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新疆 五家渠 831300)
“三农”问题决定国计民生,党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乡村振兴战略就是围绕这一主题提出的解决之策。乡村能人主要指分布在乡村管理、技术、艺术、文化、创业等领域,德才兼备,具有较强学习、转化、沟通、协调、创新能力,并有较高威望和影响带动力的乡村优秀分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1]的要求。2018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了“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2]的重要性,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3]的重要性。202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实施,第三章“人才支撑”也强调了“培育农业科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法律服务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的重要性[4]。因此,乡村振兴首先要人才振兴,而乡村能人队伍建设可以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提供人才依托和智力支撑。
乡村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乡村能人是推动乡村建设不可忽视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乡村建设,并上升至制度层面助力乡村能人建设。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其中第二十五条围绕“强化人才技术标准支撑”提出了培育各类技术技能和服务管理人员,建立乡村工匠培养、使用、管理制度。因此,重视培养本地乡村能人,构建城乡人才流动互通机制,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至关重要。
乡村振兴包含人才振兴,乡村能人是人才振兴的重要内容。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乡村要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方面振兴。2021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面部署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指明了乡村人才振兴涵盖生产经营人才、二三产业发展人才、公共服务人才、治理人才、科技人才五个方面内容,乡村能人散布并活跃在这些领域。乡村生产经营人才主要指高素质农民队伍以及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等,旨在培养具有较强引领带动能力的实用人才。乡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包括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农村电商人才、乡村工匠等,旨在实现建设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的目标。乡村公共服务人才涵盖乡村老师、文化旅游体育人才、卫生健康人才、乡村规划建设人才等,指明培育造就数量充足的各类人才,逐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乡村治理人才包含乡镇党政人才、村党组织带头人、经营管理人才、法律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包括农村高科技领军人才、创新推广人才、科技特派员等。因此,乡村振兴必须全方位、宽领域实施更加积极、务实、有效的人才政策,让各类乡村能人为乡村振兴施展才华,作出贡献。此外,随着城乡交流日益频繁,农民工群体为城市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所以《意见》指出要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重点打造农民工劳务输出品牌。
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环节,乡村能人为建设基层治理体系和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人才保障。2021年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在加强基层治理队伍建设时,要重视基层治理人才培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乡村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因此,乡村振兴关键还是在人,只有农业、教育、医疗、科技、卫生各领域都建设了专业化高素质能人队伍,才能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涉及各领域各环节的全面振兴,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客观需要,必须保证有一支数量充足、质量可靠、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但是,在乡村人才队伍的建设中出现能人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优等问题。1)从总量方面看,乡村振兴需要一支数量可观并契合乡村发展,符合村民诉求,引领乡村新风尚的能人队伍。目前,人才需求的巨大缺口极大地影响了乡村前进的步伐。2)从质量方面看,符合乡村能人的首要标准是道德品质优秀,其次是在生产经营、科技创新、增收致富等方面展现的示范带动效应。不能片面理解只要创造了较多财富的村民,就能认定为乡村能人,德与才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3)从结构方面看,随着城乡二元体制的破除,乡村年轻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乡村频现留守老人、儿童、妇女等社会现象,村民年龄、学历、性别均处于不平衡状态,乡村能人群体内部也同样面临结构不优的难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5]表明基层治理需要每一位参与主体平等进入,在同一平台为乡村繁荣贡献力量。乡村能人作为掌握一定资源,具有较强沟通协调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的代表,理应参与基层治理全过程,但是结合目前基层现实,乡村能人参与基层治理的途径有限,极大地制约了乡村能人的作用发挥。因此,乡村振兴要打通乡村能人上升通道,广招英才、高效用才,妥善处理好培养与引进、引才与引智的关系,同时要解决大学生村官工作融入性差、流动性大、专业失衡、难以扎根乡村等问题[6]。
