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蒙两国10~11岁蒙古族学生身体素质影响因素分析

2023-01-17 07:18:50刘巴图程珊珊勾立桥
关键词:肥胖率蒙古国两国

刘巴图,程珊珊,勾立桥,吴 洋,桂 兰

(内蒙古民族大学体育学院,通辽 028043)

身体素质是人体某一阶段的体能状态的反映,是指人体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指标的总称[1]。在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的年龄阶段各项身体素质的增长速度不同,在某一年龄段或年龄点其增长速度特别快,称之为身体素质敏感期或身体素质突增期。有研究指出,儿童青少年阶段身体素质敏感期集中于两个年龄段之间,即6~8岁和10~13岁[2]。10~11岁年龄段正是儿童少年发育开始阶段,也是身体素质各项指标发展敏感期。此阶段的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展受遗传、体育运动、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蒙古国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蒙古国与中国接壤的草原地带,是古代“草原丝绸之路”的核心地带。中、蒙两国虽然比邻而居,但因为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们的生活方式等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导致了两国人们的体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

通过测试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的10~11岁蒙古族学生的身体素质,调查分析影响两国蒙古族学生身体素质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中、蒙两国10~11岁蒙古族学生身体素质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选取中国内蒙古自治区10~11岁蒙古族学生1 242人(男生645人,女生597人),蒙古国10~11岁蒙古族学生479人(男生248人,女生231人)作为测试、调查对象(以下简称为中、蒙两国学生)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以“学生体质”“学生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敏感期”等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网等文献数据库,查阅青少年体质变化、身体素质发展、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并对文献资料进行汇总与整理,从整体上了解掌握学生体质变化趋势及相关研究动态,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2018-08至2019-01期间,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小学、通辽市蒙古族学校、二连浩特市蒙古族学校、扎鲁特旗蒙古族学校、赤峰巴林右旗蒙古族学校、兴安盟科右中旗蒙古族学校五年级(10~11岁)学生中选取1 242人,蒙古国乌兰巴托市、中央盟、阿日杭盖盟等地小学五年级(10~11岁)学生479人进行基本人口学信息(家庭成员及父母职业、收入)、学校体育课情况、生活习惯(去学校的方式、平时参加体育活动情况及饮食情况)等方面的调查。

1.2.3 测试法 测试学生身高、体重及身体素质指标。身高、体重及50 m跑、小球(网球)掷远、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等形态指标、身体素质指标测试均按照《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中规定的方法和测试细则进行。运篮球变向跑测试在篮球场地上进行,在全长28 m 的“W”字形指定路线上运球跑,记录时间(s)。

1.2.4 实地调查法 2018-08至2019-01期间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通辽市、二连浩特市、赤峰市、兴安盟及蒙古国乌兰巴托市、中央盟、阿日杭盖盟等地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学校课程设置等情况。

1.2.5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包,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皮尔逊相关分析和斯皮尔曼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各组间基本情况比较及身体素质值比较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蒙两国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及各影响因素间的相关性分析中,连续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运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分类变量间的相关分析运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分析,通过相关系数说明身体素质及各影响因素的关联程度,使研究更具有研究价值。

2 研究结果

2.1 中、蒙两国学生身体形态指标比较

两国学生身体形态指标比较结果(表1)显示,中国男、女生身高、体重发育均显著高于蒙古国男、女生(P<0.01)。

表1 中、蒙两国学生身体形态指标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body shape indexes between Chinese and Mongolian students

2.2 中、蒙两国学生超重和肥胖率比较

两国学生体重指数(BMI)均值比较结果(表2)显示,中国男、女生体重指数均显著高于蒙古国男、女生(P<0.01)。两国学生超重和肥胖按照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 值的标准分类[3],结果显示,中国男、女学生超重和肥胖率均高于蒙古国男、女学生。

表2 中、蒙两国学生超重和肥胖率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rates between Chinese and Mongolian students

2.3 中、蒙两国学生身体素质比较

两国学生各项身体素质指标比较结果见表3,中国男、女生立定跳远、50 m跑、运篮球变向跑等成绩均显著高于蒙古国男、女生(P<0.01),小球掷远成绩也高于蒙古国男、女生,但两国女生之间出现显著性差异(P<0.01),男生之间未出现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蒙古国男、女生坐位体前屈成绩显著高于中国男、女生(P<0.01)。

表3 中、蒙两国学生身体素质指标方差分析结果Tab.3 The results of variance analysis of physical fitness index of Chinese and Mongolian students

