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成本控制探析

2023-01-21 07:28陈维希丁丽萍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3年1期
关键词:处理厂污水处理污水

□文/陈维希 丁丽萍

(新疆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提要]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与之息息相关的污水处理行业也愈发受到关注。本文对污水处理厂相关成本控制进行分析,为污水处理行业降本增效提供可行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数据显示,1978~2020 年我国污水年排放量逐年增加,2020 年污水年排放量达到571 亿吨,而与之对应的污水处理厂也由1978 年的37 座增加至2,618 座。在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战略方针下,如此庞大的污水排放量和逐年递增的污水处理厂数量也充分说明了污水是第二水资源,要树立善治善用的理念。虽然我国的污水处理厂基本按照国家规定的政策标准和监管实施污水处理流程,但是在成本管控方面仍旧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国家大力推行的通过BOT、TOT 等融资方式运营的污水处理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之后,该方式下的污水处理厂很大一部分存在运行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因为现行的污水处理价格偏低,很多地方甚至都没有达到0.8 元的最低标准,且企业的收入来源多数来自于政府补贴,所以导致多数污水处理厂对成本控制持消极态度。为此,探索行之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建立更加科学的成本控制体系,可以帮助污水处理厂提升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对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同样至关重要。

一、污水处理厂成本构成

污水处理作为一项具有高技术含量的科学工艺,它不仅决定了最终污水实际达到可排放标准的净化效果,还有因此产出的污泥量以及如何处理污泥的方法。根据现行的常见污水处理方法主要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等。我国的污水处理厂主要采用污染物的生物化学转化技术中的活性污泥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法:活性污泥法主要包括SBR、A/O、A/A/O、氧化沟等;厌氧生物处理法主要包括厌氧消化、水解酸化池、UASB 等。采用生物方法不仅可以高效地完成污水处理工作,同时也充分贴合当下我国对于污水处理制定的政策标准,达到对于排放规模、排放水体以及经济效益的相关要求。

无论是哪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对污水处理厂来说,成本构成分为以下两个部分: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投资成本属于初始成本的范畴,相比于每年波动较大且金额高昂的运营成本,据此进行成本控制探析的意义并不大,因此本文仅对污水处理厂的运营成本进行剖析。运营成本大体上可以分为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费以及运行维护费。运行维护费则可以细分为污水处理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税金及附加。污水处理成本主要由以下六个部分组成:直接材料费用,即污水处理运营全过程耗用的相关原材料和药剂以及低值易耗品;燃料动力费用,即污水处理运营全过程耗用的水、电、煤等费用;设备修理费用,即维持污水处理运营全过程所需要的相关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修费用;检验检测费用,即对污水处理前后水体检测所需的费用;污泥处置费,即对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等必要措施的费用;人工费,即污水处理为获取职工提供劳务所支付的工资和福利保险等费用。而笔者根据查阅的相关资料以及所在地污水处理企业的实习调研可以得出,燃料动力费往往占据三成甚至更高的比例,同时直接材料费用中各类化学试剂和生物材料的耗用数额也不容小觑。因此,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中的耗用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污水处理流程成本控制

污水处理基本流程分为三级,分别为机械处理、生化处理、控制富营养化和重新回用。我国污水处理厂主要采用循环活性污泥工艺。它是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基础对反应池进行改良后的方法,具有适用范围广、投资成本低、运行费用低、污泥产量小、生化反应强烈等优点。该工艺全过程可以在同一反应池中进行,并且进水排水过程可不间断进行。大体流程分为四步:曝气阶段、沉淀阶段、滗水阶段、闲置阶段。首先,将污水注入反应池,曝气装置开始运转充氧,污水中的污染物被氧化分解并进行硝化反应;其次,关闭曝气装置,这时反应池状态从好氧逐渐变成厌氧状态并发生反硝化反应,导致产生污泥沉底现象,水质转为清澈状态;再次,滗水装置开始运转,从上到下将清澈状态的水体排出,在此期间反硝化反应仍在进行;最后,设备恢复原位,停止运转。

