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林
【关键词】数字经济发展 政策演进 历史性成就未来方略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数字中国”,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发展数字经济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基础,是“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准确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刻洞察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把发展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大力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我国数字经济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成为持续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未来,我们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助力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擘畫数字经济发展的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基于对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深刻洞察,基于对信息时代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基于对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深刻体悟,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的结合上,深刻阐明了数字经济发展的根本性、方向性问题,系统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数字经济、怎样发展数字经济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从推进国内数字经济发展角度,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数字经济发展规律,提出“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对发展数字经济作出全面部署。从提出“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到强调“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体现了数字经济从规模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特征。从宏观上提出“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到微观上提出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以及提出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推进重点领域数字产业发展,规范数字经济发展,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等七条具体措施,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很强的战略性、针对性、指导性。从推动国际数字经济发展角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推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发出了“发展数字经济”的国际倡议,阐释了“构建数字合作格局,筑牢数字安全屏障,让数字文明造福各国人民”的理想。这份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传递出负责任大国的勇毅担当,逐渐成为引领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球共识。
出台一系列政策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重点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和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构建了既有顶层设计又有具体措施的政策支持体系,形成了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和国家大数据战略。2016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将数字经济作为发展主攻方向之一;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数字创意产业首次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2018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纲要》,这是首个国家层面的数字经济整体战略。2021年3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作为一章专门列出,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从国家层面部署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目标,以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作为发展基础,将挖掘数据资源价值作为核心要素,以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产业化发展和公共服务数字化发展作为重要行动手段,以健全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数字经济安全体系、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作为发展保障,形成了我国发展数字经济的目标任务和行动指南。
我国高度重视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转型的推动意义,鼓励发挥新经济、新模式、新领域的重要价值,陆续发布了推动大数据、电子商务、“互联网+”行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数据要素等相关领域的政策文件,以促进传统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实现数字化转型。我国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从国家层面部署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创新,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创新最活跃、增长速度最快、影响最广泛的领域,成为有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引擎。①
数字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2%,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3.4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到39.8%,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稳固、支撑作用更加明显。②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化服务于实体经济,推动了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也为未来中国产业数字化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中,产业数字化对数字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更加凸显;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活跃,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制造业、农业等领域也正在加快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2021年我国数字产业化规模为8.35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1.9%,占数字经济比重为18.3%,占GDP比重为7.3%。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及新业态新模式继续快速增长,主要增长指标普遍高于经济增速,产业链供应链发展韧性持续增强。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下,数字经济发挥了创新创业策源地、就业“蓄水池”等功能,有效激发了市场经济发展活力,支撑了社会民生事业发展。
