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治理困境与对策探析

2023-01-21 03:03于同城
新农民 2022年34期
关键词:乡镇政府乡镇村民

于同城

(安丘市郚山镇农村经管服务中心,山东 安丘 262100)

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键阶段,传统社会经济治理结构面临严峻挑战的地方,而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正从传统的伦理观念逐步向现代社会的社会经济发展转变。农民的社会流动性越来越大,传统的农村社会正在发生变化,在这种社会中,劳动是农民之间的重要纽带,融入以劳动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社会和与农业有关的问题。农业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经济社会,农民的经济前景和文化观念不断扩大,农民对商品和社会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改革税制的市政当局的公共财政和人力资源不断减少,管理社会的能力显然不足。

1 乡村治理相关概念及新时代背景

1.1 乡村治理内涵界定

农村也意味着它属于农村地区。治理行为必须与政府权力直接相关,并由政府权力直接运用,从而影响农村社会和农村民众的治理行为,从而达到政府领导、管理和监督协调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目的,治理主要体现在运用公共权力对农村基层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监督管理。农村经济治理的主要含义是各级人民政府、村级村民自治组织、村级领导干部和农村农民是农村经济治理活动的不同主体。共同促进和维护农村人民社会公共经济健康发展,维护农村公共社会、经济和政治稳定,是一个相互合作、共同组织、参与社会组织的过程,农村各类公共事务管理与市场调节。

1.2 乡村治理的新时代背景

1.2.1 新时代乡村社会矛盾转化的迫切需要

伴随着新时代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人民对物质生活的水平要求日益提高,但是却与落后的乡村治理制度产生了矛盾。为了改善新时代农村社会矛盾的迫切需求,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政策,提高农村的物质生产、生活水平,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和物质需求。乡村治理强调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治理有效”是推动乡村治理的保障性要素和关键性环节。打铁还需自身硬,乡村振兴有国家政策支持之外,更需要乡村自身增强治理能力。因此,要走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就必须要夯实乡村治理根基,把握好乡村治理关键环节。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无乡村善治,必无乡村振兴。

1.2.2 基层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制度化要求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基层社会民主政治建设强调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党和国家十分关心乡村发展和乡村治理,进入新时代,为解决好“三农”问题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说,乡村的发展质量就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现代化水平和质量,现在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好比给乡村下了一场及时雨,让乡村发展焕发生机和活力。

1.2.3 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因为党具有先进性,时刻强调人民的利益,所以社会治理就必须要强调乡村治理。为了群众路线所要求和党的性质与宗旨所提出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人民现在要求把落后的乡村治理环境改善成先进文明的现代化乡村制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乡镇政府工作既是各类新农村工程建设的具体组织者和政策引导者,也是农业新村建设各项优惠政策的具体实施者。因此,加强乡镇政府行政事务管理也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相信未来我国农村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有效推动实现今年建设中国特色新农村社会的战略目标。

2 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治理存在问题分析

2.1 乡村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不合理

我国现代农村公共生活产品和社会服务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快速发展,农民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电力和公路基础设施等方面也得到了巨大的经济发展。但由于我国以往采取自上而下的政府供给结构模式,基层乡镇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产品和社会服务与农村农民的实际需求不符,造成基层乡镇政府在公共服务产品和社会服务的整体供给结构上严重缺位和错位。农村居民生产经济生活急需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仍然不足。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公平竞争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科技文化资源严重缺乏。农村教育、文化、娱乐、体育设施内容较少,设备和活动场所严重不足。

2.2 乡镇政府职能发挥错位

我国基层乡镇政府还存在着职能定位不清、职能结构错位、职能缺位和越位等特殊情况,没有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基层各级乡镇政府部门管理职能交叉,管理服务范围广;有的地方基层乡镇政府管理服务部门综合职能不到位,或者一味地努力发挥政府管理服务效能,没有真正做到为群众服务,而不能更注重公共服务产品供给、社会服务产业等政府职能的全面完善。

2.3 村民自治功能较弱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发展,我国以农村为基础的基层农村社会治理民主制度逐步完善。在农村自治社会的形成中,当村民在重大社会事务中拥有决策权时,应充分发挥广大村民参与民主决策的作用。然而,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一些地方的民主制度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落实。比如,当村民面对一些重要的农村公共事务或涉及广大村民集体重要利益的重大事项时,大多不召开民主会议或各级村民代表大会全部参与讨论、决策。相反,所有的村干部都是通过民主协商作出决定,忽视了对村民集体话语权的保护。一些县的一些农村干部法治意识淡薄,法律道德意识淡薄。他们往往对相关法律的规定是否属于维护农民合法权利义务缺乏正确的法律认识。而且,这些村民的法治文化素质较低,民主法治意识淡薄,在农村法制社会中,引导村民依法自治的主体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3 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治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落后设施建设和乡村人民需求的矛盾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二元体制将被打破,大量农村资产资源将进入市场。农村大量资源的巨大效益受到农村内外资本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农村地区将越来越受到外部市场的冲击,农村地区将越来越深入地参与到整个经济社会运行中,甚至是最偏远的农村地区。在此背景下,将出现大量的资产处置、复杂的经济运行和管理活动。村级治理模式原本侧重于农村内部管理,已不能适应未来农村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创新和完善。

