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坛坛
2022年年末的几个月里,供销社突然就“火”了,人们在茶余饭后谈起供销社,回忆起许多故事。历经多次改革后,如今的供销社发展迅速。
来源:视觉中国
提起“供销社”,很多90 后、00后可能并不是很清楚。但对老一辈人来说,却是印象深刻。
2022 年年末的几个月里,供销社突然就“火”了,人们在茶余饭后谈起供销社,回忆起许多故事。
供销社系统颇为庞大,从全国到地方有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省级供销合作社、地市级供销合作社、县级供销合作社等。计划经济年代,供销社可以说是绝大多数农村物资供应的主要渠道。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供销社发展进入低谷,但并未消失。
2021 年,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实现销售总额6.26 万亿元,同比增长18.9%,超过京东和拼多多2021 年全年成交总额之和。
供销社是农村供销合作社的简称。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官网介绍,供销社在我国已有近百年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20 年前后。而从新中国成立到1957 年,是供销社发展的黄金时期,当时,供销社在全国形成了一个上下连接、纵横交错的全国性流通网络。
“计划经济年代,在农村生产资料供销和产品销售、农民生活物质供应、联结城乡的物质运输等商品流通领域,供销社一直占据重要地位,个别领域甚至形成了垄断。”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组织与制度研究室助理研究员、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芦千文说。
曾经担当重要角色的供销社,为何会慢慢从人们生活中淡出?
“改革开放之后,农村商品流通的市场主体日益多元化。供销社在计划经济时代是主要的商品流通渠道,但处于开放的市场竞争中时,发展就遇到了一些挫折,规模逐步萎缩。”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
其实,供销社系统一直都存在。
近年来,供销社在多地基层的覆盖率有明显提升。
2022 年10 月20 日,湖北省供销社官方发布消息称,10 月11 日从湖北省供销合作总社获悉,湖北省实施“基层社恢复重建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基层社社员达到45.2 万人,其中,农民社员人数由2016 年的5.15万人增至2021 年的33.3 万人。
除湖北外,已有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快速恢复基层供销社。借助“基层供销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村社共建”模式,2021 年重庆新发展农村综合服务社星级社400 个,农村综合服务社总量增至6120 个,行政村覆盖率达76%。
宁夏供销合作社自2019 年以来,已累计投入资金2990 万元,撬动社会资金6553 万元,新改扩建乡镇级供销合作社179 个、村级供销合作社70 个,目前全系统基层社总数达到249 个。
据凤凰网《风暴眼》统计,从2012 年至2021 年,全国基层供销合作社的数量由19082 个增长到了37652 个,10 年间增加了1.8 万个。从2017 年至2021 年,全国供销合作社全系统销售额由5.4亿元增至6.26亿元。
为什么近年来多地要恢复重建基层供销社?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非常重视供销合作社的改革与发展,中央多次指示,要发挥供销合作社应有的作用。”李国祥称。
2015 年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提出了供销社综合改革的目标,致力于将供销社打造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供销社新一轮的改革再次拉开大幕。
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健全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综合平台”;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建设县域集采集配中心”。
在多次改革后,供销社发展迅速。
“重建供销社,可以发挥网点多的优势,提升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功能,助推乡村振兴。”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说。
基层供销社重建火热后,嗅觉敏锐的资本市场快速反应,供销社概念股迅速“爆红”。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认为,在电商下沉赛道领域,供销社不以盈利为唯一目的,可以以政策性补贴和体制特征来弥补电商最后一公里的末端缺陷,因此才具备明显优势。供销社可以作为底线思维考虑,是对市场缺陷和极端状态下保障供应的一个兜底体系,对零售企业和市场化渠道是个补充。
虽然在不少人的印象中,供销社的形象仅仅是一家“小卖部”,然而在现实当中,供销社早已经不是过去的概念。
2022 年11 月21 日早上,一辆小货车运着价值1000 多元的商品,按时送达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高山镇西郑村供销小店。返程时,车厢里又装上村民卖给供销小店的茉莉花干和花生。到了镇上的仓储中心,这些东西又被分成小包装,出现在其他供销小店货架。
据悉,分布于福清市城乡各地的供销小店以便利店经营模式为主,由福清市供销社合作的企业承担配货、送货职责。每天,企业送货车辆既为小店带去货物,也为小店拉去快递。车辆返程时,也会带着相应的农产品回来,由供销部门统一配送到其他供销小店销售,真正做到“供在城市,销在农村”。
一辆货车既能为乡村送去生活用品,又能运走农民的土特产,这源于福清市供销社的助农探索。
