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迎
(北京市大兴区林业工作站,北京 102600)
2009年北京市森林覆盖率为37%,其中,山区50.97%,平原地区仅为14.85%[1]。北京平原地区占总面积的38.6%,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与平原地区面积所占比例极不匹配。2012年初,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绿色增长,改变北京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较低的现状,北京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在平原地区实施百万亩造林工程建设的重大决策[2]。北京平原造林工程于2012年正式启动,着力在北京平原地区构建“两环、三带、九楔、多廊”的绿色空间结构。第一轮平原地区百万亩造林全市共完成7.8万hm2,平原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14.85%提高到了27.8%[3]。通过实施第一轮平原地区百万亩造林工程,初步改善了平原地区缺林少绿的状况,奠定了平原地区绿色生态空间格局的基础。2018年,北京开始全面实施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以建设大尺度森林、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为理念,通过恢复自然景观、完善生态廊道、丰富生物多样性、营建近自然地带性植物群落,重建功能完善的生态系统,实现城市发展、绿化美化和民生福祉的和谐统一目标。截至2020年末,北京市森林覆盖率已达44.4%,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8.96%(1)大兴区园林绿化局.2020年大兴区园林绿化统计手册.2021.。
通过近几年的平原造林工程建设,北京市在城市绿地布局与数量方面已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人居生态环境的建设不只是单纯的造林,北京平原地区造林工程的完成是北京城市生态系统完善的第一步,其社会服务功能仍有待提高。造林工程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动态发展的工程,站在风景园林的视角下,平原造林景观提升是下一步所要关注和实施的工作重点。本文所指风景园林视角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针对人居环境和生态自然环境提出北京平原造林地区景观提升策略,关注对生态系统的设计、保护和恢复。
2012—2020年,北京大兴区共完成平原造林2.02万hm2。围绕新机场周边、新城周边、永定河沿线、京冀交界等重点区域开展绿化造林建设,打造集中连片、成带连网的大尺度森林景观,“一轴两带三组团,廊道节点相融合”的生态格局基本形成。全区林地总面积达到3.90万hm2。森林面积3.36万hm2,森林覆盖率达到32.44%,林木绿化率达到33.05%,城市绿地率达到44.34%;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6.8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50 m2,公园绿地500m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2.70%。
根据地块勘察因子(地块位置、面积、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分析结果,结合大兴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绿化规划,确定造林地块的主导功能,将大兴区平原造林分为生态涵养主导型、景观游憩主导型、生态廊道型3个主导功能类型。其中:生态涵养主导型地块主要位于距离城市中心较远的地区,人流量较小,主要进行景观生态林营造,在达到生态防护效果的同时,注重形态、色彩、层次等方面的多样和协调,从而形成适应城市形态的人造森林景观[4];景观游憩主导型地块主要位于大兴新城、亦庄新城(大兴部分)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三城核心区,一道隔离地区、二道隔离地区、建制镇、特色村庄及重点区域周边,已部分建设城市公园、郊野公园、景观要求较高的城市森林、小微绿地等;生态廊道型地块主要涉及道路廊道、河流廊道,道路廊道主要有五环路、六环路、机场高速、京开高速、京台高速、京沪(京津塘)高速、中轴路两侧、京沪高铁、104国道等重要绿色通道景观生态林防护带建设工程,河流廊道主要永兴河、永定河等绿色通道景观防护林建设工程。