中国数字经济正迎来新的爆发期。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占GDP的比重不断提升,数字经济年均增速显著高于同期GDP平均增速,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二,其中电子商务交易额、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位居全球第一,一批网络信息企业跻身世界前列,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推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效益显著提升,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数字产业基础不断夯实。其一,研发经费持续快速增长,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研发经费投入,重点提高基础研发能力,着力解决高技术领域的核心问题。2021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27956.3亿元,比上年增加3563.2亿元,增长14.6%,增速比上年加快4.4个百分点;中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012年的1.91%提高到去年的2.44%,排名世界第十三位,居发展中国家之首。③十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实现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变化,科技实力跃上新的大台阶,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我国信息领域核心技术创新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集成电路、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关键核心技术的协同攻关力度持续加大,基础性、通用性技术研发实现创新突破,5G、量子信息、高端芯片、高性能计算机、操作系统、工业互联网及智能制造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其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数据资源价值加快释放。我国强化战略布局,大力推动以5G网络、全国一体化数据中心体系、國家产业互联网等为抓手的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我国数据总量约占全球的20%,算力规模全球排名第二,近5年算力年均增速超过30%。固定宽带从百兆提升到千兆,光网城市全面建成;移动通信从4G演进到5G,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网络、4G网络、5G独立组网网络,5G基站、终端连接数全球占比分别超过70%和80%。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50个,实现网络、产业、应用全球领先优势。基础设施和基础资源的突破发展以及下一代互联网自主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的加速形成,将为我国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治理提供强大支撑。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数字经济发展成为中国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不仅带动了传统产业提档升级,而且重塑了传统行业的产业格局。在新经济重塑传统行业的过程中,中国抓住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形成了世界上最完备的工业体系,成为全球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将这种优势转化为数据红利,让数字化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推动了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也为未来中国产业数字化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量子通信、数字金融、5G通信网络、自动驾驶技术等新兴技术加快应用,培育了智能终端、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在线居家办公、在线支付等在线金融等新产品、新业态,数字文化的普及显著提升了人们在文化上的获得感和幸福感。④目前中国数字经济正展现出蓬勃生机,中国已成为规模优势明显、产业布局领先的数字经济大国。
尽管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绩,但也要看到,当前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和质量,同世界数字经济大国、强国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在一些基础性、关键性领域的核心技术上能力不足,在关键工业软件、底层操作系统、嵌入式芯片、基础开发工具、高端传感器等技术领域,基本被美国等发达国家所垄断;我国数据资源规模庞大,但价值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产业链供应链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我国数字经济的总体增长速度较快,但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群体间数字鸿沟尚未有效弥合;我国数字经济在快速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健康、不规范的苗头和趋势,数字经济治理体系需进一步完善;数字经济专业人才依然缺乏;等等。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
当今中国,全要素的数字化转型正逐渐渗透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虚拟化、智能化、网络化为典型特征的数字新兴业态不断涌现,数字经济日益彰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无穷的创新活力。面对世界数字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和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未来,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为在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中抢占制高点提供更加强劲的动能。
加强数字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创新是数字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放研究,在一些关键产业和核心技术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首先,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通过新型举国体制加大科研攻关力度,优先解决高端芯片、高端传感器、高端工业软件、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关键算法等影响我国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制约,加快国产化进程,增强自主可控能力。其次,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围绕区块链、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神经芯片、DNA存储等前沿技术精准攻关,加快技术突破。其三,要通过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区域创新中心、技术孵化器等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加大对共性技术、基础性技术的开发,推进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最后,进一步加大科研经费投入,重点支持基础领域和重点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打造安全可信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必须积极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首先,适度超前部署通信、算力、融合等新型基础设施,试点推广卫星互联网、6G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确保在基础设施领域不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要进行超大数据中心、各省和海外新型数据中心建设,支持和鼓励大型互联网企业“走出去”,在其他国家规划建设超大数据中心,提升云服务、数据算法的能力。政府在推进数字经济布局和发展的同时,需要积极引导,加强“新基建”建设,注重区域协调和人群普惠。继续增加欠发达地区的数字基建投资,缩小地区间的基础设施供给差距,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针对东西部地区数字技术能力的不同,实行差异化的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政策,将政府数据、对边缘计算需求不高的数据引导到西部地区的数据中心,在东部地区建设边缘数据中心。⑤从数字基础设施指标来看,新基建、数据要素和相关辅助企业是高速增长的来源。围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需求,鼓励大企业、领军企业搭建数字化平台,面向中小企业开放销售数据资源、共享能力,将中小企业纳入大企业创新体系和供应体系,带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⑥
