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 竹
(成都益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 610000)
当氧气站发生安全隐患事故时,在消防人员到达现场之前,需要通过车间领导以及组长人员的正确引导,在快速作出反应的同时,积极的针对事故初期的实际问题进行补救,并全面保障人员的安全,还需要及时的联系相关医疗人员,对伤亡人员进行抢救。另外,在处理现场事故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的发挥出氧气站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引导作用,并以统一化的指挥和引导,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明确掌握安全事故的诱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措施,针对现场的事故情况进行处理,降低氧气站的经济损失。
在展开氧气站安全管理工作时,需要先确定哪些因素可能会引发安全风险,从中找到安全管理工作的侧重点。
氧气等物质具有易燃、可燃、燃烧爆炸等危险特征,并且此类特征属于诱发危险性因素的基本要素,能够对大多数的活性物质进行氧化。不仅如此,氧气还能够与乙炔、甲烷等易燃性物质进行反应,并形成具有爆炸特性的混合物质。与此同时,氩气、氮气以及二氧化碳等气体,其本身具有危险特性,所以在遇到高温高热的情况下,储存此类气体容器的内部压力会随着热量的不断升高随之加大,从而带来了开裂以及爆炸等问题的出现。而氧气站所储存的氧气主要提供给医院医疗行业、工业产业,实际使用范围广,市场需求量也比较大。如果发生爆炸风险,不仅会造成安全问题,还会导致氧气资源的浪费,引发供应量不足的问题。因此,氧气站必须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来落实风险管控工作。通常当周边并未存在重大型的危险源时,可以在此基础上将风险评价类型的等级划分为二级,且最终的范围还需要与危险点之间的距离保持在3km以上。
①由于泄露等问题诱发的危险因素
在氧气站的运行过程中会涉及到管道以及阀门等基础设施,当此类设备在使用环节受到损坏等问题的影响时,不仅会导致氧气等物质出现泄漏,还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当氧气站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发生高纯氧气泄漏等问题时,不仅会对周边区域造成威胁,还会带来高氧等方面的隐患,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此时,需要检修人员在开展抢修工作的过程中,积极的树立安全保护以及自我防护意识,并及时地明确高氧等情况可能会带来的危险。例如:爆炸,通过对危险因素的排除与检查,全面化地保障氧气站的安全运行。
②由于外来车辆管理问题所诱发的危险因素
在氧气站的实际运输过程中,需要用到专门的气体运输车辆,并且还会涉及到外来车辆,若在实际的运输以及储存过程中,难以针对外来运输车辆进行妥善管理,则会导致安全隐患事故的发生几率有所提升。所以,在管理外来车辆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积极的严格落实的动火以及用火等管理制度,实现对外来火源的全面化管理,有效降低由于火灾、爆炸等问题所造成的危险以及风险几率。
③由于火灾、爆炸等问题诱发的危险因素
配电室、变压室以及电缆沟属于氧气站运行过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为氧气站的日常生产活动提供了助力保障,此类关键组成区域容易发生火灾等安全隐患事故,对氧气站的正常生产带来了不良影响。此时,由于氧气容易与乙炔、甲烷等易燃物质进行反应,并快速形成具有爆炸特性的混合物质,从而带来了严重爆炸问题的风险,对氧气站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另外,在具有高压特性的气体充装过程中,若操作不当或者受到外界影响因素的干扰时,同样也会在此过程中带来严重的气体泄漏问题,进一步衍生成为管道破裂以及阀门泄漏等隐患,并促使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发生。
在展开氧气站扩建、检修工作时,可能会出现高空坠物、机械伤害、触电等安全风险问题。一些自然灾害,包括地震、雷击、台风以及氧气站内部空间环境温湿度的异常变化情况,都能引发危险。比如,温度低时,会出现氧气储运装置冻伤、冻裂的情况;温度过高、储存氧气的装置内部压力增加的情况下,还会引发爆炸问题。另外,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不理想,氧气提纯工作没有落实到位,混入可燃物也会造成爆炸,这些都是氧气站在发展阶段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在落实安全管理机制,展开全面的管理工作时,需要先结合引发风险问题的根本原因,找到管理工作的侧重点。本文主要从工作人员行为及内部管理制度两个方面展开研究。
