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机电安全供电技术的管理探析

2023-01-19 16:51:57郭军丽
当代化工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漏电机电设备机电

*郭军丽

(山西省长治经坊煤业有限公司 山西 047100)

引言

煤炭井下施工本身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同时也具备一定危险性,当遇到施工环节恶劣的情况时,井下施工对施工技术的要求就变得更高,其危险性也大大增强。也正因如此,煤炭开采施工中要对供电管理方面进行严格把控,以此来确保机电设备的安全实用,为煤炭开采施工人员提供安全保障。现阶段,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井下机电设备的供电系统得到了有效改进与完善,这一背景推动下,只有综合施工现状,对井下机电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不断加强,及时发现并解决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才能确保煤矿开采与加工安全进行。

1.煤矿井下机电安全供电技术的管理现状

结合以往管理经验来看,我国井下机电安全供电技术管理中还存一些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情况下,我国煤矿井下机电施工技术还未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管理系统,监管部门的职能落实不够到位,也正因如此,对设备与相关人员的定期检查与考核工作也得不到良好的施行。

(2)管理方面存在漏洞

实际施工中,需要管理的项目与要求较为复杂,不仅是基本设备,工程进度与施工人员也需要较为完善的管理。但现阶段企业管理能力不够发达,设备管理系统不够完善,因此对机电设备进行管理时常会出现忽略细节的情况。由于管理不到位,施工人员得不到有效约束,以至于延误了革新机电技术的机会,延缓了煤矿开采施工的进度。

(3)机电设备老旧

我国煤矿企业普遍存在机电设备使用不规范的问题,这主要是煤矿企业忽视机电设备的维护工作导致的,由于得不到维护,机电设备逐渐老化,严重时还会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另一部分原因是设备更新与时代脱节,煤矿企业对机电设备的技术更新不到位,因此导致井下机电设备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1]。总而言之,设备老旧为煤矿井下工作埋下了安全隐患,严重威胁煤矿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2.我国现阶段常用的机电安全供电技术

(1)煤矿井下机电漏电保护技术

结合我国煤矿井下机电漏电研究调查分析,电网漏电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其一是分散性漏电,如煤矿井下机电线路性能较差,或电网绝缘性不满足施工要求,都可能引起井下施工设备分散性漏电,使得某条线路甚至整个电网应用受到阻碍,延缓施工进度,甚至引发施工危险。

其二是集中性漏电,考虑到地面上存在和变压器中性点没有接触的电网,一旦电网局部出现绝缘故障,就会给整体井下施工带来巨大危害,如电雷管爆炸、漏电引起井下火灾、施工人员触电、漏电引爆煤气粉尘等严重事故。漏电保护技术则是针对这两种漏电形式进行预防和保护,即在发生漏电情况时自动关闭供电阀门或进行漏电闭锁,断绝井下电力来源。一般情况下,漏电跳闸保护设施会与自动开关和检漏保护设备构建起完整的漏电保护体系,确保漏电保护的及时性与实用性。

(2)煤矿井下机电过电流保护技术

电流断相也被称为缺相或单项,无论是三项绕组断一相,还是三相电源断一相,统称为断相。而断相保护技术则是通过多相电路的一相导线,使其电流消失,断绝对故障或问题设备的电力供应,达到保护井下机电设备的目的。除此之外,施工人员还可借助多相系统的一相或几相失压,防止将电源施加到被保护设备上,从而实现煤矿井下机电过电流保护。如煤矿井下电机过电流超出机电承受范围,就会出现过负荷现象,以至于机电电流持续处于过大状态,影响井下机电正常使用。受电流过负荷影响,电缆与电气装置的绝缘体电流密度明显上升,致使电气装置表面温度过高,烧坏表层绝缘材料,进而引发短路、漏电事故。

针对这一问题,煤矿企业还需对负荷情况进行预防,避免在井下施工中使用容量过小的电缆或电气装置,降低过负荷情况发生概率。煤矿井下电机过电流短路问题主要是指,未经负载的电流直接与小电阻导体形成回路,引发电气装置过电流现象。机电设备短路时,短路中的电流远超出额定范围,若不及时切断设备与电源间的联系,可能会引起电流烧毁现象,甚至引起煤尘爆炸,给矿井施工带来严重影响。因此,煤矿企业加强对安全供电技术的管理,为井下施工提供更加稳定、安全的供电条件,一方面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一方面提升井下施工开采的效率,为煤矿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