在生态涵养主导型、景观游憩主导型和生态廊道型3种造林类型中,分别选取1个案例进行分析。生态涵养主导型地块以采育近自然生态林示范区作为研究对象;景观游憩主导性型地块以北臧村镇梨园村南平原造林作为研究对象;生态廊道型以京台高速绿色通道作为研究对象。
1.2.1生态涵养主导型造林地块
以采育近自然生态林示范区为例。该地块位于大兴区采育镇大同营村,紧邻河北廊坊广阳区,面积49.6hm2,为2013年平原造林地块,项目区域海拔22m,沙壤土,偏碱性[5]。树种包括华山松(PinusarmandiiFranch.)、白皮松(PinusbungeanaZucc.)、油松(PinustabuliformisCarrière)等常绿乔木4种;千头椿(Ailanthusaltissima′Qiantou′)、榆树(UlmuspumilaL.)等落叶乔木14种;紫叶李(PrunuscerasiferaEhrhar f.)等小乔4种;木槿(HibiscussyriacusLinn.)等灌木3种(表1)。
表1 各类型树种面积表Tab.1 Area of various tree species
由表1可知,示范区内常绿树占比为11.86%。落叶乔木占比66.13%,使用最多的乔木为国槐、旱柳、杨树等。亚乔木和灌木种类、数量较少,其中,亚乔木4种,占比14.12%,灌木3种,占比7.89%。在树木生长状况方面,国槐、刺槐、榆树、白蜡、金叶榆、旱柳因多年生长导致树木过密,生长空间不足,树冠狭窄;林分结构方面,现状林地林分结构全部为小块纯林,群落层次单一;植物空间构成方面,主要以密林为主,局部有疏林地段,基本无开敞林窗,植物不能得到充分的生长空间,影响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和自然生态的形成,生态效益发挥不充分;生态系统方面,生境单一,主要为乔木林,缺少灌丛、浅滩、生境岛、小微湿地等多样化生境,无法达到生物多样性目的。
1.2.2景观游憩主导型造林地块
以北臧村镇梨园村南平原造林地块为例。大兴区北臧村镇2012年、2013年平原造林项目,总占地5.11hm2。地块北侧紧邻皮各庄村与梨园村,西接周梨路,北至魏永路,南至芦求路。属永定河冲积平原,土壤质地为砂质。
实地调研发现,一是地块被分割,不够完整统一。二是树木主要有白蜡、国槐、银杏、杜仲、元宝枫,树种较为单一,缺少常绿树、花灌木,且部分树木如白蜡、元宝枫等因病虫危害原因长势差、有枯死树,现状裸露土地较多。三是林分结构为块状纯林,没有灌木和地被,绿化层次单一;国槐、银杏密度过大,长势一般。四是场地缺少道路、座椅、健身器材等供村民休闲、健身、娱乐的设施,无法满足周边居民室外休闲游憩的需求。
1.2.3生态廊道型造林地块
以京台高速绿色通道为例。生态廊道型地块主要以连续的带状分布为主要形态特征,以生态防护功能为主,沿着自然廊道(河流等)或人工廊道(铁路、公路、护城河等)建立的线性开敞空间,从而形成连续的景观带,并在沿线设置局部游憩点。京台高速公路北京段全长26.6km,北起大兴区旧宫镇城市快速路蒲黄榆路南终点,南止大兴区李贤镇田家营村。根据现状用地条件,考虑道路基本的防护及绿化要求,本文主要研究道路两侧200m范围内的绿化宽度。
根据二类调查资料及实地调查结果分析可知:一是树木种及林分结构上,现状树种以速生杨、毛白杨纯林为主,树种丰富程度不够,常绿树和彩叶树种偏少,缺少灌木、地被,林木层次单一;二是在空间上,绿色廊道连贯性不强;三是沿线缺少重要景观节点。如表2—表4所示。
表2 优势树种数量表 Tab.2 Number of dominant tree species
表3 林龄组成表Tab.3 Forest age composition
表4 树种结构组成表Tab.4 Structure composition of tree species
景观提升过程主要采取生态手段和措施,采用乡土、抗逆性强的树种,植物群落营建以近自然理论为基础,营造稳定的地带性植物群落[6],建设目标为保护具有生态价值和区域特点的林地景观和生态环境。以采育近自然生态林示范区为例,从以下3个方面提升:
