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未儿
王艳琴,女,1966年9月生,秦皇岛市北戴河区牛头崖村村民。2021年7月,被评为河北省第八届道德模范。1995年12月丈夫陈志东打工受伤瘫痪在床,王艳琴在默默承受痛苦的同时选择了坚守。她一边带着孩子一边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白天出去打工挣钱贴补家用。在家庭温暖的感召下,陈志东身体逐渐恢复,慢慢学会了做饭、烧水,能够为家庭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婆婆病故后,王艳琴又照顾同样下肢不便、坐着轮椅的公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用她柔弱的身躯扛起家庭的重担,赢得了社会的敬重。
第一次见到王艳琴,是在盛夏时节的一个上午。丽日高悬,只有树荫下,才能得些凉风的眷顾。她站在路边等我,大约一米六的个头,风鼓荡起套头半袖衫,肥大得像披风罩在细瘦的竹竿上。
这样单薄的身板,却藏着不屈不挠的韧性,让我想到“蒲苇韧如丝”。生命中到底会遭遇什么悲喜,并无法预料,她用自己的力量,为意外受伤瘫痪在床的爱人撑开了遮风挡雨的大伞,守护着他。
这一守,就是近三十年。
她与爱人住的,还是当年的婚房。陈旧而略显沧桑的米黄色矮柜上,摆着一台旧电视,几十年前的款式。靠窗的墙上挂着空调,当然,一眼就能看出是旧的。她笑着说:“二手的,人家淘汰,我就给买回来了。他病着那会儿,不敢开窗户开门,怕他冷又怕他热,有个空调,把温度调合适,他能舒服些。”
王艳琴出生在1966年,二十四岁时,她与陈志东两人喜结连理。婚后一年,便有了爱情的结晶。儿子的加入,给家庭增添了欢乐的气息。陈志东开着一辆四轮拖拉机早出晚归,靠拉货赚钱。王艳琴则在家照看孩子,做家务。男主外,女主内,甜蜜的婚姻生活奏响美满的乐章。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95年12月的一天,陈志东顶着雪花和西北风又早早出了门,载着满满一车钢管来到工地上。在建的工地路面坑洼不平,一个颠簸,车厢挡板不堪重负,重重掉下来,钢管跟着滚落,陈志东躲闪不及,被狠狠砸到了腰部。他倒了下去,腰、腿疼得似乎不是自己的,一动不能动。工地上的工友们看到,赶紧找来一辆车,把他送往县第二医院。
王艳琴接到电话后,知道丈夫出了大事。只觉脑袋“嗡”的一声炸了一样,手脚慌得不知如何使唤。她使劲摇摇头,努力使自己冷静下来。回到家,她压制住怦怦的心跳,斟酌着字眼与公公婆婆说明情况,老人年纪大,禁不起吓。
主刀医生面色凝重地对她说,手术之后,命是可以保住,其他不敢说!悬着的心往下落了一些,没出结果,还有希望。她抓着医生的手,“求求您把人治好,我们不心疼钱!”偏偏事与愿违,陈志东砸到腰椎,伤到了中枢神经,无法治愈。窗外天寒地冻朔风凛冽,王艳琴那一刻的心情,好像一下子掉进了冰窖。
活蹦乱跳的大小伙子,难道以后只能躺在炕上,坐在轮椅上?王艳琴不甘心,邻居说石家庄某医院有一种特效药对腰伤有效果,她一听,二话不说,抬脚跑到车站买票。这个从来没出过远门的农村女子,第一次走进火车站售票大厅。她想,要是连个车票都不会买,连个火车都不敢坐,还怎么帮志东?从最初的怯场,到来去自如,她隔几天就跑一趟石家庄,一副药五千多块,从没犹豫过。
可希望越来越渺茫。
婆婆拉着艳琴的手说:“出了这个事儿,你要是想走就走,趁年轻再找个好人家。”王艳琴泪眼婆娑地看看四岁多的孩子,再看看躺在炕上愁眉紧锁的丈夫。虽然他什么都没说,她又怎么会不懂他?爱是责任和担当,更需要她行动起来。志东的腰腿坏了,她要支撑他走下去。她要做他的腿,守护着他。她告诉婆婆:“不走!不能半路扔下志东。”
有一天傍晚,王艳琴端了一碗热好的牛奶递给志东,她试过温度,刚刚好。谁知道志东才喝了一口,猛地把碗砸到地上,“砰”,瓷碗碎裂,牛奶洒了一地,仿佛四处漫溢的沮丧与愤怒。躺在炕上的志东就像一根炮仗不知啥时候就炸响。王艳琴拿过笤帚收拾着地面,柔声说:“是有点儿烫了,怪我。”她收拾了地面,又一溜小跑去买牛奶。
“他原来不是这样的脾气,都是病给磨的。”当有人用同情的目光看着王艳琴,劝她早作打算,她总是这样冷冷地解释一句。她知道大家是为她着想,可她早已不是自己,她不需要所谓的自由,她要与丈夫形影不离,唇齿相依,共同追逐曾经许下的愿望。
王艳琴是一个执拗不肯服输的人。
家里没有收入不行,她辞了纸箱厂的工,天天去建筑工地干活儿,一个女人供三个大工的料,她从不说苦也不喊累。晚上回家,她和婆婆两个人轮流照顾志东和孩子。她一沾枕头就睡了,却像上了发条的钟,一个小时后准时睁开眼睛。她趴在丈夫耳畔,轻轻说:“咱翻身啊!”她跪在他身边,弯下腰,把手探到他身下,试着加大力度,把身体掫起来,再用肩膀撑住,把右手抬起来放到另一侧,扶着男人躺好。她累得一身汗,擦一把,搓搓手,开始给他按摩身体。一转眼,半个小时过去了。像这样,一晚上要起来好几次。天亮了,她洗把脸顺手梳理一下早就剪短的头发,迅速给志东收拾大小便擦身子,又带上点吃的赶着去上工。
每晚坚持数次翻身、按摩,累得手腕肿了,她咬着牙坚持,没跟任何人说过。可就算她不说,志东哪能不知道呢?婆婆高凤兰看着儿媳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常劝她歇歇。王艳琴知道公婆比她心里还不好过,就笑着跟婆婆说:“天灾人祸,躲不开,遇上啥事儿办啥事儿,您别琢磨了,我能行!”
