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双重预防机制探索实践

2023-01-16 09:14张锬
现代职业安全 2022年12期
关键词:双重危险源排查

张锬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36)

0 引言

自2016 年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发布“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简称双重预防机制)作为企业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的必备防火墙,已经在各行各业广泛推广。2021 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一条已明确“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建立健全并落实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至此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已正式上升至法律层面,成为企业必须落实的主体责任之一。2016 年以来,本企业积极落实双重预防机制,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双重预防机制的探索与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切实防范了重大风险,不断消除事故隐患。

1 双重预防机制探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于2010年首次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于2015年首次获得“军工系统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单位”并保持至今,具有扎实的安全生产管理基础,但在探索双重预防机制的过程中发现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1 安全风险的识别不充分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是管控危险源,危险源带来的安全风险往往不止一种,在制定管控措施时容易关注主要风险忽略次要风险,或者在制定管控措施时引入新的风险,这些风险得不到充分识别,自然无法实现有效管控。

1.2 安全风险分级与隐患排查治理之间联系不足

风险是不确定性的影响,通常可以表述为事故发生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严重性的组合。安全风险分级是在落实风险管控措施的基础上对事故可能性与严重性的量化评估,风险管控措施失效或弱化极易成为隐患,因此排查出的隐患反映了风险管控措施的有效性。在隐患排查过程中,通常会运用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作为隐患排查的依据,反过来却并未将隐患排查治理的结果反馈至安全风险评估与分级过程,或未根据每次的隐患排查治理的结果重新进行安全风险分级,导致安全风险评估不准确,安全风险分级不科学。

1.3 隐患治理未充分发挥预防性作用

本企业在隐患治理过程中严格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的“五落实”,实现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管理,并将近年来排查出的隐患统计形成隐患排查治理动态数据库。通过分析隐患治理数据,同类型的隐患多次出现在不同场所,表明隐患治理工作依然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阶段,并未实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效果,预防性的作用并未充分发挥。

2 双重预防机制的实践经验

为深入落实双重预防机制,履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切实解决双重预防机制探索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本企业以“防范重大事故风险,消除重大安全隐患”为原则,不断完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用PDCA(Plan 计划、Do 执行、Check 检查和 Act 处理)的管理体系思维,持续优化安全管理流程,细化风险管控措施,在落实双重预防机制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1 安全生产责任制

落实双重预防机制是企业的主体责任,更是企业内每位员工的责任。“业务谁主管安全谁负责”“组织内每一层次的工作人员均应为其所控制部分承担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方面的职责”[1]等也要求了企业员工必须按照业务工作履行相应的安全职责。本企业建立“覆盖全员、层次分明”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通过组织签订“5 级N 类”(单位主要负责人级、单位负责人级、部门负责人级、班组级、员工级)的安全生产责任书,将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职责根据岗位特点逐级细化,相同层级体现共性与个性,不同层级体现包含与分解,通过安全生产责任书建立职责与行为的具象化联系,实现职责可操作、可量化,切实保证每位员工都参与到双重预防机制中来。

2.2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识别

2.2.1 全面辨识

危险源是一切安全风险的根源,全面辨识危险源才能充分地识别安全风险。本企业在安全生产责任书中明确“业务活动前必须进行危险源辨识”,保证全员参与危险源辨识,同时建立“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文件,规定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应覆盖岗位的所有行为,不仅包括本企业所有场所,更包括相关方场所。与危险化学品相关的危险源还必须开展重大危险源辨识。

镇长从坡上进到茶园里,拨开荒草,从地上抓起一把红土,捏捏,举起来,在微风中慢慢张开手掌,那些红色的颗粒就随风飘扬开来。给他。不过要跟他签个协议,不许他再来扯皮,不许他再上访到处告状。

2.2.2 风险识别

在开展风险识别前必须收集与危险源相关的资料,如:危化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设备操作手册、工艺参数(温度、压力、频率等)、警示标识(设备自带)、国内外事故案例等。通过分析资料,并按照20 种事故类别[2]进行风险分类,逐一识别出与危险源相关的事故风险,避免遗漏风险。

2.2.3 制定管控措施

针对危险源可能导致的每一种事故风险(见图1),按照消除、替代、工程控制、管理控制、个体防护[1]、应急处置的管控层级制定管控措施。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对制定的管控措施开展危险源辨识,避免引入新的危险源,遗漏风险。不得不引入新的危险源时应按照上述流程开展风险识别并制定管控措施。

图1 危险源、风险与管控措施关系图

2.3 风险评估与分级

针对识别出的安全风险,应使用科学的评估方法、明确的分级标准进行风险评估、分级。常用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为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法)。

L——发生事故或事件的可能性;

E——人暴露在危险环境的时间;

C——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

使用LEC 法进行风险评估的关键在于L、E、C数值的准确量化,需要注意的是,安全管理工作往往考虑事件/事故发生的最大可能和最严重后果的状况,L 与C 的取值应遵循这个原则。

