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青 孙 强 冉 芳
(ThePracticalJournalofCancer,2023,38:0101~0105)
口腔癌为常见头颈部肿瘤,好发于舌部、口底、颊黏膜等部位,早期症状多表现为黏膜硬结、表皮溃疡等[1-2]。手术是临床治疗口腔癌的重要手段,通过切除肿瘤组织,能够阻止其持续侵害周围正常组织及转移,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远期生存率[3]。传统手术入路需切开下唇、下颌骨等组织,以获得良好手术视野,虽可切除肿瘤组织,但术后易形成缝线瘢痕,影响面部美观度,影响患者生存质量[4-5]。下颌骨舌侧松解进路手术则为另一种入路方式,其经下颌骨舌侧松解入路,术中不仅能够获得良好手术视野,还能够避免对下唇等组织造成损伤,减少口腔功能损害及面部瘢痕[6]。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下颌骨舌侧松解进路治疗口腔癌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选取76例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口腔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8例。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26例男性,12例女性;年龄45~67岁,平均年龄(56.27±5.14)岁;肿瘤部位:16例舌体,12例舌根,10例口底;体质量指数18.4~27.8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3.16±1.87)kg/m2;临床分期:19例Ⅰ期,13例Ⅱ期,6例Ⅲ期;病程1~4个月,平均病程(2.77±0.63)个月。观察组25例男性,13例女性;年龄43~66岁,平均年龄(56.19±5.08)岁;肿瘤部位:15例舌体,13例舌根,10例口底;体质量指数18.5~27.8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3.21±1.82)kg/m2;临床分期:20例Ⅰ期,12例Ⅱ期,6例Ⅲ期;病程1~4个月,平均病程(2.82±0.58)个月。组间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经病理确诊为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分期Ⅰ~Ⅲ期;均行手术治疗;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肝肾衰竭;临床资料缺失;精神严重障碍;凝血系统缺陷;心肺功能欠佳;合并其他恶性肿瘤。
观察组予以下颌骨舌侧松解进路手术:局部麻醉后,常规手术部位,颈部舌骨处切口,自一侧胸锁乳突肌后缘至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若存在淋巴结转移,则需附加切口,行改良颈部淋巴结清扫术;肿瘤位置明确后,舌侧下方牙龈沟切开,分离下颌骨内侧骨膜,充分显露术野,直视下切除肿瘤,并将舌及口底组织复位后,在口腔内侧进行缝合。对照组予以传统下唇裂开进路手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下唇正中切口,逐步分离皮下组织,沿肌层表面向后翻瓣,自唇颊瓣入路后,暴露肿瘤位置,直视下完成切除,之后进行皮瓣修复,术中依据需求进行淋巴结清扫。
(1)临床疗效:显效:肿瘤彻底切除,口腔组织恢复正常;有效:肿瘤彻底切除,口腔组织逐渐恢复;无效:术后病情控制,但存在残留肿瘤组织。(2)手术情况: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3)口腔功能:术前及术后6个月,由专业医师评估2组口腔功能,包括语言功能、进食功能及咀嚼功能,其中语言功能用汉语语音清晰度测试字表评价,指导患者以汉语正确读出文字,语言清晰度=正确读出字数/字数表总数×100%;进食功能以进食食物状态评价,分为正常饮食、半流食及鼻饲,分别对应3、2、1分,得分越高进食功能越好;咀嚼功能以咀嚼效率进行评价,指导患者咀嚼2 g花生,测定咀嚼效率,咀嚼效率=(咀嚼前重量-残留固体)/咀嚼前重量×100%。(4)生存质量: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简易量表(WHOQOL-BREF)评价生存质量,共生理、心理、社会、环境4个领域,各100分,分值高生存质量佳。(5)预后情况:随访3年,记录2组生存情况。(6)并发症:口底瘘、伤口感染、皮瓣坏死等。
2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4,P=0.608)。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对比(例,%)
2组手术情况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2组手术情况对比
观察组术后语言清晰度、进食功能评分及咀嚼效率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2组口腔功能对比
观察组术后生存质量中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领域评分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4 2组生存质量对比
随访3年,观察组存活率为92.11%(35/38),与对照组的89.47%(34/3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
对照组出现伤口感染4例,口底瘘3例,皮瓣坏死2例,发生率为23.68%(9/38);观察组出现3例伤口感染,2例皮瓣坏死,发生率为13.16%(5/38)。2组并发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01,P=0.237)。
口腔癌病因复杂多样,吸烟、饮酒为重要诱因,在长期烟酒刺激可引起不同程度口腔黏膜炎性增生,久之进展为鳞状细胞癌[6-7]。咀嚼槟榔也是重要诱因,槟榔在咀嚼过程中可释放致癌化合物,并会引起口腔黏膜机械性损伤,进而增加癌变风险[8-9]。手术为治疗口腔癌首选方案,但口腔呈腔穴状,解剖结构较为特殊,对术中操作造成一定限制,临床需选取适宜的入路方式,以提高手术效果[10-11]。
下唇裂开进路手术为传统入路方式,为满足手术视野需求,术中需切开下唇或下颌骨,以保证肿瘤充分显露,虽能够良好切除肿瘤组织,但对口腔组织结构破坏较大,不利于术后吞咽、咀嚼等功能恢复[12-13]。同时,下唇裂开进路手术后形成的瘢痕可降低面部美观度,增加患者社交过程中心理负担,不利于术后生存质量改善。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总有效率、手术情况、术后3年存活率、并发症相比无差异;观察组术后语言清晰度、进食功能评分及咀嚼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生存质量中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领域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下颌骨舌侧松解进路治疗口腔癌的临床疗效可与传统入路相当,但下颌骨舌侧松解进路创伤更小,利于患者口腔功能恢复,从而更好改善术后生存质量。究其原因,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及患者对美的需求,临床在手术方案制定过程中不仅需要满足肿瘤切除需求,还需充分考虑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及外观需求,因此,术中有效减轻口腔组织损伤尤为重要[14-15]。下颌骨舌侧松解进路则是为满足临床需求演变而来的改良入路方式,主要经颈部舌骨处切口开展手术,经下颌骨舌侧松解入路可获得良好手术视野,能够减少下唇裂开、下颌骨切口等操作步骤,既可以满足手术视野需求,又可减少对口腔内组织及结构的破坏,利于术后咀嚼、语言及进食等多方面功能的恢复。此外,该入路手术能够避免面部术后留下瘢痕,满足患者对面部美观的需求,有利于术后生存质量的改善。
综上所述,下颌骨舌侧松解进路手术治疗口腔癌与传统手术效果相当,但其能够进一步减轻口腔组织损伤,加快术后语言、吞咽等功能恢复,改善术后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