第一,进行林地抚育,调整林分结构,林地抚育时首先进行林相评价,从植物群落结构(包括郁闭度、物种丰富度、常绿落叶比等)、植物群落生态效益(包括固碳能力、降尘能力、抑菌能力等)、景观功能(美景度、娱乐教育价值等)3个方面进行评价,将其分为保护性林分、保持性林分和改造性林分[7],后续的抚育采伐和抚育种植主要针对改造性林分进行。一是清除林分中长势差、非健康的林木,二是对于长势较好但郁闭度过高的树种进行移植,为树木提供充分的生长空间,形成密林、疏林、开阔地带结合的空间结构,打开林缘及林窗为未来植物的发展留空地。
第二,模拟自然群落将单一的群落结构变为乔木、灌木、草本的复层结构,以培养高大乔木为主,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层、异龄、混交的平原森林为目标,通过树种更新的方式,丰富灌木层,补植长寿替代树种。在长势较差的白蜡、法桐、木槿、日本晚樱等树种地块,补植或移植桑树(MorusalbaL.)、栓皮栎(QuercusvariabilisBl.)、白榆(UlmuspumilaL.)、杜梨(PyrusbetulifoliaBunge)、榆树、臭椿(Ailanthusaltissima)等落叶乔木,以及油松、白皮松等常绿乔木,移植或者补植迎春(JasminumnudiflorumLindl.)、金银花(Lonicerajaponica)、金银木、西府海棠、连翘(Forsythiasuspensa)、山楂(CrataeguspinnatifidaBunge)、柽柳(TamarixchinensisLour.)、杞柳(Salixintegra)等灌木和小乔木,补植毛樱桃(Cerasustomentosa(Thunb.)Wall)、丁香(Syzygiumaromaticum)等食源蜜源植物,补充草本植物,如二月兰(Orychophragmusviolaceus)、鸢尾(IristectorumMaxim.)、千屈菜(LythrumsalicariaL.)、马蔺(IrislacteaPall.var.chinensis(Fisch.)Koidz.)、委陵菜(PotentillachinensisSer.)等。通过以上树种更替为小动物提供更好的食源和栖息地,营建对有害生物、自然灾害具有抵抗力和自我恢复能力的森林生态系统。
第三,建立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通过设置小微湿地、本杰士堆、昆虫旅馆、人工鸟巢,播种丰富地被植物等,增加适合动物栖息的生存环境,且为陆生小型动物提供水源,营造乔木林、灌丛、浅滩、生境岛、深水区等多样化生境。如图1所示,此区域为示范区的北入口,原栽植成片樱花林,长势不好,保存率极低,形成大片现状空地。此区域改造为生态林景观展示区,设计小微湿地2处,主要功能是为小动物提供水源,在小微湿地周边补植乔木、灌木、地被,形成复层混交的近自然生态林,同时预留参观游线,为以后的提升改造提供预留空间,营造兼具生态及景观效益的近自然空间。
以北臧村镇梨园村南平原造林地块为例。主要从场地整合、林地抚育、空间规划设计(道路、分区、场地等)3个方面着手,如图2所示。
第一,对现状地块进行梳理,通过新增林地将原有林地充分连接,以形成连片、完整的生态空间。
第二,对整合后的地块进行抚育采伐移植工作,首先,疏伐过密的银杏、国槐林,对病死树卫生择伐,然后,结合场地设计将其栽种到规划设计的其他区域,达到空间调整而植物数量基本不变。经过林地抚育后的地块,初步形成密林、疏林、开阔地带结合的空间结构,为接下来的景观提升创造良好的植被及空间条件。
第三,进行场地空间设计。根据伐移后形成的林地现状空间特征及场地与周边的关系划分功能区,规划道路和活动场地等景观空间。结合分区、道路及广场空间进行重点地区抚育种植,进一步丰富植物群落,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入口视觉中心处补植油松、碧桃、紫叶李等。道路两侧补植紫叶李、樱花、碧桃等小乔木,珍珠梅(Sorbariasorbifolia(L.)A.Br)、
图1 入口平面图Fig.1 Entrance plan
图2 地块改造过程模拟图Fig.2 Simulation diagram of plot transformation process
迎春、棣棠(Kerriajaponica(L.)DC.)等灌木,强调视觉透视,营造特色景观樱花跑步道;健身广场处,移植的国槐围合一个半私密的空间,并补植油松等常绿树和海棠、榆叶梅等小乔木。为了增强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加强土壤的肥沃与保水能力,以及营造多样化的空间形态,在现有林地乔木的基础上,广泛种植灌木地被,使生态结构更加稳定,开敞与私密等空间形态更为丰富,同时兼顾四季效果[8]。