风险评估是实现安全风险的量化的桥梁,可以将不同类型的安全风险转化为大小不同的数值。通过将数值进行分类、排序,实现安全风险的分级,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进行标示[3]。

对于企业来说,危险源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但危险源带来的风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使用LEC 法进行风险评估往往是基于制定的管控措施全面落实,通过监视、测量、隐患排查等手段一旦发现管控措施未全面落实,以往的风险评估与分级结论就出现偏差,需要立即对风险进行重新评估和分级。同样,在出现事故/事件苗头时也需要对风险进行重新评估和分级。保持动态的风险评估与分级,就是将安全风险评估与隐患排查治理紧密联系,将隐患排查的结果作用于风险评估过程,有助于企业根据自身的安全管理状态及时调整风险管控重点,集中优势资源防范重大风险。

2.4 风险管控

风险管控包括制定管控措施以及管控措施的实施。管控措施的制定可以按照相关标准规范以及参考国内外同行的先进经验,管控措施的实施则需要企业每位员工切实履行职责,将管控措施不打折扣地落实到位。本企业在各层级安全生产责任书中明确了不同层级员工应承担的责任,为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将重大风险(红色)、较大风险(橙色)、一般风险(黄色)和低风险(蓝色)对应企业级、部门级、班组级和岗位级责任书,分别由企业负责人、部门负责人、班组长和员工负责监督落实,通过层层分解与传递,保证复杂管控措施能够逐级落实到位。

风险管控还包括管控措施的效果评估与改进。管控措施的效果评估可以单独开展也可以结合隐患排查。首先必须明确评估周期,评估周期越短越有利于动态管控,有利于及时发现隐患;其次,必须细化评估指标,指标的选取应涉及多个方面与维度,保证评估结果的全面性;最后,必须科学可靠,效果评估应选用科学的评估方法,主观与客观相结合,以数据为基础开展评估。管控措施的改进往往需要全方位的资源支持。可以定期向安委会/管理层上报重大风险的变动情况及管控状态,积极研究探索改进措施,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受控。

2.5 隐患排查

隐患是导致事故发生主要因素,对安全风险所采取的管控措施存在缺陷或缺失时就形成事故隐患,隐患与管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存在直接联系。隐患排查就是在排查遗漏、弱化或失效的风险管控措施。双重预防机制要求企业“明确隐患排查的内容与频次,推动全员参与自主排查隐患”。

为确保每位员工都能够准确地排查出隐患,必须建立每一个危险源的隐患排查内容条目。本企业从危险源辨识过程出发,将策划的每一个管控措施按照类别逐一列举,并与风险评估与分级过程结合,共同形成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见图2),该表可作为危险源的隐患排查表,将危险源的所有风险管控措施作为排查内容,逐一排查管控措施的落实情况,进一步深化风险评估分级与隐患排查之间的联系。

图2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表

隐患排查频次则与风险等级相关。重大风险(红色)需要岗位级日检、班组级周检、部门级月检以及企业级季度检;较大风险(橙色)需要岗位级日检、班组级周检、部门级月检;一般风险(黄色)需要岗位级日检、班组级周检;低风险(蓝色)需要岗位级日检;风险等级越高,隐患排查的频次越多,也便于将隐患排查分解至各层级的安全生产责任之中。

2.6 隐患治理

本企业的隐患治理原则为“立查立改、查根治本、举一反三”,排查出的隐患必须立即按期进行整改,对于暂时无法完成整改的隐患必须制定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的整改计划,所有的隐患均纳入隐患排查治理数据库进行动态管理。通过分析隐患排查治理动态数据库中隐患内容、次数、治理情况等数据,可以为风险评估与分级过程提供数据支撑,从而建立起安全风险分级与隐患排查治理之间的密切联系。

危险源的管控措施往往具有系统性,隐患的发生绝非偶然,要实现查根治本就必须以隐患出现的危险源为整体,仔细排查该危险源所有的事故风险管控措施是否均落实到位。不同的危险源具有相同的事故风险类型时,对应的管控措施往往具有相似性,隐患治理的“举一反三”可以利用这个相似性,通过排查不同危险源的相同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实现隐患治理的举一反三,防止相似的隐患在不同区域再次出现。

2.7 绩效评价

本企业自落实双重预防机制以来,以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分级、隐患排查治理为牵引,借助过程方法,不断完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与企业业务相融合的双重预防机制,近年来无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在产值不断攀升的背景下始终保持安全风险可控。

3 小结

通过总结在落实双重预防机制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为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双重预防机制提供参考,尤其在风险识别的全面性、风险评估与分级的科学性、隐患排查的依据性以及隐患治理的有效性等方面总结了宝贵经验,做细做实双重预防机制,不断消除隐患,确保风险可控。

猜你喜欢
双重危险源排查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创新化工企业管理模式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排查情况及处理对策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措施
桥式起重机使用环节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
配网二次回路故障的排查分析
给家中来个危险排查吧
化解“双重目标”之困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如何排查并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