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金全,陈 平,龚 翔,赵安杰,刘 雁,吉 涛,李庆龙,姚新荣,王 文
(云南省种羊繁育推广中心,云南昆明 655200)
云南是西南边陲山区省份,山地占全省面积的94%,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和亚热带,独具特色的立体气候,适宜于各种作物、牧草和肉羊的生长繁衍,全省各地均有饲养和食用肉羊的传统习惯。云南肉羊饲养以山羊为主,据近日《云南草食畜牧业发展高峰论坛》报道,目前全省肉羊存栏1350.7 万只,其中山羊1251.7 万只,山羊占肉羊存栏92%以上,山羊存栏量居全国第二,主要分布于海拔800~4000m 的滇东北、滇西北、滇中、滇西等地区。云上黑山羊等黑色系列品种深受养殖户和消费者青睐,饲养方式多以草山草坡放牧为主。云南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立体气候特点显著,气候类型多样、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干湿季分明、气候呈垂直地带性变化。云南省种羊繁育推广中心是全省种羊生产和供应量最大的企业,专业从事种牛种羊品种选育与繁殖推广工作,长期生产实践过程中,探索并形成了饲养管理、繁殖选育、人工草地建植利用、疫病防治、生产经营等一系列技术体系,为全省草食畜牧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种源和技术服务保障。该中心山羊养殖区地处北纬25°36′ 42〞,东经103° 13′ 38〞,海拔2040m。年平均温度13.4℃,年温差为10~13℃,年均降水量965.1mm,6—9 月降水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0%,年蒸发量2033.7mm。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动植物越冬条件好。雨量年内分配不均,春季干旱、夏秋多雨,冬季温暖、“四季如春”是该地区的主要气候特点。所饲山羊的主要品种为云上黑山羊,目前基础母羊存栏2200 多只。胃肠道寄生虫病曾经造成山羊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长期困扰种羊繁育生产,是兽医防治工作中投入精力最多,而收效甚微的主要病种,严重影响羊群健康和经营效益。2015 年山羊寄生虫病普查中,不同年龄结构均有寄生虫感染,总感染率达87.04%。共查到球虫、鞭虫、细颈线虫、肺线虫、其他线虫、绦虫、贾第虫包囊和阿米巴包囊8 种(类)寄生虫卵,其中线虫感染率为66.67%[1]。
随着草食畜牧业快速繁荣,规模化、集约化、精准化的饲养管理方式成为畜牧业生产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在饲草生产充足地区,山羊生产管理由放牧改舍饲,成了提高养殖效益,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之一。通过试验和调查,该中心山羊由半放牧半舍饲改为全舍饲,发病率、死亡率明显下降,基础母畜体重增加,繁殖率提高,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升。现回顾总结舍饲对山羊寄生虫病的防治效果,旨在与广大山羊养殖场(户)交流探讨寄生虫病防治体会,商榷讨论,共同提高。
2020 年1 月,从该中心山羊队基础母羊群中,选择44 只(1 岁龄)初配母羊群体为试验组,进行全舍饲管理,该群体自断奶至试验前全为舍饲,从未进行草地放牧。对照组为同一年龄结构的初配母羊50 只,仍沿用传统管理方式,进行半放牧半舍饲,上午放牧,下午和夜间补饲。