3.煤矿井下机电安全供电技术的管理探析方式

(1)加强团队思想建设

确保煤矿井下机电设备安全使用,首先要加强施工团队对施工技术的掌握程度,提高其思想认识水平。施工人员高度思想认识是煤矿井下机电开采施工的前提条件,只有明确以思想引领行为的先进理念,加强施工人员思想的培养力度,使其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建立起严格的思想防线,才能有效减少因设备使用不当而导致的施工事故。

不仅如此,煤矿施工团队还应按时举行一系列的技术培训活动,在培养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同时让其进一步掌握设备使用的技巧,还可以通过技术交流等方式,让施工人员学习其他企业的先进施工技术,做到协同发展。与此同时,各煤矿企业还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考核力度,从思想、技术、安全意识等诸多方面进行考核,综合评价施工人员水平,促进企业内部的良性竞争,加强施工人员的危机感与责任感。为进一步刺激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企业可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职称评估体系,为煤矿井下机电施工培养新型骨干人才。

(2)提高设备安全性能

全面考虑供电管理中的细节问题,有助于煤矿井下机电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相关企业要加强煤矿开采工程中的细节化管理,重视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还要全面考虑井下工作中机电设备的管理活动,并结合井下施工中对机电设备的使用情况做好详细记录。通过这些数据记录,有关部门能全面掌握井下机电设备的检查与使用情况,从而有效预防井下机电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煤矿井下施工提供安全保障。需要特别注意,对自身零件的检查与评估知识煤矿管理活动中的一个部分,相关企业绝不能将其看做管理活动的全部内容。除零件的评估外,确保零件的完整性也是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同时煤矿企业还要对井下施工的安全保护措施做严格检查并定期维护,发现问题装置要迅速上报,还要及时进行维修与更换,以此来保证其保护职能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应用[2]。

不仅如此,井下机电安全供电的管理过程中还需要对安全保护装置严格化的管控,确保其在煤炭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漏电或低压的情况,以此为机电供电设备的使用提供安全保障。为确保煤矿施工中,机电供电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施行,煤炭企业还可以成立相关的安全管理部门,并由该部门负责机电供电的一系列检查工作。该部门需要按照一天一次的频率对供电设备的使用情况及设备安全进行检查,结束一周的检查工作后还要做好详细的检查记录,这样不仅能及时消除井下机电供电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也能为供电设备的安全使用提供条件。

为有效提高设备使用的安全性,企业还需要与管理部门共同努力,通过不断学习与创新,挖掘出新型的管理方式,并结合实际施工的经验判断其是否有效,若有效则将其运用到机电安全供电的管理中。同时还要不断改进与更新设备检查的手段,避免设备使用中出现重大的安全问题。

(3)实行小组分工管理

要想切实提高安全供电技术的管理水平,就需要对井下供电管理人员进行小组分工,并将供电管理工作分配由各小组负责,以划分职责范围的方式,确保每一道工序有专人管理。

首先要划分电气管理小组,该小组主要负责对井下煤炭开采区域的供电系统进行仔细的检查,结合现场施工设备的使用情况做好用电量的记录,并参考实际施工中井下巷道的特点,绘制出完善的井下煤矿开采区域供电系统图。机电设备下井前,电气管理小组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对机电设备进行严格的检漏,在确认各项保护工作安全可靠后,才能允许设备下井。井下三大保护分别为过流、漏电与接地,电气管理小组还需与防爆检查组合作,定期对其进行检查。

接着是防爆检查组的设立,这一小组的检查重点在于煤炭开采过程中防爆设备以及电缆质量。除了新购置的防爆设备以及新电缆以外,该小组还需要对经过维修的防爆设备与电缆进行检查,以确保相关设施的安全性。安全保护装备也是防爆检查组的检查项目之一,三大保护的检查工作可以在电气管理组的配合下进行。检查过程中,要将重点放在新安装的电气设备电压与电流上,确保其正常运作,还要对各类保护装置进行检查,如发现保护装置缺失的情况,要及时向上反应并补齐。

