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2023-01-20 17:59黄国昌
西江月 2022年4期
关键词:西江月梧州稿件

黄国昌

2014年我调到梧州日报社工作,那时报社已接管了《西江月》,报社安排我担任《西江月》的执行主编。其实我很早就认识了《西江月》,当时对这份文学杂志十分向往,对一个学中文的文学爱好者来说,甚至有点仰慕。1984年我刚大学毕业时,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能分配到杂志社工作,同文字打交道,同作家打交道,就算自己成不了作家,也可以圆自己的作家梦,那时年少无知,想法也十分天真,现在回想起来不禁哑然。时过境迁,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没想到自己将近花甲之年,居然能有机会再次结缘《西江月》,人生就是这样,冥冥中似乎自有安排。

现在的杂志和以前不同,过去一刊难求,现在基本上无人订阅,放眼全国,各种杂志各有各的困难,我初来乍到,早有思想准备,所以对《西江月》的现状见怪不怪,还是服从组织安排,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西江月》编辑部里寥寥几人,有我认识的老朋友也有新同事,熟悉的如资深编辑傅燕兰、美编陈远祯,我与他们俩都认识二十几年了,负责发行兼办公室事务的覃凤珍是新面孔,以前没有交集。杂志社一切按部就班,波澜不惊,只有到开编前会时才有点热闹。印象比较深的是傅燕兰,做事认真,比较沉静,平时话不多,只埋头编稿,但每到编前会讨论稿件时,思想都比较活跃,对有争议的稿件她都积极发言,坚持己见,体现出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专业精神,后来接替其工作的陈薇和王佳佳也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编前会是编辑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对主题的策划、组稿的方向、稿件的质量等进行广泛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气氛热烈。记得有次策划脱贫攻坚专辑,傅燕兰对一些稿件的质量不太满意,大家认为差不多就可以了,不必太较真,她却认为有些稿件该改就改该换就换,不能降低要求。对办报办刊的从业人员来说,这种专业精神难能可贵。

2019年7月起,报社安排我担任《西江月》的社长兼主编,我倍感压力。此后,我认真梳理思路,试图寻求今后发展的方向,比如尝试与各地文联合作,找一些企业赞助,解决部分出版发行经费,后来接触了一些在各方面经营得都比较成功的朋友,他们大都觉得我的想法不切实际,我何尝不知道这些,但在其位谋其政,遂下决心策划几期区域专刊,为西江流域的作家提供一个平台,先从梧州市区开始,然后到岑溪、藤县、蒙山等。《西江月》2021年第2期推介了盘妙彬、何德新、蒙华等十几位本地比较有名的作家作品,他们的作品风格迥异、各有特色。如盘妙彬的诗空灵深邃、意境超凡,泛发性的思维和洗练的语言,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何德新的散文细腻生动,感情真挚,诗一般的语言彰显出一个作家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蒙华的散文有一股清新之气,立意高远,寓情于物,情景交融。选稿中,特别强调要老中青相结合,如周陆奇、黎军等老一代文人的作品,功底深厚,游刃有余;吴运兴、朱裕先等中年作家的作品文学意味十足,可读性强;倪东荣、李会鑫等青年作家的作品笔法老练,日趋成熟……这是我退休前的一次探索,效果如何暂且不论,由于是精心策划,所以记忆犹新。

我长期从事文字工作,先办报后办刊,到《西江月》后,接触作家比较多,曾有幸参加过几次由梧州市作协组织的研讨会和采风活动,认识了更多的本地作家、文人,如擅长写短篇小说的杨汉光、黄自林;写文学评论的李伟明、黄锦飞;写散文的蒙土金、李燕霞等文友。梧州的作家群体思想活跃,在各种微信群里互相交流,互相鼓励,共同提高。这也是我在《西江月》工作期间最大的收获,也是人生中值得珍藏的记忆。

我同《西江月》还有一个小故事。那是在1985年,我第一次投稿给《西江月》,当时写了篇短篇小说《卖瓜》,写的是几位年轻老师利用暑假去贩卖西瓜的故事,展示不同的人物性格,自我感觉良好,于是大胆投稿到《西江月》,三个月后,收到编辑部的退稿信,回信的编辑是熊国永老师,他在信中先是肯定了我的小说故事性强,有可读性,文字语言和写作技巧都不错,不足之处是人物的性格没有刻画好,故事情节也过于简单,缺乏矛盾冲突……他提出详细的修改意见,建议我修改后再投稿。当时我自视清高,认为编辑没有眼光,后来我转投《漓江文艺》(我读大三时曾在该刊发过几篇小文),约两个月后收到退稿信,编辑提出同样的看法。事后想想,熊老师用心良苦,是一个惜才爱才的好编辑。搞创作就是这样,要精益求精,不断打磨,才能出精品。

梧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一直以来,西江流域都活跃着大批文人墨客,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默默耕耘,艰苦劳作,时有精品力作,像作家黄咏梅、诗人盘妙彬等,已经走出梧州走向全国。蒙山的杨汉光、黄自林等作家,擅长写小说,获奖无数,在区内外有一定影响。羽微微、唐丽妮等年轻的诗人、作家,潜力巨大,有望取得更大的成绩,为梧州争光,为文化添彩。同时,我也感受到我们本土的作家都有很深的文学情怀,他们在工作之余,勤奋笔耕,把所思所想行诸于文字,抒情写意,记录时代,这是令人欣喜的现象。

最近,我统计了一下,目前全国公开发行的文学杂志中广西仅存6家,分别是《广西文学》《南方文学》《红豆》《金田》《西江月》《三月三》。《西江月》能保存下来殊属不易,到现在也算是一种稀缺资源,对梧州来说,更是一张文化名片。为培养梧州文学新人,讲好梧州故事,迫切需要保护好这个品牌,希望有更多的有识之士为梧州文学的发展鼓与呼。

最后,祝《西江月》行稳致远,越办越好!

猜你喜欢
西江月梧州稿件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中共梧州城工委
西江月·农家早春
西江月·新秋写兴
신기질(辛棄疾)─서강월·밤에 황사도를 지나며(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梧州工人运动的急先锋
《西江月·乡思》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