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文物保护修复中传统与现代技术对比分析

2023-01-18 14:34卢秀善武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武威733000
收藏与投资 2022年12期
关键词:脱酸丝网纸张

卢秀善(武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 武威 733000)

纸质文物一直都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点。由于这些文物诞生时间较早,有着悠久的历史,如果不采取一定的保护修复措施,就很容易损坏。在进入新时代之后,传统的保护技术已经完全过时,很难满足当前的需求。为此,修复人员需要做好研究工作,强化技术更新,提升保护的实际效果。

一、纸质文物的传统修复技术

(一)中国传统纸质文物的修复

我国纸质文物修复技术主要应用在书画装裱、防潮、防虫以及防煤烟等方面。现如今,具备较强纸张修复水平的机构主要包括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馆等。此外,一些商家出于爱好或者利益,也参与到文物修复工作中。从技术继承层面而言,模式基本上都是师徒[1]。

从《古籍修复技术标准》的内容能够得知,具体修复工作主要包含干接、湿接、蒸接以及溜口等。这里面,手工补纸、纸浆补纸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技术方式。20世纪50年代末,双塔寺遗址于甘肃省华池县境内被发现,因遗址内有两座石造像塔而得名。双塔寺遗址出土了大量西夏书文、吐蕃文经等纸质文物,但这些文物状态很差,经卷大多已经残落成片状,稍经翻动便有纸渣掉落。工作人员在修复前全面了解文物的材料、工艺后,提取植物燃料对纸质文物进行补色,并进行装裱,从而让文物恢复成原始模样。

(二)日本传统纸质文物的修复

对于日本的传统纸质文物修复来说,基本上指的是8世纪僧侣们采用的修复技术。这一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今仍然在使用。在17世纪时,日本仍然是封建主义国家,相关技术通过代代相传,让这一技术得以流传,并慢慢发展。这类技术的基础核心是采用天然和纸。尽管存在时代差异,修复的理念和技术效果会有区别,但使用的材料却没有改变[2]。

在纸质文物修复方面,日本与我们国家存在诸多联系,但是其基于装潢师联盟的促进,内部有着完善的资格体系,同时也有相应的规范。在第一届保护会议中,日本代表就展示了技术应用之后的雁皮纸,每一类用纸会根据纸张本身的厚度而存在区别。这其中,糨糊的使用率最高,不但粘接效果极佳,而且还有着防虫性和耐老化性。之所以会有这一情况,主要是因为糨糊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之后,陈化效果得到全面增强。此外,日本的手工补纸技术也逐步开始和摄影整合在一起,通过裁剪,能够获得和破损区域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的补纸,使得整体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此外,使用一些具备漉嵌效果的补纸机,为补纸技术带来了革命性改良,不仅能够让纸张变得完整,而且还能恢复本身已经丧失的连接效果。这些重要的修复技术都是相关人员经过长时间实践之后逐步总结出来的。由此看出,只有工作人员不断深入研究,技术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二、纸质文物的现代修复技术

通常而言,纸质文物的保护方法主要分为两类,分别是原生性保护和再生性保护。两类技术主要根据文物本身的损坏状况进行划分,下面将详细展开分析。

(一)原生性保护技术

1.低温冷冻杀虫技术

低温冷冻通常针对的是图书和档案,以消灭附着在上面的害虫为目的。这种方式不但效果极佳,而且对图书纸张不会带来任何负面影响,对人体也无害。经过相关实验能够得知,在-20 ℃的时候,对图书进行冷冻,时间超过5天,几乎所有害虫都会被消灭。现如今,这一技术主要用于善本特藏的入库前的冷冻杀虫,在入库之后,基本上所有善本特藏都没有生虫的情况[3]。

2.微波技术

当前,美国在进行图书保护时,普遍采用的是微波技术。当纸张的含水量低于8%时,图书馆人员会将书籍放到微波炉里面进行杀菌。只需大约75秒,书刊中的虫就会被完全消灭。需要注意的是,古纸里面可能会有色素,这些色素对微波十分敏感,如果强行进行加热,很有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微波加热主要采用的是电磁场加热,对象属于电介质。昆虫属于电介质,在电场里面被加热之后,虫体里面的细胞结构、神经系统都会遭到强烈破坏,进而实现杀虫目标。

福建泉州博物馆负责人李国清从1987年开始就对微波处理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开展了相关杀虫试验工作。其将白蚁、烟草甲、衣鱼和书虱放到微波处理机里面,将功率调到120 W进行照射,只用了2~5分钟,所有昆虫都被消灭了。

基于这一实验能够得知,微波杀虫不但效率非常高,有着较广的适用范围,而且极为方便,成本投入不高,因此在这些年逐步成为一项具有高实用价值的技术。

3.纸张的脱酸技术

纸质文物之所以会出现老化、褪色、变质等情况,核心原因是内部发生了纸张酸化。对其进行快速处理,可采用脱酸的方式。通常来说,脱酸方法主要包括水溶液脱酸、非水溶液脱酸以及气相法脱酸。

