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浪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2023-01-21 10:45:38贺东月刘一志刘雪娜
关键词:热浪心理疾病气温

贺东月 李 欢 刘一志 刘雪娜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117

气候变化是21世纪全球最大的健康威胁[1-3]。过去几十年,地球表面温度持续增高,且增高速度远超预期[4]。热浪通常指持续性的高温、高湿天气,一般可持续几天甚至几周,气温超过人体对热的耐受限度从而影响身体健康,甚至造成死亡。伴随全球气温升高,热浪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持续增加[3,5-9]。2022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第6次评估报告明确表明,气候变化会对人类心理健康等诸多方面产生不良影响,且气候变化对心理健康的威胁在不断增加[4]。研究认为,热浪期间心理疾病患者的患病程度会加重[3,5,9]。目前,针对热浪与心理疾病之间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了解极端高温事件与心理疾病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确定风险人群,并可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10]。基于此,本文就热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作一综述,为降低高温热浪期间心理疾病的发病风险提供理论支撑,为更好地适应未来极端高温事件提供可行性建议。

1 热浪和心理疾病的定义

热浪是以持续高温为主要特征的偶发事件,既往的研究为热浪制定了不同的判断标准。但由于高温热浪事件的出现受地理、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影响,世界各地的高温热浪标准存在很大差异,目前国际上还没有统一且明确的高温热浪标准[7]。例如,在阿德莱德进行的2项研究中,气温连续2天或3天以上超过35 ℃即被定义为热浪[9,11];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另一项研究则将热浪定义为:开始时最高气温超过平均值8.0 ℃,当气温恢复到平均值时热浪事件即结束[12]。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思考、学习以及适应自己的情绪和他人反应的能力。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对健康的定义中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是健康的关键组成部分,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3]。心理疾病包括的范围很广,包括从短期的沮丧或抑郁到长时间的一些病理状态,比如慢性抑郁、精神分裂症、慢性焦虑障碍等[9]。

2 热浪和心理疾病的关系

2.1 热浪增加心理疾病的发病风险

热浪期间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会增加,会对人类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在美国[13]、加拿大[14]、荷兰[15]、中国[16]、德国[17]、澳大利亚[18]和意大利[7]进行的研究都表明,与非热浪时期相比,热浪期间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会显著增加,而且对心理疾病的患者而言,这种影响更为明显。研究表明,热浪期间心理疾病患者的急诊入院人数约占入院总人数的7% ~ 20%[7,9,11,19]。研究表明,在持续的高温事件中,因心理健康而急诊入院(排除了所有计划入院和产妇/新生儿入院)的患者与极端高温事件存在一定的关联性(OR= 1.07;95%CI:1.00 ~ 1.15)[6]。在阿德莱德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热浪期间心理疾病患者的入院率增加了7%(95%CI:1% ~ 13%)[11]。另有研究发现,对于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在当前已经观察到的各种与中暑相关的疾病中(死亡前或所有降温措施实施前体温 ≥ 40.6 ℃,合理排除其他高热原因),30%的疾病与心理疾病有关,在60岁以下的人群中比例更是高达41%[20]。

2.2 热浪增加心理疾病的死亡风险

心理疾病死亡率的增加与热浪事件也显著相关。例如,阿德莱德的2项研究表明,在65 ~ 74岁人群中,因精神和行为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妄想症)造 成 的 死 亡 率 在 热 浪 期 间 会 增 加[9,11]。Bouchama等[6]的研究认为,患有精神疾病是热相关死亡的主要因素(OR= 3.61;95%CI:1.3 ~ 9.8;P< 0.01)。另外,极端高温天气可导致精神压力、抑郁和自杀的发生率增加[3,9,19-20]。在英国和威尔士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气温在18 ℃以上时,平均气温每上升1 ℃,自杀和暴力自杀案件的发生率分别上升3.8%和5.0%(用固体、液体或气体进行的自我中毒被归类为“非暴力”自杀,所有其他方法都被认为是“暴力”自杀)[12]。1995年热浪袭击芝加哥期间,自杀案件增加了46.9%[21]。以上研究均提示,某些心理因素(如抑郁、焦虑、冲动等)可能是自杀的主要诱因,而这些诱因可能会在极端高温期间被触发[5]。因此,有理由推断极端高温会通过直接影响心理健康而间接导致自杀。

3 热浪对心理的其他影响因素

3.1 社会经济因素

热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不仅取决于极端高温,还与患者的社会经济状况有关[8,22]。极端高温天气通常会伴随着危险行为,如过量饮酒、冲动、暴力、攻击等,即所谓的热应激反应[3,5,12]。研究表明,低社会经济地位和恶劣的住房条件是热应激脆弱性的已知风险因素[8]。热浪期间,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可能会因嗜睡、睡眠不足或因闷热潮湿的天气无法正常工作而大大增加。因此,有心理问题倾向的人,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未能从高温环境中脱离,则可能会因压力巨大或其他危险行为诱发或加重心理疾病[12]。

研究表明,无家可归的人(包括睡在庇护所的人以及睡在户外或其他不适合人类居住地方的人),特别是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容易受到极端高温的影响。首先,无家可归者的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心理疾病的患病风险远远高于一般人群[8]。另外,独居、社交孤立、认知障碍、酗酒等心理问题是无家可归人群的显著特征[5,8],同时,加上热浪期间热效应的“助力”,导致无家可归人群的心理疾病的发病或复发风险进一步增大[8]。

