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芹
泰安市工程建设指导服务中心 山东 泰安 271000
建筑施工过程中,受到自然因素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施工阶段可能会出现不同类型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既影响后续施工进度,也会导致建设单位原有的施工效益发生变化,影响建筑工程合理建设。为此,建筑工程管理各部门和工作人员应当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监督工作的重视,结合前期设计阶段的质量管控措施来对现场工作情况进行处理,降低常规问题出现的概率,保障项目施工按预期顺利推进,使得最终施工成果符合项目验收标准。
通过统计分析,在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中,技术管理是最为重要的内容,施工技术管理水平会对施工质量产生较大影响。施工技术管理指的是在项目建设中对各类技术活动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不仅是提高项目建设质量的关键,同时还有利于缩短工期,节约项目建设成本,改善企业形象,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以及现场管理中,应当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将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项目建设管理中,制定有效的施工管理方案,保证项目建设能够顺利开展[1]。
市场上的建筑工程项目类型多样,建设规模随之扩大,面对激烈竞争带来的挑战,建筑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效益,谋求持续发展,打造质量、安全并重的工程项目是必然选择。因此,建筑企业管理人员需要明确职责所在,标准化落实安全管理工作,部分人员可能存在为了利益短期强化安全管理工作,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并不利于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部分企业受到高层管理者的主观意识影响,基层人员会被要求强制性遵循管理者制定的各项措施,忽视施工安全性,后期施工中可能出现一系列违规问题,严重影响到施工安全性。
当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类型的问题,特别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会出现诸多意外因素,导致建筑工程质量偏离施工预期,而对该类意外因素进行分析时可以发现,大部分施工问题都是因为建设单位自身管理不到位,没有及时落实管理制度和管理条例,导致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随意性较强、安全意识不强,其工作状态大大偏离施工规定,施工现场整体处于松散管理的状态下。但是其众多施工工序需要按照标准流程才能推进,很多工作因为工作人员沟通不到位等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滞后,导致各项目之间的衔接没有做到位,继而导致在工程节点上出现问题,最终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例如,在施工现场设备和技术手段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按照各类设备和技术的特点,安排专业工作人员开展操作,并做好技术和设备使用记录工作,这样才能保障施工规范性,在后期出现问题之后,及时根据记录找到出现施工问题的原因,保障现场施工顺利推进。但是部分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仍然选择套用传统管理模式开展设备和技术管理工作,其管理方法并不具备针对性,在施工人员违规操作之后,很难及时做出反应,导致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受到影响。
施工单位应该在实践过程中总结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并且对安全管理中的一些失败经验进行反思,以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尽管部分施工单位的各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已经十分完善,但实际很少有单位能够在工程施工中将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到位。另外,管理制度中的一些规章条例也不具备实用性,无法应用于实际施工现场管理中。安全性管理制度缺乏实用性,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往往会导致安全隐患排查处理不及时、不全面,安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这也在无形之中增加了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2]。
建设单位应当根据施工图纸和施工方案的要求采购相应的施工材料,严格控制施工材料支出,减少非必要采购对建筑施工单位造成的成本影响。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发现,受到其施工方案研读准确性和质量检测规范性等的影响,施工现场的材料与施工方案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部分施工单位为了加快施工周期、减少施工材料成本投入,选择采购低价材料来开展后续施工工作,该类材料的质量相对较差,与施工标准规定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建筑工程质量发生变化。而在后期阶段发现该类问题之后,建筑施工单位需要重新采购规范化施工材料并耗费大量时间返工,这将浪费大量的施工材料,影响建筑单位整体效益。
无数的施工安全事故已经证实,施工单位的安全投入和事故的发生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部分施工单位不重视安全投资,对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抱有侥幸心理,为追求最大化的经济效益而减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费用,甚至采用低档次投资、不按规定投资等策略。例如,施工单位没有为施工人员购置质量合格的安全帽、安全带、防护面具、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选择质量低劣、不符合要求的安全网等。总之,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和安全经费使用不当,都会给现场施工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安全问题渗透在施工各环节,很多安全隐患较为隐蔽,如果缺乏全方位的安全检查,原本很小的安全问题可能进一步扩大,成为诱发严重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工程项目建设中,需要企业高度重视应急救援和安全检查工作,致力于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风险,创设安全可靠的施工环境。安全责任制度和安全管理制度,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有效依据,但部分单位或是管理人员出于私利,未能将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或是缺乏专人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员至少需5名以上,人员不足将埋下一系列安全隐患。另外,部分工程项目的应急救援方案制定时,并未依托于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直接影响到应急救援方案积极效应发挥[3]。