3.2 乡镇政府权责不对等

凭借政治权威,上级政府往往将本级职责强行摊派给乡镇,而对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项目资金及执法权力又都集中分布在垂直管理部门手中,乡镇政府虽是一级政府,却承担了绝大部分下移的事务,权力空间被严重侵蚀,基本演变为县政府的派出机构。乡镇政府“干什么”,完全由上级党委政府签订的责任书、制定的考核细则来决定,使乡镇基本失去了自主权。乡镇政府基本没有行政执法权,却要经常开展“执法”活动,出了事故,还要被追责,本是责任主体的县级部门却变成了督查主体。

3.3 乡村治理欠缺法治思维

进入新时代,在国家向基层乡村反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机遇下,少数领导和部门及村干部缺乏及时系统学习,自身法治思维和法治素养不足,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科学理解上还不是很完善,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部分农村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热情不高,处理纠纷乏法治思维。

法律思维在具体解决纠纷应用中还有待强化,部分村民存在“法不治众”的心态,在出现纠纷或者是个人利益遭受损害的时候,很容易惯性思维通过找政府、找熟人途径解决问题。个别村历史遗留问题的难解决,加重了百姓对法律不信任。农村基层法治宣传成效还可继续挖掘。法治宣传教育实体阵地还需要提档升级,法治宣传橱窗不能专栏专用、内容更新不及时,法治公园、游园等质量不高、亮点不多;其次,部分偏远乡村,普法更多层面集中在村党员干部,对一般的留守普通老百姓,则忽视了对法律的宣传学习。

4 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治理对策路径

4.1 合理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结构

要注重推动社会公共服务产品和农村社会服务综合供给保障能力逐步提高,不断完善服务供给体系结构。农村公共服务产品提供与社会服务的关系,涉及城乡每个农民的根本利益。由人民政府直接提供,城乡村民免费共享。党政部门要统筹合理安排推进农村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不断优化和加大财政投入。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加大对农村休闲文化娱乐配套设施的投入,加大对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支持,丰富贫困村民的休闲文化娱乐生活,加大各项社会保障措施。

4.2 乡镇政府机构改革

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仍应是加快建设现代服务型地方乡镇政府。乡镇政府机构应更加明确其基本职能。主要任务是发展新型地方集体经济,提供公共服务产品和社会服务,改善农业民生。乡镇政府要特别注意严格控制政府建设规模,优化结构,努力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乡镇政府部门要根据自身实际职能需要,优化调整原有行政部门的职能结构。依法应当保留或者注销的,应当及时保留或者注销。精简部门人员,提高城乡基层人民政府依法行政的透明度,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行政程序依法履行职责,继续努力促进基层农村集体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稳定,保护广大农民合法权益。

深化乡镇政府行政服务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始终遵循积极、稳健、循序渐进、务实的基本原则。改革有利于加强管理,提高行政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有利于不断提高行政服务质量,把提高行政管理水平作为工作的根本宗旨,并应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开展。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实施目标,合理调整和设置现有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合理调整和划分现有乡镇一级行政机构的职能,合理调整划分现有乡镇二级行政区划,加强对现有乡镇行政机构设置的监督管理,整合利用乡镇社会行政资源,推进乡镇领导干部“交叉任用”,加强对现有乡镇行政机构设置的监督管理为深化乡镇社会行政事务管理体制改革,要引入乡镇市场机制,深化和完善乡镇工作站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规范、科学、民主的乡镇管理决策监督机制,减少乡镇财政补贴支持的服务人员数量,降低乡镇管理成本。推进新时期深化乡镇经济管理体制改革,要始终围绕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小康新农村建设这一重要进程,形成一套有利于加快转变农村经济社会增长方式和发展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这确实是一项具有强烈社会、政治和经济政策性质的工作。要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积极稳妥推进。

4.3 提高村民自治能力

村民民主自治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既是村民自身政治素质的不断提高,也是农村干部自身综合业务素质的提高,是推进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一个关键点。农村干部要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路线理论体系为思想指导,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文化素质。广大农民群众是推进农村综合治理的主体,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系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不竭的力量源泉。对于当前农村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如何治理、如何搞好治理、如何建设新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如何搞好建设等,村民代表大会有民主发言权。因此,农民社会主体利益的地位不易动摇。

5 结语

乡村治理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新时代不断探索的课题。许多乡村因为治理有效而蓬勃发展,政治清明、经济活跃、文化繁荣、思想健康、善行善举如潮,也有的地方因为治理无方而日渐堕落,民风不古、经济落后、思想颓废、陋习难改、利己主义盛行。虽然,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各地如沐春风,总体形势向好,但是,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还是存在,于是就有了文明富裕村与治理难点村的区别。之所以存在这种区别,不排除自然环境恶劣与基础条件太差等原因,但是,更多的还是人为因素所决定,说到底还是具体治理思路与方法不同造成的。

乡村治理的基本目标,简单地说就是要净化社会环境、弘扬社会正气、倡导文明新风、实现乡村振兴。如何实现这个目标,虽然党和国家有一系列包括法律规范在内的制度安排,但是,具体到每个地方每个村,其方式方法还是各有千秋的。“疏堵结合治陋习、文化塑魂聚民心、合理规划明方向、文明创建树新风”的策略,用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身边的榜样典型教育引导、用适当的管教措施惩治丑恶、用优秀的道德文化励志鞭策,通过多管齐下的工作推进,基本达到标本兼治的理想效果。讲正气、讲文明、讲团结、讲自力更生的自觉性空前提高,睦邻和亲的好现象、善心善行的正能量越来越多,整体上文明祥和、自强上进、乐善好施的社会风尚越来越好。

猜你喜欢
乡镇政府乡镇村民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新政府会计准则下乡镇政府固定资产管理的创新探讨
乡镇政府缘何容易“敷衍了事”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乡镇扶贫印象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