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夏瑞/文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精神财富,展现了企业的价值观念以及思想认知,在无形之中会影响每一个职工的思想意识,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对企业文化体系进行完善,加快文化体系建设进程,利用企业文化强化职工凝聚力。基于此,本文对企业文化的概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新时代国企企业文化的策略,以期可以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
国有企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国有企业开始形成了开放化的发展格局,和国际企业之间的交流愈发紧密,传统的管理体制已经不再适合国有企业的发展需求,因此需要重视对管理手段以及管理理念进行调整。在现在企业中企业文化是重点建设内容,可以赋予国有企业以生命力和灵魂,是国有企业的长期生产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价值观念,也是每个人所需要遵循的行为准则。在新时代环境下,国有企业需要重视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将其融入到生产实践活动中,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帮助国有企业适应现代化的时代环境,形成品牌效应,强化市场影响力。
企业文化最初是由美国所提出的概念,目前对于企业文化没有形成准确的界定。最初提出企业文化的学者认为企业文化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行为、企业代表人物、企业文化网络以及企业环境。国内认为企业文化是由领导者倡导、主动践行,获得全体员工认可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以及道德规范等内容形成的总和。企业文化主要包括4个部分:(1)制度文化。国有企业所制定的制度也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能够有效强化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对各项资源进行协调配合,规范职工日常工作行为,包括道德要求以及行为准则。(2)物质文化。具体是指企业环境、企业建筑、标识以及产品,是兼具文化特性的实物,是展示企业文化内涵的物质基础。(3)行为文化。对企业内行为规范群体进行评选,发挥优秀职工以及模范榜样的个人示范带动作用,同时也涉及领导干部和基层职工的个人行为、群体行为。(4)精神文化。指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文化成果,包括企业精神、哲学意识以及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所需要关注的核心内容。国有企业因其特殊性,在精神文化中同时也包含了革命精神、建党精神以及艰苦朴素等在党组织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优秀文化。
党组织在国有企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引导国有企业向着正确方向发展的关键,可以为国有企业提供政治指引,坚持党中央的政策要求。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要坚持以党的领导为主线,将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进行融合,将党的精神和要求融入到企业文化体系中[1]。党建工作者应在企业内组织党史学习教育,加强职工以及领导人员对于党史的了解和认知,使其能够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汲取其中的优秀精神,不断强化其自身政治意识,可以认识到国有企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党史内包含了党组织的发展历史以及各类优秀精神,将其融入到企业文化体系中可以丰厚国有企业文化底蕴,在无形之中促使每一个职工能够坚守党的政治要求,唤起职工的爱国意识,从而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凝聚力。党建部门也应当对国有企业内的党员进行集合,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动作用,要求党员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做到以身作则,利用其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及规范的工作行为影响职工,深化职工对于企业文化内涵的认知。
制度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规范国有企业经营行为的主要途径,国有企业需要结合现代市场环境的变化情况对管理制度进行调整,管理制度内容,充分发挥管理制度对国有企业各项业务开展的指导作用。首先,提升制度内容操作性。针对企业各个业务部门的工作内容进行分析,对制度内容进行细化,例如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需要确定财务管理手段、管理方法以及管理策略,针对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明确,提出问题的处理方式,保证财务管理制度可以和实际财务工作流程相一致。同时在制度中也需要提出业务部门的职业道德要求,如财务管理人员需要遵循职业道德标准,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不会私自利用权力滥用资金。其次,对责任制度进行完善。为了能够强化国有企业人员的责任意识,规范日常行为,需要完善责任制度,明确各个岗位的具体职责,根据职责完成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惩处或者激励,发挥责任制度的约束作用。通过该种方式也可以在国有企业业务出现问题时第一时间寻找到相关责任人,避免其他人的权益受损,可以进一步强化职工的信任度,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文化自信是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关注的重点,让社会各界了解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培养公民形成文化自信,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国有企业作为和政府联系紧密的重要企业主体,也需要坚持文化自信的大格局,在企业文化体系中融入中国优秀文化元素,以文化自信为基础带给国有企业更为持久的力量。同时将文化自信意识传递给职工,积极弘扬传统文化,促使职工可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在魅力,并从中学习优秀美德,提高职工的整体道德素养水平,发挥企业文化的教育引导作用。国有企业需要承担起党和国家赋予自身的时代使命,在企业文化体系中融入服务理念,将为人民服务作为企业文化的重点内容。同时国有企业也应将环保、诚信以及开放化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机制中,积极关注社会发展热点,促进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加快科技进步速度,改善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条件,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的落实提供重要帮助。