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数字经济要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全方位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增强“颠覆和跨界”的创新意识,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致力于把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相融合,放大相互资源的价值。抓好智能制造工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和中小企业数字赋能行动,让数字技术更好赋能大中小企业发展。数字经济是深嵌于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系统的新动能,推动企业和产业组织数字化重构,引致一系列的前沿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应用场景创新,为传统产业发展带来新内容新活力,为新兴产业带来新空间新动力,积极推进企业的数字化改造升级,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尤其是打造制造业基础的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用数字化提升企业效率,推动传统产业更快、更有效、更均衡地实现数字化转型。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根基和动力源泉,未来,产业互联网将成为新主题,数字经济的主要场景变成工业互联网、车联网和新型智慧城市,从创新、应用、供给、支撑等多方面,尤其是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在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生产、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数字经济发展新的着力点和重要增长极。
增强数字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弹性。运用数字化技术,加快数据要素对产业全链条改造,实现多行业价值链、供应链、产品链、市场链,包括商业链再造,推动传统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实现技术、产业和社会经济的变革。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重塑传统产业,产生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车联网等产业数字化新场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培育面向特定行业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发展零工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培育制造业新的增长极。重点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数字化发展水平,聚焦集成电路、基础软件、重大装备等重点领域,加快补齐产业链条上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短板,提高我国实体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引导上下游企业加强供应链数字化管理和一体化协同,推动企业健全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
加强数字经济政策制度体系建设。加快数字经济治理创新,完善相关配套的法规和标准,构建数字经济良好发展生态。一是健全数字产业发展政策体系。通过财政、税收、土地、设立风险基金等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数字关键技术、前沿技术的开发和创新,支持以龙头企业的“技术溢出”,助力“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宽容试错、鼓励创新”的政策环境,支持企业大胆创新、鼓励职工积极创业。二是建立数据资源产权制度,健全数据要素权益保护制度。推进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分类分级确权授权使用,建立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等分置的产权运行机制。三是构建数据要素市场交易制度体系。加快构建数据要素市场规则,培育规范的数据交易平台和市场主体,建立数据资本资产定价机制,推动数据资源交易流通。建设国家数据统一共享开放平台,推动企业加强数据采集、标注、清洗、存储、传输、应用等全生命周期价值管理,更好地激活数据要素价值。四是建立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法律制度。建立重要领域数据资源、重要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法规体系,推进高质量的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基础性的立法,强化数据资源全生命周期安全保护。
完善数字产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发展数字经济关键是人才,重点要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实施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既要吸引海外数字经济精英,引进复合型、领军型的国际高端人才,也要加紧培育本土数字人才梯队。要进一步打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政府部门,形成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官产学研用”充分结合的共生生态体系。制定关键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的政策,支持以知识、技能、管理等多种要素参与分配,采取股权激励、期权激励等方式,激发研发人才的创新积极性。积极发展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等金融手段,建立专利价值评价标准和制度,完善专利实施转化相应政策,鼓励科研人员进行科学研究和创办企业。
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发展国际合作。践行数字经济多边主义,积极构建良好的国际合作环境,强化与各国政策、技术、标准的协同,在开放合作中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依托“一带一路”、RCEP等平台,加强数字服务业开放合作。支持服务贸易创新综合试点城市、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制度创新先行先试,有序扩大数字领域的市场准入与开放。积极参与多边多方数字服务业治理协商,参与全球数字经济治理规则制定,为数字服务业国际规则和技术标准制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总之,未来中国数字经济在保持规模高速增长的同时,要向基础更牢、结构更优、动力更足方向迈进。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将有力促进数字中国建设,助力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者为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师、博士后余欢对此文亦有重要贡献)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社科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项目“民俗文化资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项目编号:20STA024)和湖北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重大招标项目“用数字化打造湖北文化产业增长极研究”(项目编号:22HZJS01)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张辛欣:《数字中国赢在未来》,《掺望》,2022年第8期。
②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2022年7月8日。鲜祖德、王天琪:《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测算与预测》,《统计研究》,2022年第1期,第4—14页。
③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2021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统计局网站,2022年8月31日。
④胡世良:《数字经济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通信世界》,2022年第11期,第4页。
⑤李雯轩、李晓华:《全球数字化转型的历程、趋势及中国的推进路径》,《经济学家》,2022年第5期,第36—47页。
⑥田川:《数字经济成为稳增长的强大力量》,《社会科学报》,2022年9月15日。
责编/马宁远 美编/宋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