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金平,张 琪,于春柳
(陇东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
应用型高校建设项目是继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双一流”建设之后,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设立的一项重大工程,其主要任务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在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时代背景下,围绕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变是高等教育体系完备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地方本科院校建设发展的必然目标,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战略布局的重要部分[1~2]。因此,向应用型大学转型也是西部地方本科高校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十三五”期间西部地方本科高校与全国其他地方本科高校一样进入了发展应用型大学的探索中。
学生就业作为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19年达834万人,创过去10 年新高,2020 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在2019 年基础上又增加40 万人,达到874 万人。2021 年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李克强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讲到,今年全国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城镇新增劳动力约1 400 万,其中高校毕业生909 万人,创历史新高,既要保障退役军人就业还要为两亿七八千万农民工提供打工的机会。面对如此严峻的国内就业形势和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大学生的就业竞争愈演愈烈,西部地方应用型大学学生就业必然也受到严重的冲击。于是必须深入分析学生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探索适应新形势下就业工作的新对策,从根本上做好西部应用型大学学生就业工作,对西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建设应用型大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西部应用型大学受地理位置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大城市高校的生源争夺、教学条件和教学水平、学校招生就业宣传工作等因素的影响,学校生源极不稳定。面对生源数量逐年下降、第一志愿报考率低的局面,只好采取压缩招生数量,降低录取分数线,征集志愿调剂和各类招生专项计划等措施招生。从近几年的招生结果来看,西部地方应用型大学录取的学生高考分数不高,几乎接近当地高考本科线,学生知识功底比较薄弱,学习兴趣不高,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面对新知识、新技术,继续学习的能力不足,部分学生在学习上只是机械式地接受课堂知识,缺少创新能力[3]。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进入大学后相对宽松的管理方式使部分学生开始放松自己,例如将时间和精力用在上网和打游戏上,最终导致学习成绩不好,学习能力不足,与其他本科高校学生相比,就业竞争力不强,很难在社会招聘中谋求到就业岗位。还有,当学校满怀期待地把用人单位请入校园时,让学校和老师尴尬的是学生的动力不足,响应不够积极,有部分学生即使投了简历,最后也是缺席面试,更别说去签约。分析其原因:一是,部分家长和学生热衷于三支一扶、特岗、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公务员等招考岗位,对于企业就业存有偏见,认为企业工作不定因素太多,收入无保障;二是,民营企业希望加强与西部应用型大学的深度合作,订单式培养,但是由于工作环境和薪资不够理想,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即使签约,学生怕吃苦,专业思想不稳定,履约力差、跳槽频度高;三是,少数学生一直处于迷茫状态,不但没有明确目标,而且怕吃苦,提起干工作就讲条件,常常过一天算一天,犹豫不决。
什么是应用型大学,怎样建设应用型大学,与研究型本科院校和高职类院校的区别是什么,目前部分应用型或者建设应用型的西部地方本科高校对这些概念的界定并不清晰,而且在这些问题的理解和实践操作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别。作为西部地方本科高校,面对转型发展,建设应用型大学,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为对这些学校来说没有经验和可以参照的成功例子,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结果就是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合理,双师型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式落后,导致培养的学生与社会需要存在一定差距。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合理主要表现在:一是课程内容的取舍不合理,学生所学不能与社会需求对接;二是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分配比例不恰当,大部分还在继续执行重理论轻实践、重公共基础课轻专业课的做法,尤其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更是少之甚少;三是课程内容更新不及时,学生所学知识和掌握的技术严重滞后,与企业所需不一致。西部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大部分是完成学校教育后直接进入高校任职,他们有着极为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在理论知识传递方面有较强的能力,但是实践能力较为匮乏,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对学生实践指导根本无从谈起[4]。建设应用型大学教师仍然以沿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为主,培养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很弱,这与应用型大学的定位不吻合[5]。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脱节,部分教师思想认识还停留在课程和知识层面,导致毕业生缺少基本生存能力和专业能力。
西部地方应用型大学大多数地处地级市,受地方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一方面学校整体发展水平不是很高,综合实力排名靠后,使得部分大型企业对该类大学的认可度不高。认为该类高校毕业学生研究能力不如研究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实践技能又不如高职类院校毕业生,即使被招录,大多数学生也会被这些用人单位定性在一线岗位范围,从事车间操作工作,而研发和管理岗位很少招用。另一方面地方交通条件不便利,大多数用人单位来校招聘实属不易,尤其对于央企、国企及跨国公司等大型企业来说,他们很少选择将这些西部地方应用型大学列入招聘范围,相应地学生参加招聘会的次数及可供选择的企业和热门岗位也相对较少。
