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花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龙岩 364021)
文献资源建设是一定范围内的图书馆及其他文献情报机构对文献资源进行有计划的积累和合理布局,以满足、保障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要的全部活动[1]。馆舍、设备和文献资源被称为图书馆的三大物质要素。馆舍和设备是用来存储和使用文献资源的,是为文献资源服务的;而文献资源是用来满足读者学习、工作和生活需要的,在三大要素中居于核心地位。因此,文献资源建设是各类型图书馆建设的基础也是核心[2],是图书馆面对不同层次读者开展各种服务的物质保障。本文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就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路径进行探索。
文献资源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创新和突破而产生很大变化。文献资源已从传统的纸质文献发展到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并存的时代。纸质文献,作为传统载体,在读者系统化阅读学习中所养成的阅读习惯,占据主流地位。电子文献,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能够便利快捷地搜索到所需文献且发展迅速。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的需求,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发生了变化。从图1可以看出,新冠肺炎疫情前(2019年)纸质图书借阅量明显高于电子图书借阅量;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2020年),纸质图书借阅量急剧下降,电子图书借阅量稳步上升;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时期(2021年),纸质图书借阅量开始回升,但未能达到疫情前水平,而电子图书借阅量稳步上升,远超疫情前水平。
图1 2019—2021年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图书借阅量
文献资源建设是对文献资源进行有计划的积累和合理布局。一是要确定基本资源库建设,以满足全校读者教学、科研和学习的基本需要,其既是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的核心也是基础。二是要确定特色资源库建设及方向,以满足部分读者教学、科研和学习特殊需要的特色资源库建设,其是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的灵魂,能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竞争力和高附加值(含知名度),并解决部分读者的特殊性需要。通常不以特色文献的点击使用率作为特色文献资源库建设依据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标准。三是要确定在资源建设中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的比例。根据资源建设经费、馆藏总量、读者需求科学合理设置比例。在经费投入充足的年份,能做到三者兼顾;在经费投入不足的年份,只能先保证最基本的资源库建设。经费投入的起伏影响文献资源建设的连续性、特色性、完整性。因此,文献资源建设要求有相对稳定且小幅增长的经费投入。但是,近十年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投入经费起伏较大。另外,不稳定的经费投入会影响图书馆每年的各项资源招标采购,也影响文献资源建设的连续性、特色性和完整性。
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众多高校进入闭环管理,文献资源共享显得尤其重要。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共享不仅包括纸质文献的互借互赠、书刊书目的交换,还包括对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电子文献的存储、检索和传递。资源共享就是基于网络的资源分享。实力相当的图书馆之间,文献资源共享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但实力悬殊的图书馆之间,仅仅依靠有资源有条件有能力的图书馆单方面无偿给予资源,这样文献资源共享的意义就不存在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信息量的不断增加,资源共享便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同时,文献资源的共享已成为图书情报界一直探索的课题。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不但可以使读者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获得本地馆藏以外的文献资源,而且可以弥补馆藏不足的问题[3]。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图书馆的发展经历了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复合图书馆,现阶段正朝着智慧图书馆的方向发展。智慧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需要馆员具备网络知识和图情知识。高职院校图书馆早期入馆的馆员仅具备图情知识或计算机技术,很难满足文献资源建设的需要。一方面,女性馆员占比较高,且对新技术发展不够敏感;另一方面,年龄结构不均衡、偏向老龄化,缺乏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主动性,缺乏学习培训的信心,有畏难情绪,跟不上图书馆智慧化发展的需求[4]。
纸质文献有根深蒂固的传统阅读习惯优势,电子文献有快速便利搜索的优势,各有所长,两种文献并存将是长期的状况。《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2020年版)中对文献资源总量提出的计算公式: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最小比为6:4。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根据本馆的阅读环境、经费投入、设备设施等实际情况在比例范围内科学合理地调整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的占比,让文献资源总量最优化增长。一是根据阅读环境确定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的比例。许多读者会根据现场的阅读环境条件来选择使用纸质文献或者电子文献,阅读现场色彩和谐、光线柔和、温度适宜、文化氛围浓郁,读者选择纸质文献的比例大些;反之,选择电子文献的比例大些。