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在老工业地段保护更新中的方法探讨
——天水工业博物馆方案设计及实施阶段评价*

2023-01-16 10:19王宇苏童李哲杜戎文
建筑技艺 2022年9期
关键词:天水工业空间

王宇 苏童 李哲 杜戎文

1 研究背景与框架

1.1 当前形式和存在问题

老工业地段作为工业遗产,其存续和发展日益得到政府和广大学者的关注。2020年6月2日,五部门①联合印发《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方案》,其中提到“探索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路径,以文化振兴带动老工业城市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伴随我国“退城入园”政策②的实行,原本繁华的市井街区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逐渐衰落,城市发展局部滞后,存在4个主要问题:1)重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轻城市街区级文脉的保护利用;2)重自上而下的城市规划,轻住区层级的功能统筹;3)重建筑本体改造,轻开放空间重构;4)重改造更新结果,轻综合保护体系构建。

1.2 研究框架

天水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古称秦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三线建设时期形成的西部重要工业基地。天水长控电器厂作为其中一家典型企业,因厂区内不同时期的建筑留存,成为这段发展史最有价值的“时代痕迹”。面对企业改制和转型升级造成的废弃困境,长控厂通过有机更新重获新生,其中风貌独特的历史建筑、自然葱郁的环境资源成为这座城市丰厚的工业文化遗产(图1)。

笔者从城市设计角度出发,以问题和目标导向探索工业遗产在城市发展中的价值以及老工业区的更新策略:以工业出城入园为基础,建立城市设计高度的思考维度;以创意活力培育为基础,建立功能改造提升策略;以城市发展需求为基础,建立互补的功能植入空间;以工业遗产价值为基础,建立既有空间保护体系。

2 以天水工业博物馆为例的老工业地段保护与更新路径

2.1 城市设计角度的思考

城市、截面和场地是解决老工业地段保护更新问题的重要元素:城市建成区的功能置换是老工业地段保护更新的触发点,场地边界对话是新功能与周边既有环境的融合过程,场地活力激活是置换后持续生命力的源泉。

(1)城市建成区功能置换

老长控厂区是天水工业发展的缩影,结合城市需求和既有空间特点,本案将功能置换为博物馆。方案试图以城市设计思路将既有住区的老工业地段功能转型,依托场地内历史、空间和人文关系,用场地历史感和工业设计语言营造新的活力街区功能。

(2)场地边界对话

场地东西两侧为即将开放的高密度居住组团和工厂家属区,南北两侧为自然山体和隔路相望的藉河(图2),因此,在老工业场地界面对话中考虑东西向人群效应和南北向自然呼应。在场地边界对话中,在博物馆东侧预留室外公共展区,西侧打造对外开放式商业,南侧形成通透开阔的入口广场,北侧结合自然山体建设景观公园,并以综合连廊联系南北界面,通过屋顶起伏形成节奏空间,底层架空保证整个厂区室外步行体系连续不断(图3)。

(3)激活场地内部活力

著名城市设计理论家凯文·林奇曾提出城市形态评价的5个关键要素——活力、感受、适宜、可及性和管理,其中,作为衡量城市生活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活力”居于首位。本案以工业历史遗存、城市功能需求、街区边界对话等条件为基础,通过城市设计方法,重新定义既有建筑,在满足工业博物馆展览、展示功能外,植入小剧场、全息互动馆、配套酒店以及文创商业街等功能,优化客群服务,激活内部活力(图4)。更新置换场地活力的同时促进经济效益转换,真正实现城市状态的有机更新和“以馆养馆”的正向效应。

2.2 建立保护体系

(1)技术空间保护

自1966年长控厂由沈阳迁至天水以来,从空间选址、工艺流程到厂区建设,逐渐形成了今天特有的城市格局,也留下了天水老工业区最有价值的“时代痕迹”。作为新时期的工业博物馆,将对历史地段的城市空间格局、线性序列、“老厂房”布置以及部分工艺流程要素提出可行的保护措施。

通过基础调研,对既有空间的建筑功能、风貌、年代、质量、绿化等信息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形成更新后的技术空间体系。

(2)技术载体保护

场地内的建(构)筑物是工业载体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我们对工业历史空间的认知,同样也是本案工业载体的重要保护内容。设计者结合建筑、结构、机电、景观等专业力量,共同建立了一套工业建筑工业载体体系,在设计初期,对建筑空间、结构安全、机电能效等提出指导性设计策略。

