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记那片朦胧的月光

2023-01-20 17:59朱裕先
西江月 2022年4期
关键词:西江月笔会林场

朱裕先

第一次见到《西江月》这本文学杂志是1984年春,在苍梧县文化馆举办的文学笔会上。县文化馆邀请全县征文比赛获奖作者和在县城工作的所有文学爱好者一起参加这次笔会,笔会共开了5天,我们来自乡镇的6位作者住进县文化馆5楼的招待房里。县委宣传部及县文化馆对这次笔会很重视,特意邀请了《西江月》杂志的编辑到场指导。

记得当时到会指导的是《西江月》副主编杨剑峰先生,还有编辑罗戈鼎、吴江、陈侃言、熊国永,同时他们还带有新近一期的《西江月》到来。那期《西江月》登了些什么我已经没有印象了,但是,几位编辑给我们上文学课和与我们交流互动的情节还是印象比较深。

上课时,杨剑峰副主编在如何观察生活和怎样通过捕捉生活细节去表现人物性格等方面讲得很动人,举了很多生动的例子。在互动交流环节,熊国永和陈侃言比较热情地与我们来自乡镇的作者接触,通过互动交流,我便与他们交上了朋友。熊国永先生问我来自哪个乡?我说我在石桥镇的一个企业里工作,他便主动告诉我说他也是石桥人,他的父亲是石桥镇学田村人,民国初期完成学业后在梧州警察局工作,他本人在梧州出生长大,但经常回学田老家祭祖。后来,我才了解到,石桥镇熊姓家族是真正的书香门第,石桥镇学田村的村名就是来自于熊姓家族为预留族中学子读书经费而购置的一片田地,后来逐步演变为一个地名,石桥熊姓家族在晚清至民国期间出过很多读书人,熊国永父亲就是其中之一。熊国永先生的文学方向是以写现代诗为主,由于这次笔会相遇,后来我们在文学方面也有较多交往。

陈侃言先生听说我是沙头镇人,就主动对我说起他去沙头趁圩的往事,我当时不明白他怎么会去沙头趁圩呢?我知道他过去是在大桂山林场工作,写过很多林场生活的现代诗,有着“森林诗人”的美誉。他解释说,去沙头趁圩是因为要去沙头粮所担米,那时他在大桂山林场仁义分场(在沙头公社石川大队交界地域)工作,每月要去沙头粮所担米两次。去沙头粮所担米虽然路途遥远(单程约20公里),但他还是很积极去,因为可以趁圩,林场人烟稀少,整天满眼都是大山、森林、荒草,去趁圩见见人就觉得很开心。

自从那次笔会听了《西江月》编辑老师们的课,文学就像一颗种子播入到我的心里,虽然这颗种子发育迟缓,没有长成什么像样的“树”来,但是,文学还是为我的人生增添了不少活力和亮色。

后来,我正式加入梧州市作家协会,并在苍梧县主编《文化苍梧》季刊时,陈侃言先生已经退休了,但是那份文学情怀还在,我们之间的友谊也在。那时我们每出版一期刊物都把作者集中起来做一次聚会交流,我就请他来为我们的刊物点评或给我们的作者讲一些创作方面的经验或体会,每次请到他都很热情很乐意参加,对我们办刊工作给予细心的指导和帮助。2011年,我出版个人散文集《在商人与文人之间游历》时,他专门写了评论《不是打酱油的乡土A货》登在《梧州日报》上。2017年,我出版《上堡沙头》一书时,他又写了评论《结缘沙头路迢迢》发在《文化苍梧》上。

回想起多年来与《西江月》的联系,虽然不是特别密切,但它就像一片朦胧的月光照着我在文学的路上缓缓前行。

猜你喜欢
西江月笔会林场
西江月·农家早春
The Last Lumberjacks
林场起火了
山西省两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西江月·新秋写兴
金秋笔会
金秋笔会
신기질(辛棄疾)─서강월·밤에 황사도를 지나며(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金秋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