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销寒:老北京人的猫冬生活

2023-01-17 00:12元尚
北京纪事 2023年1期
关键词:京城玩法姥姥

元尚

深入到俗常生活中的雅事

北京九九销寒生活诞生于什么时候,从现有的文史记载推测上看,它应诞生于元代,流行于明朝。明朝刘若愚所著《酌中志》(以下简称“刘书” )详细记载了京城九九销寒活动的过程,他说每年十一月“百官传带暖耳。冬至节,宫眷内臣皆穿阳生补子蟒衣。室中多画绵羊引子画贴。司礼监刷印‘九九销寒’诗图。”诗歌每九一首,每首共四句。刘书只记载了第一句“一九初寒才是冬”,和最后一句“日月星辰不住忙”,遺憾的是中间的诗句没有记录,不过作为目前可见最早的京城“九九销寒诗”,两句也是弥足珍贵。其他的诗句为什么刘书没有记录下来,原因是这些词句大都是瞽词俚语之类,非词臣应制所作,又非御制,保留下来这个记录,是因为京城人“久遵而不改”,相沿成习。刘书记录的是宫内销寒生活。

一个猫冬生活,让北京人过成了一个可以和诗书花勾连起来的富有浓郁色彩的鲜活生活场景。这种生活上到宫廷,下到百姓,各有各的过法,但是这种雅的味道,却一直是其主流。

九九销寒活动在明朝时,虽然记载集中在宫廷,可是这种生活方式一点也不是雅到天上,不食人间烟火的事儿。明朝人蒋楚稚所撰的《天启宫词》中,就详细描述了明朝京师“九九销寒图”是怎么个接地气玩法的。

什么叫接地气,玩法人人会,但又不是随便瞎玩。书中这样说的:“宫中冬至日,画青梅一枝,为瓣八十一,日染一瓣,九九尽而春深矣。上书《九九销寒歌》,旧皆俚鄙之语,近易新诗,系正、嘉间杨慎改定者。” 九九销寒诗图,是的的确确的诗图,上面有图,又有诗。

一说到画一说到诗,人们就觉得这些都是文人雅士所为。其实生活有雅事的时候,如果要成为生活习俗,那么就必然要包含着日常之俗。

一枝梅花,八十一瓣,每天为一朵梅花涂上墨色,每天涂,直到九九八十一冬过去。多简单。简单才能普及,普及才能成为一个城市的生活方式主流。销寒诗图上的“诗”,那就更是大白话了。古诗并不都是如唐诗宋词那般高大上到天上的东西,也有落实在地上,落实在老百姓生活中的东西。

说到明朝老北京流行的九九销诗,可能人们还不知道啥样。《古今图书集成》中为我们保留下来的一首仅存的“一九诗”。

《古今图书集成》中“明伦汇编宫闱典乳保部”收录的明朝人陈悰编撰的《天启宫词》中有这样的记载,入冬皇宫的“苍震门”是常关的,只有遇上下雪时需要扫雪才打开。到了冬至节时,司礼监印刷好九九销寒诗图,宫眷们把九九销寒诗图粘贴在墙壁上,上面有这样的诗句,“冬至才过一九逢,家家闭户避寒风,风飘雪花如斗大,飞来飞去满空中。” 只可惜就留下了这么一首一九诗,真正的古代写实诗。当时的宫中九九销寒活动的盛况是“风吹苍震雨痕干,七字凭销九九寒,无限红罗香屑炭,司宫日日献咸安。” 九九销寒图上的诗,都是七言诗,共九首。入冬每“九九”一首。

非常万幸的是,明朝人刘侗在《帝京景物略》里面,却给我们留下了当时京城流行的“浅陋”九九销寒诗歌。它印在九宫格图上的“一九二九,相唤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觱篥;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五九四十五,家家堆盐虎;六九五十四,口中呬暖气;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单;八九七十二,猫狗寻阴地;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才要伸脚睡,蚊虫葛蚤出。”这首珍贵的流行于明朝京城的大白话诗歌,十分真实地描述了明朝京城冬季的寒冷景象,见面打招呼不想伸出手,晚上睡觉之冷就像睡街头,底层人民好不容易把冬天熬过去了,刚想睡个好觉,结果蚊蝇又来骚扰。明朝京城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这首诗相当成熟完整,我想在元大都时也应该在民间就广为流传了。

