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希维
(辽宁省本溪广播电视台,辽宁 本溪 117000)
无人机拍摄是传统航拍的延续与提升,借助于“天眼”来拍摄新闻场景,给受众带来更加全面、直观、真实的新闻画面。作为新兴的摄影方式,无人机以其及时性、便捷性、独特性以及完整视角,为新闻摄影提供了宽广的视野,无人机拍摄的新闻画面极具视觉冲击力。融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介与新媒介不断融合,以技术为支撑的新闻摄影使得新闻传播方式更多样、效率更高。
融媒体是信息技术整合的结果,更是推动新闻摄影创新的动力之一。提高新闻摄影的真实性、新颖性,积极挖掘和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可以为新闻报道提供独特的摄影视角。
新闻摄影长期以来以平常视角如平角、仰角、俯角等为主拍摄[1]。无人机的引入,为新闻摄影记者提供了独特、创新的全局化视角。例如,无人机可以灵活、准确地对爆炸现场进行直接拍摄,为记者报道、后续救援提供参考。
对于新闻事件的报道,特别是突发性事件,如果记者无法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极易错过新闻报道的最佳时间[2]。融媒体背景下,各类移动终端、民用无人机设备可以快速、便捷地深入新闻现场,对现场进行拍摄。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民用航拍无人机,大多都实现了拍照和摄像功能的集成。新闻传播行业的航拍就是无人机飞手通过无线电操控具有摄影功能的无人机在空中完成影像采集的过程,采集的影像既可以是动态的视频,也可以是静态的图片。现阶段市场上销售的航拍无人机,无论是消费级还是专业级产品,其集成化、智能化和专业化水平都较高[3]。特别是用于操控无人机飞行的遥控装置物理按键少,操控简单便捷,可靠性强,摄录格式符合一般电视新闻制播标准,为电视新闻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将无人机应用到新闻摄影领域,推动了新闻报道形式的变革与创新。无人机技术是对新闻媒介资源的有效融合,为新闻记者采集现场信息提供了技术支撑。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人的延伸”[4]。融媒体时代下,对于各类媒介技术的应用,就是对人的五官的延伸。无人机技术是对人的视觉进行拓展,为受众提供更加宽广、独特的新闻视角,具有及时性、独特性、便捷性以及完整性等特点。
记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往往通过对现场画面的采集,为受众提供直观的新闻现场。但考虑到一些事件的突发性,一些新闻现场相对偏僻或者难以到达时,记者无法让受众了解新闻事件的客观实际。无人机参与新闻摄影,具有操作便捷、可快速移动、高空视角等特点,能做到“随拍随传随发”,能够让新闻报道更加及时。
新闻摄影中,独特的视角更具视觉冲击力。在手机等移动终端日益普及的背景下,手机的“拍照”功能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摄影师”。在新闻事件中,无人机辅助拍摄具有全新的视角,可以为受众带来震撼的视觉效果。高空视角是无人机拍摄的“杀手锏”,极大地满足了受众对高空视角的好奇心。同样的新闻事件,不同的拍摄视角,可以满足不同主题的构图需要。无人机在新闻摄影中以独特的视角让新闻更具可看性。如在一些体育赛事报道中,地面拍摄与高空无人机拍摄所带来的视觉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地面拍摄受限于拍摄者方位和视角,无法对赛事场景进行完整呈现。相反,无人机的俯视画面可以将球队对峙的场景进行全面展现。因此,无人机多应用于重大、突发性事件中,为新闻记者提供独特的新闻视角。
