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司他丁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和对肾功能的影响

2023-01-17 12:55祝志刚
天津药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乌司感染性休克

祝志刚,郑 燕

(上饶市立医院,江西 334000)

感染性休克是指因微生物及其毒素生物诱发的脓毒伴休克综合症状,具有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的特点,其诱发主要受革兰阴性菌、肠杆菌科细菌、原有慢性疾病等因素的影响。感染性休克患者会表现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同时伴有突发的呼吸困难,诱发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机体多脏器衰竭,严重者会导致死亡[1-2]。乌司他丁是从人尿中提纯出的控制各种蛋白水解酶活性的糖蛋白之一,属于蛋白酶控制药物的一种,作用机制为控制多种蛋白质酶的活力,还可以控制胰酶的活性,减少胰腺酶对患者机体的腐蚀,可用于急性循环衰竭的抢救辅助,可以有效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避免炎性细胞因子与白细胞之间的作用[3-4]。本研究选取本院41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研究乌司他丁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感染性休克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41)和联合组(n=41)。常规组: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龄25~54岁,平均(38.12±3.81)岁;病程4~21个月,平均(12.42±1.24)个月。联合组:男性21例,女性20例;年龄25~54岁,平均(37.95±3.79)岁;病程4~21个月,平均(12.54±1.25)个月。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酸碱平衡血液生化或病原学检查被确诊为感染性休克;②患者伴有明确的感染病灶;③患者伴有全身炎症反应;④对本次试验的药物无过敏现象。排除标准:①患者伴有心、肺、肾等恶性肿瘤疾病;②患者伴有消化道出血等疾病;③患者在近期内接受过手术治疗;④患者伴有水电解质紊乱障碍。

1.3 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予以补充血容量、抗感染、纠正酸碱失衡、糖皮质激素、营养物质支持等对症基础治疗,同时还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必要时应用机械通气,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联合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取乌司他丁治疗,将20万U的乌司他丁注射液配合100 ml的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2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7 d。

1.4 疗效评估标准 显效:治疗7 d后,患者症状治愈,病情得到抑制,休克症状得到纠正,可以摘除呼吸机;有效:治疗7 d后,患者症状有所改善,病情相对稳定,休克症状有所缓解,但仍需要呼吸机进行辅助;无效:治疗7 d后,患者症状未见明显改善,甚至出现恶化现象,需要有创通气。显效、有效计入总有效率。

1.5 观察指标 ①疗效。②ICU住院时长和通气时长:记录并比较两组ICU住院时长和通气时长变化。③肾功能: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肌酐(Cr)、尿素氮(BUN)和尿量变化,在治疗前后收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5 ml,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后,取上层血清液,使用北京提供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④血清细胞因子: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乳酸(Lac)、降钙素原(PCT)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变化,在治疗前后收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5 ml,以2 500 r/min离心5 min后,将血清放置在冰箱内保存,使用血气分析仪检查患者Lac,使用透射比浊检查PCT,使用ELISA检测TNF-α。⑤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RP和IL-6变化,在治疗前后收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以2 500 r/min离心5 min后,使用酶联吸附法检测。⑥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两组治疗后瘙痒、恶心、腹泻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2.68%,比常规组的70.73%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ICU住院时长和通气时长比较 与常规组比较,联合组ICU住院时长和通气时长短(P<0.05)。见表2。

表2 两组ICU住院时长和通气时长比较(±s)d

表2 两组ICU住院时长和通气时长比较(±s)d

与常规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ICU住院时长 通气时长联合组 41 9.87±0.98△ 10.67±1.07△常规组 41 16.54±1.65 16.36±1.64

2.3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Cr、BUN和尿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Cr和BUN均降低,尿量增加(P<0.05);且联合组Cr和BUN低于常规组,尿量多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比较(±s)

与治疗前同组比较,*P<0.05;与治疗后常规组比较,△P<0.05

组别联合组常规组例数41 41 BUN(mmol/L)治疗前 治疗后15.64±1.56 6.87±0.68*△353.61±13.54 240.63±12.40* 314.52±13.45 1 503.57±19.35* 15.23±1.52 9.47±0.95*Cr(μmol/L)尿量(L/d)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治疗后352.12±13.52 176.52±11.76*△ 313.63±13.36 2 861.42±28.61*△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比较 治疗前两组Lac、TNF-α和PCT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Lac、TNF-α和PCT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Lac、TNF-α和PCT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比较(±s)

与治疗前同组比较,*P<0.05;与治疗后常规组比较,△P<0.05

组别联合组常规组例数41 41 PCT(ng/ml)治疗前 治疗后11.12±1.12 1.64±0.16*△5.84±0.59 2.56±0.25* 6.87±0.68 5.12±0.51* 11.24±1.13 4.34±0.43*Lac(mmol/L)TNF-α(n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治疗后5.82±0.58 1.43±0.14*△ 6.81±0.67 3.09±0.31*△

2.5 两组治疗前后CRP和IL-6比较 治疗前两组CRP和IL-6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CRP和IL-6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CRP和IL-6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CRP和IL-6比较(±s)ng/L