2.4 中、蒙两国学生身体素质影响因素分析

中、蒙两国学生各项身体素质与人口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4)显示,学生素质指标中除坐位体前屈以外的其他素质指标与母亲的文化程度间出现不同水平的显著正相关性(P<0.01或P<0.05);中国学生的运篮球变向跑与家庭经济收入间出现显著正相关性(P<0.01);两国学生立定跳远指标与学生居住条件间出现不同水平的显著正相关性(P<0.01或P<0.05)。

表4 中、蒙两国学生各项身体素质与人口学指标的相关性(斯皮尔曼相关系数)Tab.4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hysical quality and demographic indexes of Chinese and Mongolian students(Spearma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中、蒙两国学生各项身体素质与形态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5)显示,两国学生各项素质指标均与体重间出现不同水平的相关性(P<0.01或P<0.05),与小球掷远指标正相关,与其余素质指标间均负相关;两国学生身高与小球掷远指标无显著相关,与其他素质指标间均出现不同水平的正相关性(P<0.01或P<0.05)。

表5 中、蒙两国学生各项身体素质与形态指标的相关性(皮尔逊相关系数)Tab.5 Correlation between physical quality and morphological indexes of Chinese and Mongolian students(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中、蒙两国学生各项身体素质与学生体育活动参与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6)显示,两国学生学校以外的日常体育活动量与在校体育运动量水平与各项身体素质指标间均出现不同水平的显著性正相关(P<0.01或P<0.05)。

表6 中、蒙两国学生各项身体素质与学生体育活动参与度的相关性(斯皮尔曼相关系数)Tab.6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hysical quality and the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activities of Chinese and Mongolian students(Spearma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3 讨论

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很多,如学生家庭环境,社会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学生自身形态发育水平、体育意识以及学校的相关重视程度与体育设施等方面。田华[4]以北京市18所小学学生为调查对象,从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等几个层面分析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得出的结论是:在调查范围内,学生体重增幅在扩大、正常体重的学生人数在减少,在肥胖和超重的学生中体质测试不及格和机能指标不及格人数较多;学生自身方面存在学生对体质健康的重视度不够,健康运动的参与动机不足等;学校方面,“升学率第一”替代了“健康第一”,追求升学率,忽略体质健康的重要性;家庭方面,有些家长溺爱孩子,不注意孩子营养问题或者不懂得科学膳食,随意满足孩子吃零食要求,造成学生超重、肥胖或营养不良,甚至有的家长认为体育运动会影响孩子的学习,阻碍或降低体育运动量或质。

本研究中选取50 m跑、小球(网球)掷远、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及运篮球变向跑等项目,分别反映了学生移动速度、上肢力量、下肢爆发力[5],柔韧性,灵敏、协调能力,分别测试并比较中、蒙两国学生身体素质各项指标的结果,中国男、女生速度、上肢力量、下肢爆发力、灵敏、协调能力水平高于蒙古国男、女生,柔韧素质水平低于蒙古国男、女生。中、蒙两国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因素分析中考虑学生的形态指标,学生的生活环境条件,学生的日常运动状况等对其各项身体素质指标的影响,分别进行相关分析,通过相关系数说明身体素质及各影响因素的关联程度。

3.1 中、蒙两国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对其身体素质的影响

身高与体重是人体形态学发育状况的重要指标,身体形态发育是身体素质发育的物质基础。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学生身高、体重均比蒙古国学生高。推测两国学生生活环境条件的差异性是其形态发育水平不同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研究显示[6],在影响人体生长发育诸多因素中,自然环境不失为一重要原因。即,环境因素则可以影响遗传因素的发挥潜力。蒙古国地处高原,大多数地方气候寒冷,这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7]。除此之外,中、蒙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及两国儿童、少年的饮食、营养状态不同等也会影响学生的身高、体重。