融媒体时代下,无人机技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利用内置控制系统,无人机可以与控制台保持同步。无人机升空后,可以按照操作者的指令,对新闻事件进行全程拍摄。无人机技术的便捷性还体现在功能的综合性,如大疆公司推出的“御”系列航拍无人机,机身重量不足300 g,整机采用折叠设计,既便于携带,又能彰显其在新闻摄影中的独特优势[5]。
无人机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运动能力较强,通过精准的操作,可打破空间限制,满足日常性的拍摄需求。专业级航拍无人机大都具有恶劣环境下的作业能力,特别是在进行调查性报道、突发性和灾害性报道中展现出了较强的适应性。按照视距内飞行的原则,一般情况下,无人机飞行相对高度可达120 m,飞行半径可达500 m,能够代替记者进入危险的新闻现场拍摄,既保证了自身安全,也高质量完成了拍摄任务,实现了“双赢”。
融媒体时代下,拍摄设备逐渐普及,摄影摄像功能更强,但其在新闻摄影中,对新闻事件进行特写、微拍表现突出,但在全景、动态现场拍摄上存在局限,特别是面对大场景时,更难以获取完整的新闻现场照片。无人机以高空、动态视角,可以对多种新闻场景进行完整、全面的记录。无人机内置摄影装置,其分辨率和图像质量很高,极具新闻应用价值。无人机可以在远程操控下灵活变换视角、位置,为新闻提供高角度、宽视野、大景别的画面。信息的完整性是新闻报道的前提,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无人机所呈现的完整摄影画面,为提升新闻真实性奠定了基础。
无人机摄影实践性强,技术要求较高。与传统的新闻摄影相比,无人机摄影需要操作者能够根据新闻事件实际需要,制定合理的拍摄方案。通常,无人机的应用在新闻事件拍摄中分为前期准备、采访拍摄、编辑发布3个环节。
利用无人机进行新闻摄影,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考虑到不同航拍摄影任务的差异性,工作人员应对所用设备及拍摄事项进行提前准备。拍摄前,工作人员需要提前确定拍摄对象、拍摄方法等,应对航拍无人机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查,如无人机供电装置、云台相机及遥控器是否存在故障,监视器是否处于良好状态,内存卡空间是否充足等等;应对航拍现场进行提前观察、勘测,结合新闻拍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对无人机参与航拍进行报备。同时,结合事件现场风力、气温、天气状况进行分析,选择适宜的起降位置,避免人多、远离磁场环境和禁飞区,确保无人机处于安全、合法航拍状态。针对一些突发性事件中航拍线路的规划与设计也需要提前做好商讨、论证,如结合电池电量设定续航时间;根据拍摄任务细化和构思航拍视角,提前规划合适的拍摄位置等。
无人机新闻摄影的基本任务是确保安全起降和平稳飞行。无人机承载的是高空摄影任务,航拍摄影师要能够结合新闻摄影任务,熟练操控“无人机”,拍出独特、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6]。航拍过程中,摄影师的工作台是遥控装置,通过监视器对无人机的飞行状况、摄影任务进行动态调控,如调整恰当的升空高度,选择适宜的拍摄角度,用拍摄遥控器记录新闻场景的瞬间。在同一新闻事件中,无人机在不同高度所拍摄的新闻画面,其效果也不相同。鸟瞰效果往往具有较高的视角,摄影师要结合事件场所和环境调控合理的高度、角度及飞行速度。拍摄完毕后,只有将无人机平稳安全落地才算最终完成拍摄任务。拍摄过程中一旦出现危险,都将影响新闻拍摄。另外,无人机新闻摄影可能还要结合拍摄任务对现场人物进行补拍,核准事件发生时间、地点、事件梗概及背景信息,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从实践来看,无人机拍摄获得的拍摄照片、视频只能作为原始的新闻素材。新闻传播从媒介学视角而言,还要将新闻摄影图片资料进行编辑后发布出去,如以网络媒介、电视台等途径进行对外传播。对于现场采编得到的航拍图片,记者要利用相关编辑工具和软件进行编辑处理。通常对航拍图片进行留存,筛选最佳的、能够反映新闻现场的图片,通过编辑软件对航拍素材进行裁剪、编辑及处理,例如,一些照片可能出现曝光不足、画面过暗或过曝问题,需要通过调整画面的对比度、饱和度,在不破坏原始图片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编辑,确保画面完整、真实。后期处理航拍画面还要结合航拍摄影图片补充新闻事件及报道内容,如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具体事实,让受众能够从中获得全面的新闻事实。另外,对于无人机新闻摄影,还要结合新闻传播技术和新闻报道要求对航拍作品进行规范处理,提升新闻摄影的质量。
