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蕊
(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曹庄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 葫芦岛 125100)
动物产地检疫主要是指动物及其产品在离开饲养地、生产地之前进行的检疫工作,需要养殖者提出检疫申请,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指派官方兽医开展检疫,在检疫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疫病,在疫病源头开展有效措施抑制疫病流行蔓延,将疫病在产地范围内消灭,防止感染疫病的动物及其产品流通进入市场,将危害降到最低限度。动物产地检疫是一项基础工作,也是动物疫病防控最为关键的内容,直接关系到畜牧相关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一是控制动物疫情。在开展动物产地检疫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病情,及时采取防控措施,防止疫病扩散,控制损失。二是监督动物免疫。可以监督动物养殖过程中的免疫情况,因为不按照规程免疫检疫不合格,不能流通进入市场,促进免疫工作开展。三是保证动物品质。产地检疫工作动物产品健康安全的前提,可以确保出栏、流通的动物及其产品的品质,是吃上放心肉、喝上健康奶的关键。四是掌握生产动态。通过与养殖户、经济人等交流,更好地了解畜牧产业相关发展水平以及市场供需、行情等信息,可以作为相关政策制定的依据。
一是申请报检。《动物防疫法》要求动物在运输、出售之前,养殖者需要主动向当地动监管部门申报检疫,其中:育肥动物申报提前3d;乳用、种用动物申报提前15d;特殊情况,可以随时申报。二是查验证明。首先,确定动物饲养产地进行疫情检查,确定是否为非免疫类的地区;其次,检查动物免疫档案、标识、证明等,确定是否免疫疫苗是否在免疫有效期。三是临床检查。对动物群体进行临床检查,主要是通过动态、静态以及饮食等情况了解群体的状况;对动物个体进行临床抽查,选择异常个体的5%-20%通过听诊、视诊、触检等方法进行检验生理参数。对疑似动物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实验室检验。四是检后处理。检疫合格出具证明,做好检疫记录;检疫不合格不能进行出证,发现传染性疫病要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并报告给当地动物防疫部门,对相关地点相关用具进行消毒。五是运输工具消毒。要保证运输环境,装载和卸货的过程中要保证运输车辆要清洁卫生,同时要进行消毒处理,处理后出具相关证明材料。
一是养殖标准程度不高。目前养殖还是以分散为主,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一般,增加了产地检疫的难度,甚至因为工作量大的问题使检疫结果受到影响。
二是检疫结果处理不当。在对动物进行检疫之后要进行处理,存在对运输工具以及相关地点消毒不彻底以及对不合格动物的处理措施不严格现象。
一是提高动物检疫工作重视程度。产地检疫是政府的一项重要的职责,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动物检疫动作的重视程度,制定检疫计划,加强队伍建设,健全科技体系,完善执法监督。
二是提高动物检疫工作人员素质。加强兽医资质审核,对于不具备资质和考核人员严禁入场;加强兽医培训工作,掌握先进的检疫理念;加强兽医信息共享,及时在统一信息平台上发布相关知识,有效破解技术瓶颈。
三是提高动物检疫工作执法力度。提高执法的操作性,强化执法监督,更加充分地发挥“以监促检”的作用, 抓好动物及其产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防检工作,为产地检疫工作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