目前西部地方应用型大学无论学校层面还是二级学院或专业系层面,就业工作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从事就业工作的人员大多数是从事行政管理和课堂教学或实验教学的双肩挑人员,或者是学校临时聘请的编外技术人员,在这些人看来就业工作是兼职,因此他们思想极为不稳定,随时转调、辞职或解聘的可能性比较大。而且这类工作人员一般专业能力不强,流动性比较大,最终导致个人就业工作方式、工作方法及就业服务质量等方面始终存在差距和不足。
富有成效的就业指导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做好学生就业工作和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关键环节。(1)对大四学生就业意向进行调查,对本年度和下年度招聘市场进行调查预测,对近3 年本专业毕业学生就业地域、企业和岗位跟踪调查,包括对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满意度调查,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工作满意度调查。(2)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及时了解毕业生心态,主动关心、理解和鼓励毕业生,耐心细致地做好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工作,帮助和指导毕业生克服“一等、二靠、三落空”的局面,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就业择业心理,这是建设西部地方应用型大学毕业生工作的重点。要求班主任及就业指导老师加强与毕业生沟通联系,落实教师与学生“一对一”恳谈和学院集中约谈机制,一个老师一次恳谈一个未就业学生,精准施策,确保谈话质量和效果,还要充分发挥毕业生党员在班级的带头就业作用。(3)开展类似“就业启动月”“就业服务月”“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月”活动,活动期间安排就业调研、就业指导讲座、双选会、毕业生就业质量走访调查等系列活动,并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设计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资助项目”申报等,鼓励学生自主创业。(4)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参与征兵入伍行动,高校应届毕业生入伍是适应新时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对此西部应用型大学可以成立专门的工作部门,负责学生入伍事宜,加强征兵宣传教育工作。(5)针对热衷于参加各类招考的毕业生,学校除了在自习室开放时间,学习环境创设和自习秩序维持等方面做好服务外,还可以抽调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做好知识辅导,以及笔试和面试等环节的精准指导,提高考研升学率和招考就业率。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强化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6]。精心设计和完善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课程体系。按照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构建专业知识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针对不同课程特点改革考核方法,形成突出应用能力的考核导向。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使该体系能够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建立系统科学的思维方法,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打破以往高校唯论文、唯科研的教师能力评价体系,探索和制订多元化的教师职称晋升途径。改变以往固定性和指派性的用人模式,给教师一定的岗位选择权,发挥自身特长,从事自己擅长的岗位工作。积极引导和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学科竞赛培训,选送教师去企业锻炼,聘请企业成功人士指导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等。通过这些改革和举措,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形成知识、学缘、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多元化教师队伍。
一是大力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加强学校层面的协调能力,学校积极主动联系和邀请用人单位来校开展专场招聘会,特别是要打破与央企、国企及跨国公司的“零式”衔接,真正把“请进来,走出去”落到实处,同时积极鼓励支持学生参加学校及周边城市举办的各种类型招聘会。二是不同院系间的相近专业之间建立专业互联互通和精准帮扶工作机制,即组建相近专业“推介群”,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三是充分利用教师在教学和研究工作过程中与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等广泛联系的有利条件,发动教师利用该资源积极推介毕业生就业,在引导学生就业的同时,与企业商谈校企合作协议。四是发挥校友正能量,利用好校友资源积极了解用人单位需求信息,特别是近几届到大型企业单位工作的优秀毕业生骨干,让这部分校友积极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介绍母校毕业生签约。
就业服务部门加强日常工作管理,整合学校各环节工作,传导压力,强化各级责任,通过定岗定编补充和稳定就业工作人员。对专门从事就业工作的人员进行定期培训,鼓励和引导他们积极学习,提升就业指导能力,着力打造一支“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就业工作队伍,因为这是关乎学校及各专业生存和发展的大事。注重班主任队伍建设,因为班主任可以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将就业思想贯穿于班级的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中,全程式、分阶段、有步骤地开展就业工作。同时,四年的大学生活使班主任对学生有了深入的了解,熟悉学生的家庭情况、性格特点、成长经历,学习和实践能力,因人而异地分类指导,从而提高就业工作质量和效率[7]。完善就业工作运行模式和奖惩机制,转变毕业班班主任工作方向,将学生就业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来做,对初次就业率高的班级,学校要对其班主任予以重奖,最大限度调动二级学院或专业系领导、任课教师、就业工作人员及班主任的积极性,同时也要建立校友贡献奖励机制,让更多的校友乐意为母校的就业工作贡献力量。
面对日益严峻的国内就业形势和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西部地方应用型大学学生就业受到严重的冲击,通过深入分析西部地方本科高校学生就业方面目前存在的4 个方面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以期为西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