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竹青 金星耀
元旦刚过,忻州市五台县东雷乡一片繁忙景象。1月5日,《科学导报》新春走基层记者在东雷乡看到,一座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2406平方米的“帮扶车间”在紧张的安装调试中,“帮扶车间”外停著一辆运送生产设备的车辆,一位负责人正在组织工人把车上的设备卸下来。
据了解,这一帮扶产业由山西五台山天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走进“帮扶车间”,先后拉来的三车机械设备已堆满了半个车间,工人们正在按照标注的集装箱序号拆箱、归位、组装、局部调试。公司董事长张宏一边察看、指点、问询,一边与前来照应的五台扶贫新区党委书记武志峰、东雷乡乡长李玲打招呼:“这次又拉来了两车,加上以前的一车,还有后续的两车,这套年产3000吨的植物饮料生产流水线也就全部到位了,争取春节后投入生产。”
看着车间内工人们装机的积极性,武志峰高兴地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我们定要全力配合,将从扶贫新区内挑选的就业人员尽快完成岗前培训。”
“我们回咱五台县建设新厂,不仅是因为县里各部门、县委书记和县长招商引资的热情所感动,而且是想实实在在地为生存在五台这片黄土地上的农民办点事。”说到返乡投资办厂,张宏颇有几分恋乡情结。
张宏2009年任职于某外企农业公司,在与同事们交流信息时,不经意间了解到藜麦作为一款高端健康食物在欧美食品中备受推崇,当时国内对藜麦的介绍几乎是空白。后来他进一步了解到藜麦一直是南美洲安第斯山土著的古老食物,出色的全营养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可满足人体基本营养需求。
几年后,他返回了五台县。经过半个月的实地考察,他看到,家乡传统的莜麦、胡麻等五谷杂粮品种,生长在天然的得天独厚的腐殖土壤中,长得溢出了地边,如果种上藜麦肯定也错不了。为了给藜麦找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他毅然决定将初始种植基地落户在五台县灵境乡。2015年,他成立并注册了“山西五台山天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2019年4月12日,他又办起了“灵境乡藜麦种植技术培训班”,周边乡村的农民踊跃报名参加,当年就有灵境乡及周边乡村的117户农民签约种植藜麦456亩。通过粗加工,科学的处理,制作成筒装、袋装、盒装和真空包装,俏销至北京、上海、广州等十几个省市。为了提高藜麦的精深加工,他又请来行业内著名的营养学家、食品加工专家,相继研究开发出了“台藜奶”,并申请了发明专利,一举闯进了SIAL上海国际食品展览会。
为了提高产业的带动效应,拉长产业链,实现大规模生产,近年来他将眼光投向了五台县北部山区黎麦种植的发源地和众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刚刚脱贫、等待致富的众乡亲。在县领导的安排下,他将“台藜奶”生产流水线设备落户安装在了新建的“帮扶车间”内,为进一步研制开发多品种的“植物饮料”提供了生产基地。
“党的二十大指出,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我们将鼎力支持张总做大做强现代农业企业,吸引更多的企业来东雷乡办厂,增加农民工就业渠道,带动脱贫户尽快致富。”李玲对张宏“帮扶车间”的带富模式寄予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