试验期1 年。其间每两个月送检粪便1 次,每次每组随机采取20 只羊直肠粪便,用清洁容器装盛,送实验室检测。
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2],依据虫卵大小、形状、颜色、卵壳和内容物等特征与标准图谱比较,鉴别虫卵种类和确定数量。根据多年的虫卵检测和寄生虫病防控经验,造成当地山羊感染发病的寄生虫主要是线虫,故虫卵检测以线虫为主。
全舍饲日粮由全株玉米青贮、黑麦青干草和精料组成,经全混合日粮搅拌机充分揉搓搅拌,按饲养标准规定的日粮供给量,分次喂给。半放牧半舍饲羊群上午在人工草地采食,下午返回羊舍,补饲TMR 混合搅拌料,质量与全舍饲日粮相同。
按常规进行定期称重。统计受胎率和羔羊成活率。根据病历和繁殖记录统计基础母羊群发病率、繁殖率。
阿力佳和左旋咪唑混合,根据体重和规定用量使用。
由表1 可知,实行全舍施管理的试验组相对半放牧半舍施的对照组,粪便线虫卵显著减少。
表1 试验组和对照组线虫卵检测结果
根据常规,山羊队每2 个月进行一次粪便虫卵抽检,每年3 月和9 月各进行药物驱虫一次。2021 年3月初全队山羊进行驱虫,并由半放牧半舍饲改为全舍饲,之后加强虫卵检测,每月随机采集60 只羊直肠粪便,进行寄生虫卵跟踪检测(表2)。2018—2020年,饲养方式为半放牧半舍饲,每次检测,线虫卵均达到需进行药物驱虫的数量,其间虽有两次药物驱虫,但均在较短时期内反弹。改全舍饲后,线虫卵平均数量再也没超过1000,由于数据变异程度较大,仍有少数超过1000,故于9 月末仍进行一次药物驱虫,再无反弹。
表2 改全舍饲前后基础母羊群线虫卵检测结果
由表3 可知,改为全舍饲后基础母羊群平均体重,较半放牧半舍饲管理条件下有明显提高。
表3 改舍饲前后基础母羊体重变化
由表4 可知,改全舍饲后,与前3 年的平均水平相比较,发病率下降25.3%;成年羊死亡率下降1.8%,变化不明显;羔羊死亡率下降48.2%;基础母羊受胎率提高7.5%;羔羊成活率提高4.4%;在基础母羊数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年断奶羔羊数提高8.0%。发病及死亡下降,繁殖效率明显提升。
表4 改舍饲前后基础母羊发病及繁殖效率变化
2020 年进行的放牧和舍饲羊群虫卵检测结果表明,在全年5 次检测中,试验组粪便线虫卵显著少于对照组(见表1)。EPG 是一种虫卵计数方法,即每克粪便里含有的寄生虫卵个数,常用以表示某种寄生虫感染强度的指标。在羊线虫上,一般EPG 在2000~6000 枚时为重度感染,EPG 在1000 枚以上即应予以药物驱虫[2]。表1 数据表明,试验组5 次检测,EPG 均小于100,表明其胃肠道线尚未达到危害程度,不需驱虫处理。而对照组草地放牧羊群,5 次检测EPG 均大于1000,其中3 次达到重度感染,必须立即驱虫。试验组与对照组EPG 差异显著,说明舍饲相对放牧,对山羊胃肠道线虫感染有较好的防控作用。
表2 为全面改舍饲前后羊群线虫卵检测结果,2018—2020 年,饲养管理以半放牧半舍饲为主,按规定每两月进行一次虫卵检测,每次线虫卵数量均达到1000 以上,大多在2000 左右,每年3 月和9 月进行的药物驱虫,仅在短期内有效,之后迅速反弹,虫卵数量很快恢复到用药前水平,表明在放牧条件下,仅依靠药物驱虫来控制寄生虫感染,是不可实现的。2021 年3 月进行药物驱虫并实行全舍饲管理以后,至12 月共检测8 次,线虫卵数量均未超过1000,未达到驱虫标准,其间于9 月末进行药物驱虫一次,2 次驱虫后虫卵数量下降,且未见明显反弹。表明半放牧半舍饲管理条件下,草地采食感染,药物驱虫后虫卵数量很快反弹,浪费人力物力,无法取得理想效果,而采用舍饲管理方式,可有效降低山羊线虫感染强度,是避免山羊受寄生虫危害的重要途径。