电缆的领取与检查由电缆管理小组专门负责,小组成员需要检查电缆的质量保证书,让施工中使用的电缆得到质量保证,其次要对电缆的型号进行严格审查,避免出现电缆型号不符合施工标准的情况。煤矿开采施工中,有些电缆会出现需要维修的情况,电缆管理小组在领取电缆时将其编号,能为后期的电缆维修工作提供方便。

(4)完善采煤区供电设计管理

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对煤矿开采的井下工作造成较大影响,不同的地理条件会让煤矿开采的施工难度也出现不同变化,除此之外,煤矿井下施工的实际难度与自然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也有一定关系。高难度的井下作业会威胁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管理部门必须要将采煤区的供电设计规范化、合理化,切实避免人员伤亡的情况出现。

采煤区的供电设计要以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将设计应用到供电系统中之前还要寻求总工程师的专业意见,由总工程师确认可行后才能将其投入使用[3]。对采区供电系统进行设计时需要注意,针对施工环境较为特殊的采区要调整安全供电的措施,确保措施与实际施工情况相适应,这样才能保证非常规情况采区中的施工安全。同样需要注意的是,相关设计人员需要在设计图纸中对机电设备以及电缆信息进行标注。还有一点,机电设备的分布情况也需要用图纸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时需要对机电设备的相关数据进行调查与统计。供电设计管理的最后一步是设备选择,管理部门要以相关规定及实际需求为依据,挑选井下机电设备施工切实需要的设备,如挑选防爆设备时,要确保其符合相关的标准。

(5)积极引进新型技术

科技的进步为井下机电安全供电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在此启发下,相关管理部门可以将现阶段安全供电技术管理存在的技术型问题与飞速发展的科技相结合,运用科技手段寻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借此来推动机电安全管理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机电安全管理成果的显著提高奠定基础。煤矿机电新型技术主要是指设备更新层面,只有在严化设备管理流程的同时,对井下施工所用的设备进行更新与完善,才能确保矿井施工与时代发展具有较高紧密性,为煤矿企业的生产与发展奠定基础。新型设备引进过程中,还需对设备质量进行多次检测,确保其应用效果满足矿井施工需求,且工业质量足以支持井下作业后,再将其引进到矿井施工中,而针对那些质量、效果不达标的设备,要坚决杜绝使用。我国现存新型矿井施工技术,多是基于传统矿机施工技术或矿井施工设备创新改造而成,各矿产企业可结合这一特点,在自身技术或设备基础上进行更新与改进,将“旧设备”改造成“新设备”,一方面避免设备淘汰后闲置,另一方面也节约了购置新型设备的资金,为企业生产减小了资金方面的压力。

(6)加大成本控制力度

现今社会,新兴企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而一些传统企业在发展浪潮中的收益越来越低,最终无法支持企业正常运营,面临破产危机。煤矿企业作为“老牌”工业,更应该防患于未然,尽可能增加自身利润来源,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结合煤矿企业发展历程来看,部分企业意识到节约成本、增大利润的重要性,纷纷开展了成本控制工作。但由于缺少成本控制经验,煤矿企业决策者对成本节约投入过多的关注,而忽略了机电设备应用安全与成本的协调性,减少了机电设备购置资金的供应,以至于井下施工中出现施工匹配度不高、施工能力较差,甚至存在质量问题的劣质设备,给煤矿井下机电安全供电技术管理造成阻碍,严重威胁到井下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井下安全事故的频发会对矿井施工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人力损失,不仅使施工工期延长,对人员生命安全也有着严重威胁,因此煤矿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时还要协调好利润与收益间的关系,避免因“少”失“大”,反而降低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效率。

4.结束语

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的施工安全与煤矿企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煤矿企业需要对煤矿井下机电安全供电技术的管理进行探究和分析,使用有效方式提高机电设备的安全性能,并实行分组化管理,将采煤区供电设计进一步完善,同时还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将科技手段运用到机电安全管理中,确保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科学、全面地进行,从而有效减少危险发生的概率,为井下煤矿施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漏电机电设备机电
论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接地的重要性
土木建筑和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探讨
漏电保护器失效 连环责任人须赔偿
公民与法治(2020年1期)2020-05-30 12:27:34
简述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分析
一种用于配变低压侧漏电保护器跳闸的报警系统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电子制作(2018年10期)2018-08-04 03:24:44
行李厢灯漏电故障排除
汽车电器(2018年1期)2018-06-05 01:23:06
你了解漏电保护器和空气开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