一般来说,会引发风险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工作人员日常没有做好对氧气储运装置的安全管理工作,没有落实设备的维修保养任务,导致设备自身使用质量不达标。另外,在基础的管道和阀门安装工作中,如果操作方式不规范,没有展开质量检查工作,使得管道之间存在连接缝隙,也会引发氧气泄漏的情况。但很多参与氧气站运行管理的人员自身缺乏对工作的热情,工作态度不积极,也缺乏安全意识和创新意识,没有结合工作实际情况研究合理优化工作方式和提升工作水平的方法。这就导致安全管理工作不理想,无法为氧气站的稳定运行状态提供安全保障。
工作规模的扩大、工作任务量的增加,使得实际工作中可能会产生安全风险的因素不断增多。基于此,氧气站现行的管理制度仍然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现阶段的主要问题是:很多管理工作条例在制定后,没有及时落实到工作环节当中,也就无法对员工的工作行为产生约束力,这就导致现阶段的安全风险问题频繁发生。其中,管理部门存在职责交叉的问题,工作任务分配方式不合理,容易出现责任分摊不明确以及管理工作不公平的情况,这无法保障工作的权威性,使得很多员工出现了不服从管理的问题。另外,实际出现安全风险时,大多以批评教育为主要管理方式,惩罚力度不大,无法提高员工的重视度。
在氧气站的运行管理阶段,容易出现的安全风险种类比较多,应结合工作的基本流程,从材料、设备质量管理、储运安全管理、人员管理等角度出发。并及时融入规范化管理条例和现代化管理技术,合理构建全过程、动态化管理机制。
一方面,选择法兰与法兰盖。在整体氧气站的实际运行过程中,生产环节所涉及到的水管与气管,在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用到法兰以及法兰盖等设备,并且大多数都处于管道的盲端以及设备冷却器的抽芯部位。在选择法兰以及法兰盖的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按照国家以及行业当中的相关要求和选用标准,确保法兰以及法兰盖等设备的强度能够达标,并保障加工环节的精准程度。另一方面,选择弯头、变径管以及三通等设备。对于氧气管道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及时地减少冲击和摩擦等问题,有助于实现对燃烧和爆炸等事故的有效控制。在具体选用氧气管道当中的弯头、变径管以及三通等基础设备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选用成品,对市面上常见的设备种类及型号进行对比,根据氧气站的储运工作要求及氧气的性质特点,选择出合适的设备。
同时,还需要将此项基础设施的实际情况清晰的展现在施工图纸的材料表格当中。当此项基础设施的成品难以获取时,还应当采购原材料,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前提下,在专业工厂或者施工现场对其进行预制,并通过对此项基础设备的加工处理,确保设备锐角、突出部位以及焊瘤等问题全面清除,为管件运行的安全性提供基础保障。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三通等设备的实际安装过程中,需要及时的避免现场开孔以及插接等操作的出现,这是由于当现场施工的实际水平难以达标时,会对现场的生产环境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而且也无法保障工程质量。
在氧气站的长久化运行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阀门基础设施,且阀门等设施的种类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止回、截止、闸阀、安全、球型、蝶型、调节以及减压等都属于氧气站内的基础阀门类型。另外,氧气站的部分阀门在配置的过程中遵循了成套的筛选理念,并且对设备的功能与配置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其他类型的阀门设备则是由相关工厂自行设计并补充的。另外,对于工厂所补充设计的阀门设施来说,需要在工厂的内部完成合理选型。应出具设计图纸,关注设计参数信息,管控数据误差,全面提升设计的可行性。通常情况下,在循环水管道的运行过程中,大多数采用的是蝶型的阀门设备,且气体管道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具体要求实现对截止阀、闸阀以及蝶阀的协同使用。对于成套的阀门设施来说,不仅需要实现对工艺以及设备类型的妥善管理,还需要在工厂设计阶段规范选型环节,关键是要严格地按照工艺设计流程以及相关规范标准进行分析,在保障施工工艺以及配置流程合理性的基础上,实现对阀门的有效定位,并科学提升阀门的安装质量,规范安装流程,以规避氧气站的运行风险。
