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外国语学校2025届4班 秦嫣栀
沈从文笔下的《边城》,青山绿水,白塔碧影,清溪边的码头,湾中泊的蓬船,一双眸子清明如水的翠翠……诗一般的语言,画一般的情境,写尽了茶峒小城的自然美、人性美和生态美,让我想起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想起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那景、那人、那情,只此青绿,便是“一卷人世间”。
那景,“只此青绿”,是一幅青山绿水的国画。石板街,古石桥,木水车,石碾坊,吊脚楼,黄泥墙,乌黑瓦……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必有沽酒。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三两女子捶衣洗菜,四五老翁垂竿钓鱼。到了端午,朱红的龙舟在鼓声中竞发,善水的弄潮儿在夕阳里抓鸭。“一脚踏三省”的边陲小城,河中商船往来,舟楫不息;河畔古渡摆舟,水鸟翔集;河街商铺林立,酒令起伏……河流、山崖、白塔、篷船、月光,一半山一半水,一半青一半绿,还有天空被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神奇地绘出了一幅宁静、平和、唯美的湘西“青绿山水图”,让人不禁想起《千里江山图》中那渔村野市、水榭亭台,那茅庵草舍、水磨长桥,那瀑布溪流、白衣隐士……沈从文笔下的青山绿水,好似在《只此青绿》那空灵的古琴、妙曼的舞姿中活了。
那人,“只此青绿”,是一颗清澈纯净的心灵。青山绿水之中,住着淳朴的“爷爷”和“翠翠”,还有他们心爱的大黄狗。翠翠在爷爷的抚养下长大,有着灵兽一般清澈的眼睛,花一样的年纪,翠竹一般的身姿,像豆蔻花一样纯洁,她是边城至善至美的“代言人”。翠翠的爷爷老船夫50年专心做一事,为城中人撑船摆渡,从不收取费用,有人非要给,就送些烟叶或茶叶。茶峒城的船总顺顺可谓一方豪杰绅士,慷慨助人,被推举为“掌水码头”;两个儿子老大天保、老二傩送,都没有“富二代”的恶习和奸滑,像河水一样干净无尘。兄弟俩对翠翠的爱也像河水一样清澈,就算是“决斗”,也是公平而浪漫的,心甘情愿地输在悬崖上的“歌声”之中……古朴的小镇,淳朴的民风,亲情、友情、爱情都浸透着朴素,每个人都活得那么善良而干净。那里没有江湖纷争,没有家族恩怨,没有邪欲恶念,没有躺平内卷,无论商贾、保兵、道士、船夫……人与人的关系都是“从前慢”,清白而简单。在那个兵阀混战、动荡不安的年代,边城“不一样的烟火”,正是沈从文和芸芸众生所渴望的“乌托邦”。
那情,“只此青绿”,是一腔赤子之情的乡愁。边城的乡愁是“清澈透明、触目的青山绿水”,每个人的故乡虽不一样,却有着同样的乡愁。茶峒只是中国千千万万个乡村的缩影,当下之中国,实现了脱贫,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徐徐铺展。如何建设美丽乡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愿那些像边城一样倒掉的“白塔”,能得以复建如初;愿那荒芜的山岭丘壑,还能有菜畦碧绿,有茶香缭绕;愿一座座吊脚楼或青砖黛瓦的村落旁,还能有青绿的虎耳草、狗尾巴草……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征途中,只要我们常怀一腔赤子之情,重塑人性的良善与纯朴,常念生态和人文两宝,用心用情打造乡村的自然之美、人性之美和生态之美,“一切充满了善,充满了希望”,这样,我们每个人的故乡,都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往事、记得住乡愁。
一座边城,一条清溪,一只渡船,一根竹篙,一座复生的白塔,一段纯美的爱情,一场隽永的生命咏叹……唤起了人们最原始、最朴素、最温暖的本心。合上《边城》,想起沈从文那句话——“因为我活到这世界里有所爱”,我顿悟,是人性的“只此青绿”,勾勒了喧嚣和欲望之外的“心灵江山图”。
那景,那人,那情,只此青绿,《边城》所见,“明天”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