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2023-01-21 10:36
创意与设计 2022年6期
关键词:话语权话语设计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有关中国设计话语权的问题一直是设计领域、文化领域所关注的研究重点之一,时至今天,已经成为整个中国设计界,乃至国家层面所重视的问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设计惠民、设计悦民、设计富民不断实现,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展现出恢弘气象,为文化自信自强带来强大底气。

设计话语权,首先要谈到 “话语权” 问题。法国著名哲学家米歇尔·福柯 (Michel Foucault)曾提出了权力话语理论,他认为所谓话语是 “提出有效性主张的语言形式”。话语权显然就是表达这种主张的权力。就目前中国设计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中国设计话语权问题可以被认为是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当代设计的话语表达权力,也可以认为是中国当代设计在全球范围内所具备的影响力及地位,其核心内涵是中国文化自信和中国当代文化软实力的显性体现,本质是当代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巨大影响力。

本期“专题策划”正是基于设计话语权体系研究的“中国设计主体性”,关注的焦点是中国现代设计中的主体意识与设计思想。在中国设计话语体系中,设计主体意识的觉醒与设计思想的独立必然成为促进中国设计不断创新的核心驱动力,成为建构中国设计主体性话语权体系的必由之路。中国美术学院吕品田《人际和谐:冀望于中国现代设计的理想》一文提出了中国设计理想,即重视“人际”,追求“和谐”,并进一步指出这种人文精神和文化传统可支持中国现代设计走向前沿,引领人类设计新风尚。青岛科技大学石晨旭 《中国红色设计基因的价值发现与当代建构》 一文通过对红色设计历史的回溯,提出中国红色设计基因形成于中国共产党早期共产主义运动中,其制度、传承和当代形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当代价值。北京大学贡雨婕、祝帅《从“本土化”到“主体性”——中国设计主体性话语体系建构的资源与前景》一文则创新性地思考了中国设计主体性话语体系建构原则,即从“本土化”到“主体性”,并从设计学交叉学科发展愿景出发,强调了中国设计学学科需要在国际交流、学科交叉中充分呈现出中国设计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从而讲好中国设计故事,呈现出中国设计的内在生长动力和独特自我定位,让中国设计这一 “主体” 无论在国际设计界还是学术界中都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原创力量。

本期“创新设计”栏目共收录了4篇论文。周家乐、史俊巧《包装材料的混搭设计与质感重构》 一文从包装材料混搭和质感重构两个维度进行探索,以期唤醒设计界对包装材料的重视和深度研究;邬羽乔《转型与多元:从舞台美术到表演空间设计》 一文从现当代戏剧艺术的变革入手,论述了传统的舞台美术向表演空间演化的过程;易西多、王长曦《基于武汉长江主轴桥梁空间色彩特征的优化设计》从城市形象设计视角出发,论证了对武汉跨江桥梁开展视觉优化实践能够集中展示城市文化价值和地域风貌;姚丹、梁凯婕《文化生态视野下的“非遗”手工艺数字化批评》则是以岭南灰塑虚拟博物馆为例开展“非遗”手工艺数字化的探索与研究。

“设计遗产”栏目中,江牧、陈蜜《敦煌本宅经吉法布局的空间实践研究》通过分析敦煌本宅经中阴阳、五姓、八卦宅吉法布局的空间实践,以此反思中国传统择吉的人居理念对现代人居环境建设的意义与启示;周亮《明刊本〈西厢记〉“莺莺像”版画插图探寻》一文则是对明刊本《西厢记》中“莺莺”这一典型艺术形象的特征进行了系统梳理与论证;郭立忠《漆与材的互动》主要以传统漆工艺中的镶嵌工艺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螺钿、金银、玉石与骨料等3种镶嵌工艺的整理研究。

本期“设计理论”栏目中,中国美术学院安郁汐、毕学锋聚焦媒体多元化时代背景下,时尚批评的困境与发展机遇;清华大学牛天越、吕少卿则是通过文献及图像论证,探究了晚明商人服饰中的“尚儒”现象以及背后的原因。

在“设计教育”栏目中,本期选用了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曹鸣的一篇教研论文,主要是通过对于设计类基础课程体系的多维重构探索与实践,并思考如何培养应对复杂设计问题、具备核心素养的未来创新型设计人才。

猜你喜欢
话语权话语设计
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社会共治”中的话语权争夺战
媒体话语权对社会工作发展的影响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被春天取消了话语权以后 [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