表5 两组治疗前后CRP和IL-6比较(±s)ng/L

与治疗前同组比较,*P<0.05;与治疗后常规组比较,△P<0.05

组别联合组常规组例数41 41 CRP IL-6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治疗后111.12±11.12 44.36±4.44*△ 128.63±12.86 73.61±7.36*△112.32±11.23 80.06±8.01* 127.14±12.71 105.24±10.52*

2.6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2%,与常规组的12.20%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6。

表6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感染性休克是临床上多见的急危重症,是指病原微生物进入患者身体导致炎性介质大量释放,诱发全身效应,其病死率高达30%~50%。其发病原因与特殊类型的感染性休克、不发酵杆菌等密切相关,其临床主要特征为交感神经兴奋、急性肾衰竭等。感染性休克患者会出现机体急性微循环灌注不足,同时伴有组织缺氧、代谢功能异常的症状,且在早期因多种炎症因子的刺激,导致肾灌注功能降低,诱发肾功能衰竭,当休克症状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会引发患者心功能下降,严重的话会出现心衰现象,甚至诱发多器官发生功能衰竭[5-6]。

乌司他丁是一种天然的抗炎物质,是一种免疫调节药剂,归属于广谱的酶抑制剂,临床上适用于治疗胰腺炎,也可用于急性循环衰竭的辅助急救,对内脏和细胞组织的创伤、休克时的循环状况均具有调节功效,能加强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保证患者微循环的稳定,减少对患者组织的损伤。且乌司他丁可以控制各种脂类水解酶的活力,保证细胞膜和溶酶体膜平稳的作用,保证免疫功能的稳定,防止治疗的刺激对内脏产生损伤,还可以控制心肌抑制因子的产生,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氧自由基的产生,抑制疾病进展,避免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同时还可以改善休克状态时患者机体的循环状态[7-8]。本研究对于感染性休克患者采取乌司他丁治疗,结果显示,联合组总有效率(92.68%)比常规组(70.73%)高(P<0.05),提示该方法可以提高疗效。乌司他丁可通过多种途径来减轻对机体的伤害,减少炎症细胞聚集,从而抑制肾小管发生功能障碍,进一步改善肾血流。且在机体发生严重损伤或感染时,会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促进凝血酶的活化,有利于纤溶异常、凝血紊乱的纠正,改善患者的器官功能,还可以显著控制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增加,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经进一步研究显示,与常规组比较,联合组ICU住院时长和通气时长短(P<0.05),提示该研究可以缩短ICU住院时长和通气时长。乌司他丁可以与丝氨酸酶互相作用,有效拮抗毒性的功效,可以直接作用于患者的组织和细胞,起到保护的功效,控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少疾病对患者器官组织造成的损伤[9-11]。本研究数据显示,与常规组比较,联合组Cr和BUN水平低,且尿量多(P<0.05),提示乌司他丁可以改善肾功能。乌司他丁能够控制机体毒素诱发的炎性反应和水解酶,降低对肾细胞的损伤,还可以控制黏附分子的表达,降低白细胞组织嵌塞诱发的栓塞,保证促凝和抗凝的平衡,保持血管活性物质的平衡,从而改善肾脏灌注,保持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功能。且其还可以清除氧自由基,缓解肾脏缺血现象,改善肾代谢异常现象,进而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同时也对肾脏保护提供了有效的支持。本研究数据显示,与常规组比较,联合组Lac、TNF-α和PCT水平低(P<0.05),提示乌司他丁可以降低血清细胞因子。Lac可以反映感染性休克的严重程度和预后;TNF-α是感染性休克炎症反应的重要细胞因子之一,与人体内的炎性反应密切相关;PCT会在患者炎症反应中上升,其上升程度与感染程度为正相关。该方法中的乌司他丁对感染休克炎性细胞生成或释放具有抑制效果,能清除氧自由基和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改善人体内血管的通透性,有助于保护器官功能。本研究数据还显示,与常规组比较,联合组CRP和IL-6水平低(P<0.05),提示乌司他丁可以减少CRP和IL-6。乌司他丁可以清除患者体内过多的氧自由基,拮抗氧化损伤,维持氧化应激平衡,可以有效减少肝脏组织的损伤,进而抑制患者体内的炎症发展,降低患者的炎症水平,还能够对人体内的免疫功能进行调节,可以控制T淋巴细胞的活性,有效缓解患者的炎症状态,可以改善患者机体炎症状况,有效抑制炎症黏膜组织的分泌,降低炎性物质的分泌,加强患者的恢复能力,提高患者的机体防御能力[12-15]。本研究数据还表明,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32%)与常规组(12.20%)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该方案具有安全性。

综上所述,乌司他丁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可以提高疗效,加快机体恢复,改善肾功能,降低血清细胞因子,减少CRP和IL-6,且具有安全性。

猜你喜欢
乌司感染性休克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思考心电图之177》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乌司他丁治疗免疫功能降低并发急性间质性肺炎疗效分析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乌司他丁治疗老年缺血性结肠炎的效果观察
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效果
国产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