(3)生产环境保护

经历最初选址、建设和发展等阶段,厂区内已形成较为平衡的生产、生活生态圈,高木绿植、山形地势较为丰茂和完整,本案将既有生产环境作为保护内容,延续场地记忆。

(4)历史信息保护

在改造更新中,对那些作为特殊信息载体的文字、标识、构件等进行梳理、归类,并结合展陈设计纳入数字展览、实物展示以及原址场景复原,共同组成天水工业博物馆的历史信息传承载体,保留老一辈工业人的记忆(图5,6)。

1 天水工业博物馆建成图

2 场地周边界面

3 联系南北的综合连廊

4 建筑功能的激活重构

2.3 改造更新提升策划

(1)功能转型规律

基于当下市场规律和近几年的实践探索,在促进闲置土地和建筑的再利用中,已形成系列功能转型方式,调研案例总结如表1所示。

表1 调研案例总结

在天水工业博物馆更新中,土地功能整理为文化展示+文创休闲,大空间厂房建筑逐渐形成了系列适应性空间,产生积极影响。以核心展馆工业历史馆为例,序厅的线性空间保持了厂房的形态,采用独特的偏心Y形柱,界定展品和人流各自的空间(图7);主展区尽可能保留原有厂房空间,经过重新组织,丰富了层次和体验。

(2)特色功能培育

天水工业博物馆以串联式街区文化体验、创意设计及特色服务等,补齐区域功能短板,擦亮百年工业历史名片。结合工业地段功能转型规律,重点介绍三处新功能,作为增强新、老街区融合的关键辅助。

城市名片——全息互动馆:天水传统型工业正向科技型工业转变,我们希望在老工业地段激活改造中,站在城市设计的角度思考,通过全息互动的方式展现天水工业梦想的新起点和美好愿景。全息馆内部设计2个5D球形影幕,来承载人与工业科技间的信息互动,同时以抽象的球体表现阴阳互动,隐喻天水伏羲文化。以功能互补、空间独立、形式提升,形成天水市新的城市名片(图8)。

街区配套——游客服务中心:在场地功能布局中,本案赋予其街区文化特质,平衡文化输出与经济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结合场地规划,在靠近羲皇大道一侧增加游客服务中心,提升消费附加值。游客服务中心包含住宿、会议及餐饮等功能,作为文创街区的一部分亦可独立经营。

场地服务——小剧场、咖啡吧:在工业遗产氛围中不定期举办艺术表演,结合现状厂区大空间,策划一处小剧场,并配建咖啡吧等综合服务空间,提升厂区艺术气质,同时为城市提供配套服务(图9)。小剧场由小型报告厅、多功能厅、多媒体演播室、活动大厅以及小型播放厅组成,可容纳300人。

3 我国老工业地段保护更新建议

用城市思维思考、从设计角度切入、以经济层级衡量,是老工业地段保护更新成功的重要因素,在保留工业遗产物质形态的同时,弘扬文化精神。从普适性的角度思考历史文脉传承,从既有住区的层级思考功能空间的整合,从开放空间的重构思考老工业地段活力的提升,从保护体系构建思考老工业地段保护更新技术升级。老工业地段不仅是城市历史形象的记录者,更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激发点。

5 生态馆山墙毛主席语录修复

6 小剧场山墙风貌记忆修复

7 序厅全景

8 全息互动馆建成图

9 咖啡厅室内实景

注释

①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文物局、国家开发银行。

②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8〕1号)第七项“加快重点产业安全改造升级。完善高危行业企业退城入园、搬迁改造和退出转产扶持奖励政策”。

图片来源

1,6-9张广源拍摄

2-4作者自绘

5苏童拍摄

表格来源

1作者自绘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天水工业博物馆

业主:天水市工业国有资产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甘肃省天水市

建筑设计: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苏童

设计团队:王宇、杜戎文、宁雅萍、宋梓仪、李哲(建筑);彭永宏、刘洋、焦禾昊、田川、张扬、孙亚(结构);吴连荣、郭瑞雪(电气);熊小俊、杨媚、王梦梦(给排水);杨向红、黄山石、马任远(暖通);刘文(总图)

展陈单位: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结构检测:深圳中建院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天水建筑勘察设计院

总建筑面积:68000m2

设计时间:2015

建成时间:2020

摄影:张广源、苏童

猜你喜欢
天水工业空间
天水婶与两岸商贸
空间是什么?
天水地区的『秦与戎』
创享空间
重返丝绸之路—从天水到青海湖
《天水之镜像》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技术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