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入选者情况简介

2023-01-21 22:28
工程科学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食用菌抗震

(一)王行环

从事泌尿外科医教研工作30余年,是泌尿外科微创医学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等,疫情爆发后临危受命担任雷神山医院院长,极短时间内凝聚来自286家医院3202名医护人员、1000余名后勤保障志愿者,与13000名建设者一起迅速建成拥有32个病区、1500张床位的“重症救治堡垒”,短时间内按照一所高标准三级甲等医院的架构,使雷神山医院从管理、后勤、感控、医护各个层面铸造了一支抗疫精锐之师,大幅提升了整体收治能力,确保应收尽收、应治尽治;通过同质化管理,重症救治体系构建,创造了近98%的救治成功率、医院零感染、安全生产零事故、环境零污染的雷神山奇迹,成为国际抗疫“中国力量”的象征。

(二)李 玉

具有38年党龄的老党员,我国食用菌领域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从技术支撑到产业孵育,从科技培训到科技教育,为食用菌产业脱贫注入科技元素。国内首次倡导提出“南菇北移”“北耳南扩”“木腐食用菌草腐化栽培”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战略,探索出以“科技专家+示范基地+农业技术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农户”食用菌“五位一体”科技扶贫新模式。与全国40余个县市签订扶贫合作协议,举办科技讲座80余场,建立食用菌技术推广基地31个,扶持食用菌龙头企业22个,示范推广30亿菌袋,带动上万贫困户依靠食用菌稳固脱贫。习近平总书记在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考察脱贫攻坚,用“小木耳、大产业”点赞了李玉教授的科技扶贫成果。

(三)陈厚群

我国水工抗震学科奠基人和开拓者,享誉中外的水工抗震专家。创建国内外唯一集理论、分析和设计为一体的高坝抗震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主持“300m级高拱坝抗震技术问题”等国家重点攻关项目,攻克了一大批水工抗震世界级难题,为国家能源、水资源和高坝大库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填补我国水工抗震设计空白,制订出我国第一部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被高坝抗震设计者奉为“宝典”。为突破我国研究瓶颈,建成国内首座三向六自由度宽频域振动台,美国国家科委评价其为“世界最佳坝工抗震试验设备”。为1976年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工作做出了卓越贡献;带领团队为南水北调与三峡工程质检提出系列建议,其中仅三峡升船机的抗震设计等级一项,就为国家节省十几亿元。

(四)胡 郁

1997年以来一直从事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究工作,助力科大讯飞成为国际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引领人工智能行业实现商业化落地和生态体系建设,并积极推进创新成果的应用转化。在国内牵头建立的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开发者总量超过138万,累计总终端用户数超过29亿,总应用数超过86万;围绕科大讯飞建立的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中国声谷”入驻企业超过200家,已形成了覆盖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基础平台、物联网、智能硬件等完整产业链,在移动互联网、教育、智能客服、智能家居、智慧医疗等行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利用企业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助力疫情防控。

(五)李 东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火箭专家,从事过多个运载火箭型号的研制,长期致力于我国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的研制,现担任我国运载能力最强、技术最复杂的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面对长征五号火箭“两多”“两大”“两新”“一同步”的研制特点,即“新技术多、新研产品多”“技术跨度大、研制规模大”“研制队伍新、研制手段新”“研制与研保条件建设同步”,李东率领型号技术团队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攻克了多项世界性技术难题,掌握了一大批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大推 力火箭研制之路,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六)陈 亮

政治立场坚定、热爱祖国、甘于奉献、勇于创新、业绩突出。他于2011年毅然辞去法国知名大学副教授职位,归国投身于我国高放废物处置科研一线,归国九年来,他坚持扎根于戈壁无人区,克服高温酷暑、风沙肆虐的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与长期与亲人分离的情感压力,满怀工作热情、默默奉献、潜心研究,带领科研团队在处置库选址和处置工程技术研发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造性科研成果,在推进国家“十三五”百项重大工程--高放废物处置地下实验室研发进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陈亮同志是新时代“两弹一星”精神和“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的忠实践行者,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是当代青年科研人员的杰出代表。

(七)仝小林

长期致力于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研究,在现代中医诊疗体系、方药量效学科的构建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方面做出了扎实而卓越的贡献。在本次抗击新冠疫情工作中担任中央指导组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共同组长、国务院中医药专班临床救治组组长、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外事组中国红十字会中医专家组组长。在武汉抗疫第一线连续工作64天,奔波于发热门诊、重症监护室、社区隔离点、方舱医院等地,救治患者总结经验,提出了“寒湿疫”理论指导疫情防控。让中医药真正全面、全程地介入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有力地保障人民健康。他还将防控重心前移、下沉至社区,探索建立了“中医通治方+社区+互联网”为框架的“武昌模式”。

(八)次旦央吉

西藏眼科研究领域学科带头人,身上有着特别能吃苦、无私奉献的老西藏精神,为了给更多的患者带来光明,几乎跑遍了整个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行程达18万公里。仅白内障一种手术就亲自参与完成3万多例,复明率达99%左右,是西藏现代眼科历史里程碑的人物。自2005年至今坚持下乡组织乡村医师培训班多次,授课达4000多人次,为西藏的基层眼科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带领科室医护人员开展下乡手术4000多例,为更多患者带来光明,下乡期间组织农牧民眼科卫生防治健康宣教,为解决农牧民因病致贫和脱贫攻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受到国家及自治区领导的高度赞扬。

(九)程相文

从事玉米新品种培育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57年,先后培育出39个玉米新品种,其中浚单玉米品种已推广到河南等十多个省市,累计推广3亿多亩,增加社会经济效益270多亿元。主持承担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河南课题研究和河南省万亩粮食高产创建工作,在国内率先实现万亩连片一年两熟亩产超吨半粮,对河南打造全国粮食核心区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2011年,鹤壁市浚县新镇镇5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首创全国5万亩高产纪录,为我国整乡、整县建制开展农业高产创建积累了经验。带领职工白手起家,把浚县农科所发展到拥有固定资产2000多万元,功能较为完善的农业科研单位,形成了“育、繁、销”一体化大格局,成为全省31个县级农科所中的佼佼者。

(十)郝吉明

著名大气污染防治专家。面向学科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大气污染治理领域发挥了重大作用。领导制定和实施的中国燃煤、工业、交通等行业的大气污染防控政策,为大气污染控制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京津冀等区域的雾霾治理问题上,通过综合提升科学认知、准确溯源和高效治理的技术能力,对大气复合污染实施重点区域联防联控,治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指导实施了北京奥运空气质量保障方案,成功保障了北京PM2.5浓度持续显著下降,2017年实现了京60的目标。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积极投身抗疫工作,建议并组织协调全国环境、健康和环境毒理等领域专家协同攻关,推动建立完善应对国家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次生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应对技术支撑体系。

猜你喜欢
食用菌抗震
漾濞书协抗震作品选
关于房建结构抗震设计的思考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秋季食用菌 农事巧安排
谈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研究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工程抗震加固技术探讨
他成了抗震抢险的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