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扩大了汽车行业的建设规模,并增加了汽车等运输设备的产量。使用车辆进行氧气运输管理工作,需要落实好道路运输管理任务,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通常应结合实际情况,先分析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确定工作的侧重点。比如,当转弯阶段的半径设置较小时,为了保障车辆的正常通行,则需要通过加大氧气站区域的门框或者通过对道路设计方案的合理化调整来实现,但此项操作不仅会增运行的成本,还会影响道路设计的美观性。氧气站的内部除了需要及时的引进排管拖车等大型车辆设备之外,还需要设置相应的液体槽车。在氧气站等不同的生产区域,都需要针对相关通行道路当中的大型车辆通行情况进行充分考虑,并实现对道路转弯半径的科学设计,在全面化确认以及检测之后,确保大型车辆设施的安全通行。
首先,在氧气站的建设工程开始之前,需要对氧气站的建设地址进行合理化的选择,确保氧气站的建设区域能够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并为高纯氧等物质提供高压等方面的储存环境,减少与可燃物之间的接触,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高温爆炸等危险情况的发生。此外,还需要确保氧气站的建设区域能够与建筑物和居住区域之间保持最佳防火距离。
其次,还需要及时对泄露源进行清除,保障通风环节的合理性,加快可燃性气体的扩散速度,对气体泄漏容器进行妥善处理,保障修复以及检验工作的有效落实。为了推动氧气站安全管理措施的顺利执行,还需要在前期的生产以及运行阶段,制定完整的应急预案以及事故防范措施。并采用更加有效的监测方案,为安全隐患事故的处理阶段提供基础指导。
最后,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物料泄露安全防范措施。在发生物料泄漏等安全隐患事故的同时,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能够迅速对氧气等易燃物质进行有效隔离,通过对人员出入情况的严格限制,及时的切断火源,为安全隐患事故处理人员提供充足的防护设备,避免与可燃物之间的直接接触。这要求氧气站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奖惩机制,以约束人员工作行为,避免由于人为工作素质、能力等方面的问题而引发安全隐患。
针对氧气站在工作过程中的很多环节都容易引发火灾、爆炸等安全风险问题的实际情况。管理人员应当结合实际工作现状、氧气站建设规模和发展需求,及时拟定新的管理计划。关键要引进现代化设备,对危险因素进行动态化监管。以方便第一时间发现风险,并及时消除风险。比如:引进感应装置,监测机械设备的机身温度变化、储运装置的内部压力变化等数据信息。并利用物联网技术将这些信息与计算机装置建立联系,构建网络工作平台,方便工作人员进行远程、自动化监管,这种方法是新时期比较常见的,可用于降低管理工作压力,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工作进程中,氧气站要重点完成内部组织结构建设,确保员工之间能够针对氧气储运情况进行实时沟通交流。以此来提高工作之间衔接的紧密性,营造良好的氧气站内部工作氛围。另外,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员工自身对安全风险的管控意识。
氧气站等工程项目具有特殊性质,需要对氧气站在运行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以及风险评价的重要作用有全面化的认识,同时还需要针对氧气储罐爆炸以及气体泄漏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全方位考虑。在分析氧气站危险因素以及风险类型的基础上,对氧气储罐爆炸以及气体泄漏等问题进行探讨,明确掌握此类风险因素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另外,还需要设置完善的风险安全管理制度,保障氧气站建设地址的合理性,通过有效落实完善的安全管理防范措施,并设置健全的操作流程以及应急预案,避免突发性安全隐患事故的发生,保障氧气站危险因素识别以及安全管理措施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在严格的技术标准规范指导基础上,提高生产阶段的安全管理水平,为氧气站的长久化发展提供基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