二是根据经费投入确定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的比例。《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中高职院校每年的生均进书量指标是3册,图书馆根据学生数确定每年需增加的文献资源量。目前,单册的纸质文献价格高于电子文献。各类型图书馆在确保文献资源建设连续性、完整性和特色性前提下,按照性价比来确定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的结构比例。经费投入高时,纸质文献的比例高些;反之,电子文献的比例高些。三是根据设备设施确定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的比例。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从并存到同步,尤其是存储容量进入云数据阶段而无限扩大,电子文献在文献资源建设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发展速度远超纸质文献。若是图书馆的设备设施较完善健全,电子文献的比例则会高些;反之,纸质文献的比例高些。
高职院校馆藏文献资源建设必须以学校办学目标、学科建设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集思广益做好文献资源建设的顶层设计、长期规划与短期目标。一是做好文献资源建设常规经费预算,提出图书馆总体建设的规划列入学校的建设规划,并按步骤实施。常规经费预算也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经费的主渠道,需要与学校层面深入沟通交流,达成高度共识,遵循文献资源建设的选择性、连续性、完整性、特色性的规则,实现馆藏基本资源库的建设。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2020年图书馆制定五年发展规划并纳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十四五” 发展规划(2021—2025)》,已实施的2021年和2022年都有稳定且小幅增长的经费投入,对文献资源建设起到良好效果。二是以第三方评价体系的评价为契机,争取经费投入。高职院校为了提高竞争力,先后都引进了第三方的评价体系,来了解自身在各项建设中的长处与不足。2018年,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引进麦可思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对学校办学进行全方位评估评价,在评估评价体系中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总量为生均80册,年新增每生3册;图书馆利用评价体系中的指标,向学校争取经费的投入。三是追踪政策信息,争取政策专项扶持。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各级政府不断推出各项扶持政策,图书馆平时就要做好规划,争取专项建设的立项,优化完善文献资源建设,弥补资源建设的短板。四是出台合情、合理、合法的奖励政策。图书馆要调动校内员工工作热情,向积极热心公益事业的社会民间精英募集资金。筹措资金投入针对性强的专题性项目建设,可以补短板、加强竞争力。
一是突显特色关。一个有特色的文献资源建设体系,将强有力地提升学校办学的竞争力和人才培养的品牌影响力,从而成为学校综合实力的物质保障。特色馆藏要彰显学校办学目标、学科建设规划和人才培养的特色,并融入文献资源建设中,使文献资源和读者需求相互满足。这就要求文献资源建设要结合学校重点专业,完善具有专业特色、学校特色、地方特色文献资料库建设。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以学校 “红旗不倒、理实交融” 的办学特色为中心,发展以红土文献库和校本库为中心的特色馆藏建设。其具体做法:收集有关闽西本土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具有闽西地方特色的地方文化,不断完善红土文献库建设;征集本校师生员工和校友的优秀成果,包括教材、专著、编著、译著、工具书、学术论文、专利等[2],不断完善校本库建设。二是把好选择关。特色馆藏简单而言就是 “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使文献资源建设具有完整性、特色性、连续性。因此,在文献资源建设时,要做好调查、试用、评估和专家论证等工作,把好选择关。三是强调连续性。连续性包含微观连续性和宏观连续性两方面。微观连续性是指文献资源特定内容或专题的连续性采购,是实现文献资源完整性保障的基本途径,也是文献资源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宏观连续性是指学校和图书馆两级根据发展规划所需经费预算,提供连续性保障,并指导优化完善方案。两者相互协调、有机统一形成一个富有特色而完整、又能满足读者需要的文献资源库。
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对其工作人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图书情报的基本知识,还要有收集信息、研究信息、传播信息的能力,更要有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应用能力。一是加强工作人员的图书情报业务培训。每一位工作人员应具备文献分类、图书编目、流通服务、文献检索、文献传递的能力,能胜任图书馆的每个岗位。二是提升工作人员的新媒体应用水平。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图书馆成为学生的热门去处,为此出台了相应的入馆人流量限制、座位预约等措施,出现了 “一座难求” 的现象。为了服务更多的读者,图书馆要充分利用APP、微信公众号、QQ、微博等平台,向读者推荐新书和在线阅读资料。新媒体平台有着较强的灵活性、时效性、广泛性和互动性,对于及时处理文献资源建设中的短板行之有效。新媒体时代,读者更倾向于读书分享,充分体现新媒体的互动性,并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校闭环管理下,纸质文献特别是纸质的心理文献一时成为热门书刊,图书馆不可能在短期内满足读者的这一需求,这就需要工作人员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文献资源推荐和心理疏导。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的回信中指出, “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5]。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应通过多方渠道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特别要加强与同一区域内各图书馆的合作。同一区域内馆与馆之间的互相学习交流比较有可能实现,且图书馆的经费来自同一地方财政拨款,一起做好文献资源建设的规划,有利于经费配置和使用的最优化。另外,区域内图书馆有着不同层次的读者,这样在文献资源建设的发展需要、发展方向上就有不同的定位,能更好的实现文献资源的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