污水处理流程成本控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一是初始设备的选择,在充分考虑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的前提下,选择最优方案。因为燃料动力费和直接材料费的高额占比,在选择污水处理设备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设备对能源的耗用量,无论是药剂还是水电煤都必须考虑在内,从而选出符合要求的高质量设备。二是燃料动力费的成本控制,前文中提到燃料动力费在整个污水处理流程中的高昂耗费,主要体现在污水由输送管道进入反应池的初始阶段、曝气阶段以及滗水阶段。污水处理厂必须在制订相关的能源管控方案时,结合实际设定使用上限,并定期针对超额、异常变动的用量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对高能耗的设备配备记录和预警功能的仪表。而曝气阶段作为四个阶段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其造成的电能等动力损耗也是全阶段中最高的,约占五成,甚至可以达到七成。该阶段能耗的影响因素也颇为复杂,污水处理时环境的温度、水体质量、水体总量都对能耗有一定影响。曝气设备所产生的溶解氧是该阶段所有化学反应的必要前提,但如果温度过高或者水体质量很差,那么需要的溶解氧数量就会暴增。因此动态的检测设备是必要的,当各项条件处于一个较为均衡的状态时,检测设备将自动开启曝气设备,在达到排放标准的同时还减少了溶解氧的需求,降低了成本。三是药剂等耗材的成本控制,可以沿用前文中对燃料动力费控制的相关措施。在选择药剂时,在满足国家排放标准的大前提下,尽可能选择价廉物美的药剂,可以考虑混合药剂、新型药剂实验等方式减少支出。同样的,药剂等耗材的使用量也取决于进水量、污泥产量以及污泥含水量的多寡等因素,因此在保证处理质量的同时,结合各项考虑因素,针对何时投药、如何投药做出准确判断。以上措施污水处理厂均可以通过招聘相关领域专业人才的方式以达到保质增效的目的。四是设备修理费用的成本控制,考虑到污水处理的行业特性,设备常年处于水中或潮湿状态,发生故障的可能性较高,设备老化的速度也相对较快。针对以上情况,污水处理厂必须对负责设备的员工进行设备使用维护和保养的培训,并建立严格的养护制度和巡检制度。同时,在此基础上适度的奖惩亦是可行的,当奖惩落在个人和其所在部门时,人浮于事和消极怠工的情况就会大幅减少。对机器设备的定期保养和及时维修,不仅可以保障机器运行的安全和高效,而且也降低了设备损伤可能造成的多余的能耗,对于前两者成本控制的反哺是显而易见的。

三、污水处理厂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控制存在滞后性。对于多数中小型污水处理厂来说,成本控制这一概念往往停留在理论制定和口号上,并未落在实处。存在滞后性的原因有很多:一是污水处理厂的管理者对于成本控制的了解并不深刻,到底该如何做、怎么做,甚至部分管理者对于为什么要进行成本控制都不甚了解。污水处理厂的管理者们往往着眼于原材料、固定资产折旧等可能存在高额损耗的具体科目,往往忽视了整体的成本控制,并未考虑高额损耗的根源所在,如为何原材料耗费一直居高不下、固定资产的定损和报废率为何永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二是虽然我国的成本控制方法日趋完善,但污水处理厂管理者对于方法的运用过于僵化,管理者们往往采用单一的成本控制方法,并未进行系统性的梳理结合。传统的成本控制理论仍停留在企业内部生产运营阶段的单一管控上,导致污水处理厂忽视了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整个行业的大方向产生变化时,很多污水处理厂仍故步自封,产生了许多原本可以节约甚至规避的成本。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一款新型药剂、一种新的污水处理工艺,对成本的影响无疑是重大的。举例来说,不同的污水处理工艺在能源的耗用、进出水量、适用的范围上都可以说是大相径庭的,如果污水处理厂没有及时更新适合自己的污水处理工艺,那么成本控制的结果必然会差强人意。

(二)成本控制缺乏真实性。首先,长期以来,成本控制一直存在主体不明确的现象,在惯性思维的影响下,往往会认为成本控制工作是企业管理层和财务部门的职责,但事实上一线的生产部门才是成本控制的主力军。财务部门和管理层在不了解一线的实际情况下做出决策,而一线的生产部门同样也会对下达的决策不明就里,这将会导致低效的决策执行和日常工作的成本浪费。其次,因为污水处理厂的特殊性,基本所有的设备都配有自动化仪表,对于各类原始数据的记录就显得尤为重要。考虑到进出水量、水体质量、温度、湿度等多重原因,原始数据的数量和更新速度可能会导致人工录入数据的不真实性。再者,对于资产的清查和盘点往往浮于形式,这也会导致获取的相关数据缺乏真实性。最后,有些污水处理厂的财务工作者存在专业素质不高的情况,在对财务数据的录入和核算上存在失误,从而导致差错的发生,更有甚者做出“假采购,真付款”等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即采购人员或财务人员通过伪造虚假的采购发票或编制相关的会计凭证,达到侵吞企业原本用于购买原材料或药剂的款项的目的。以上这些现象造成的缺乏完整性和真实性的数据差错一旦出现在年终决算中,不仅会让污水处理厂管理者对经营状况的了解产生偏差,而且对成本控制来说,根据错误数据作出的决策和判断对企业规划未来的成本控制方案有百害而无一利。