寄生虫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是经口感染[2]。放牧山羊感染线虫,主要是由于含有寄生虫卵的粪便污染草地和牧草,羊群在放牧过程中采食了含有虫卵或幼虫的牧草,便完成了一个宿主到另一个宿主的传播,因此进行草地轮牧、粪便和环境卫生管理是预防寄生虫病的关键措施。针对放牧山羊寄生虫病预防,根据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以前曾经设计过一个划区轮牧的防控方案,其主要理论依据是线虫幼虫在夏季牧场上需要7d 可发展到感染阶段,故在第6 天左右将羊群转移到其他小区放牧,就能避开线虫幼虫的高感染阶段。因为线虫感染幼虫在夏季牧场上能保持1.5 个月的感染力[2],放牧小区停牧封闭1.5 个月后,羊群再返回放牧,即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线虫感染。此方案尽管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生产实践中却很难操作,首先没有足够的放牧小区可供轮牧,由于在南方亚热带地区的牧场,草地面积有限,放牧小区数量不多,无法按照放牧7d、封闭45d 的计划去执行。因为在实际管理中,一个基础母羊群约180 只,因繁育周期不同而分为3 个群组,固定约10 个放牧小区,牧工只能根据需要,自行安排轮牧周期,给寄生虫感染创造了极大机会。同时,因发展需要,畜群规模不断增大,导致放牧小区的轮牧周期越来越短,无法达到防控寄生虫感染所需的7d 轮牧周期。其次,寄生虫中间宿主及媒介难以控制,如淡水螺类软体动物是很多寄生虫的中间宿主,清理草地水溏、化学药物防治等均可有效防控,但在亚热带地区的夏秋季节,降水集中,雨量偏大,相对低平的草地中,出现较长时期积水或水流是不可避免的,给寄生虫和淡水螺隐匿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3-4],为寄生虫病防控增加了很大难度。再次,对放牧羊群活动范围进行卫生消杀显然是不可实现的,因为放牧羊群活动范围太广,放牧小区和往返牧道,面积过大,从物力人力考虑,即使定期消杀,也无法开展。
全面改为舍饲以后,所使用的青贮饲料和青干草,已无被寄生虫污染之虞,即便偶有污染,经过饲草发酵和干制过程,寄生虫的幼虫或虫卵会绝大部分死亡,阻断了寄生虫经口传染的途径[5]。高床漏粪式羊舍的使用,粪便漏至下层,降低了羊只与寄生虫卵的接触机会,保持羊床卫生清洁,通风干燥,食槽水槽与羊床和运动场隔离,避免污染。羊舍环境、饲养器具及水泥地面运动场,便于清扫消毒,保持环境卫生清洁,有效降低寄生虫感染概率[6,7]。而传统羊舍地面既供羊群躺卧休息,也接纳粪尿排泄,卫生状况差,虫卵污染严重,极易导致羊只感染寄生虫病。
实行全舍施管理以来,羊群平均体重较以前显著提高(见表3),由于山羊常年发情,两年产3 胎,每个阶段均有一部分基础母羊处于怀孕中后期,为确保数据准确和避免流产,怀孕中后期羊群未进行称重,故每次称重羊只数有差异,但平均体重呈现上升趋势,说明改全舍饲后,精准化饲养管理,确保羊只所需营养物质的足量供应,减少羊群出牧归牧的体能消耗,因此,羊群体况得到改善。这个结论与毕台飞等研究的陕北绒山羊在不同养殖模式下,全舍饲羊群的体重及体尺全部高于其他饲养方式的结果完全相同[8]。
当羊群不再受寄生虫病困扰,消化吸收正常,营养供给全面,健康水平提高,以致发病率下降,受胎率和羔羊成活率上升,繁殖效率提高。刘胜敏等对南方肉用山羊的研究认为,舍饲技术的利用不仅可以提高肉用山羊的日增重和繁殖性能,而且是解决养羊与生态保护之间矛盾的关键[9]。