重大突发新闻事件中,无人机能够快速进入现场,对现场全局场景进行拍摄,特别是可以利用现场实时画面、滚动字幕方式来播报新闻,更具新闻传播感染力。融媒体时代下,时效性成为新闻价值的重要体现,无人机在确保记者安全的条件下,可以不受时空限制,以最快速度、最佳视角来抢占新闻制高点[7]。同时,无人机航拍画面视角宽广、纵深感强、纪实性高、极具视觉冲击力,能够满足受众对新闻事件的关注需求。
新闻的时效性越强,其新闻价值越高。所谓的“时”,既要求及时性,还要求全时性,要能够对整个新闻事件进行全时段、实时化报道。重大突发性事件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紧迫性高,对于新闻的时效性要求更大。新闻摄影要确保其真实性。如果记者不能亲历现场,不能与当事人展开面对面交流,所获得的采访是没有新闻价值的,尤其是在重大突发性事件中,记者更应该摈弃主观情绪和倾向,对现场进行客观、真实的报道。无人机航拍整个事件现场,可以从航拍视角来获得完整的拍摄画面,为受众呈现客观、公正的事件真相。在“5·12”汶川地震中,地震突如其来,将震后的真实影像第一时间传递给公众,成为震后亟待解决的问题。无人机体积小,可快捷、灵活地穿梭于灾区不同的场景,便于携带、搭载高清摄像头,能够与平板电脑进行实时画面传输,借助于遥控平台,可以直观拍摄事件现场,省时省力,确保了记者的安全。新闻摄影要接近真实场景,距离事件越近,所播报的新闻价值越大。无人机航拍应用到重大事件报道中,可以通过图文方式,以高空俯视视角为受众呈现宽广的新闻视角,拉近事件与受众的心理距离,提升新闻的感染力,比如在洪灾、地震等突发性事件中,无人机以其独特的优势能够快速升空,占据制高点,为新闻报道呈现全景式现场。
对受众而言,新闻事件从不同视角的播报,其影响力、感染力也有所不同。新闻传播的价值在于传播有价值的新闻事实,采写者看待客观事件的视角也会影响新闻传播效果。例如,对于天津大爆炸事件的新闻采写图片,普通相机所拍摄的角度多为平视场景,而无人机拍摄的是俯视场景,画面的惨烈度更强,令受众触目惊心。从新闻摄影效果来看,无人机拍摄的画面为受众呈现的独特视角,使受众可以感受到爆炸事件带来的破坏与危害。新闻记者所采写的图片事实一般以旁观者第三人视角加上对新闻事件的文字说明,感染力有限,无人机航拍图片能够一次性为受众提供全景画面,让受众身临其境,参与到画面情感中,增强受众的心理认同感。另外,重大突发事件所带来危害是巨大的,可能导致人员被困、通信中断,可能因此滋生谣言,并借助于微媒体、社交平台,使虚假信息被恶意传播,引发社会不良舆论。将无人机投入到新闻播报中,能够以最快、最真实、最客观的方式对整个新闻事件进行全方位展现,利用滞空悬停技术,可以对新闻场景进行精细化拍摄,消除新闻报道的不确定性,打破谣言,维护社会秩序。
融媒体时代对新闻摄影从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新闻摄影要客观、真实、全面反映事件,提升新闻播报质量;另一方面,从业者还要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引入新设备,提高无人机拍摄技术,确保新闻摄影的时效性、真实性、价值性。无人机摄影为新闻摄影提供了新的视角,从业者要熟练掌握无人机的拍摄技术和方法,结合新闻事件实际,科学规划无人机航拍方案,满足融媒体对新闻摄影的多样化需要。新闻摄影报道要抓住事件的关注热点,可利用广角、全景式航拍方式对整个新闻现场进行完整性拍摄,强化受众的视觉感知力,发挥航拍摄影的新闻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