福清市供销社的助农探索只是供销系统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供销社是我国农村重要的流通渠道之一。以供销社为主渠道的全国性商品流通网络,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供销社体系对农副产品市场的稳定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数据显示,2021 年,中国供销系统实现农产品销售额27591 亿元、日用品销售额14925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3%和17.1%,进一步畅通了农产品上行、日用品下行双向通道。
在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副秘书长唐丽霞看来,供销社重新发挥作用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第一,虽然合作社等一些当下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已经具备一定规模,但在和市场对接时其力量相对还是分散,而供销社可以联结新兴经营主体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为农资供应、农产品销售提供稳定的依托。第二,现在很多地方的生产主体还是小农户,选择托管经营的路径,而地方的基层社就为小农户等提供托管经营服务。第三,供销社除了“供”还有“销”,供销社的电商平台依托其自身网络在村庄的可达性,为农产品等增加了流通渠道。
农业稳则天下稳,农业兴则百业兴。随着全国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如今的供销社主要以市场化的方式服务“三农”。尽管农产品流通依然是供销社的传统主营业务,但助农的作用日趋凸显。
除了推进乡村振兴外,供销社也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大格局下至关重要的角色。
多年来,供销社在农村建立起信用基础以及遍布全国的供销渠道。以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为例。其官网资料显示,作为国内最大的农资流通企业,该企业目前在全国20 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有1 个万吨级码头、9 条铁路专用线、800 个农资配送中心、2000 家农药标准店和5000 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辐射地域达1200 多个农业主产县。与此同时,供销社的仓库基本建在全国主要的粮食主产区或是交通枢纽,物流运营成本极低。如此丰富的渠道资源,可以成为拉动农村消费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每日清晨,在北京市西城区西站南路中新佳园二区内,北京市供销合作总社欣和公司所属便民中心中新佳园店工作人员便开始忙碌,员工们有的梳理民生物资情况,有的查看新鲜蔬果供应情况,有的把新鲜蔬菜从货车上搬下来运进店内,有的往货架上摆放货品,有的分拣包装打称……尽最大努力满足周边社区居民群众生活需求。
“我们店每日蔬果平均进货量4000 余斤,70 余种蔬果供应稳定,鲜奶、鸡蛋、米面粮油等民生物资储备充足,物价稳定,很好地满足了社区居民的日常需求。”中新佳园店相关负责人介绍。
而在重庆市江北区华怡路上有一家生鲜超市,白菜水灵,萝卜白净,菜品新鲜丰富,很受欢迎。这是永川区红炉镇供销社进驻重庆中心城区,以生鲜超市模式经营的门店。
“前段时间销路不畅,眼看着菜就要烂在地里,愁得很。现在好了,供销社帮忙推销蔬菜,卖菜不再难!”种植大户钟伟说道。在永川区供销社的统一调度下,红炉镇供销社上联种植户,下联消费者,让当地的新鲜蔬菜以最快速度“走”进主城菜篮子。
从菜园子到菜篮子,小农户与大市场如何有效对接?在这方面,供销社有着明显的优势。
截至2020 年年底,全国供销系统拥有连锁企业6697 家,拥有配送中心10802 个,发展连锁、配送网点83.2万个。而供销社这个由83.2 万个配送点建立的、覆盖“省市县乡村”的五级供销合作社平台和流通体系,能够有效消解农产品产业链长、流通环节多的流通风险。
不只是农村,现在很多大城市也都有供销社在正常运转,和农村不一样的是,大城市的供销社主要是涉及“邻里中心”和“中央厨房”,服务对象主要是社区居民,是集多种业态和功能于一体的社区便民商业中心。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研究院市场研究部副主任张继行介绍,“邻里中心”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以满足日常商品和服务需求为目标,集多种业态和功能于一体的社区便民商业中心,大家在北京看到的“供销便民服务中心”便是“邻里中心”的一种形式。
城市邻里中心能够服务老旧社区改造和新社区配套,有效联结城市和农村,推动农产品进城,助力农产品销售和农民增收。
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供销社正在悄然布局,有些通过自身扩张来铺设更多网点,有些则是主打供应端的产品打造。
以上海为例。在上海,供销社正积极参与市场经济,做供销创新的践行者、服务城乡的主力军。除了旗下已有的老字号、集贸市场、农业合作社外,上海市供销合作总社近年还构建了名为“供销e 家”的线上平台和线下网点。住在供销e 家周边的居民也感受到供销社的服务变化。一开始,以柴米油盐等产品为主,但品类与常见的超市卖场差不多,价格差异也不大。最近1 年中,门店发生了新变化,在原有的产品基础上,增加了来自本地老字号的熟食、散装糕点、南北货等产品。这下,居民来门店的频率高了很多。“以前的供销社给人的感觉就是亲民、接地气,希望现在也这样。”有居民这样表示。
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供销社变了吗?
20 世纪90 年代开始,供销合作社开始了市场化艰难转型。1995 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恢复成立,推行以市场化为特征、扭亏增盈为目标的改革。如今,供销社正在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
在政策的支持和市场化机制倒逼下,供销合作社逐步构建起以企业为龙头、以连锁经营为主要业态的遍布城乡的经营网络。而供销社的形态也随之变化,更多地通过全资、入股等,以超市、农贸市场、农资店、餐饮店、合作社等形式,与其他市场主体一起,参与市场经济发展。
正如香颂资本董事沈萌介绍,“改革开放40 余年来,供销社在经过一段时期的载浮载沉后也不断与时俱进。未来供销社并不会重走老路、搞彻底垄断,更可能积极成为市场主体的一员,以竞争推进市场秩序合理、抑制不公平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