俗要俗到有品位才是王道

老北京销寒图,有一种很俗的玩法是,一张图,九个格,每个格里面九个圈,从冬至开始,每天用毛笔蘸墨涂一个圈。清人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记载了这个玩法。看上很通俗、很容易是不是?不过这里面却有一些说道。书中记述了作者所知道的一个规则“上阴下晴,左风右雨,雪当中”。这种玩法首先要有一张画印了九个格,八十一个圈的图,八十一个圈,代表八十一天。从冬至日开始,坚持每天用毛笔蘸墨涂画一个圈。有意思的是,这个涂画不能随便乱画,应付了事,而是要把每天的阴晴风雨雪,涂在上端,表示阴天,涂在下端表示晴天,涂在左侧,表示有风,涂在右侧,表示有雨,如果赶上下雪天,那么就涂在中间。

这种销寒活动,不仅仅是圈画那么简单,说它是智慧生活一点不过分。所以说它有雅的因素在里面含着。古代没有墨水,用墨需要自己亲自研墨,研墨不仅仅是把墨研出来,更重要的是可以磨炼人的性子。急性子的人呢,几个冬天过去,也会变稳重了。有了墨,但却不一定就可以马上图画上去了事,还要观察一天天气的变化,这样又锻炼了人的观察能力。八十一天下来,回首一看,一张冬季全“日历”。

这种九格图模式,小时候我姥姥教我画过,不过姥姥不是在纸上画九格,而是在屋子外靠门的左手墙上,不知道姥姥哪儿找来的墨,在墙上涂了有现在两张A4那么大的一块“小黑板”,用石灰石画了九个歪歪扭扭的格,然而让我在格子里面,每天用石灰石点上一个白点。圆圈是晴天,三角是阴天,小方块是雪天,刮大风是两条曲线(姥姥叫画弯)。姥姥跟我说,这才是老北京普通老百姓猫冬玩的九九销寒图。不知道姥姥是否有所本,还是民间流行传说。

不过这多少有一点老百姓自己的创意在里面,也算是俗中带点雅吧。《诗经》中有雅诗,雅其实就是当时民间的歌谣,流行的俗谚。还有一种纯粹古典诗形式的九九销寒诗图。它是九言的九九销寒图形式。九个字一句,但又不是随便九个字,既然叫九九销寒,那么它有一个现在人看来比较严格的规定。九个字每字必须九个笔画(繁体字),而且还要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最能体现古典的“雅”)。比如“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它本来是御制词中的一句。正好符合要求,拿来正合适。

清人李岳瑞的《春冰室野乘》就记载说,“两句九言,言各九画,宣庙御制词中语也。懋勤殿谨依原迹,双钩装幅,为《九九销寒图》,题曰管城春满。南斋诸臣,按日填注,阴晴风雪,日填一画,八十一日而毕。”短短的记载中透露出这样几个信息。首先这九个字是皇上的一首词中的句子。选这个句子,一表示皇帝也是风雅之人,一是让人们填写时要郑重其事。等于冬日游戏中的抄“圣旨”。其次这个九个字是双线勾描,每天画上一笔,一个字九笔以示九天,一共画八十一天,正好冬季结束。

最后这种玩法记录天气不用符号,而是直接用文字注明。作者在书中还引了一首《齐天乐》:“龙池浅色东风缓,春光管城先透。三起三眠,一波一磔,妆点销寒时候。”

老北京销寒活动,本是民俗生活,透着京城的特色,俗中一定带着京城的品位,雅里面必然透着京城的俗韵。

猜你喜欢
京城玩法姥姥
京城之夜,文化之夜
关于辽上京城营建的几点浅见
雪姥姥
零跑的新玩法
八旬姥姥活得美
创意玩法
TPP的新玩法
京城:请听雕塑家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