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海锋
大学科技园是以具有科研优势和学科特色的高校为依托,将科教智力资源与市场优势创新资源紧密结合,推动高校实现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科技园建设,加快引导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省科技厅认真贯彻落实科技部、教育部《关于促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精神,联合省教育厅等部门开展了系列工作,在推动大学科技园建设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近年来,在广东省科技厅和教育厅的大力推动、高校的积极参与和大学科技园的共同努力下,广东省大学科技园的数量和质量实现了双提升。截至2021年年底,广东省依托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深圳虚拟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以及肇庆学院建设了6家国家大学科技园,依托暨南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高校和职业院校建设了10家省级大学科技园,初步形成了国家和省级大学科技园相互促进、梯度发展的良好格局。
随着广东省大学科技园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省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师生集聚科技园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截至2021年年底,全省大学科技园拥有在孵企业889家,其中师生自办企业数达508家,占比超一半;带动一批大学生创业就业,吸纳应届毕业生就业近800人;推动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转移转化科技成果总量为888个,其中转移转化高校科技成果475个,占比达53.5%;在孵企业拥有有效知识产权3298件,其中发明专利771件,平均每家在孵企业拥有有效知识产权数为3.71件;在孵企业获奖成果数83个、产出成果数839个;累计培育毕业企业1581家,孵化培育了完美日记(中大)、大疆无人机、云天励飞(深圳虚拟大学园)、易方信息(广工大)等一批优秀企业。
为进一步规范广东省大学科技园建设与运行管理,提升大学科技园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2020年4月,省科技厅联合省教育厅制定了《广东省大学科技园实施办法》。5月,省教育厅、科技厅等六厅局(委)出台《关于推进2020年广东省大学生创业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将大学科技园建设情况纳入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和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考核指标体系。2021年,《广东省科技孵化育成体系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5年)》出台,提出实施“大学科技园创新发展行动”。2022年,广东省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召开,全面推动大学科技园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
省科技厅在广东省科技孵化育成体系高质量发展项目中设立“支持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专题,旨在进一步提升全省大学科技园发展水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该专题的实施,进一步激发了高等院校等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新建5家省级大学科技园,并助力肇庆学院大学科技园、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大学科技园、南方医科大学科技园等3家大学科技园成功创建国家大学科技园。同时,为推动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大学科技园孵化服务体系,提升师生创新创业、科技成果转化能级,省科技厅联合省教育厅积极开展大学科技园运营评价工作,并鼓励各地市根据大学科技园运营评价结果,择优给予经费资助。
为加强广东省大学科技园与省内外大学科技园间的交流合作,在省科技厅的指导与支持下,中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牵头于2018年成立了我国南部地区大学科技园联盟,联盟成员来自广东、福建和海南三省的25家单位,是中国大学科技园联盟第九个区域性联盟。2019年,中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又牵头成立了广东省大学科技园联盟,联盟成员包括广东省内14家单位。
这些大学联盟的成立为广东省及我国南部地区大学科技园相互交流学习搭建了良好平台,依托联盟先后举办了2018年度中国大学科技园联盟论坛等多场全国性或全省性大学科技园行业会议。在2021年举办的“十四五”大学科技园发展研讨会上,邀请了京、沪、苏、渝等地的大学科技园相关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为推动大学科技园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宝贵思路和建议。
为推进广东省大学科技园建设工作,省科技厅联合省教育厅先后组织了大学科技园建设工作推进及政策解读视频会以及大学科技园建设座谈会,吸引了50余家高校参会,通过政策解读、座谈交流、现场调研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全省高校建设大学科技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全省大学科技园建设驶入“快车道”。
虽然广东省大学科技园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突出问题。
一是大学科技园建设主动意识及创新氛围尚显不足。大学科技园建设是项综合工程,需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高校的力量。但是目前广东省各主体对大学科技园建设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意识不强,对国家和省市支持大学科技园的相关政策了解不够深入,也没有对大学科技园进行前瞻性布局,导致全省大学科技园发展相对滞后。
二是开展大学科技园建设的高校比例偏低。目前,广东省共有154所高校,数量在全国排名第二,但仅有10%的高校建设了大学科技园,很多高校尚未谋划建设大学科技园。
三是大学科技园总体质量有待提升。目前,广东省拥有国家大学科技园6家,仅占全国总数的4.3%,与黑龙江并列排名全国7位,与江苏(21家)、北京(16家)等兄弟省市存在较大差距,且在2021年运营评价中广东省仅有1家国家大学科技园获评A级,全省大学科技园在企业孵化培育、孵化基金建设、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也存在短板。
当前,国家正在加速推动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科技园,为全国大学科技园发展带来了重要契机。广东省拥有雄厚的科教资源、浓厚的创新创业生态氛围、高度开放的创新环境,具备建设大学科技园的良好基础,建议广东省结合自身优势,加快谋划建设一批学科特色鲜明、技术优势突出、创新要素齐备的省级以上大学科技园,不断提升大学科技园整体发展水平。
一是多方联动协作,加速完善大学科技园创新环境。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科技园的支持力度,定期开展省级大学科技园认定,并择优支持一批大学科技园升级为国家大学科技园。联合省教育厅持续开展大学科技园运营评价,结合新时期国家对大学科技园的要求,以及广东省在全国大学科技园的排名及追赶目标,优化调整大学科技园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全省大学科技园提升孵化服务水平、强化孵化绩效产出。鼓励各地市运用大学科技园运营评价结果给予评价优良的大学科技园资金奖补。进一步落实将大学科技园建设情况作为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和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考核指标体系。强化省市联动,引导各地市加快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促进大学科技园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出台支持大学科技园建设的土地规划、人才激励、资金支持等方面政策,推进大学科技园快速发展。
二是强化主体责任,引导大学积极创建大学科技园。积极发挥省内高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支持高校把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纳入学校整体建设与发展规划,制定和落实相应的激励政策,把建设省级、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作为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抓手。结合专项行动在全省布局建设一批大学科技园,推动全省高水平大学实现省级大学科技园全覆盖,在数量上逐步赶超兄弟省份。已建立大学科技园的大学,也要加大对大学科技园的支持力度,聚焦优势,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优化管理运营模式,不断提升大学科技园建设质量。
三是加强分类指导,推动大学科技园规模提升、模式创新。加强对大学科技园的分类指导和管理工作,推动不同层次的大学科技园全面发展。针对省内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及新引进的国际一流大学,引导其紧密结合前沿学科优势,瞄准未来产业,提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科技园,形成示范效应。针对本科院校,引导其结合优势专业逐步建设具有专业特色、具备专业技术平台、特色各异的大学科技园。针对具有技术优势的技术型高职院校,引导其充分结合市场应用方向,建设以培育高技能创新型人才为主的大学科技园。
四是做强大学科技园核心功能,提升大学科技园创新发展能力。强化大学科技园科技成果转化功能,优化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完善技术转化服务体系,推动科技成果信息供需对接。增强科技创业孵化功能,推进空间载体建设,完善孵化场地和配套服务,提高创新创业服务供给水平,为初创企业和团队发展提供资本运作、人力资源、市场开拓、技术创新等专业服务。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推进创业学院、实习实训基地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增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创新创业后备力量。强化服务保障,实施创业导师“扩容提质”行动,开展“千名创业导师进园区”活动,充分借助创业导师专业力量、创业资源赋能大学科技园运营者、创业者;分片区、分层次开展大学科技园政策解读、辅导对接,专题专人推进各地区大学科技园建设,切实保障大学科技园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