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霄 采访专家/王育
卵巢癌被称为“妇瘤之王”“沉默的杀手”,其死亡率位居妇科肿瘤首位,全球每年有22万女性罹患该病。说它“沉默”是因为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出现症状后又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而延误治疗,一旦确诊往往都是晚期。而随着肿瘤基因检测及相关诊治掀开了新的篇章,与遗传相关的、占总比例20%的卵巢癌有望被早诊早治。不仅如此,基因检测也为有靶向药物参与的维持治疗的有效开展指明了方向。
在疫情静默结束、复工复产后不久,王育教授在院内会诊时遇到了这样一位患者:5 0多岁的女性,腹围比正常值还要超出3 0厘米,比一些足月待产的孕妇还要大,这是严重的腹水!患者自述最近数月没有其他特别的不适症状,就是胃胀,没想到在前不久,自己的腹部迅速隆起。
经过全面检查后,患者被确诊为卵巢癌晚期!而腹水是因为肿瘤不断长大,压迫腹腔内的其他脏器而引起的。王育教授说,卵巢癌目前仍是死亡率最高的妇科肿瘤。因为卵巢癌的症状没有特异性,往往容易被忽视和混淆,有些患者出现腹胀、腹痛、胃肠不适、疲劳、消瘦等症状时,往往已经是肿瘤晚期了。
目前,对于卵巢肿瘤的筛查,没有敏感的肿瘤标记物,诊断卵巢癌主要依靠B超。王育教授建议,各年龄段的成年女性,需要每年做1次卵巢B超;如果是高危人群(有卵巢癌家族史或卵巢癌康复患者等),B超检查的频次要增加,每3个月做1次,力争做到早诊早治。“卵巢癌早期治疗的效果与晚期治疗天差地别,Ⅰ期、Ⅱ期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 0%以上,而Ⅲ期、Ⅳ期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只有20%。”
如今,肿瘤诊治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基因检测技术指引着肿瘤诊治。对于“妇瘤之王”卵巢癌亦是如此。“目前,已经被证实的是,有2 0%的卵巢癌与遗传基因缺陷有关。”王育教授说,如果能牢牢抓住这1/5的卵巢癌人群,那么卵巢癌的早诊早治将取得重大突破。
而如何抓住这2 0%与遗传相关的卵巢癌人群呢?她认为,要建立卵巢癌家族遗传队列数据库,即已经被确诊的卵巢癌患者,其母亲、女儿、姐妹,都需要做基因检测。“基因检测的意义有两个:一、对疾病发生的预测;二、指导治疗,尤其是指导靶向药物的使用。”王育教授介绍说,目前卵巢癌相关的基因检测项目主要有两项:BRCA基因和HR。
BCRA基因包括两个:BCRA1和BCRA2,它们承担着修复DNA损伤、稳定DNA正常复制、阻止肿瘤发生的重要职责。而如果BCRA基因一旦发生突变(检测结果为阳性),它的修复作用就会丧失,那么女性发生卵巢癌的概率将大大增加。研究发现,存在BCRA1/2突变的女性,其未来发生卵巢癌的风险比普通女性高出30倍。
H R,即同源重组修复,它是双链结构的D N A损伤修复的重要途径。如果它出现异常,那么D N A的损伤修复将会出现缺陷,即发生HRD。研究发现,有超过50%的卵巢癌患者都存在H R D。“如果把BRCA基因比作是圆心,那么HR就是圆心外围的通路。”王育教授说,它们两个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如今卵巢癌基因检测的重要项目。
对于卵巢癌患者来说,如果存在B C R A1/2检测阳性、HR D,可以通过靶向药物PA R P抑制剂联合化疗或放疗进行维持治疗。“它是近年来卵巢癌治疗上的一次革命,能抑制肿瘤细胞DNA损伤的自我修复,促进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增加化疗或放疗的疗效。”王育教授说,PA R P抑制剂可以使50%以上的遗传相关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期延长到5~7年。
2015年,美国好莱坞影星安吉丽娜·朱莉,因为B RC A1检测呈阳性,且母亲死于卵巢癌,在前一年预防性切除乳腺后,又预防性切除了卵巢。当年,此举曾轰动全球。而在王育教授看来,如果BCR A基因检测呈阳性的女性,且有家族成员患有卵巢癌,即便现在没有发现卵巢肿瘤,做预防性切除仍有必要。
“预防性切除卵巢及输卵管,需要考虑女性的生育需求,一般安排在女性完成生育之后,B R C A 1基因突变者的切除年龄在3 5~4 0岁,BRCA2基因突变者的切除年龄在40~45岁。”王育教授说,其实很多女性对于预防性切除的顾虑,在于失去卵巢之后雌激素会“断崖式”下降,这对于身体机能和生活质量会产生严重影响。
“这完全情有可原”,她解释说,卵巢是女性重要的生殖器官,她是女性雌激素分泌的主要来源。如果没有了卵巢,女性雌激素分泌并不会完全中断,而是由甲状腺素来代替,但其作用不可与卵巢分泌的雌激素相比。不过,通过外源性补充雌激素,依然可以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生活状态。“切除后对于容貌、精力、体力的影响倒是其次,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对骨量代谢、脂肪代谢的影响。”
王育教授认为,女性预防性切除卵巢后,就相当于提前绝经,进入了更年期,其骨量代谢和脂肪代谢的功能会大受影响,使得骨质疏松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升高。因此,女性朋友们更应关心自己的骨密度和血脂情况,密切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