(三)成本控制缺乏前瞻性。一个拥有成熟成本控制体系的企业,需要企业管理者拥有超前的思维和勇于创新的理念。正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在最接近企业既定的成本控制目标时才是进入“深水区”的标志。当企业的成本降低到一个阈值时,除了推陈出新,别无他法。污水处理属于公用事业领域,这其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使得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近年来对成本监审这一概念的运用更是对污水处理厂可以纳入定价的成本和核算方法提出了高要求。但是,目前多数污水处理厂仍停留在通过单一途径或手段降低运营成本阶段,缺乏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污水处理厂在发展的过程中,引入国内外先进的成本控制理念和财务管理方法,在不断降本增效,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社会公众对污水处理价格的认可程度,获得社会效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四、污水处理厂成本控制优化建议

(一)提高成本控制管理水平。污水处理厂的成本控制想要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上行下效是大前提,这就要求企业的宣传培训不能停留在管理层和财务部门。对最为关键的一线生产部门的员工来说,必须普及成本管理知识、学习成本控制方法以及强化成本控制必要性的意识。对于财务部门等需要掌握具有及时性、可靠性数据的部门来说,一线部门同样必须做到及时提供相关原始数据。因此,传统观念中高屋建瓴的思想必须摈弃,深入基层对于成本控制的效果是显著的。如果条件允许,那么设置一个专门机构进行成本控制的效果会更好。该机构需要将财务部门、生产部门、研发部门等全部涵盖其中,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得污水处理厂各个环节都能第一时间发现并在没有太多沟通障碍的情况下解决问题,使得各部门职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建立合理的成本控制规章制度和延伸的绩效考核同样是必要的。将成本控制工作细化后与相关的职能部门挂钩,落实到部门中的具体管理人员。如果只有规章制度,而没有与之相对应的绩效考核,那么规章制度形同虚设。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提出的“PDCA 循环”理论中,绩效考核就相当于check 或者是control 的角色,没有绩效考核就难以形成闭环。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可以使员工意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公平、公正、公开的奖惩机制可以使每一个成本相关者将自己所负责的部分与切身利益相结合,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完成的转变对成本控制效率的提升毋庸置疑是截然不同的。

(二)加强成本控制数据管理。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程度,可以有效地解决前文中提到的原始数据的数量和更新速度可能会出现人工录入数据的不真实的情况。对于污水处理厂来说,动态的实时变化的数据十分繁复,采用更为先进的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以避免人工录入可能发生的差错,而且也提高了效率,降低了与之相关的人工成本。同时将信息化管理统计得出的数据建立标准化数据库,通过对比历年数据(如能耗和药耗的数据差异)来制定符合自身的成本控制标准。而对于企业中可能存在的舞弊造假行为,可以通过将原材料或药剂等各项物资定额、建立健全相关的计量、收发、领用制度来减少。另外,如果有成本支出涉及多个部门,如采购和财务部门,必须做到职责分离,保证成本数据的真实有效。进一步细化成本支出的范围和相关指标同样是必要的,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成本数据多记漏记的情况发生。

(三)强化成本控制创新意识。当成本控制进入“改革深水区”后,成立专门的研发部门,招聘相关领域的高新技术人才就成了当务之急,通过研发新药、改变配比、工艺革新等方式达到降低吨水药耗和吨水物耗,提高能源利用率的目的。在污水处理的实际运用中我们以如何降低总氮含量作为例子。总氮指的是水体中各种无机和有机氮的总量,是衡量水体受污染程度的衡量标准。传统碳氢比方式下可以降低的TN 数值已经到达极限,多数污水处理厂都是通过大量投放碳源的方法来进一步突破原有的数值下限,但其实通过改变前期药物配比或者工艺革新的方式完全可以在达到原有效果的同时减少碳源的投放。污水处理厂在引入国内外先进的成本控制理念和财务管理方法的基础上,构建适合企业的成本控制和预测模型,这无疑是在成本控制创新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将前文中提到的所有成本影响因素纳入动态的成本控制模型中,不仅可以实时监控可能出现差错的具体环节,而且通过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做出合理预测,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当然,这同样离不开对最新理论知识体系的了解和对相关领域的人才的需求。如上所述,当企业拥有敢于争先、勇于创新的意识时,成为行业成本控制领域的领头羊指日可待。

综上所述,污水处理作为一项错综复杂的工作,在现如今污水处理和排放的高标准高要求下,污水处理厂在达到污水处理质量标准的同时还需要保证经济效益,这就凸显了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本文对具体的污水处理流程和污水处理厂整体成本控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希望可以为我国的污水处理事业略尽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处理厂污水处理污水
处理污水
人体的“废料处理厂”
生活污水去哪儿了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污水的自述
污水罐坍塌
城市污水处理厂占地研究
涌浪机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污水处理厂沉淀池剖析——以乌鲁木齐某污水处理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