职工是企业得以稳定发展的基础,在以往的企业管理过程中将职工作为被雇佣者,认为只要职工完成业务即可,要求其可以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在现代社会下,职工的思想意识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特点,变得更加务实理性,狼性文化以及画饼式领导理念已经不适用于现阶段的职工群体。因此企业文化也需要进行调整,应注重提升企业文化和职工个人生活的紧密联系,充分关注职工的需求以及意识,以职工为主体对企业文化内容进行优化和调整。例如,职工普遍对于和谐的工作环境较为向往,期待可以建立良好的同事关系,尽量规避矛盾问题的出现[2]。国有企业需要在企业文化中渗透团结互助、和谐友爱的理念,强化职工的个人团队意识,为其提供公平公正的管理环境,使职工可以认可企业、认可团队、认可其他同事,强化整体队伍的凝聚力,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合力,助力国有企业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国有企业也需要向职工实施人为关怀,了解企业职工在工作或者生活中是否存在困难,及时为其提供帮助,使职工可以感受来自企业的关心和爱护,变得更加依赖国有企业。
物质文化是体现国有企业管理理念以及综合实力的关键,当前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设施落后的现象,生产工作环境和大型私企相比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没有充分融入以人为本的管理意识。国有企业需要对现有的工作环境进行调整,可以通过重新装修的方式改善物质条件,为职工提供宽敞明亮的工作场所,让职工能够在工作时拥有良好的心情。适当在工作区域进行点缀,如摆放绿植、室内景观等,可以净化工作环境内的空气,丰富空间层次,给职工带来良好的工作体验。环境会给个人的心态带来重要影响,良好的环境可以让职工拥有积极的工作心态,在无形之中使职工能够爱上工作环境。除此之外,也需要重视考虑到企业青年职工的审美需求,可以选择在企业的走廊或者公共空间内挂上一些海报或者画作,带给职工以美的体验,提升职工的审美意识。在企业内设置可以进行沟通交流的茶水间,为职工提供咖啡、饮料、热水等各种饮品,形成人性化的服务模式,让职工能够拥有休闲放松的机会,提高工作效率。
优秀的榜样具有模范作用,可以带动其他职工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心态,在企业内部营造良性竞争氛围。国有企业也需要正确认识榜样的带动作用,定期在企业内评选优秀职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析其身上所存在的优秀品质,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文化体系进行紧密融合,培养一批素质高、能力强、价值观念正确的优秀职工,为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首先,评选优秀领导干部。领导干部的行为对于职工的影响是最为直观的,领导干部是否作为会直接影响职工的工作心态。国有企业需要重视培养优秀领导干部,要求其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以及专业能力,可以对工作内容进行协调统筹管理,并且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其次,对基层职工进行评选。每月对职工的工作情况进行一次总结和评价,探讨基层职工的工作成果,评选出月度最佳职工。之后按照每季、每年的标准评选季度优秀职工和年度优秀职工,对优秀职工提供一定的薪资激励,可以进一步激发职工提升自身能力的积极性[3]。
文化活动是渗透企业文化教育以及完善企业文化体系的重要方式,国有企业应当组织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在满足国有企业职工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实施文化渗透。例如,国有企业可以举办岗位技能创新大赛,要求每个部门安排两位或两位以上的职工参赛,针对自身工作岗位的现有问题提出创新性的技术手段,如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施管理、生产等。通过创新大赛可以强化职工的创新意识,也能够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创新性意见,给企业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形成创新文化理念。
在以往的企业发展建设中通常将业务项目作为重点管控内容,力求可以提高经济效益,然而在新时代环境下国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愈发激烈,加之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该种管理理念已经难以强化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在现代化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一个领导干部和职工的行为,让国有企业整体运营变得更加规范、高效,为国有企业未来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国有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时需要重视将其和党建工作进行融合,发挥党组织的主导作用,完善国有企业管理制度,坚持文化自信大格局理念,关注职工个人需求和想法,改善企业生产工作环境,重视发挥优秀榜样的作用,组织多样化企业文化活动,从不同角度出发对企业文化体系进行完善。■
引用
[1] 文学.新时代国企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及对策[J].营销界,2022(15):119-121.
[2] 高志远.国企思政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存在的问题与策略探索[J].商业文化,2022(12):53-55.
[3] 杨庆伟.“德商”企业文化的探索与实践——以厦门某国企集团为例[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22):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