以京台高速绿色通道为例,从以下3个方面提升:
第一,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丰富植物种类,植物选择上主要功能为护路和降尘抗污染,同时为小动物提供食源、隐蔽场所和迁徙通道。选择树干通直、树形高大、遮荫、耐修剪、抗污染的抗逆、景观、食源树种。乔木可选择国槐、油松、白皮松、雄性毛白杨、千头椿、元宝枫、白蜡、栾树、杜仲(EucommiaulmoidesOliver)、七叶树(AesculuschinensisBunge)等;亚乔木可选择海棠、山桃(Amygdalusdavidiana(Carrière)de Vos ex Henry)、山楂(CrataeguspinnatifidaBunge)、山杏(Armeniacasibirica(L.)Lam)、紫叶李等;灌木可选择榆叶梅、碧桃、金银木、丁香、毛樱桃等;丛生灌木可选择柽柳、连翘等。地被可选择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二月兰、马蔺、鸢尾、八宝景天(Sedumspectabile.)等。
第二,要保证生态廊道连续贯通,确保绿带的连续性,加厚加宽道路两侧绿化区域,并注重连通生境孤岛,为小动物创造生境和迁徙条件。对于道路两侧的带状绿地,可以结合道路车辆行驶速度、角度等影响因子进行分析,设计一定距离的标准段植物组团,确定道路绿化的节奏和韵律。以京台高速(北京段)提升改造为例,以国槐、毛白杨、新疆杨(PopulusbolleanaLauche)为基调树种,通过4种类型标准段将现有的破碎化的植物空间串联起来,形成连续、完整的绿色生态廊道,打造道路穿行于林海之间的景观感受。4个标准段种植模式如下:标准段一,以展现秋季景色为主,植物组团为桧柏(Sabinachinensis(L.)Ant.)+元宝枫+白蜡+新疆杨;标准段二,以展现夏季景色为主,植物组团为木槿+紫薇(LagerstroemiaindicaL.)+紫叶李+油松+新疆杨;标准段三,以展现春季景色为主,植物组团为海棠+山桃+栾树+白皮松+新疆杨;标准段四,以展现冬季景色为主,植物组团为海棠“红丽”(Malus′Red splender′)+华山松+桧柏+新疆杨。
第三,在保证绿带整体联通的前提下,打造重要景观节点。根据带状绿地全线空间的开合及周边村庄、农田等环境要素,设置段落式节奏变化,在保证高速绿带秩序感的同时,体现景观的韵律。根据车行速度的变化,对路侧景观给予不同的处理。在速度较快的路段,注重大尺度的种植组团设计和色彩设计;在车辆减速和收费站附近,进行细节化处理。以京台高速提升改造京冀两段的相接处的佃子桥为例,该节点以“礼贤迎宾”为主题,构建以毛白杨为背景、以常绿树桧柏、华山松为中层主景,以海棠为前景点缀的多层次植物群落,通过微地形的塑造,在视线聚焦区域围合出干净利落的空间,点植树形优美的迎客松,烘托庄重高雅的迎宾气氛。
1) 对于生态涵养主导型地块,使其逐渐成为平原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林地。对于规划中生态涵养主导型地块,通过抚育间伐、树种更替、丰富植物群落结构、优化林分结构、建立保育区等措施向着培育近自然复层异龄林目标努力。
2) 对于景观游憩主导型地块,在营造近自然林、发挥森林资源生态效益的基础上,结合林地周边环境,注重林地的休闲游憩、改善环境等功能需求,为市民提供休闲游憩、体验教育、健身疗养等服务。
3) 对于生态廊道型地块,以交通干线、生态廊道为纽带,构建网络型空间格局。完善平原地区主要道路、河流两侧的绿色生态廊道,力争实现绿不断线,景不断链。通过大尺度条带、多季相配植、主题性节点打造四季如画的生态长廊。
4) 平原造林因土地资源利用类型、造林形态、主导功能、面积大小的不同表现出复杂的性质和较大的差异,且造林景观提升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任何一处具体地块的设计都不能代表整个造林地区景观的发展。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继续加强对各类型平原造林景观提升的研究,为未来相关学术研究和设计实践提供专业支持,使栽植的树木真正服务居民生活,发挥更大价值,最终实现绿色空间在生态、环境、景观、文化、游憩、减灾方面的综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