研究中分析了两国10~11岁蒙古族学生形态指标与身体素质指标间的相关性,身高与上肢力量之间未出现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外,其余的素质指标与身高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体重与上肢力量指标呈正相关外,其余身体素质指标50 m跑、立定跳远、运篮球变向跑呈负相关关系。说明,体重增加会在一定水平上增加身体力量,但对速度、柔韧、灵敏及协调性素质有负面影响[8]。本研究中,中国学生各项身体素质的整体水平优于蒙古国学生,但另一方面,中国学生超重和肥胖率高于蒙古国学生。学生肥胖率上升问题堪称当今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最大危机,有研究报道,1985—2014年中国7~18岁学生的超重、肥胖检出率持续处于正增长趋势,据2014年数据统计,中国7~18岁学生的超重及肥胖检出率为19.4%,男生超重及肥胖检出率为24.2%,女生为14.6%,男生高于女生[9]。2018年对北京市小学5年级学生进行的超重肥胖率调查结果显示[10],小学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3.3%和9.3%,男生超重肥胖率(33.5%)高于女生(10.0%)。内蒙古地区学生(包括中小学生、大学生)肥胖率调查结果也显示[11],学生总体肥胖率为18.54%,男生肥胖率为22.04%,女生为14.99%。肥胖不仅影响儿童时期的生长发育,还有可能增加成年后肥胖起因的慢性病发病风险。通过本研究调查发现,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仍存在总体水平偏低、静坐式生活方式增加的现象。这与中国学生上课、学习时间相对于蒙古国学生长,学习压力重有关。蒙古国小学生的上课模式是,一天之内只有上午半天上课、下午休息模式,相对于中国学生其学校以外的休闲时间较长。因此推测,蒙古国学生自主支配时间充足,静坐时间相对少是其超重、肥胖发生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3.2 生活环境对中蒙两国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在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家庭生活水平的高低、生活环境的优劣、父母受教育程度的高低等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产生影响。已有研究证实,家庭经济水平较低的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量不足和不良饮食习惯现象比较严重[12]。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儿童体能得分也比较低[13]。本研究分析家庭经济收入水平与学生身体素质的相关性,中国学生的分析结果出现了家庭经济水平高者的灵敏和协调素质强的现象,蒙古国学生的身体素质各项与家庭经济水平间未出现相关性。这种现象可能与中、蒙两国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存在差异相关。据2018年的数据报道[14],中国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 470美元,蒙古国人均生产总值3 580美元。对于低收入水平的蒙古国,国民的贫富差距不明显,家庭经济水平对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差异也不明显。

学生居住的城乡差异方面,目前我国的表现为乡村地区经济、文化、教育和医疗等各方面均长期落后于城市地区。城市学生的父母高学历人员较多,家庭收入也相对高。本研究结果发现,母亲学历的高低与学生身体素质大多项之间呈现了正相关关系,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似。已有研究显示[15],父母高学历的家庭,尤其是母亲属于高学历的家庭,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高于低学历家庭。因为高学历的父母更注重孩子的健康饮食和身体锻炼。

3.3 体力活动量对身体素质的影响

体力活动有助于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电子产品和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媒介接触增加了儿童青少年的屏幕时间和久坐时间,压缩体力活动时间,对青少年的身体形态和体质健康产生不利影响[16]。本研究结果显示,两国学生体力活动量均与各种素质正相关,说明体力活动量大的学生身体素质水平高,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有研究报道[17],儿童少年体力活动水平与家庭因素相关,如:高收入、高学历家庭的父母平均每天从事体力活动时间长于低收入家庭的父母,父母体力活动水平活跃的家庭,孩子体力活动水平较高、超重肥胖的发生率较低、心肺耐力水平较高。

综上所述,中、蒙两国的地域差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学生家庭因素及体力活动不足等是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因素。其中,地域气候等自然条件是不可控的因素外,家庭因素及体力活动因素是可以改变的。目前我国出台各种政策促进学生健康,但我国学生静坐少动生活方式引起的超重和肥胖率上升现象仍然存在,改变这一现象需要加强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教育,加强国家政策引导,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肥胖率蒙古国两国
蒙古国某地绿松石玉的矿物组成及其成因
地质与勘探(2021年1期)2021-05-21 08:28:22
美军肥胖率上升,海军最肥
环球时报(2019-09-05)2019-09-05 06:14:30
蒙古国草原上的“青啤绿”
商周刊(2018年12期)2018-07-11 01:27:24
浅谈从蒙古国语言中选用一些词语
我国北方肥胖率明显高于南方
大众医学(2017年9期)2017-10-27 20:03:43
日本人最瘦,美国人最胖
环球时报(2017-05-22)2017-05-22 12:25:07
蒙古国一处摩崖石刻被确认为《封燕然山铭》
丹青少年(2017年4期)2017-02-06 03:08:48
中美两国学生高考和求职之路的比较研究
从中日两国宗教基本概念的语意表达看两国对宗教的认识
春秋时期公族与士夫之族的互补性——以鲁、晋两国为例
人间(2015年18期)2015-12-30 03:4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