长期躺卧在床,任凭王艳琴再小心照顾,陈志东臀部还是不可避免地起了褥疮。烂掉的皮肉脓血流出来,王艳琴心疼得直掉眼泪。为了给丈夫治好褥疮,她又开始跑遍周边医院寻医问药。她拿着药膏回来,铺好衬垫,用细纱布蘸着生理盐水小心地冲洗创口,手上动作不停,目光还要时不时锁定志东的神色,他皱皱眉头,她就知道手重了。清理创口怎么能一点儿不疼呢,王艳琴一点点试探,后来愣是练出了拿捏得当的分寸。护理是个技术活儿,更是个考验耐心、细心的活儿。她买来海绵做成垫子,轻软,吸潮效果好,洗了易干,可以随时更换;她知道多摄入维生素对褥疮康复有好处,就隔三差五买回鱼虾瘦肉,拿个小锅单独做给丈夫吃。志东摇着头不肯张嘴,说:“为我的腰,也不知道花多少钱了,又吃药又输液的,还买这些东西干嘛?”王艳琴逗他:“这可是当药买回来给你补身子的,你好了,身体硬朗了,就能自己照顾自己,还能帮我做事呢。我可不单是为了让你吃偏食。”眼见着王艳琴累得又黑又瘦,志东把剥好的虾肉递过来,说口淡,让王艳琴尝尝。放进嘴里,她才恍然大悟,他是哄自己吃点有营养的东西。
一个人有足够强大的信念,就能创造奇迹。王艳琴用自己无微不至的呵护,创造了护理的奇迹。四年后,陈志东体力渐渐恢复过来,他试着坐在轮椅上做饭、烧水,帮着媳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谈起以前,陈志东满眼怜惜,他说,那个时候真压抑呀!从来闲不住的人,猛然给撂倒了,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媳妇儿和老娘不在身边的时候,他不知道多少次偷偷大哭。主要是为艳琴,别人咋帮,也是一时半会儿,她是不能退场的主力呀!
2014年,婆婆腰椎间盘突出,做了手术,身体状况大不如前。王艳琴从工地回来,伺候了志东之后,来到公婆房间。她扶着老人的四肢,柔和地试着屈伸,防止神经粘连。老人哽咽着说:“你太累了!还要照顾我!”王艳琴笑笑:“当儿女的,伺候妈,应当的呀!”2015年,婆婆因心梗去世,一时间没人帮忙照顾公公。他老人家自2010年得了脑血栓之后,就有些行动不便,左脚只能拖拉着挪动。2016年,老人股骨头坏死,王艳琴再次忙得团团转。她只好放弃工地打零工的活儿,改到镇上的烧烤店上夜班。一年四季,无论晴雨,早上四点多她必起床。先把丈夫、公公的衣服、床单换下来,泡到盆子里搓洗;接着淘米、做饭,换着花样做营养足又好消化的菜。丈夫能自己吃饭,公公得一口一口喂。陈志东拄着双拐挪到炕沿边,再侧坐到老人背后扶住。王艳琴拿勺子舀起热粥,低头吹吹,再探探温度,冷热合适才喂到嘴里去。一日三餐,她总是问公爹想吃什么,之后按照老人的喜好去准备。而收拾好丈夫和公公的碗筷,王艳琴去吃饭,饭菜早凉透了。
王艳琴的每一天都差不多,日里夜里忙活,连她自己都忘了多久没逛过市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她像个忠诚的卫士,一直默默守护着一个家。伺候两个病人,还要顾着家里家外的活计,她连坐下来喘口气的工夫都没有。下午三点,她骑上电动车,准时赶到烧烤店上班,夜里十二点多,才披星戴月地下班回家。
每个进到房间里的人都说,这可真不像有两个卧床病人的家,一点怪味儿都没有。老人躺卧在床,难免弄脏被褥和衣服。王艳琴时刻关注着,麻利地把脏衣物换下来,把干净的换上。端屎端尿,又洗又涮,她连眉头也不皱一下。阳光好的时候,她打开窗户通风;遇上天气不好,她会掀开门帘,让房间里换换空气。人们说她尽心,王艳琴说:“不能让老人遭罪呀,谁还没个老的时候呢!”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劳累让她显得苍老,皱纹早早爬上了眉梢眼角,可再难她也是一张笑脸。“从没看她愁眉苦脸过,一心一意为这个家。”街坊邻居这样评价她。
二十八年来,王艳琴用她不离不弃的守护,成全了自己爱的宣言。村里每个人提到她,都竖起大拇指,没有不被她的行为感动的。她赢得了全村人的赞誉和敬重。2018年,王艳琴被评为北戴河区“好媳妇”;2019年2月,被评为“北戴河好人”。同年12月,她的家庭被评为秦皇岛市“最美家庭”。2021年7月,王艳琴荣获河北省第八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称号。
一个平凡的女人,用人间最美的真情书写了一部荡气回肠的爱的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