舍饲是目前长江以南地区草食动物饲养管理的主要方式及发展趋势,尽管草坡草地放牧符合草食动物的天然生活习性,但对于南方耕地面积狭窄,人口密度较大,以及规模化高效养殖的客观需求而言,舍饲相对放牧有更多的优势。①在地势相对平坦地缓丘陵地带种植放牧人工草地,与一年两季制短期饲草种植相比,其饲草干物质生产量仅是后者的1/3。根据多年产量测定,管理利用较好的混播放牧人工草地,饲草干物质产量约为7500kg/hm2·y,而在相同地段采用青贮玉米加小黑麦的一年两季制种植模式,干物质产量可达到24000kg/hm2·y,草地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高[10]。混播放牧人工草地在以前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年代,的确可起到一年种多年利用、省工省时的效果,但在云南大部分地区,半年下雨半年晴,11 月中旬至次年6 月中旬由于降水太少,草地人工牧草基本不生长或生长缓慢,旺盛生长仅小半年时间,因此产量极为有限。青贮玉米和小黑麦的两季制生产,不仅产量显著提高,而且饲草营养丰富,牛羊喜食,适合于机械化生产管理,生产成本低,产出效益高,可实现饲草规模化生产供应[9]。②放牧难以实现规模化养殖和提高养殖效益。草地或草山放牧家畜需要出牧归牧、跟群管理,费时费工,而且还必须较大的草地或草山草坡面积,目前情况下,养殖场户要占用较大面积土地用于种草放牧,几乎是不可能的。而舍饲管理的饲养密度较高,有利于使用现代化的高效率的饲养管理技术、观察掌握畜群状况、进行疫病防控、提高管理水平及其生产效率。③全舍饲有利于实现精准化饲养管理。在放牧管理中,羊只每天采食的干物质及其营养,能否达到其生长或生产所需,不得而知,只能凭经验进行大致估测。而在舍饲条件下,科学配合日粮,合理掌握精粗比,利用全混合日粮搅拌机充分搅拌揉搓,增加适口性,根据畜群体重和生产性能,计算日粮干物质及营养需求量,精确投喂,可保证羊只有足量的营养摄入,确保其生产性能得到充分发挥。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南方草地畜牧业蓬勃发展,学习新西兰畜牧业发展经验,探索和引进技术,大面积改良草山草坡,种植混播放牧人工草地,实行划区轮牧,将草食畜牧业生产由天然草山草坡放牧推进到人工草地放牧的新轨道。多年生混播放牧人工草地牧草品质优良,生物产量较高,适口性良好,管理上省时省工,利用周期长,显示出天然草山草坡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伴随草食畜牧业高效发展的客观需求,以及山羊生产的具体特点,对于地块面积相对较大、土层深厚、地势平缓和能进行机械耕作地缓丘陵地带,利用现代农业机械的效率优势,建立一年生高效饲草生产系统,提高草地生产力水平和土地利用效率,实行山羊舍饲管理,促进畜群健康,提升繁殖效率,加强现代化饲养设备和数字管理技术应用,是推动草食畜牧业生产由粗放管理向规模化、精准化饲养管理迈进的重要途径。而将多年生混播放牧人工草地建植于坡度较大、乱石突兀、地形破碎、林木错乱、地势复杂多变、机械无法作业的地段里,改良天然草山草坡,生产优质饲草,以提高难利用土地的使用效率。
寄生虫感染严重是山羊草地放牧的重要弊端,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直接影响经营效益。山羊饲养方式由半放牧半舍饲改为全舍饲之后,阻断寄生虫传播途径,寄生虫病感染率下降,畜群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发病率下降25.3%,受胎率提高7.5%,羔羊死亡率下降48.2%,在基础母羊数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年断奶羔羊数提高8.0%。发病及死亡降低,繁殖效率提高。同时,全舍饲有利于规模化生产经营,适宜于现代化饲养设施设备使用,便于实现精准饲养和数字化管理,是促进山羊养殖业走出低效益困惑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