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枣种植面积广大,个大、味甜,深受全国人民喜爱,红枣种植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众多地区的特色产业。但是在红枣种植及生长过程中,经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危害,严重影响红枣产量和品质,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红枣的种植管理,分析影响红枣生长的因素。要积极探究绿色防治技术,助力红枣产业整体效益提升。
中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少,光照充足,土地面积广大,人口数量相对较少,这些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为红枣种植业的发展提供了优势。当地利用独特的环境优势,开展红枣种植,种植范围不断扩大,红枣行业发展迅速,并且红枣品质高,其知名度也不断提升,深受消费者欢迎,红枣种植收入可观,提高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1]。但由于出现各种新型病虫害,对红枣生长造成危害。
种子是红枣生长的基础,保证种子质量为红枣后期生长、成熟、销售提供了基础。相关部门要充分重视种子的培育工作,加强红枣种子的培育技术研发,提高种子质量。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种子的审查,禁止生产、销售不合格的种子。在种植时,加强监督,确保种植户严格按照红枣生长习性进行种植,落实监管责任,提高红枣树存活率及数量,促进红枣种植业高效发展[2]。
相关部门要加强种植培训,普及红枣培育、剪枝、病虫害防治、科学施肥等知识,完善预防机制。注重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加强知识储备,引导人员实地考察,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提高红枣种植的经济效益。不同地区的种植户要科学分析地理条件,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生长的红枣品种,在专业人士指导下,严格按照气温、降水等变化进行种植,不断改进种植方法,采用新技术提高红枣种植水平,促进红枣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优化种植技术的同时,要注重生态种植,保证红枣绿色种植、绿色发展,促进红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地膜、农药、化肥的使用,推广生物防治方法,减少环境污染。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红枣的生物监测,时刻预防病虫害发生,提高防治技术水平,总结适宜各地的普适性方法并推广,有效提高红枣种植水平。
政府部门要发挥政府职能,加强管理,促进红枣种植规范化。派遣专家前往种植区开展义务宣讲,为种植户答疑解惑,规避红枣种植风险,提高种植户的知识水平,更好开展红枣种植。政府部门要加大惠农力度,对种植户给予财政补贴和免费保险,鼓励红枣种植业发展,以此带动当地相关产业发展,发挥地区优势,形成特色农业,加快农民致富。
红枣种植并不是单一、独立的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相配合。下游企业为红枣种植服务,提供水资源、电力保障、农具和化肥、农药等产品。中游企业之间相互竞争,在竞争中优化红枣种植技术[3]。旅游业、食品加工业、文化传播行业等上游企业为红枣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加工红枣相关产品,例如枣糕、红枣干、枣味饮品等,解决了红枣贮藏问题。
红枣大范围种植和快速发展,带来了产能过剩的问题,红枣未能及时销售,要想保证红枣品质,就要提高贮藏技术。针对未销售的红枣,要进行加工和贮藏,采办相关设备,雇佣专业人员,加大红枣相关产品的研发和制作力度,完善产业链。与当地文化相结合,赋予红枣文化内涵,提高产品附加值,在销售红枣的同时传播当地文化,吸引消费者前来观赏、采摘。还要完善运输链,加快运输速度,缩短运输时间,应用真空保鲜技术,延长红枣保质期,保证红枣口感。
食芽象甲会危害枣树的芽和叶,严重时吃光全树绿芽、绿叶,延长红枣树生长周期,延迟成熟、结果,降低产量。
绿盲蝽生长繁殖较快,破坏力大,嘴呈现针状,吸取枣树的芽、叶和花蕾为害。被害叶、芽先出现斑点,随后变黄枯萎、生长缓慢。
枣黏虫幼虫危害枣树芽、花、叶并且啃食已经成熟的果实。除严重危害枣叶外,幼虫还吐丝黏合叶、果,啃食果皮,蛀入果内取食,将粪便排出果外,不久果实便变红脱落,导致枣树的花枯萎,严重影响结果。
枣裂果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表现为枣果开裂、果肉露出,受到阳光暴晒或雨水侵蚀后,随后腐烂变质,不能食用,多在枣白熟期遇雨后发生。
枣缩果病果实感病后,逐渐干缩凹陷,果皮皱缩、脱落。在感病期若阴雨连绵或交替高温、高湿天气,往往暴发成灾,果实坠落,损失惨重。
枣疯病具体表现为枣树叶子发生病变,随之,花逐渐病变,开始脱落,最后变为叶子,导致无法生长出果实,未染病的花结出的果实质量低下,果实小,大小形态不均匀,甚至出现畸形。该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发病时危害极大,后期枣树根完全腐烂,死亡率极高。
红枣病虫害类型众多,危害枣树芽、叶、花,还有害虫啃食果实,有些疾病具有超强的传染性,一旦染病,整个果园都会遭到破坏。红枣害虫繁殖速度快,生命力旺盛,不易被消杀,破坏程度大,种类众多,严重影响红枣生长,有些害虫甚至对其他农作物、动物等造成威胁,损失巨大。因此,防治红枣病虫害至关重要,关乎红枣健康生长,影响生物安全和自然平衡,影响种植户收益和当地经济发展。
加强红枣病虫害防治,首先就要科学施策,加强对果园的管理。大部分红枣种植地区气候干旱,光照丰富,降水较少,土壤贫瘠,因此,红枣果园管理主要从灌溉、施肥两方面考虑。根据气温、降水、光照情况,严格控制灌溉量,但也应避免过于规律浇水,会让果树根系得不到锻炼,缺乏向深处扎根的能力,难以适应大风天气。还要定时清理果园,及时焚烧裂果,避免堆积时间过久而滋生新的细菌,还要进行消毒杀菌,避免细菌和病毒残留,最大限度减少病虫害,为红枣树生长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
在灌溉和施肥时,严格注意用法用量,在补充水分养分的同时,锻炼果树自身能力,否则会产生严重的依赖性。在日常工作中,合理修剪枝叶,在特别严重的情况下再用药,提高果树抵抗力,从根本上提高红枣品质。当夏季害虫多发时,采用人工捕捉的方法或设置诱饵捕杀,既能消灭害虫又不会影响果树生长。
农药喷洒的化学方式虽然对消杀害虫有一定效果,但是长期应用,会导致农药误用、滥用,造成土壤和环境污染,不利于果园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减少化学防治频率,施用物理、生物方法进行防治。任何生物都有自己的天敌,将天敌放于果园内养殖,例如饲养鸡鸭吃掉害虫,帮助果树松土,鸡鸭粪便又是天然肥料,为果树生长提供了养分。
有些害虫在冬季会进入到枣树内部过冬,来年夏天直接啃食果树,危害果树生长。在冬季要填堵树洞,使用混合农药的泥土保护果树不受侵害。用草编成环状,捆绑在枣树根部,在害虫进入果树内部后,进行焚烧,消除树洞内的害虫,减轻害虫对果树的危害。定时清除果树树皮。
红枣种植产业发展迅速,要生态种植,科学施策,创新红枣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水平,提高红枣产量。针对红枣病虫害问题,要科学防治,提高果树抵抗力,定时清理果园,利用生物、物理、化学等多方式防治,规避果树生长过程中的风险,在种植果树的同时发展养殖业,增加经济收益,促进红枣种植业高效、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