图1 甘肃华池县双塔寺纸质文物

图2 纸质文物保护

4.脆弱纸张丝网加固技术

很多文物古籍纸张的两面都有文字,而且无法采用早期托裱修补的方式。对较为脆弱的纸张展开加固,可以采用纸张丝网加固的模式。此类丝网主要由多种不同的单根蚕丝共同组建而成,在丝网上面喷涂一定量的热熔胶,在使用的过程中,只需采用电熨斗展开熨烫,让其和纸张连在一起即可。这一技术方法操作极为简便,同时该材料有着很强的抗老化效果,因此对普通纸质文物都能进行有效保护[4]。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技术存在一定局限性。例如,在对敦煌遗书展开保护的过程中,相关专家在对多类方法进行对比之后,觉得丝网加固的方案最具合理性,因此所有敦煌遗书都采用了这种加固方式。其中,一部分为单面加固,一部分为两面加固。尽管这种方案能够让残破的经卷得到护持,但是由于遮蔽了一层丝网,会影响文字的正常识读。特别是一些照相图版,实际表现最为明显。一些本身墨迹相对偏淡的字,原本需要在阳光之下侧目识别,由于丝网会出现反光的情况,正常识别方式受到影响。伴随时间的推移,丝网加固存在的问题也越发明显。最常见的就是丝网发生老化,从而变硬,导致部分卷子无法正常舒展,同时边角部分很容易出现损坏。例如,某一个卷子采用了双面加固方法,但因为背面有文字,相关人员为了防止对其造成遮挡,就在文字的位置特意挖出一个孔。这种处理方式本身是出于好意,但如今文字背面的丝网已经和纸张完全分离,最终导致文字出现脱落的情况,形成缺失。在20世纪50年代拍摄的微缩胶卷里面,还能看到这些文字,而当前原卷则变成了空洞。也许正是因为这些情况,英国国家图书馆这些年逐渐淘汰了丝网加固的方式。

5.伽马辐射加固技术

伽马辐射加固是20世纪诞生的全新纸张保护技术,主要原理是让伽马射线照在纸张上面,对其中的高分子聚合物造成影响,使其出现交联和聚合的情况,从而实现加固保护的效果。这一方法的最大优势便是无需采用任何溶剂就能让聚合物实现渗透,因此通常能够用于整本书的加固。

1958年,我国就已经针对这一技术展开研究。在使用伽马射线对其进行照射之后,昆虫会出现不育的情况,甚至直接死亡。但由于文物本身十分珍贵,而且种类极为繁杂,材质也不同,因此这种方法的应用至今还处在持续研究中。现阶段,以防对文物带来不必要的损坏,这一技术的应用范围仍然较小。

6.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

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的基本性质极为特殊,因此在纸质文物的保护方面有着非常好的应用效果。最新的纳米防霉纸,由于包含大量添加剂,不易挥发,可以长时间保护档案。此外,这些纤维纸还具备优良的耐热效果、耐老化效果和耐腐蚀效果,其应用效果得到了全面增强。

宁波天一阁研发的最新保护剂是FC-100溶液。其主要原理是对合成树脂和高分子展开全面混合,并用特制的胶黏剂让材料和纸张结合在一起。如此,纳米材料不仅可以将整张纸完全填满,而且还能渗透其中,起到加固和增厚的效果,同时还能使其本身的化学成分出现变化。我国《妙法莲华经》的修复便采用了这一方式[5]。

(二)再生性保护技术

所谓再生性保护,源于档案保护技术学科,指的是对一些早期存储载体里面的信息进行转移,传递到微缩品里面,不再用电脑读取。因此,这些文物就要经过“纸张——数字化处理——微缩品”的保护过程。所以,对于一些十分珍贵的纸质物建议率先应用这一技术,但由于整个过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必须有专业人员的深入指导才能正式开展。在使用该技术后,纸质文物就能得到预防保护,避免因长期翻阅而受到损害,同时也能将其中重要的信息保存下来。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不但能够将“肉身”完全保存,对“灵魂”也起到了保护效果。在未来,书籍、档案、图纸都可以采用这一方式。

图3 书画文物修复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纸张属于十分古老的文化载体,伴随时间的推移,老化和损坏问题很难避免。因此,如何预防纸张损毁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在进入21世纪之后,科技不断进步,纸张修复的技术也在持续发展,经过继承和改良之后,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都需要时刻保证文物的安全,不能对其造成任何损坏。如此,这些纸质文物的文化价值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猜你喜欢
脱酸丝网纸张
近期国内市场纸张价格(2020年3月)
《最后一抹红》
近期国内市场纸张价格(2020年1月)
《见证·壹》
《城市之声》
世界级的纸张脱酸技术
世界级的纸张脱酸技术
世界级的纸张脱酸技术
纸张黑白变
撕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