乡村能人之所以“能”,在于头脑、能力、素质、水平等方面超越普通村民,易于在乡村崭露头角,但不是说乡村能人始终都能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能”的作用发挥需要依托一定条件,乡村能人发挥作用必须立足当下,紧跟形势政策的发展。如果乡村能人没有紧跟时代步伐,掌握政策能力又弱,吸收转化能力还欠佳,久而久之,其以往的威信力也会逐步降低。随着社会日趋复杂多元,治理对象从大众化向分众化转变,治理方式从粗放低效向精细、精准、精密高效发展,如果乡村能人掌握现代信息的能力有限,运用互联网解决问题的方式不熟,遇事解决办法不灵活,自身优势和能力的发挥就会受到诸多限制。乡村振兴内容丰富,五大振兴必须齐头并进,这也需要乡村能人能保持旺盛精力和充沛体力,全身心投入乡村的各项工作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7]明确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乡村振兴是乡村各领域全方位振兴,党的领导始终在场,加强和完善党对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的领导,发挥其引领带动作用,有利于形成乡村能人成长成熟的良好环境。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提升党建质量,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选优配强基层党支部书记。党支部书记是村级政权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组织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按照思想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公道正派、廉洁自律,热心为群众服务的标准,选拔优秀同志担任村级党组织书记。同时,注重从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本村致富能手、务工经商返乡人士中培养村党支部负责人。提升党支部书记在党建宣传、创新、协调等方面的社会治理能力,充分发挥“领头雁”的作用[8]。2)做好教育管理监督党员的各项工作。按照《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要求,村党支部全面领导隶属本村的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工作,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村党支部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落脚点,执行“严”的总基调,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要求,提升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工作的质量。3)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严起。村级党组织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活动等制度,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在红脸出汗、咬耳扯袖中达到团结同志、共同进步的目标。实践证明,全面提升基层党建质量,把党支部建成“群众之家”和“党员之家”,党员有朝气和活力,支部有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能够切实吸引并留住乡村能人为乡村繁荣作贡献。
乡村能人是参与基层治理的主体之一,构建“自治、法治、德治”治理体系,贯通乡村能人融入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2021年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指出,用5年左右时间,建立起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通过增强乡村基层民主协商活力,拓展乡村基层民主协商平台,强化乡村基层民主协商认同[9],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目标,为乡村能人参与基层各项事务明确方向。乡村自治、法治、德治能人散布在基层社会中,村民委员会、乡村红白理事会、互助会等产生自治型乡村能人,其注重民主基础上的村民自治;寨老、村老、乡贤理事会、新乡贤等产生德治型乡村能人,其侧重治理中的道德权威;乡镇党政机关等产生法治型乡村能人,其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推进基层善治。具体而言:1)从自治角度看,要求乡村能人基于道德约束和法律规范进行自我治理和自主治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的要求,健全村民委员会村务公开制度,完善民主决策机制,提升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能力。2)从法治角度看,乡村能人要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维护法律公平正义,彰显社会主义法治是良法善治,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7]的根本要求。3)从德治角度看,乡村能人要不断提升道德修养,在自我反思、自我修炼中提升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自治、法治、德治三者相互依托,自治作为制度性规定,激发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实现基层善治[10]。法治作为底线,保障乡村秩序和村民基本权益。德治作为基础,唤醒并提高人的理性自觉,实现治理主体的自我完善并优化乡村秩序。三者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为乡村能人参与基层治理搭建广阔平台。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乡村能人助力推动,培育扶植更多乡村人士成为乡村能人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乡村能人的成长需要政策保障、人才培训、优化环境、健全机制。具体而言:1)政策保障。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党和国家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以及人才成长规律,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实际人才特征,实施差别化政策。在建设乡村教师队伍、卫生健康人才队伍、文化旅游体育人才队伍、乡村规划建设人才队伍方面,出台招考、招聘、晋升多项优惠政策,吸引本地能人留在乡村,外地人才进入乡村。2)人才培训。实践证明,对乡村能人进行长期教育培训,有助于乡村能人发挥作用。通过专题讲授、实践体验、研讨交流等方式,打造新一代乡村企业家队伍。运用线上线下综合培训方式,打造农村电商能人。3)优化环境。乡村环境包括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优化生态环境主要指持续进行乡村环境整治,做到生态宜居。优化人文环境指为更多优秀人才留在乡村提供有利条件,完善涉农企业人才激励机制,保护乡村企业家合法权益。健全科技人员兼职兼薪、分享股权期权、领办创办企业、成果权益分配等奖励办法,鼓励地方对“乡创客”“田秀才”“土专家”发放补贴,培育乡村科技推广能人。4)健全机制。规范乡村人才培养制度,健全鼓励人才向基层一线和艰苦地区流动激励制度,建立各类人才定期服务乡村制度,不断提升乡村能人的服务保障水平。
人才兴则乡村兴,乡村兴则国家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在人才振兴背景下研究乡村能人队伍建设,更能凸显其时代价值。目前,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持续在做强支部、做实系统、做活治理上下功夫,留住本地能人,吸引外地能人,把乡村打造成各类能人的“聚集地”和“蓄水池”,更好地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引才引智,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