针对以往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应积极推进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内容,促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全方位提升工程安全管理水平。建筑企业相关负责人,应明确安全管理重要性,结合企业总体水平和工程项目特性,针对性制定和调整安全管理调理内容,满足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需要。而设计人员要结合这些调理内容,深入了解实际情况来分析影响安全的各种要素以及现存问题,强化安全管理部门职能,编制安全管理方案,更好地满足不同工程项目安全管理需要,做出更符合本企业发展需要的战略决策。
建筑现场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视,从建设单位自身管理和建筑现场人员管理等角度出发,制定标准管理要点,可有效保障建筑施工质量。首先,建筑施工单位应当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要点来开展前期设计工作,尽可能将施工过程中应当采取的管控措施落实到位,并通过引导各部门积极参与的方式来制定自身工作职责,后期出现问题之后可以尽快解决。其次,建筑单位自身也应当加强对施工质量的重视,在施工过程中主动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引导施工人员按照标准施工流程和施工方案开展施工,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保障其施工效果符合施工预期。最后,为了提高生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施工方案制定过程中也应当加强制度建设的优势,通过制定奖惩制度来约束施工人员的行为,引导其在工作中主动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提高建设单位监管工作质量。此外,建筑单位还应当根据建筑工程标准管理需要,严格工地实名制进入制度,根据工程需要落实人员实名制管理,降低非工作人员进入施工现场的概率[4]。
建筑工程施工具有复杂性,涵盖的方面相当广泛。如果建筑工程施工缺乏规范性,将很难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为了减少建筑施工的安全隐患,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同时还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宗旨,在施工现场营造安全生产的工作氛围。另外,安全管理人员还要加强责任追究,将责任落实到人,一旦出现违背安全生产的行为,要找到责任人并对其进行严厉处罚。这样才能逐渐建立和完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使其具备实用性,能有效指导现场施工,从而在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的同时,提高项目的整体质量。
质量与建筑工程存在极为密切的联系,需要建筑单位结合施工方案和施工图纸对施工所需的材料进行综合比对,在此基础上,通过市场化比价等方式对各类材料的性价比进行分析,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材料开展建筑施工,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另一方面,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加强对施工材料标准管理的重视,根据不同施工节点,在施工前和材料入场后及存储过程中定期开展材料检测工作,可以发现原材料受周边环境影响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调整原材料存储和运输方式,可有效提升原材料管理质量。最后,为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监管效果,建筑施工单位还应当通过定期与不定期抽检相结合的方式对施工现场应用的各类材料进行检查,可快速发现施工单位的不规范材料使用行为并对其进行问责,提升原材料标准管控质量[5]。
充足的安全生产资金是施工单位进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因此,施工单位必须主动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加大必要的安全投入。施工单位必须明白安全投入的重要意义,积极推进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施工单位要严格落实安全投入监督制度,一旦发现安全生产资金管理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就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及时整改。
在具体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结合以往实践经验,收集相关数据信息来编制安全管理方案,配备专门人员负责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和救援工作。多数企业将项目经理作为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负责人,在其领导下,组织相关技术人员、专业人员和安全管控等人员定期检查,尤其是在特殊情况下要重点监督和管理,如,节假日、恶劣天气等。定期抽样检查,检查人员认真负责,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禁止员工徇私舞弊和敷衍了事情况出现,如果存在懈怠情况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做好记录,依据情节严重适当惩处,最大程度上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配备充足应急资源,结合不同突发情况编制不同应急预案,如,坍塌、触电、火灾等安全事故,结合不同项目特性落实应急工作到实处[6]。
综上所述,标准化的现场安全管理能提升安全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对解决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问题,优化工程施工管理机制有巨大的作用。因此,需要加强标准化理念的推广,提升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效率和精度。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问题是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通过对施工安全问题采取标准化的管理方式,可以解决过去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不足,有效提升安全管理工作效率,减少工程施工的安全事故,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