3.2 行为因素

一般情况下,人类会对其所处的高温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并会主动采取一些适应措施,比如增加液体摄入量、淋浴或搬到气温较低的地方来避免极端高温对身体的伤害。Bouchama等[6]的Meta分析表明,居住于空调环境(OR= 0.23;95%CI:0.1 ~ 0.6)和参与社会活动(OR= 0.40;95%CI:0.2 ~ 0.8)者在热浪期间的死亡风险相对较低。但由于某些行为和精神原因,心理疾病患者的适应策略可能难以实现,这使得他们无法适应高温或有效保护自己免受高温影响[2,5-6,9,23-27]。Bouchama等[6]还发现,卧床(OR= 6.44;95%CI:4.5 ~ 9.2)、每日居家(OR= 3.35;95%CI:1.6 ~ 6.9)以及无自理能力(OR= 2.97;95%CI:1.8 ~ 4.8)与热浪期间的高死亡风险相关。也有研究提出,热浪期间与短期死亡率增加相关程度最高的因素是无自理能力,而与患者年龄无关[24]。此外,对1995年芝加哥热浪事件的研究发现,卧床是导致热浪期间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OR= 8.2;95%CI:3.1 ~ 22.0)[25]。

3.3 合并症

心理疾病患者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的情况非常常见,比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肾病综合征等,而这些合并症都被认为是心理疾病的诱发因素[5,9,28],例如,Semenza 等[13]发现,在芝加哥热浪期间,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会显著增加心理疾病的发病风险。

3.4 精神药物

研究发现,某些精神药物可通过影响人体的正常体温调节而增加热相关疾病的发病或死亡风险[2,7,9,23,26-27,29-30]。例如,Davido 等[31]认为,心理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因长期服用精神药物而增加了其死亡风险,与死亡者相比,幸存者较少服用精神药物(46.1%vs.68.2%;P< 0.05)。Kim等[32]提出,痴呆患者服用的精神药物不但会影响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而且会影响患者对外界环境改变的警惕性及适应性行为,从而降低他们应对高温的能力[26]。

4 讨 论

4.1 主要发现及后续研究建议

如前所述,热浪会对人类的心理健康产生重大负面影响,进而增加全球心理疾病的负担。虽然部分研究者在此领域已经做了大量研究,但作为一项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这一领域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

(1)针对热浪对心理疾病死亡率影响的研究较多,而探讨热浪与心理疾病发病率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定量研究更不足。此外,针对某一特定的心理疾病展开的研究更为少见,显然在以上2个方面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

(2)有研究调查了空气污染物状况、气温和心理疾病之间的关系,但到目前为止,空气污染物对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否有影响尚无定论。若有影响,是混杂因子还是修正因子尚未达成共识。例如,夏季日死亡人数与臭氧浓度有关,而臭氧浓度和空气气温之间又呈正相关,这就使得通过统计模型分析臭氧和气温的影响变得复杂[2]。研究显示,在热浪期间,大部分地区的空气污染物浓度也在上升[33]。因此,空气污染物在热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到底扮演何种角色,需要进一步探索。

(3)许多与热浪相关的疾病可以通过适当的预警和对热突发事件的适当反应来预防,但由于高温和心理健康影响之间的时间间隔过短使预防工作变得复杂。因此,预防计划必须以快速识别高风险因素和敏感人群为基础[34]。这也是以后需要关注的重点。

(4)目前,热浪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机制研究几乎空白,若想深入探索二者之间的关系,机制研究必不可少,这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4.2 对公共卫生从业人员的几点建议

考虑到很大一部分热浪相关疾病可采取适当措施进行预防[25],因此制定保护措施来缓解热浪的影响或减轻其对心理疾病患者的影响很有必要。

(1)开发热浪与健康预警系统(heat/health warning system, HHWS)。HHWS是一种利用气象预报启动急性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的系统,旨在避免或降低极端高温天气对人类健康的影响[10]。它于1995年在费城首次实施,已在许多国家开发和实施。我国可根据各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制定与地方相配套的HHWS。

(2)加强热浪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宣传和指导,其中应特别关注心理疾病患者和其他弱势群体。高温热浪也会在生活方式、习俗、人居环境等方面增加人群死亡风险的脆弱性[35]。因此,地方公共卫生单位应更加重视基于人口的信息战略,并在人们需要时提供一些预防性服务、增强对高风险人群的服务工作,如建立冷却中心和交通指挥中心。另外,因热浪期间的敏感人群为老人、儿童、特殊职业从业者、行动受限者、精神损伤者等[28],因此,对这些敏感人群应给予更多关注。

(3)热浪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即不同地区对气温的耐受程度不同。因此,在不同地区开展的研究应在区域层面进行分析。此外,高温对自杀的影响是全世界的热门话题,随着持续的全球变暖,这一问题可能会更加突出。因此,这一领域的研究人员也需投入更多精力。

(4)临床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对于进一步了解热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公共卫生从业人员需要协调气候学家、环境流行病学家、地理学家、经济学家等与临床专业人员密切合作,建立协调联动机制。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热浪心理疾病气温
基于FY-3D和FY-4A的气温时空融合
深冬气温多变 蔬菜管理要随机应变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38
莫擅自贴上心理疾病标签
清凉一下
智族GQ(2020年8期)2020-09-06 14:01:45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工业设计(2020年3期)2020-05-14 13:48:02
热浪侵袭
华声(2018年6期)2018-07-10 06:06:52
热情与热浪试比高 2017年8月三大电影排行榜及预告榜
“音乐诗人”李健福州掀热浪
海峡姐妹(2016年9期)2016-02-27 15:21:55
与气温成反比的东西
心理疾病是“想不开”吗
中老年健康(2015年7期)2015-05-30 16:3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